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禍臨頭

大約在10點45分,收到預警機發出的敵襲警報之後不到5分鐘,從北面飛來的轟炸機就在安塔利亞灣的南面,塞浦路斯島西北,距離“白止戰”號約350千米的海域上空發射了反艦導彈。

這個距離,實在太近了!

從這個攻擊戰術就能看出來,敵人並沒掌握2艘航母的準確方位,因此只能朝大致方向開火。

也就是說,有可能是截獲了2艘“青州”級巡洋艦發出的電磁波。

因爲沒有找到航母,又即將遭到攔截,所以那些迢曼帝國的“火神”轟炸機只能在儘可能近的距離上投射導彈。

其實,憑藉500千米的最大射程,這些反艦導彈能打到亞歷山大港去。

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帝國空軍在前幾天發起反擊,摧毀了偵查衛星,導致西陸集團的軍事衛星系統癱瘓,無法依靠天基偵查平臺搜尋帝國海軍的航母,而且紐蘭共和國也未必及時提供了相關情報。

這意味着,那些反艦導彈不止是衝着航母來的,還會攻擊沿途遇到的其他戰艦。

2分鐘後,10點47分,反導攔截戰鬥打響了。

因爲轟炸機已經投射了導彈,並轉向撤離,所以最先趕到的4架“戰-9B”沒有追擊轟炸機,而是轉爲向反艦導彈開火。

要說,這是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雖然放跑了那些轟炸機,多少都有點可惜,但是要保住航母,保護好艦隊,就得瞄準飛來的反艦導彈。

前面幾分鐘最關鍵。

雖然由迢曼空軍出資研製的,綽號“毀滅”的重型反艦導彈,擁有500千米的射程,但是核心技術來自西駱沙,不但算不上完美無缺,還存在很多缺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說相當致命。

比如,就是爲了降低總質量,不得不在性能上做出取捨。

西駱沙研製的重型反艦導彈,比如裝在潛艇與大型戰艦上的SS-N-19,還有裝備轟炸機的Kh-32,都是名副其實的重型反艦導彈,前者達到了7噸,後者也重達6噸,而且這些導彈的性能都很不錯。

可問題是,太重了!

6噸的Kh-32,“火神”在超載的情況下,也才能掛載2枚。

按照飽和攻擊理論,對付有5艘防空巡洋艦的三航母戰鬥羣,至少需要投射120枚反艦導彈,也就得動用60架轟炸機,而調動與組織60架轟炸機同時發起攻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嚴格說來,根本辦不到!

以迢曼空軍的組織指揮能力,一次在一個方向投入20架轟炸機,並且保證這些轟炸機同時發動攻擊,就已經是極限了。

這就要求,一架轟炸機能夠掛載6枚反艦導彈。

因爲“火神”的最大載彈量僅10噸,而且外掛導彈會增加飛行阻力,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導彈的重量。

那麼,只能降低一部分性能要求。

爲此,迢曼帝國的工程師想出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也就是讓彈頭與彈體分離,併爲彈頭配備一臺小型火箭發動機,確保彈頭在衝刺階段加速到2馬赫,並且以這個速度飛完最後幾十千米。

此外就是,要想達到500千米的最大射程,中段需要在高空飛行。

其實,這也是“毀滅”最嚴重的缺陷。

在完成爬升後,一直到達預設的中段彈道末點,“毀滅”的飛行高度得保持在10000米以上。

此外,就是按預先設置好的線路飛行。

這個階段,不管遇到了什麼,導彈都不會機動規避,也就很容易遭到攔截。

正是如此,4架“戰-9B”才轉向攔截反艦導彈。

可惜的是,戰鬥機的數量太少了。

來襲的導彈超過100枚,在第一時間趕到的戰鬥機只有4架,哪怕此後增加了4架,總共才8架。

攔截在高空飛行的重型反艦導彈,跟對付超音速轟炸機沒多大的區別。

雖然超音速轟炸機早已退潮,保留下來的幾種,也以超低空突防爲主,但是KK-9在設計的時候,主要針對的就是在高空飛行的超音速轟炸機,此後還通過改進增強了對付掠海目標的能力。

何況,“毀滅”還不是貨真價實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其中段飛行速度僅有1.5馬赫。

在經過戰鬥機兩次攔截之後,仍然有大約60枚反艦導彈朝第51特混艦隊射去。

此外,在第2批4架“戰-9B”攔截之後,超過五分之四的“毀滅”俯衝到了低空,在貼近海面的高度上飛行。

這也是“毀滅”的一大特點,或者說從SS-N-19借鑑的絕招。

在攻擊500千米外的航母時,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爲航母定位,也就是準確掌握航母行蹤。

