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進退兩難

會議結束,在周涌濤回到書房的時候,已經是凌晨2點過了。

只是,還沒有到能夠休息的時候。

林世平已經在此等了一個多小時,連他都沒有想到會耽擱這麼久。

“會開得如何?”

周涌濤只點了點頭,坐下後就閉上了眼睛,一副身心俱憊的模樣。

從昨天清晨到現在,除了早中晚三餐,還有開始的宵夜,就沒停歇過,蹲廁所的時候都在看文件。

林世平耐心等了幾分鐘,在注意到周涌濤的神色稍微鬆緩了一些之後,才說道:“我們早就想到,走到這一步是遲早的事情,不然六年前也不會把你選出來,由你來率領帝國迎接挑戰。”

“要是早知道的話,我會留在海軍司令部。”

林世平笑了笑,他知道周涌濤只是在抱怨。

“按照在今天的會議上商量好的,明天上午的內閣全體會議之後,相關備戰工作將正式啓動,此後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周涌濤長出口氣,又說道:“雖然在具體問題上還有一些分歧,但是大問題,已經達成了一致。哪怕我們願意妥協與讓步,以當前局面,也沒有辦法阻止全球大戰爆發。”

“打不打的選擇權不在我們手上。”

“也不在我們任何一方手上。”

“不管怎麼樣,我們沒主動挑起這場戰爭,也沒有……”

“現在說這些,有什麼意義?”

林世平愣了下,隨後苦笑着嘆了口氣。

“就像你說的,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來,而且早在10年之前,把我選出來那時,已經有類似判斷。”

“戰爭還沒有爆發,或許還能夠挽回。”

聽林世平這麼一說,周涌濤鎖緊眉頭,目光中滿是疑惑,懷疑林世平的手裡還捏着一張王牌。

林世平也沒做解釋,朝辦公桌上面的電話看了一眼。

周涌濤立即就明白過來,隨後苦笑着搖了搖頭。

林世平是在讓他給迢曼宰相沃爾夫岡?萊因哈特打電話。

“不管怎麼樣,萊因哈特不是侯賽因那種不可禮遇的獨裁者,至少還會講道理,或許還有談判的餘地。”

“如果真的有得談,也就不會走到這一步,至少還輪不到我來打這個電話。”

聽周涌濤這麼一說,林世平不禁嘆了口氣。

萊因哈特確實是一個講道理的人,可是當前的局面,顯然不是講道理,或者打個電話就能化解的。

關鍵就是,萊因哈特沒在發表聲明之前給周涌濤打電話。

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根本沒得談。

“時間不早了,你也早點回去休息吧。”

“行,等到有新的消息,再跟你聯繫。”

從書房出來後,林世平遇到守在外面的羅佑賓。他本打算叮囑羅佑賓一番,只是想了想覺得還是算了。

羅佑賓也只是秘書,沒有必要爲難他。

其實,林世平來到首輔官邸,而且耐心的等了周涌濤一個多小時,也就是希望周涌濤打這個電話。

當然,林世平不是空手而來。

在之前十多天裡面,他通過各種渠道,跟迢曼帝國情報頭子西姆斯取得了聯繫,並且獲得肯定的答覆,可以通過西姆斯聯繫萊因哈特,也就是通過情報機構保持接觸,不用擔心被外界知道。

前提就是,得由周涌濤給萊因哈特打電話,並提出這件事情。

按照林世平的意思,不管未來怎麼樣,只要能保持聯繫,由最高統帥直接協商,總會有峰迴路轉的那一天。

關鍵還有,西姆斯也透露出了類似的意願。

不是情報欺騙,也沒有這個必要,畢竟迢曼帝國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並不是希望在戰場上打敗樑夏帝國,只是爲了轉移內部的矛盾,也有就有可能控制住局面,從而避免發展成全面戰爭。

