第93章 百密一疏

在擊退了敵人的護航戰鬥機之後,4架“戰-9B”沒有撤退,繼續攔截從西北方向飛來的轟炸機。

要說的話,這纔是“戰-9B”的核心任務。

跟在8架“狂風”AVD後面的是足足一個聯隊的20架“火神”轟炸機。

其實,這種轟炸機與“狂風”存在一個共同點,即基礎技術都是來自布蘭王國,只是後來被迢曼帝國採用。

這裡,涉及到了兩國的關係。

上次大戰期間,在布蘭王國戰敗之後,迢曼帝國招募了大批布蘭王國的工程師,爲戰後大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兩國邦交恢復正常之後,這些工程師陸續回國,布蘭王國的航空工業才迅速的發展壯大。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神”所代表的遠程轟炸機。

簡單的說,研製“狂風”與“火神”的團隊都來自布蘭王國!

雖然迢曼帝國一直宣稱“火神”是戰略轟炸機,比如在滿油起飛的情況下,作戰半徑達達到了4600千米,足以從西駱沙的機場起飛,轟炸樑夏帝國本土西部的城市,或者是飛躍北夕落洋,轟炸紐蘭共和國的東海岸,但是嚴格說起來,這種4臺發動機的轟炸機,還沒有達到“戰略”級別。

關鍵就是,其最大起飛重量還不到80噸。

這個噸位,只算得上中型。

此外,迢曼空軍也從來沒有把“火神”當成戰略轟炸機使用。

主要就是,缺乏戰鬥機掩護,沒有先進的空射巡航導彈,“火神”根本沒辦法突破樑夏帝國的防空網。

其實,能不能飛過東駱沙都是個問題。

只是,迢曼空軍依然採購與裝備了大約500架“火神”,還打算增加到1000架,取代其他所有轟炸機。

原因只有一個:“火神”是迢曼空軍能獲得的,唯一能掛在6枚重型反艦導彈,並且在飛行3000千米後發起攻擊的轟炸機,還有足夠的空間搭載通信設備,從而更有效的組織大機羣進行協同作戰。

這就是說,只有“火神”能夠以機羣的方式,單獨對3000千米外的艦隊發起攻擊。

其他作戰飛機,均沒有這個能力。

要說的話,這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在陸心海這邊就不用多說了。

依靠高達3000千米的對海打擊作戰半徑,“火神”部署在迢曼本土的機場,就能覆蓋整個陸心海,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對陸心海里面的樑夏艦隊發起打擊,從而獲得突襲的戰術優勢。

此外,還能穩住羅利王國與斯班王國。

迢曼帝國已經把直羅要塞歸還給斯班王國,也基本退出了陸心海,賦予羅利王國與斯班王國足夠的自主決策權。

顯然,一支強大的,足夠摧毀陸心海里任何一支艦隊的空中力量是迢曼帝國控制兩個強大盟友的關鍵手段。

要說的話,甚至是主要手段。

不過,“火神”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在北夕落洋上。

首先就是,能夠遏制布蘭王國的野心,並阻止布蘭王國向紐蘭共和國靠近,強化控制布蘭王國的力度。

此外,還能夠增強對北夕落洋的控制力度。

其實,這纔是關鍵所在。

派駐斯班王國的“火神”轟炸機,靠3000千米的作戰半徑,再加上反艦導彈的射程就有了3500千米的打擊半徑,能夠在北夕落洋的南部海域截擊北上的艦隊,從而阻止帝國海軍從南夕落洋北上。

要說的話,在沒辦法借道陸心海之後,帝國海軍也就只能從南夕落洋北上。

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戰略。

迢曼帝國早就做好了封鎖陸心海,通過在直羅海峽佈雷,以及派潛艇伏擊等方式堵死陸心海,讓樑夏海軍無法從陸心海進入北夕落洋,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北夕落洋方向的作戰壓力。

至於陸心海方向的威脅,反到不在迢曼帝國的重點考慮範圍之內。

不要忘了,迢曼帝國在阿爾卑斯山的北面,而羅利王國是在南面,因此在陸心海的北岸登陸,再攻打迢曼帝國本土,就得翻越阿爾卑斯山,作戰難度反到在前出北夕落洋,並進軍北海之上。

只是後勤保障,就足夠拖垮任何試圖翻越阿爾卑斯山的軍隊。

阿爾卑斯山對防禦方的價值,跟烏拉爾山相似。

可問題是,沒法用同樣的手段阻止樑夏海軍從南夕落洋北上。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在陸地上被擊敗,那麼西陸集團很有可能會在夕落洋的中部海域與樑夏海軍決一死戰。

