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全票通過

雖然對帝國的現狀,這些身居高位的內閣大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是在會議重新開始之後,萊因哈特還是簡單梳理了一遍,把當前主要問題,特別是關係到帝國核心利益的重大問題做了介紹。

總結起來,全都跟經濟有關。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日子沒辦法過了。

雖然有很多的原因,比如以迢曼帝國爲首的西陸集團的人口數量,遠低於樑夏帝國,也比不上以紐蘭共和國爲首的北孤集團,又比如西陸集團的整體科技水平也不如另外2個超級霸權,但是真正涉及根本的,仍然是跟勢力範圍息息相關的資源,以及由資源匱乏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在不可替代的78種戰略資源中,西陸集團有2種,也就是煤炭與鐵礦石,勉強能做到自給自足。

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在內,總共有62種必須依賴與嚴重依賴進口。

像天然橡膠等14種跟氣候與地域密切相關的自然資源,西陸集團是完全依賴進口。

由資源不足帶來的問題,根本沒辦法解決。

就拿石油來說。

迢曼帝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煤炭催化產業,在戰時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可是在和平時期根本沒有價值。迢曼企業肯定不可能依靠比石油貴幾倍的煤化油,跟東方集團與北孤集團的企業競爭。

能源成本太高,必然大幅度降低社會生產效率。

三個超級霸權在經濟領域的競爭,在本質上就是生產效率的競爭,生產效率低的註定會敗下陣來!

即便是在西陸集團內部,也存在嚴重的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

拿至關重要的糧食來說,西陸集團在理論上能做到自給自足,卻因爲糧食產區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國家,導致內部的糧食貿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由此引發了幾乎無法用常規方法化解的矛盾。

最典型的就是洛克國與羅利王國。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氣候,洛克國與羅利王國一直就是西大陸的主要產糧國,因此在大戰之後,這兩個國家的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部分高度依賴農業的輕工業也備受重視,由此發展成爲集團的主要糧倉。

雖然在此之後,藉助於第三次與第四次工業化浪潮,特別是洛克國再次成爲西大陸主要工業強國,發展起了包括軍事工業在內的衆多尖端產業,但是在整個西大陸,洛克國的標誌依然是產糧國。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洛克國不得不通過政府幹預的方式,加大在農業上的投入。

來自政府的干預必然會擾亂市場。

這種現象,在羅利王國體現得更加的突出。

因爲在農業領域的投入太多,一直到現在,羅利王國的工業化都比較落後,甚至沒辦法跟洛克國相比,而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羅利王國的嚴重不滿,甚至因此出現了要退出西陸集團的呼聲。

在駱沙民主共和國那邊也是如此。

站在迢曼帝國的立場上,通過干預的方式,把原本有限的力量發揮到極限,從而獲得跟更加強大的樑夏帝國對抗的資本,本身並沒錯,可是這種局面持續了40多年,就不是對錯的問題了。

經過幾十年的折騰,西陸集團的經濟體系已經變得非常脆弱,經不住任何風吹雨打。

可惜的是,上帝並沒有可憐西大陸的信徒。

去年秋天開始,整個北半球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乾旱,從北孤大陸到西大陸,再到幾乎整個巨大陸,在接近9個月的時間裡面,降水量僅相當於往年平均值的60%,全球農業遭受了致命打擊!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旱災當中,處境最爲艱險的就是西陸集團,或者說迢曼帝國。

樑夏帝國也遭受了旱災,本土的糧食產量銳減,夏糧的減產幅度接近15%,而秋糧的減產幅度甚至有可能達到20%,可是樑夏帝國還可以依靠東南地區,能夠擴大從南方次大陸的進口規模。

再退一步,也還有位於南半球的奧洲。

何況,樑夏帝國的糧食產量基本能夠保證自給自足,因此就算是減產,也能夠通過擴大進口彌補。

紐蘭共和國的情況也差不多,再差都能從南孤地區進口。

此外,紐蘭共和國在10多年前就超過了樑夏帝國,成爲全球頭號糧食出口國,因此糧食減產的直接後果,其實是縮小出口規模。

只是紐蘭共和國縮減出口規模就足夠導致國際糧價暴漲!

