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蜂擁而入

跟在“攻-11”機羣后面,殺入伊拉克的戰鬥機,就是“雪鴞”部隊的12架防空壓制戰鬥機。

也就是掛上反輻射導彈,對電子設備做了適當改進的“戰-10AD”戰鬥機。

在帝國空軍的幾千架戰術飛機中,“雪鴞”部隊的“戰-10AD”可以說是最特殊,也最重要的一種。

當然,也是因爲防空壓制的難度與風險都十分巨大。

用飛行員的話來說,這是獵鷹跟眼鏡蛇的戰鬥,哪怕獵鷹是眼鏡蛇的天敵,也有可能葬身於蛇口之下。

在外人的眼裡,該部隊的飛行員就是一羣亡命之徒!

此外,需要的遠遠不止是飛行員的膽量與技術。

在波伊戰爭的前期,帝國空軍就吃夠了缺乏防空壓制能力的苦頭,也認識到了防空壓制的重要性。

到這場戰爭的後期,帝國空軍改進了好幾種攻擊機,使其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執行打擊防空系統的壓制任務,並取名“雪鴞”,意思是能像雪鴞那樣,靠聽到“聲音”就能發起攻擊。

在波伊戰爭的最後幾年,“雪鴞”部隊的價值得到充分證明。

按照帝國空軍做的統計,在高強度的防空壓制之下,敵人防空系統的作戰效率降低了幾個數量級,防空導彈的命中率也降低了一百倍。相應的,帝國空軍的作戰損失率同樣大幅度降低。

有多大的幅度?

在戰爭後4年,帝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的戰損率由前4年的千分之十五,降低到不足千分之一。

正是如此,“雪鴞”部隊成了帝國空軍的當家花旦。

“雪鴞”部隊,即第777戰術航空兵聯隊,總共擁有244架作戰飛機,其中只是防空壓制戰鬥機就有160餘架,且120餘架爲最近幾年才服役的“戰-10AD”,另外的40架也是接受過改進的“攻-7ED”。

關鍵還有,“雪鴞”部隊的飛行員全都是空軍精英。

要想加入“雪鴞”部隊,至少需要有2500小時的飛行時間,以及飛過3種以上的戰術飛機。

帝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的大約4萬名飛行員,只有大約5%能達到這個標準。

此外,就算達到了標準,也未必能選得上。

每隔2年,“雪鴞”部隊才面向空軍其他聯隊進行一次公開選拔,總共有3次考覈,錄取比例在1%到2%之間。

當然,“雪鴞”部隊的強大,不止是優秀的飛行員、性能先進的作戰飛機,還有同樣先進的武器。

沒錯,就是反輻射導彈。

要說的話,“戰-10AD”與“戰-10A”相比,唯一的區別,就是具備掛載與使用反輻射導彈的能力。

現在,帝國空軍的反輻射導彈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

與前2代,比如還在服役的第二代反輻射導彈相比,綽號“流星”的“KD-18”反輻射導彈,其實是用“KK-6”改造而來,準確說是採用了“KK-6”的彈體,只更換了導引頭與戰鬥部。除了能全程以2.5馬赫的速度飛行,且射程高達80千米之外,還配備了寬頻段的導引頭,並且有記憶功能。

簡單的說,用一種導引頭就能覆蓋絕大部分雷達的工作頻段。

此外,在鎖定雷達之後,哪怕是雷達突然關機,或者是轉移照射方向,之前常用來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戰術,“KD-18”也能根據已經獲取的信號,計算出雷達所在位置,在慣性制導系統的控制下完成攻擊。

關鍵還有,“KD-18C”增強了抗干擾性能,即便敵人用有源干擾設備,也未必能夠發揮作用。

在理論上,一架“戰-10AD”能用複合掛架攜帶4枚“KD-18C”。

此外,通常由4架“戰-10AD”組成一個攻擊編隊,確保能夠有足夠的火力摧毀敵人的防空系統。

在戰術上,往往會讓2架“戰-10AD”在前方高空飛行,引誘敵人的防空雷達開機。

這樣一來,在後方低空飛行的“戰-10AD”就能在不受威脅的情況下開火。

不過,面對高強度防空體系,還需要電子戰機協助。

這次就是如此。

12架“戰-10AD”分成3個編隊,在每個編隊後面約20千米處,各有2架專門執行電子干擾任務的“攻-8FZ”。

這也是最後一批還在一線部隊服役的“攻-8”。

這種在20多年前就已裝備帝國空軍,還差點裝備帝國海軍,在波伊戰爭期間充當主力的攻擊機,早在幾年之前就陸續退出一線部隊,最後一個在攻擊機部隊服役的“攻-8E”中隊在前年,正式退出了戰鬥序列。

只是,由“攻-8E”發展來的“攻-8FZ”仍然有大約40架在空軍服役。

原因也很簡單,空軍暫時沒有找到能夠替代“攻-8FZ”的電子攻擊機。

關鍵就是,在空軍的戰術飛機中,沒有一種在噸位與尺寸上,能夠與“攻-8”匹敵!

要說的話,“攻-8”是戰後到目前爲止唯一的50噸級攻擊機!

