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防空中堅

要往根本上講,就是爲了保護好航母。

進入噴氣時代之後,大口徑高射炮就成了擺設,急需一種效率更高的防空武器來增強艦隊防空網。

防空導彈由此誕生。

只是,防空導彈並不是無所不能。

早在20多年之前,帝國海軍就發現,限制防空導彈作戰效率的不是防空導彈本身,而是控制防空導彈的火控系統,而且以雷達爲主,即能不能及時的發現威脅,並且準確的引導導彈發起攻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帝國海軍率先找到了航母戰鬥羣的“阿喀琉斯之踵”。

按照當時做的推演,只需30枚反艦導彈,就能突破航母戰鬥羣的防空網,幹掉包括航母在內的主要戰艦。

哪怕無法擊沉航母,也能讓航母喪失作戰能力。

雖然要組織30枚反艦導彈同時發起攻擊,準確說是同時到達航母戰鬥羣附近,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但是不是沒辦法實現,而且相對於防空來說,投入足夠的反艦導彈發起攻擊更加容易。

這就是西陸集團後來提出的飽和攻擊戰術。

至於帝國海軍爲什麼研究反航母戰術,除了需要找出航母的缺點,然後有針對的進行彌補外,也跟敵人的航母有關。紐蘭共和國同樣擁有大型航母,有打造強大海軍與挑戰樑夏帝國的實力。

在這個背景下,帝國海軍開始尋找增強防空的辦法。

就像開始說的,要加強的不止是防空導彈,而是包括以雷達爲核心的整套防空系統。

這個時候,一項來自狹夷皇國的發明,引起帝國海軍的高度重視。

沒錯,就是相控陣雷達。

說得專業一點,叫“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嚴格說來,樑夏帝國的工程師在幾十年前就提出了相關原理,而且在波伊戰爭期間製造了兩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在當時,帝國海軍甚至在試驗艦上測試過相控陣雷達,只是因爲太龐大而不得不放棄。狹夷皇國發明的,其實是能讓相控陣雷達小型化,並具備實用價值的晶體射頻管。

與傳統的雷達相比,相控陣雷達的優勢非常的突出,包括掃描週期短,以及能夠把波束集中到一個方向上,從而獲得更強的探測能力。理論上,還能夠取代照射雷達,引導與控制防空導彈。

相控陣雷達的誕生,直接解決了艦隊防空頭號難題。

在此基礎之上,帝國海軍着手設計與建造了全球首種配備相控陣雷達,而且以此爲核心的防空巡洋艦。

不過,也不是一帆風順。

秉承一貫傳統,帝國海軍在最初的時候把目標放在技術水準更高,實現難度更大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上。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想一步到位。

可惜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門檻太高了,當時的技術,根本就製造不出合格的射頻管。

當然,就算能夠造出來,也肯定貴得讓海軍買不起。

要說的話,也就是這個選擇,讓帝國海軍走了不少彎路,不但耽擱了幾年時間,還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最突出的就是,因爲雷達系統的價格居高不下,又沒法獲得更多撥款,所以海軍只能在戰艦上做文章,想盡辦法降低艦體的建造成本,把防空巡洋艦的總體造價控制在一個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

主要是讓論議兩院的大老爺接受。

結果就是,海軍連續提交了幾套設計方案,全都因爲總體造價太昂貴,在論議兩院就被否決掉了。

在折騰這些的時候,帝國海軍逐漸認識到,追求高大全的想法本身就很不現實。

不止是防空巡洋艦本身,還包括雷達。

要往根本上講,當時的電子技術,如果堅持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不但雷達本身的造價降不下來,還會因爲雷達尺寸過於龐大與質量太大,需要佔用更多的噸位,還會對供電與製冷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也就只能提高搭載平臺的噸位,從而導致配套的防空巡洋艦的造價居高不下。

可見,還是帝國海軍的要求太高。

如果降低對雷達的要求,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帝國海軍才決定,不再強調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接受性能差一些的無源相控陣雷達。

當然,這個“差一些”也只是跟有源相控陣雷達比。

跟過去的機掃雷達相比,無源相控陣雷達依然非常先進。

只是,之前耽擱的時間,肯定追不回來了。

要命的是,大批在大戰結束後建造的防空戰艦,到了即將退役的時候,帝國海軍急需新的防空巡洋艦。

按照帝國海軍在當時提交的報告,需要在10年之內建造40艘防空巡洋艦,用來替換退役的老舊防空戰艦。如果把設計與建造時間算進去,就要做好在4年到6年之內建造40艘防空巡洋艦的準備。

顯然,這根本就辦不到!