顯然,迢曼帝國就沒這麼幸運了。

首先就是,西大陸的受災情況最嚴重。

根據西陸集團做的統計,夏糧的減產幅度已經接近20%,秋糧的減產幅度還有可能達到創記錄的24%。

其次還有,西陸集團並沒有“後備糧倉”。

南面的玄大陸,先不說大部分國家跟樑夏帝國交好,就算少數跟西陸集團交好的國家也沒多餘的糧食。

火上澆油的是,國際糧價已經進入上漲的快速通道。

從5月份開始,因爲紐蘭共和國、楓葉國、奧洲與巴西,也就是全球最主要的4個糧食出口國宣佈受客觀因素影響,而降低出口量的時候,國際市場幾種主要糧食的價格,已經上漲了接近1倍。

在很大程度上,西陸集團當前的矛盾,其實就是源自於糧價上漲。

說得簡單一點,駱沙民主共和國執意提高天然氣的出口價格,就是因爲進口糧食需要耗費更多的外匯。

此外,布蘭王國拿北海油田的石油做文章,同樣與進口糧食有關。

有很多人把當前的“糧食危機”歸於外界因素,比如樑夏帝國的打壓,反到沒有人願意承認西陸集團自身也有問題。

在根本上,就是極度重視軍事工業所代表的重工業,不但忽視輕工業,連跟農業有關的化工工業都沒受到重視。

此外,跟農業息息相關的水利設施也很久沒得到發展了!

從這個角度看,這場有科學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人禍。

東方集團與北孤集團的災情沒有那麼嚴重,與相對更完善的水利設施,以及龐大的化肥產量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外界因素也不可忽視。

要說的話,紐蘭共和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會議上,萊因哈特着重強調了這個問題。

早在波沙灣局勢變得緊張前,他就派特使去了華城,希望能夠在糧食進口的問題上得到紐蘭共和國的幫助,通過紐蘭共和國,以國家採購方式,從南孤地區的巴西與阿根廷等幾個國家進口糧食。

結果,紐蘭當局卻表示愛莫能助!

以當時的情況,紐蘭當局其實是想借這個問題,逼迫迢曼帝國接受布蘭王國就是否脫離西陸集團進行全民公投。

簡單的說,就是要把布蘭王國從西陸集團割裂出去。

爲了此事,紐蘭共和國已經運作了將近20年。

哪怕不能一步到位,也要設法讓布蘭王國脫離西陸集團,爲其接下來控制布蘭王國打下基礎。

要說的話,在戰後的幾十年,特別是地位得到確認之後,紐蘭共和國就一直在打布蘭王國的主意,妄圖通過布蘭王國重返西大陸,並且以此來逼迫迢曼帝國做出妥協,讓迢曼帝國交出西陸集團的控制權。

當然,往根本上講,其實是取代迢曼帝國,成爲西方國家的統帥。

萊因哈特重提紐蘭共和國的事情,也是在告訴內閣大臣,不要對夕落洋對岸的那個國家抱多大的希望。

不過,最先抱有幻想的就是萊因哈特。

除了在年初進行的談判,就在上個月,他還派特使前往華城,就伊拉克出兵攻打科威特的事情跟紐蘭當局秘密接觸。

當時,萊因哈特還認爲,紐蘭當局會積極參與。

可惜的是,前幾天,紐蘭總統特使帶來的消息,徹底的毀滅了萊因哈特的幻想。

雖然紐蘭特使說得非常肯定,即紐蘭共和國絕不會置身事外,肯定爲迢曼帝國,爲西陸集團提供支持,但是這個嘴裡跑火車的傢伙也明確提到,從大局出發,紐蘭共和國肯定不會立即參戰。

理由也很清楚,紐蘭共和國需要時間完成參戰前的動員工作。

按照特使所說,只有紐蘭共和國完成戰爭動員,並且以最佳狀態參戰,纔有希望擊敗強大的樑夏帝國。

從這一點出發,在戰爭初期,迢曼帝國得單獨面對樑夏帝國,紐蘭共和國能提供的,也就是旁敲側擊,在其他方向上通過代言人,或者是採取別的方式,牽制住樑夏帝國的一部分兵力。

換種方式來說,迢曼帝國是紐蘭共和國通往勝利道路上的墊腳石!

шωш✿ttκǎ n✿c○ 當時,萊因哈特就反問紐蘭特使。

樑夏當局會把紐蘭共和國當成空氣嗎?

等到大戰爆發,樑夏帝國上下會放過更加強大的紐蘭共和國?

當初跟紐蘭共和國恢復外交關係,樑夏帝國就已經承認,紐蘭共和國纔是頭號勁敵。

哪怕樑夏帝國不會主動向紐蘭共和國宣戰,也會按照與紐蘭共和國開戰的方式,做戰爭準備。

這麼一來,紐蘭共和國難不成還能以不動員的方式,在軍備建設上跑贏進行動員的樑夏帝國?