至少在林世平看來,這是阻止全面大戰爆發的一個辦法。

可惜的是,周涌濤的情緒顯然不大好,或者說並不認爲萊因哈特願意跟他攜手阻止大戰爆發。

林世平沒據理力爭,跟一個強勢首輔,也爭不出個所以然來。

其實,在周涌濤提到軍事會議的結果,林世平就已想到,現在推動局勢往前走的恐怕不是周涌濤。

不是說周涌濤已經被軍人控制了,在帝國還沒有哪個將軍能夠控制他。

能推動周涌濤往前走的,就只有“大勢”。

說得直接一點,在這個節骨眼上,就連周涌濤都得順從大勢,不然洶涌的民意就會把他壓得粉身碎骨。

可見,這根本不是打不打的問題。

正是在想明白這些之後,林世平纔沒堅持己見。

只是,他同樣知道,仍然有那麼一絲阻止地區戰爭演變成全球大戰的希望,還沒到說放棄的時候。

其實,有這個想法的可不是林世平一個人。

在他離開之後,周涌濤把羅佑賓叫了進去。

除了吩咐羅佑賓安排上午的內閣全體會議之後,周涌濤還給羅佑賓安排了一件事情,聯繫農承培。

讓農承培儘快帶着特使外交團啓程去西大陸的瑞士。

至於去瑞士做什麼,周涌濤暫時沒做安排。

瑞士是得到了幾乎所有國家承認的永久中立國,也是西大陸上僅有的一個,還沒加入西陸集團的國家。

顯然,如果需要在將來的某一天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紛爭,就需要藉助瑞士。

由此可見,周涌濤同樣相信還有一絲機會。

可惜的是,像林世平判斷的那樣,在帝國上下對迢曼帝國那份聲明憤怒不已的時候,哪怕周涌濤是廉旭升之後,威望與號召力最強的首輔,也不可能違背8億軍民的意願,更別說因爲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廢弛軍備!

開始的會議上,秦風烈就已提到,現在向迢曼帝國妥協,那就是倒行逆施。

不管是誰,都不能讓40多年前,用傷亡300多萬將士,耗費與損失數千億金元的慘烈代價才取得的輝煌勝利,給無緣無故的葬送掉。做出自毀長城的蠢事,必然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何況,現在的迢曼帝國早已比不上當初的迢曼帝國。

其實,秦風烈這麼說不但是在提醒周涌濤,更在警告周涌濤,千萬不要拿自己在帝國的威望打賭。

要說的話,帝國的“強人時代”早已過去。

廉旭升就是帝國的最後一位“強人首輔”。

波伊戰爭遭受慘敗,以及在此後幾位文職首輔,徹底葬送了強人政治。

不是說再也不會出現像廉旭升那樣的強人首輔,而是需要適當的條件。

這個條件,其實就是一場大獲全勝的戰爭!

說得更加直接一些,如果周涌濤能夠帶領帝國打贏這場戰爭,哪怕是在戰爭初期打幾場勝仗,就能成廉旭升那樣的強人首輔,也才能隨心所欲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在此之前還是得以民意爲主。

這話不大好聽,不過是事實。

當了6年首輔,周涌濤不可能不明白其中厲害。

其實,周涌濤一直以政治眼光獨道而出名,不然白止戰不會力保他坐上首輔的位置。

最有代表性的,其實就是個人的終生大事。

在40多年前,也就是大戰快結束的時候,周涌濤就迎娶了張家的大小姐,成爲白止戰在名義上的侄女婿。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才正式步入帝國的政壇。

有趣的是,當時還有很多人認爲,他會效仿白止戰,成爲帝國的乘龍快婿,娶當時的小公主,也就是當今聖上的親妹妹。

如果成了帝國駙馬,榮華富貴肯定少不了。

可問題是,以駙馬身份,周涌濤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只是取代李銘博,成爲白止戰之後的帝國海軍總司令。

要想以帝國駙馬的身份住進首輔官邸,基本不可能。

關鍵就是,所有人都會把“駙馬”當成皇室代言人,從而動搖帝國的政治根基,至少會影響基本政治架構。

此外,還有“違憲”的嫌疑,即違背了由始武大帝發起的憲改的初衷。

關鍵是對各大利益集團構成威脅。

在很大程度上,白止戰沒在廉旭升第一次辭職之後出任帝國首輔,從而導致帝國基本戰略在當時反生逆轉,就與他的駙馬身份存在很大的關係。當時包括薛遠征在內,都反對由他擔任帝國首輔。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這是帝國在戰後犯的第一個戰略級別的重大決策失誤。

當時,新曆110年到新曆115年之間的國內外局勢,在廉旭升離任後,如果是由白止戰出任帝國首輔,帝國就很有可能避免接下來的戰爭泥潭,不會在忒爾共和國難以爲繼的時候捲入波伊國的獨立戰爭。

要說的話,波伊國甚至不會因爲獨立爆發戰爭!

