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戰之局

在把宵夜送進去的時候,羅佑賓就注意到,氣氛非常的緊張,充滿火藥味。

其實,現在才10點過。

接到首輔的呼叫時,羅佑賓就想到了,肯定是那些將軍沒法談攏,所以提前上宵夜,讓大家冷靜冷靜。

跟上午的外交官員,還有下午的內閣大臣相比,將軍的脾氣都不太好。

大概是覺得周涌濤會有別的吩咐,羅佑賓還故意耽擱了一點時間,只是到最後,首輔並沒有別的吩咐。

其實,周涌濤讓羅佑賓把宵夜送進來,不是要緩和氣氛,而是大家都餓了。

那些將軍,都沒吃晚飯!

在來首輔官邸之前,他們在總參謀部開了一天的會,結果在吃晚飯前接到了首輔這邊的電話。

在總參謀部討論的就是作戰問題。

當然,將軍不討論作戰問題,還能討論別的問題嗎?

問題,也就出在這上面。

首先,按照什麼方式打。

其次,以多大的規模做準備,也就是按照多大的規模打。

陸海空三軍與陸戰隊的十幾名將領在總參謀部扯了一天,一個問題都沒搞清楚,而且分歧是越扯越大。

爭論得最多的問題,就是能否在一個月之內結束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

軍事情報局提供了可靠情報,哪怕是西陸集團全力以赴,也需要一個月才能夠完成發動戰略進攻所必須的前期準備,因此帝國軍隊必須在這個時間之內,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

簡單的說,就是得避免兩線作戰。

要說的話,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決定整個局勢發展方向的問題。

在上午與下午的會議上,周涌濤就跟外交官員與內閣大臣討論了這個問題,並且達成了一致。

如果能夠趕在西陸集團完成戰爭動員,也就是發動戰爭之前,解放科威特,結束在波沙灣方向的作戰行動,或許就能夠迫使迢曼帝國接受既成事實,然後通過積極的外交斡旋消除戰爭威脅。

哪怕沒法消除戰爭威脅,也能奪得道義制高點。

說得直接一點,沒就是讓迢曼帝國失去發動戰爭的理由。

那麼,能夠在一個月內解放科威特嗎?

十幾名將軍討論了一天,最終得出了“行不通”的結論,準確說是在來到首輔官邸,當着周涌濤的面爭吵3個小時,最終纔在周涌濤出面的情況下,得出無法在一個月之內以理想方式解放科威特的結論。

用一句話來說,除非願意承受傷亡上萬官兵的巨大代價,在完成空中打擊之前發動地面戰爭,跟戰鬥力不算弱小的伊軍打一場大規模地面戰爭,不然就肯定無法在一個月內解放科威特。

按照陸軍參謀長的估測,靠現在這點兵力,2個陸軍的裝甲師與1個陸戰隊師發動地面戰爭,損失會非常巨大。

如果繼續發動空中打擊,那就肯定要耗費更多時間。

增兵?

這個辦法看似可行,實際上卻行不通。

哪怕帝國全力以赴,動用能夠找到的所有船隻,也需要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增兵行動。

只是,這意味着在這半個月裡面,送往前線的作戰物資必然大爲減少。

關鍵還有,向波沙灣增兵就必然要削弱其他方向的兵力存在,也就會對帝國的戰略防線構成威脅。

不要忘了,帝國陸軍主要面對的就是西陸集團,因此增派給波沙灣的地面部隊,幾乎都要從西北戰區或者西部戰區抽調,或者是動員計劃用在這兩個方向上的預備隊,從而削弱應付西陸集團的兵力。

兵力不足,只會助漲迢曼帝國發動戰爭的野心!

要說的話,如果帝國的戰略部署出了問題,說不定連紐蘭共和國都會蠢蠢欲動,從而在第一時間參戰。

在面對紐蘭共和國這邊,涉及到了海軍的部署問題。

簡單的說,在陸軍增兵存在困難,而空軍又沒辦法在短期內增派更多作戰兵力,那麼唯一辦法就是讓海軍加大投入,派更多的航母戰鬥羣參戰,也就必然會削弱在東望洋方向上的存在。

如果紐蘭當局認爲,用武力奪回霍瓦依羣島的時機已經成熟,紐蘭共和國就極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參戰。

真要到這一步,最終就算沒戰敗,也會遭重創。

哪怕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同時跟兩個超級霸權交戰,帝國都會丟掉全球頭號霸主的寶座。

關鍵就是兩線作戰。

其實,只要大戰在這個時候爆發,帝國就必然需要兩線作戰。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在跟西陸集團開戰後,以西北爲重,還是暫時把主戰場放在波沙灣?