這個時候,“火神”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進駐伊比利亞半島,或者部署在屬於斯班王國的加那利羣島,“火神”都能夠攻擊從南夕落洋北上的樑夏艦隊。

有如此巨大的價值,迢曼空軍沒有理由不採購“火神”。

也就是因爲有這麼大的價值,迢曼空軍才大量裝備這種由布蘭工程師設計的轟炸機。

問題總有兩面。

迢曼空軍大量裝備“火神”轟炸機,還因爲沒有更好的轟炸機可用。

如果有“轟-10”或者B-1B這樣的超音速轟炸機,或者是“轟-9”與B-52這樣的戰略轟炸機,迢曼空軍肯定不會選“火神”。

在最初的時候,迢曼空軍也沒想過讓“火神”執行對海打擊任務。

按照其最初訂下的指標,“火神”確實屬於戰略轟炸機,主要任務是掛着炸彈執行戰略轟炸任務。

受到技術限制,還尤其是航空發動機,“火神”採用在轟炸機中非常少見的三角翼。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增加機翼的面積,提高升阻比,並且增加載油量,在採用4臺推力較小的渦噴發動機的情況下,依然能達到80噸的起飛重量,而且擁有同級別轟炸機當中較爲出色的航程。

如果部署在西駱沙,約4000千米的作戰半徑,也勉強夠了。更何況,在進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後,作戰半徑還能夠延長50%,達到6000千米,從而具備對樑夏帝國中西部城市進行轟炸的能力。

只是,體量不足嚴重的限制了“火神”的用途。

爲了實現對海打擊,迢曼空軍採購的“火神”,全都可以在彈倉裡掛在副油箱,並且在機翼下增加了6個重載掛點。

原因也很簡單,彈倉太小了,裝不下重型反艦導彈。

只是,這卻帶來了新的問題,即飛行阻力大增,導致油耗大幅度提高。

在彈倉裡掛載10噸炸彈的時候,“火神”擁有大約4000千米的作戰半徑,而在外部掛在6枚總質量還不到9噸的重型反艦導彈,作戰半徑只有3000千米,相當於巡航飛行阻力增加了50%。

不能否認,“火神”確實是一種出色的轟炸機。

20架“火神”的飛行高度都在11000米以上,而且每4架組成一支編隊,編隊之間保持10千米左右的距離。

最先投入戰鬥的4架“戰-9B”在4點25分左右,發起第一輪攻擊。

因位KK-9D已經用掉了一半,肯定沒法同時攔截所有轟炸機,而且得避免讓轟炸機分散突防,所以4架戰鬥機集中攻擊了最前面2個編隊的8架轟炸機,還在發射導彈之後就轉向返航。

其實,這4架戰鬥機還各有2枚格鬥導彈沒有用掉。

不過,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

後方,緊急起飛的一個小隊的4架“戰-9B”已經趕到,而且都滿載導彈,飛行速度還都在1.3馬赫以上。

其實,這也是“戰-9B”的獨門絕技之一。

在突破音障後,“戰-9B”能夠憑藉優秀的氣動設計,在只使用最大軍用推力的情況下保持超音速飛行。

當然,有一些特定條件,比如在高空飛行,而且不能攜帶額外的彈藥。

這個能力,在截擊作戰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價值。

往簡單說,就是在儘量降低油耗的情況下,能夠以最快速度趕到戰場,並且攔截來襲的敵機。

當然,提高載機的飛行速度,還能夠延長KK-9D的射程。

在發射導彈前,這4架“戰-9B”都把飛行速度提高到了1.8馬赫,賦予KK-9D更高的初速。

4架滿載導彈的“戰-9B”對付10多架轟炸機,顯然是綽綽有餘。

這個時候,在另外2個方向上的戰鬥也打響了。

雖然打得有點艱難,特別是在克里特島的南面,因爲沒有提前驅逐護航戰鬥機,所以在跟護航戰鬥機交戰之後,4架“戰-9B”還去攔截了轟炸機,不但用上了格鬥導彈,到最後連機關炮都發揮了作用。但是在這2個方向上,有“指-6C”的引指揮,“戰-9B”全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最終,兩個方向上的“火神”轟炸機,只投下了不到10枚反艦導彈,而且投彈空域都在第51特混艦隊550千米之外。

其實,這已經超過了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

只是,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李深智依然讓防空巡洋艦投入戰鬥,發射防空導彈擊落來襲的反艦導彈。