這擺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如此,紐蘭共和國還有什麼理由置身事外?

用萊因哈特的話說,在迢曼帝國戰敗,西陸集團完蛋後,紐蘭共和國別想偏安一隅。

控制了世界島之後,樑夏帝國的下一個目的肯定是稱霸全球,會在適當的時候向紐蘭共和國宣戰。

挾戰勝國之威,擊敗紐蘭共和國,幾乎沒難度可言。

不要忘了,樑夏帝國有全球最強海軍,在40多年前就已經渡過了東望洋。

紐蘭特使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到裝着沒有聽明白,在離開白林之前沒給出答覆。

唯一能肯定的就是,紐蘭共和國絕不會在第一時間參戰。

正是如此,萊因哈特纔不再對紐蘭共和國抱任何的幻想。

用他的話來說,被遊族財團控制的紐蘭共和國,更願意吃着西陸集團的肉,吸着迢曼帝國的骨髓發展壯大。

等到西陸集團崩潰,紐蘭共和國不從背後捅刀子就算好的了!

到此,迢曼帝國已經是別無選擇。

拖下去必然是死路一條。

現在放手一搏,還有那麼點希望!

在說明了情況之後,萊因哈特像以往一樣,把發言的機會留給了其他大臣。

只有少數幾個大臣發言,而且表達的是跟宰相相同的觀點,即除了戰爭,已經沒別的辦法了。

在財政大臣坐下後,萊因哈特又等了約半分鐘。

最後,在確認沒有別的大臣要發表意見後,他才說道:“大家都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如果沒有人反對的話,我提議就今天討論的事情,要不要藉此機會發起軍事行動進行投票表決!”

說完,萊因哈特朝站在會議室門口的秘書點了點頭。

秘書沒有多問,叫上其他負責協助會議的工作人員離開了會議室,出去的時候還順帶鎖上了房門。

如此重大事情,肯定是閉門表決。

隨後,萊因哈特第一個舉起右手,同時閉上了眼睛。

其實舉左手也一樣。

舉手表示贊成,不舉手表示反對,最後只需統計舉手大臣的數量,就能夠知道表決是否獲得通過。

當然,也算不上是統計。

總共就只有27名大臣,算上宰相是28人。

因爲宰相的那一票有更大的權重,所以在宰相支持的情況下,只需13名大臣舉手就能獲得通過。

如果宰相沒有舉手,那麼需要15名大臣舉手才能獲得通過。

通常是由宰相發起表決,所以宰相往往會率先舉手,也就只需13名大臣之後,就能夠獲得通過。

有點複雜,不過會議室就這麼大,只要留心數一數,就知道有多少大臣舉手了。

過了約半分鐘,萊因哈特才睜開眼睛。

他只掃了一眼,根本沒有數就知道了結果。

27名大臣全都舉手,無一個反對!

就連態度一向溫和的外交大臣都舉手贊成。

“表決的結果,大家看到了。在表決書上簽字之後,各位就可以回去休息。”

說完,萊因哈特摁下桌面上的呼叫器,把秘書叫了進來。

其實,萊因哈特的心情非常沉重。

他知道表決會通過,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竟然是全體支持,連最有可能,也最應該反對的外交大臣,都表示支持!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只要是跟戰爭有關的表決,外交大臣全都投了反對票。

這能說明什麼?

迢曼帝國的內部矛盾已經嚴重到,讓外交大臣都覺得需要打一仗,才能解決的程度。

那麼,這場戰爭還能按照設想的方式進行與完結嗎!?

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329章 疑兵計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100章 正式宣戰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13章 遮斷戰術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431章 心結解開第37章 地面部隊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51章 低空霸主第194章 再接再厲第187章 攻擊開始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43章 討教第434章 戰略冒險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212章 大國造的風采第245章 空中炮艇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270章 帝國的恩怨情仇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311章 情報的疏漏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221章 好景不長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8章 兵分兩路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241章 提心吊膽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339章 遭遇戰第393章 層層加碼第399章 登陸塞島第333章 關鍵情報第432章 新三件第629章 命不該絕第204章 魚雷襲擊第99章 半支艦隊第230章 別的可能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209章 感情牌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221章 好景不長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283章 代言人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98章 圍追堵截第20章 全能人才第246章 一夜之間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22章 空地聯合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37章 地面部隊第68章 兵分兩路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92章 “蒼隆”末途第67章 犀利無匹第514章 奧援第43章 大戰之局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247章 變化萬千第39章 免死金牌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246章 覆滅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第5章 帝國首輔第641章 生生不息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394章 三步走第475章 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