要說的話,這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對此,西駱沙的工程師想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也就是讓少數反艦導彈去執行前進偵查任務。

在發起攻擊的時候,有少量反艦導彈充當“領彈”,在到達艦隊所在海域之前,在高空飛行,並且用彈載雷達搜尋海面上的艦艇,然後用數據鏈把獲取的情報傳輸給在低空隱蔽飛行的導彈,並且引導這些導彈攻擊艦隊裡面最有價值的目標,往往就是雷達反射信號最強的戰艦。

“毀滅”在巡航階段的飛行速度不夠快,耗費的時間更長,更需要前進引導。

爲此,也就借鑑了SS-N-19的這套技術。

由“青州”級搭載的“金鐘罩”系統,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了500千米,即便是導彈這類小型目標,也能夠達到400千米,可是對掠海目標,受地球曲率影響,肯定沒辦法超過40千米。

也就是說,在攔截超低空目標的時候,防空巡洋艦的戰鬥效率將大打折扣。

這也是帝國海軍一直注重數據鏈系統,還試圖把艦載預警機與防空戰艦整合到一起,擴大防空體系的關鍵原因。

可惜的是,配備先進數據鏈,能夠直接引導防空導彈作戰的“指-6D”,以及採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的新式防空導彈,都還在研製當中,並沒有服役,所以“青州”級仍然只能孤軍奮戰。

預警機能做的,也就是把反艦導彈的來襲方向與到達時間告訴巡洋艦。

到此,防空作戰進入到最兇險的關頭。

4點58分,位於艦隊最北面的“輝州”號率先開火。

在半分鐘之內,該艦的前後兩套垂直髮射系統就各自發射了8枚防空導彈,分別攻擊了4個目標。

攔截的全都是在高空飛行的導彈。

用2枚DK-8D攔截1枚反艦導彈,明顯在浪費彈藥。

不過在即將遭到攻擊的緊要關頭,也顧不了那麼多。

因爲防空戰艦已經開火,而且進入到防空作戰階段,未必能及時進行敵我識別,戰艦的火控系統往往會把附近所有空中目標當成威脅,並且朝威脅最大,比如離得最近或者飛得最快的目標開火,所以之前攔截導彈的戰鬥機都已經轉向撤離,主動飛出了交戰區域,沒繼續追擊導彈。

這個時候,問題顯現了出來。

艦隊北面,就只有“輝州”號1艘防空巡洋艦。

艦隊裡面的另外2艘防空巡洋艦,“檀州”號與“銘州”號分別在西邊與西南。

其實,“輝州”號之前是在艦隊西北,在預警機發現了從北面殺來的轟炸機之後才轉爲向東航行。

“檀州”號也已經轉向,可是離得太遠了。

在“輝州”號開火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的時候,“檀州”號在西南大約60千米之外。

這個距離,導致“檀州”號根本就沒辦法爲“輝州”號提供掩護。

5點剛過,“輝州”號就遭到了打擊。

雖然在最後十幾秒,“輝州”號上的兩座速射炮擊落了5枚反艦導彈,但是射向該艦的導彈超過了10枚。

隨後,“輝州”號就被3枚反艦導彈擊中。

按鄰近艦艇的報告,至少有3枚反艦導彈在受到誘餌彈的干擾與欺騙之後,放棄了近在咫尺的“輝州”號。

只是,攻擊並沒有結束。

這個時候,“毀滅”反艦導彈的“智能化”特點顯現了出來。

在“輝州”號遭到攻擊之後,剩下的約30枚反艦導彈沒再攻擊這艘戰艦,都繼續向南飛行。

關鍵還有,直接放過了在“輝州”號南面的一艘反潛護衛艦,徑直撲向了“李銘博”號航母。

其實,“李銘博”號就在這艘護衛艦南面大約10千米處。

也就是說,重新爬升到高空,並且負責引導的反艦導彈,在發現護衛艦的同時,也探測到了護衛艦南面的航母。

顯然,航母更有吸引力。

結果就是,至少有20枚“毀滅”衝向了“李銘博”號,而且有大約三分之二的導彈採用的俯衝攻擊彈道。

這也是“毀滅”的一大特點。

對付航母等高價值目標,即便從低空突防,“毀滅”也會在彈道末端爬升,然後從數千米的高空發起俯衝。

關鍵就是,攔截俯衝的導彈難度更大。

此外,通過俯衝能提高速度,從而增強導彈的威力。

不過,這也恰好“拯救”了“李銘博”號。

在短短的3分鐘內,至少有11枚“毀滅”擊中了這艘航母,其中7枚打在航母飛行甲板上。

雖然航母的飛行甲板被徹底炸燬,艦橋也被毀,傷亡官兵數百人,但是這些導彈並沒對艦體構成嚴重損傷,而且爆炸產生的損壞,特別是引發的大火都得到控制,並沒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薛遠征”級不但採用裝甲甲板,而且率先使用了複合裝甲。