結果就是,帝國海軍不得不對一批老舊戰艦進行現代化改進,把服役的時間延長10年到15年。

關鍵依然是抓緊建造新式防空巡洋艦。

對雷達系統的要求降低,也意味着可以採用更小的艦體。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也只能因陋就簡,由浦州的海軍艦船設計院,用了不到6個月就完成了總體設計。

因爲造價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說便宜,所以該方案在論議兩院立即獲得了批准。

這就是“青州”級,全球首種配備相控陣雷達的巡洋艦,也是帝國海軍在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巡洋艦。

要說的話,“青州”級還是帝國海軍在戰後建造的噸位最小的防空巡洋艦。

其滿載排水量,只有可憐的11600噸,比不上重巡洋艦,更別說跟大戰期間那些大型巡洋艦相比。

爲了有面積更大的甲板,安裝更多高射炮或者防空導彈,好給航母提供足夠的掩護,帝國海軍在戰後建造的防空巡洋艦,就從來沒有限制與控制過噸位,滿載排水量全都在20000萬噸以上。

哪怕是那些在設計的時候定型爲驅逐領艦,後來升級爲巡洋艦的,也高達15000噸。

這11600噸的體量,根本不夠看。

很簡單,“青州”級本身就是海軍的備胎。

其實,在動工建造之後,帝國海軍也沒有把“青州”級當成主力看待。

以當時的情況,帝國海軍依然希望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技術成熟之後,能夠建造性能更強大的防空巡洋艦。

關鍵就是,在設計“青州”級的時候,基本是一切從簡。

比如,原本配套研製的,用來照射目標的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就因爲資金不足,其實是技術不夠成熟而不得不取消。因爲無源相控陣雷達沒法進行火控照射,所以只能爲“青州”級配備4部X波段照射雷達。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即便是採用分時照射引導技術,也就只能同時控制16枚導彈攔截8個目標。

這個數量,其實不算多。

按帝國海軍的編制,一支航母戰鬥羣最多就只有2艘防空巡洋艦,而且要承擔幾乎所有遠程防空任務,因此按照對付30枚反艦導彈計算,一艘巡洋艦至少要具備同時攔截15個目標的能力。

帝國海軍之前設計的防空巡洋艦,都有16條火力控制通道,“青州”級僅此一半。

此外,“青州”級配備的是射程只有120千米的DK-8“逐日”中遠程防空導彈,而不是射程達到200千米的XDK-9。同樣是受艦體尺寸的限制,“青州”級只在前後甲板上各安裝了一套雙聯裝發射系統,且一次只能發射4枚導彈。雖然其再裝填時間僅爲15秒,但是火力密度顯然是嚴重不足。

也就是隻有2部發射架,才只設置了4部照射雷達。

在設計的時候,爲了把排水量降低100噸,甚至放棄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如果不是部分高級將領軍堅決反對,並且趕在動工建造之前讓設計院修改了方案,在艦尾平臺上安裝了兩套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青州”級很可能成爲帝國海軍第一種,甚至是全球第一種不具備制海作戰能力的巡洋艦。

不過,這並不是完全的沒有道理。

捨棄反艦導彈,其實是爲了保住更重要的反潛作戰能力。

對帝國海軍的戰艦來說,制海作戰從來都不是主要任務。

不要忘了,帝國海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艦載航空兵,有數百架艦載攻擊機,還有數百架能夠執行打擊任務的艦載戰鬥機,因此就算要執行制海任務,對付敵人的艦隊,根本輪不到護航戰艦出馬。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當中,帝國海軍就很少讓戰艦去執行對海作戰任務。

只要允許,艦隊指揮官會首先考慮出動艦載航空兵,用炸彈與魚雷幹掉敵人的戰艦,現在是空射反艦導彈。

護航戰艦隻有兩個職責,防空與反潛。

要說的話,後者更重要。

反艦導彈,特別是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誕生前,帝國海軍所面對的防空威脅其實算不上嚴峻。

依靠數量衆多的艦載戰鬥機,就能夠對付那些掛着鐵殼炸彈的攻擊機。

相比之下,來自海面下的威脅從來沒有減弱過。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統計,在上次大戰中損失的航母,有接近一半是被潛艇擊沉,被飛機炸沉的反到沒有這麼多!