這纔是最爲嚴重的分歧。

陸軍方面,肯定主張以西北爲重。

在下午的討論當中,陸軍將領甚至建議暫時放棄科威特,保住沙烏地這些波沙灣南岸產油國。

理由就是,只有這樣才能把重點轉向西北,在駱沙聯邦共和國頂住西陸集團的大軍。

針對波沙灣油田的問題,陸軍將領也明確提到,駱沙聯邦共和國的跋窟油田同樣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

嚴格說來,跋窟油田的價值其實在波沙灣之上。

原因就是,只要打下了跋窟油田,迢曼帝國就能通過鐵路與管道,獲得由此開採出來的石油。

在波沙灣這邊,沒有制海權,迢曼帝國也只能眼饞。

那條由伊拉克到敘利亞,通往東陸心海港口的輸油管道,還沒建好呢!

顯然,海軍與陸戰隊不這麼認爲。

雖然沒有否認西北戰場的重要性,但是海軍與陸戰隊的將領提到,沒有理由在伊拉克這類小國身上耗費更多的資源,更別說浪費時間,因此以當前局面,按照之前的計劃解放科威特就行了。

說起來是不用增兵,可是實質上,卻在強調不能輕視波沙灣,更不能爲了對付西陸集團就放棄科威特。

要說的話,其實是陸戰隊的主意。

陸軍強調要以西北爲重,那就以西北爲重。沒有了陸軍,陸戰隊同樣能夠按照計劃完成解放科威特的作戰行動。

在根本上,陸戰隊擺明了想借此機會擺脫對陸軍的依賴,成爲名副其實的第四軍種。

至於海軍爲什麼支持陸戰隊,主要是在西北戰場上,根本沒有海軍的位置,也只能在波沙灣發力。

當然,這裡面還設計到道義問題,畢竟帝國當局早就做出了承諾。

強調這一點的時候,海軍將領提到了一個看似無關,卻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紐蘭共和國會作壁上觀?

如果不會,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大戰爆發之後,在南翼方向,也就是南方次大陸與奧洲挑事。

到時,要是波沙灣的戰事還沒有結束,帝國將三線,甚至是四線作戰!

更加重要的是,在陸軍把重點轉到西北後,在以海軍爲主的南方戰區與東望洋戰區,地面戰鬥得由陸戰隊擔綱。

因爲陸戰隊的兵力一直不算充足,所以在需要三線,甚至四線作戰的時候,必然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

當然,對海軍來說也是如此。

不說別的,海軍戰艦都有漫長的建造週期。

即便是那些封存的戰艦,啓封之後也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培訓預備役官兵。

正是如此,海軍與陸戰隊都主張要儘快結束在波沙灣的作戰行動,把寶貴的兵力抽調出來應付來自其他方向的威脅。

此外,空軍也更加傾向於海軍與陸戰隊的方案。

理由就是,空軍同樣不希望兩線作戰,更別說存在三線、甚至四線作戰的風險。

其實,開始爭吵的就是這個問題。

至於另外一個關鍵問題,這場戰爭的規模,反到不存在任何爭議,十幾名將領都斷定會演變成爲全球大戰。

對此,連秦風烈也沒有提出異議。

道理也很簡單,在戰火點燃之後,就不是能夠控制的了。

數十年來,三個超級霸權統帥的三個國家集團,一直在爲全球大戰做準備,神精早就甭緊了。

僵持了幾十年,三方不斷的加碼,國際局勢早已經危如累卵。

只要當前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必然是全球大戰。

用秦風烈的話來說,哪怕帝國當局不想打全球大戰,也必須按照打全球大戰的標準去做準備。

不然,就必然戰敗!

如果連最強大的樑夏帝國都如此,那麼實力更弱的迢曼帝國,還有紐蘭共和國,就會抱有幻想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三個超級霸權的領導人都很清楚,在戰爭爆發之後,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所帶來的都是戰敗!

說得簡單一點,要是認定不會打全球大戰,還不如直接投降。

對此,周涌濤也沒反駁。

在討論的時候,他只提出了一個問題,準確說是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

以迢曼帝國爲首的西陸集團擁有戰勝樑夏帝國,以及東方集團所需要的實力嗎?

在明知道無法取得最後勝利的情況下,迢曼當局爲什麼還要悍然發動戰爭?