在設計的時候,帝國海軍其實是看中了複合裝甲的減重效果。跟傳統裝甲相比,在防護水準相當的情況下,能減輕大約1500噸。裝備之後才發現,面對超音速反艦導彈,複合裝甲的防護效能遠遠超過傳統鋼質裝甲,比如能提前引爆反艦導彈的戰鬥部,從而降低爆炸產生的損傷。

結果就是,從“白止戰”號開始,複合裝甲成爲了標配,關鍵部位全都得到加強。“薛遠征”號也在第一次返廠維修的時候,進行了必要改進,其中就包括使用複合裝甲加強飛行甲板。

此外,幾艘“陳炳勳”級大型航母全都在中期大修的時候做了類似的改進。

其實,這也是爲了應對由重型反艦導彈構成的嚴重威脅。

要說,打中艦體的4枚“毀滅”才差點要了“李銘博”號的小命。

這4枚導彈都打在水線附近,準確說是在水線上方5米左右,都是在穿透艦殼之後,在艦體內部引爆。

關鍵還全都在右側。

10分鐘不到,“李銘博”號的進水量就超過5000噸,艦體右傾超過10度!

如果沒有高達10萬噸的滿載排水量,換成7萬多噸的“陳炳勳”級,進水5000噸恐怕就沒救了。

只是,到這個時候,戰鬥還沒有結束。

“白止戰”號就在“李銘博”號南面,距離在20千米左右。

隨即,“白止戰”號也遭到攻擊。

有12枚“毀滅”朝“白止戰”號撲過來。

緊要關頭,由“檀州”號發射的防空導彈擊落了4枚高空的“毀滅”,隨後還攔截了2枚爬升的“毀滅”。

最後,只有6枚在低空飛行的“毀滅”逼近了“白止戰”號。

在最後階段的攔截戰鬥當中,“白止戰”號上的730近防炮只擊落1枚“毀滅”,反到是拋射出去的雷達干擾彈,引開了2枚“毀滅”。

前後10秒鐘之內,“白止戰”號被3枚“毀滅”命中。

在戰鬥打響的時候,李深智就被警衛人員帶離司令艦橋,去了在艦體內部,得到裝甲保護的戰術指揮中心。

要說,這是航母上最安全的地方。

即便如此,在“白止戰”號接連被導彈集中的時候,猛烈的爆炸,依然讓指揮中心裡面的官兵嚐到了苦頭。

等到李深智從指揮中心出來,“白止戰”號的艦長已經下達疏散命令。

不是棄艦,只是讓艦隊司令部轉移到其他戰艦上去,即“白止戰”號已經因爲受創喪失作戰能力。

其實,“白止戰”號的情況並不比“李銘博”號好多少。

3枚導彈全都打在右舷水線附近,而且命中點相對較爲集中,都在艦體的中部,也就是右側的2號升降機附近。

航母已經嚴重右傾,就算沒有沉沒的危險,也肯定無法繼續作戰。

5點15分,李深智搭乘直升機離開了“白止戰”號,前往趕過來接應的“銘州”號。

至於那些還在空中的艦載機,燃油快用光的都只能迫降,還有一些燃油的,已經接到了飛往亞歷山大港的命令,而緊急升空,彈藥沒用光的戰鬥機,將留在艦隊上空,繼續爲艦隊提供掩護。

到此,2艘航母遭受了重創,第51特混艦隊已經喪失作戰能力。

第316章 大戰局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38章 情景設定第122章 運氣第217章 半夜來電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153章 春風得意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16章 驚天動地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474章 交付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235章 決戰時間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74章 全面退守第2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361章 完美的表演第5章 拳拳到肉第206章 現代女性第103章 發揮餘熱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59章 深謀遠慮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130章 緊急呼叫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6章 情報頭頭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73章 舉棋不定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223章 飛來橫禍第220章 全是壞消息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100章 新軍事學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72章 最後一炮第465章 表決心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63章 妙招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134章 亦師亦友的對手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49章 奔赴前沿第200章 心裡話第434章 戰略冒險第324章 苦肉計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34章 蜂擁而入第91章 敵機來襲第86章 千里眼第243章 等來的電報第1章 平民軍官第456章 大難臨頭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97章 全新視角第13章 遮斷戰術第248章 主力上場第85章 長途奔襲第10章 鬼使神差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94章 大禍臨頭第31章 臨危受命第64章 衝鋒在前第57章 先驅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479章 策劃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417章 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