雖然帝國海軍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水下艦隊,還有性能最好的大型攻擊潛艇,但是反潛的壓力從來都沒有減輕過,因此帝國海軍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任何一艘遠洋戰艦都得具備完整的反潛作戰能力。

不止是反潛護衛艦,還有防空巡洋艦。

帝國海軍的通用驅逐艦,幾乎全的是貨真價實的反潛驅逐艦,而真正的防空驅逐艦反到沒有幾艘。

正是如此,如果必須得做出取捨,那麼捨棄的就肯定是制海作戰能力。

總而言之,帝國海軍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把原本充當備胎的“青州”級放到了主角位置上。

所幸的是,技術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在第一批8艘建成之前,能大幅度提高導彈發射速度的垂直髮射系統誕生,火力密度不再是問題。

從第9艘開始,“青州”級用佈置在上層建築前後,2套共計128單元的垂直髮射系統取代了前後兩套導彈發射架,後來還拆掉了反艦導彈發射架。至於前8艘,都在中期大修的時候接受改進。

此後,還開發出中段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從而在不增加照射雷達的情況之下,把一次引導的導彈提高了一倍,達到32枚,基本上達到了海軍提出的,同時攔截16個目標的戰術指標。

當然,DK-8“逐日”也通過採用尺寸更大的助推器,提高了射程。

最新的DK-8D,最大射程已經超過了200千米。

此外,海軍還在開發高速數據鏈。

在理論上,今後可以由“指-6C”這類艦載預警機控制與引導戰艦發射的防空導彈,攔截視距之外的目標。

這樣一來,就能擺脫照射雷達的限制,繼續提高防空導彈的射程。

關鍵還有,由艦載預警機控制與引導,防空導彈能攔截海天線以下的目標,不再受地球表面曲率影響。

總而言之,得益於技術進步,“青州”級的戰鬥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因爲能夠爲航母提供足夠有效的防空掩護,反潛作戰能力也非常強大,所以噸位不足的問題,早就被海軍拋到腦後。

只是,噸位不足限制了“青州”級的改進潛力,還降低了官兵的生活水準。

不過,這些都能夠忍受,畢竟“青州”級足夠便宜。

迄今爲止,帝國海軍分3批訂購42艘“青州”級,已有34艘交付與服役,其中26艘編在航母戰鬥羣裡,有8艘正在進行服役前的適航驗收,還有8艘在建造當中,而且帝國海軍很有可能會增加訂購數量。

按去年擬定的造艦計劃,防空巡洋艦總共要達到86艘,除掉22艘還沒到退役年限的老式巡洋艦,其他64艘全都是“青州”級,因此就算大戰沒爆發,至少都要訂購22艘這種巡洋艦。

當然,造就“青州”級的是雷達。

過去,限制“青州”級建造規模的同樣是雷達。

所幸的是,在形成規模效應之後,不但艦體的造價得已降低,雷達的採購價格也是高臺跳水。

關鍵還有,對防空的需求是永無止境。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不得不認真考慮,把相控陣雷達用在更多的戰艦上面,以提高艦隊的綜合防空戰鬥力!

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333章 關鍵情報第615章 崩潰的王國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17章 奇蹟第22章 空地聯合第78章 護航作戰第83章 三駕馬車第80章 飛蛾撲火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550章 暗流涌動第169章 東方東方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261章 兩場談判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636章 不算完美的結束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61章 似曾相似第111章 開幕第21章 恥辱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7章 無知無畏第571章 三波攻擊第60章 雙子星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5章 帝國首輔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156章 故意刁難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70章 突突突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26章 怪人第19章 龍的天空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485章 萬事俱備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385章 湊熱鬧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356章 尾隨而至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324章 苦肉計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59章 深謀遠慮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506章 強攻第622章 逃亡首相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112章 必死信念第546章 緊急返回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167章 軍人的價值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272章 賜婚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497章 備戰第36章 大敗虧輸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90章 絕對主力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31章 敢想敢說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6章 傷亡慘重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98章 圍追堵截第246章 覆滅第195章 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