據後來解密的資料,波伊的民族獨立運動組織選擇鋌而走險,就是覺得廉旭升之後的文職首輔缺乏果斷的決策能力,未必敢於或者願意在第一時間出兵參戰,也就有希望趁此機會提前獲得獨立。因爲受外界欺騙,所以波伊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一直覺得,那些玩弄權柄的政客不會兌現承諾。

不要忘了,按照戰爭期間簽署的協議,只需要再等幾年,波伊地區將爲是否獨立建國而舉行全民公投。

如果是白止戰,波伊的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絕對不敢做出這樣的判斷。

此外,軍人領袖的可信度肯定在政客之上。

在廉旭升執政期間,波伊地區的局勢一直都很穩定,而且民族獨立運動組織對帝國抱以厚望。

從這個角度看,帝國的霸權地位就能一直延續下來,並且通過加強對波沙灣的控制削弱另外2個超級霸權。

要說的話,甚至不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的是,白止戰沒能住進首輔官邸。

當然,往根本上講,這也是廉旭升的責任,廉旭升在戰後推行的重建計劃,也就是常說的“戰略重建援助計劃”太過激進了。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廉旭升提出幫助包括戰敗國在內的,所有遭受戰火荼毒的國家進行戰後重建,讓世界恢復正常秩序,不但是爲了獲得長久和平,同樣是在爲帝國謀取利益,而且長久和平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但是同樣沒人能否認,要在戰後那種環境下,在短短几年之內,拿出相當於大戰軍費總開支的資金,而且全部由帝國當局承擔,還要幫助戰敗國進行重建,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

不然,廉旭升也不會在遭到內閣全體反對,而且論議兩院準備發起彈劾的時候,才被迫辭去首輔職務。

也就是這件事,讓周涌濤認識到,除非想在海軍幹到老,不然得學聰明點。

當前局面就是如此。

雖然還說不上兇險,但是在取得重大勝利,也就是獲得足夠大的威望之前,周涌濤必須得以大局爲重。

用白止戰教導他的話說,在獲得超越薛遠征的威望之前,得低調做人。

這意味着,必須先打上幾仗,準確的說是先打幾個勝仗,纔有資格站出來喊領導帝國的口號。

正是如此,周涌濤纔沒讓林世平把話點破。

當然,在之前的軍事會議上,周涌濤也已格外強調,哪怕必須得在巨大陸戰場上跟迢曼帝國決一死戰,也要爭取用最快速度在波沙灣那邊取得勝利,還得打垮伊拉克,不再只是解放科威特那麼簡單。

之前可以在解放科威特之後停手,而在全面戰爭爆發後,必須幹掉侯賽因。

爲此,周涌濤並沒有強調一定要在一個月之內取勝。

按照周涌濤的意思,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可以不考慮地面戰爭,繼續在空中打擊上面發力,往前線運送作戰物資,確保能夠一舉推翻侯賽因政權。等大戰爆發,帝國名正言順的進行戰爭動員,徵兆預備役官兵,乃至準軍事人員服役之後,就能夠調集足夠多的部隊發動地面戰爭。

至於空中打擊,按照原定計劃進行就是了,沒必要做太大的調整。

當然,在必須加強在西北與西部戰區投入的情況下,也就肯定不可能繼續向波沙灣地區增派空中力量。

在適當的時候,恐怕還需要降低投入,特別是把海軍的航母戰鬥羣撤出來。

最後,也是最鍵的,就是爲了全球大戰而做必要的戰略收縮。

不是戰略撤退,只是在大戰爆發之前,縮短帝國的戰略防線,避免在意義不大的方向上耗費寶貴兵力。

至於能否在最後的關頭,在局面徹底失去控制之前阻止全球大戰爆發。

周涌濤說不準,他能夠做的,也就只是讓農承培以特使身份前往瑞士,通過迢曼大使跟迢曼高層保持聯繫。

不管希望有多麼的渺茫,都不能放棄!

第21章 導彈威脅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107章 極端手段第37章 地面部隊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296章 總統的擔憂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64章 風雲際會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12章 前線備戰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96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467章 取捨第101章 負重前行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83章 三駕馬車第77章 鐵桿盟友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14章 各取所需第128章 厲害角色第467章 取捨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39章 內憂外困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346章 各自爲戰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30章 帝都風暴第415章 風雨飄搖第239章 緊急叫停第168章 主動後撤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541章 返航第433章 猜疑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378章 登門拜訪第196章 皇子參軍第64章 風雲際會第22章 遠赴他鄉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235章 決戰時間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12章 賭徒的舞臺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第504章 潛艇的發現第72章 最後一炮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122章 運氣第205章 前後夾擊第43章 討教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97章 迎難而上第248章 忍耐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230章 別的可能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622章 逃亡首相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264章 帝國海軍的短板第51章 變與不變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217章 各懷鬼胎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612章 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