不過,確實是多此一舉。

當時,這幾枚反艦導彈,其實是朝着塞浦路斯飛過去的,即敵人判斷第51特混艦隊已經機動到了塞浦路斯的西邊。

可問題是,第51特混艦隊其實在塞浦路斯的南面。

原因也很簡單,需要掩護的運輸船隊還在窄海,沒有進入陸心海,所以不用第51特混艦隊北上。

就算沒有攔截,而且那些反艦導彈有足夠遠的射程,也無法威脅到第51特混艦隊。

偏差超過100千米,反艦導彈在進入自導階段之後,肯定無法靠彈載雷達發現第51特混艦隊的戰艦。

關鍵就是,李深智怎麼都沒想到,也就是這道命令把第51特混艦隊置於險境。

以當時的情況,敵人明顯不知道第51特混艦隊的準確位置,而發射導彈,不但是在碰運氣,更是在試探。

關鍵就在這裡。

在攔截那些反艦導彈的時候,2艘“青州”級都啓動了雷達,而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在數百千米之外就能探測到。

10點40分,也就是2艘“青州”級發射導彈攔截了來襲的反艦導彈之後,戰鬥警報再一次響起。

發出警報的是之前在艦隊西邊150千米處巡邏,因爲調整了防空部署,回到艦隊附近的那架“指-6C”。

因爲需要首先讓那些執行了截擊任務的戰鬥機降落,而且還要等待留在航母上,沒有能夠起飛的那幾架戰鬥機升空,所以這架預警機並沒返航降落,而以是以最省油的速度在艦隊北面盤旋。

艦載戰鬥機都在西邊與西南,艦隊北面就沒有幾架飛機,不存在需要規避,讓出降落航道的問題。

關鍵還有,沒關閉雷達。

雖然可能產生干擾,但是按照帝國海軍的作戰條令,預警機只有在進入降落航道時,才准許關閉雷達。

也就是這架預警機,發現從北面忒爾共和國本土方向上飛來的敵機。

最初,預警機上的作戰指揮員還沒有認定那是敵人的轟炸機。

畢竟,那是忒爾共和國本土,忒爾共和國早已宣佈永久中立,樑夏帝國與迢曼帝國均簽署了承認忒爾共和國永久中立的國際公約,此後連紐蘭共和國都補簽了該公約,因此想當然的認爲敵人不會出現在北面。

當時,指揮員認爲那或許是忒爾空軍的偵察機。

在那些身份不明的飛機繼續向南飛行,並且到達陸心海上空之後,作戰指揮員才做出新判斷。

如果是忒爾空軍的飛機,肯定不會離開其本土上空。

那是敵人的轟炸機!

其實,這也不是預警機上的指揮員的問題。

在忒爾共和國本土上空,這些不明飛機都是在低空,而這大幅度的縮短了預警機的探測距離。

不要忘了,“指-6C”是海軍的艦載預警機,針對的海洋作戰環境。

“指-6C”的雷達在設計的時候,強調降低海面的鏡面反射,以及海浪產生的雜波所產生的干擾。

至於在陸地上空受到的干擾,反到不是特別的重要。

即便後來的出口型,也只是在軟件上做了改進,增強了信號處理能力,並沒在硬件上下功夫。

按照計劃,要下一代改進型,採用全新的雷達之後,才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指-6C”對在陸地上空飛行的低空目標,特別在山區,很容易受地面反射的雜波影響。

結果就是,在“指-6C”斷定那些飛機是轟炸機的時候,距離已經不到500千米了。

已經升空,而且處於待命狀態的“戰-9B”,全都在西邊,離得最近的幾架距離那些轟炸機都有差不多300千米。

顯然,這些戰鬥機根本就來不及趕來攔截。

正是如此,在“指-6C”發出敵襲警報後,防空作戰直接進入到了攔截來襲反艦導彈的階段。

顯然,這也是任何一名艦隊指揮官最不願意面對的局面。

第17章 先聲奪人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82章 不謀而同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402章 厲害的對手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229章 飛來噩耗第20章 全能人才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6章 情報頭頭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56章 大蕭條之禍第26章 三分天下第64章 衝鋒在前第184章 無解之局第50章 破甲連弩第16章 驚天動地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200章 心裡話第14章 各取所需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547章 突發事件第513章 環環相扣第497章 備戰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156章 反艦利器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36章 別人買單第150章 疏漏第378章 登門拜訪第504章 潛艇的發現第67章 亦步亦趨第319章 第一個變故第497章 備戰第146章 另行其道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57章 進退失據第103章 發揮餘熱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45章 遲到者第7章 擊沉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99章 半支艦隊第513章 環環相扣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67章 亦步亦趨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86章 千里眼第393章 層層加碼第300章 哥斯拉第517章 兩個擔憂第103章 禍不單行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84章 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第258章 廣闊胸懷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331章 萬全之策第514章 奧援第200章 大起大落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214章 慘兮兮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322章 嚴陣以待第80章 飛蛾撲火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28章 風雲突變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103章 發揮餘熱第66章 裝甲反擊第381章 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