也就是在提出了這兩個問題之後,周涌濤讓羅佑賓把宵夜送進來,讓參會的將軍有時間思考。

顯然,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反問。

就算沒有哪個將軍輕視敵人,他們也不會認爲,迢曼帝國真的擁有能夠擊敗樑夏帝國的實力。

迢曼帝國真的那麼強大,恐怕就不會走到當今這一步了。

三個超級霸權當中,實力最弱的就是迢曼帝國,因此迢曼帝國的內部矛盾最先發展到無法調和的程度。

早在40多年之前,在這場長途賽跑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最弱小的那一個,肯定會最先打破遊戲規則。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沒法解釋了,或者說第二個問題的答案跟之前推測的截然相反。

迢曼當局所追求的,或許並不是全面戰爭。

正是如此,在會議重新開始之後,周涌濤拋出了在白天兩場會議中得出的結論。

迢曼當局現在發難,哪怕是發動戰爭,根本目的不是要取得軍事勝利,而是想要通過一場對外戰爭來轉移內部矛盾。

在政治層面上,這個推斷不存在任何疑問。

在軍事層面上,問題就大了。

首先就是,這個推斷其實也變相證明,這場戰爭是在所難免,而且不是說樑夏帝國退讓就能夠避免的!

顯然,這等於堵死了妥協的渠道。

這還證明了軍方的另外一個觀點。

在戰爭爆發後,誰都控制不住戰爭的規模,即沒有人能夠保證這場戰爭最後不會升級爲全球大戰。

關鍵就是,沒有人知道需要打到什麼時候,以及規模發展到多大,才能夠化解迢曼帝國內部,以及西陸集團的內部矛盾!

別說樑夏帝國的領導人與將軍猜不到,恐怕連迢曼宰相都猜不到。

其實,猜到了又能如何?

給周涌濤打個電話,告訴帝國首輔在什麼時候停戰?

萊因哈特真要這麼做了,肯定沒有好下場。

當然,哪怕迢曼宰相到時候告訴了周涌濤,他也絕不會相信。

此外,還能夠證明一點。

在一個月之後,也就是完成了戰略進攻的準備工作,以迢曼軍隊爲主的西陸聯軍必然會全力以赴。

簡單的說,就是投入全部兵力發動一場決定性進攻。

理由也很簡單。

只有爭取趕在東方集團完成戰略動員之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比如攻佔東駱沙,並且由西駱沙宣佈完成了國家統一,纔有可能在戰爭規模擴大,演變成爲全球大戰之前與東方集團媾和。

說得直接一點,到那個時候,除非樑夏當局真的打算犧牲數千萬,甚至上億人,來打一場未必能夠取得全面勝利的全球大戰,那麼就必須接受既成事實,承認分裂成2個國家的駱沙完成了統一。

這個結果,能夠接受嗎?

用秦風烈的話來說,哪怕周涌濤不計個人榮辱,願意爲了和平而揹負罵名,數百萬帝國將士也絕不會答應。

8億帝國臣民同樣不會答應!

哪怕到時候真的成爲了既成事實,也要把東駱沙打回來,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纔有停戰的可能。

往嚴重說,甚至得做好攻佔西駱沙的準備。

畢竟駱沙已經實現統一,沒理由重新分裂。

到這一步,全球大戰同樣沒辦法避免。

如果要說的話,拖到那個時候就必然要考慮跟紐蘭共和國作戰的問題了。

其實,紐蘭共和國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就已參戰!

綜合這些觀點,還有能夠指望控制住當前的局面嗎?

正是如此,討論到最後,就連周涌濤都不得不承認,除非是迢曼當局懸崖勒馬,不然第三次全球大戰將在一個月後爆發。

那麼,迢曼當局會不會懸崖勒馬!?

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145章 超遠距離炮擊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385章 湊熱鬧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186章 神助攻第95章 驚天計劃第631章 解脫第227章 哮天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210章 校長的點撥第221章 好景不長第95章 驚天計劃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277章 勢如破竹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641章 生生不息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449章 等待機會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25章 晴天霹靂第226章 長途奔襲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3章 挑撥離間第574章 難題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59章 迎難而上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120章 打賭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80章 飛蛾撲火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570章 壞消息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248章 忍耐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4章 太空貓眼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399章 登陸塞島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484章 傳統盟友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30章 系統之戰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99章 戰略欺騙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13章 預料之中第97章 全新視角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169章 東方東方第472章 根源所在第174章 雙管齊下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7章 先驅第73章 舉棋不定第223章 一報還一報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18章 銅牆鐵壁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25章 淡化處理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387章 全面爆發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90章 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