別說帝國空軍,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沒有一種攻擊機能與“攻-8”比噸位。

最接近於“攻-8”的存在,其實是紐蘭空軍的F-111,其最大起飛重量才45噸出頭,仍然比“攻-8”輕了將近6噸。

也就是因爲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軍嫌棄,沒有能夠成爲艦載攻擊機,而海軍也只能讓“攻-5”繼續服役。

其實,這也是空軍選擇用“攻-8”發展電子攻擊機的關鍵所在。

噸位大才能在不對飛行性能產生太大影響的情況下,攜帶足夠多的電子戰設備,以獲得足夠強大的電子戰能力。

當然,這也跟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做得不夠好有很大關係。

靠超大的噸位,以及在攻擊機中同樣十分罕見的大型內置炸彈艙,“攻-8FZ”能夠在不使用外部掛架的情況下,搭載大約6噸的電子設備,並且憑藉較快的速度,伴隨攻擊機執行作戰任務。

按照通常戰術,“攻-8FZ”都是跟在“戰-10AD”後方20到50千米處,對敵人的防空雷達進行壓制式干擾。

“戰-10AD”加上“攻-8FZ”,別說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即便是帝國空軍的防空部隊也招架不住!

根據帝國空軍在演習中總結出的經驗,面對電子攻擊機加防空壓制戰鬥機,唯一有效的戰術,其實就是加大防空系統的部署密度,讓防空部隊相互提供掩護,以便讓至少半數防空部隊處於隱蔽狀態。

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遭到攻擊的時候,讓處於隱蔽狀態下的防空系統發起反擊。

不求擊落敵機,只要能夠逼迫防空壓制戰鬥機放棄攻擊,在發射反輻射導彈之前轉向規避就夠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顯然沒有足夠多的防空系統。

凌晨2點剛過,位於巴格達南面的幾座防空雷達幾乎同時遭到了轟炸。

在雷達被摧毀之後,防空導彈就成了擺設!

此外,高強度電子干擾還對伊軍的通信產生了影響。

就算沒有產生影響,伊軍也已是羣龍無首。

“攻-11”已經炸燬了共和國衛隊司令部,巴格達防空指揮中心,國家電信中心等戰略目標,還轟炸了總統府,因此在“雪鴞”部隊發起攻擊之前,伊軍的通信指揮系統就已經癱瘓了。

當然,強大的電子干擾,讓混亂變得更加嚴重。

據後來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間,聯合部隊發起“鋪天蓋地”行動前大約6個小時,侯賽因離開了巴格達,在少數親信的陪同下去了位於拉馬迪的臨時官邸,留在總統府的是一個替身。

可見,連侯賽因對伊拉克防空部隊都沒有信心!

如果說陸航的“直-10A”只是在伊拉克的防空系統上撕開了一條縫隙,“雪鴞”部隊就把這條縫隙擴大成缺口。

隨後,聯軍的數百架作戰飛機將蜂擁而入。

最先殺到的還不是帝國空軍的戰鬥機,是高巨空軍的攻擊機。

一箇中隊的12架“攻-8MG”。

雖然“攻-8”已經退出了帝國空軍的一線部隊,但是在衆多盟國,“攻-8”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攻擊機。

關鍵就是,帝國沒有可以拿來替換“攻-8”的機種。

正是如此,生產“攻-8”的飛機制造企業,依然在對這種已經服役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都算不上先進的攻擊機進行改進,主要針對的就是海外用戶,不過主要就是延長該機的使用壽命。

大部分出口的“攻-8”其實都還有10年到15年的可用壽命,不存在因爲結構老化而必須退役的問題。

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巨空軍的“攻-8MG”。

這些“攻-8MG”其實都是由“攻-8EG”改進而來,而“攻-8EG”是帝國出口的最後一批量產型,跟帝國空軍自己使用的“攻-8E”基本一樣,只是針對其他客戶提出的要求做了必要調整。

主要改進之處,就是把內置彈艙改成油箱,並且加強了外部掛點,以及在機腹設置一個超重掛點。

雖然最大載彈量由13噸降低到11噸,但是在通常採用的6噸掛載下,不加油作戰半徑由1500千米提高到1800千米,在進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後,作戰半徑更達到了驚人的2700千米。

當然,“攻-8MG”的戰術用途也因此發生了巨大變化。

簡單的說,在帝國空軍當中,“攻-8”在退役一直是主力攻擊機,不過扮演的其實是輕型轟炸機。在整個波伊戰爭期間,帝國空軍投入大約800架“攻-8”,執行的都是遠程轟炸任務。在絕大部分時候都是一次出動一個大隊的數十架,各帶10噸炸彈,對目標進行密集投彈轟炸。

當然,“攻-8”在波伊戰爭期間的損失率也高得嚇人。

出動大約2萬架次,被擊落了372架,還因爲事故損失了188架,總損失率達到驚人的千分之二十四。

在這場戰爭中,帝國空軍戰術飛機的平均損失率才千分之九。

這也是帝國空軍在戰後讓“攻-8”逐漸退出一線部隊的關鍵原因。

不過,在高巨空軍,“攻-8MG”迎來了第二春。

憑藉高翼載所賦予的飛行穩定性,特別是超低空快速飛行時的穩定性,加上高度雷達與自動駕駛系統賦予的超低空飛行能力,還有強大的載彈能力,“攻-8MG”成爲執行超低空突防任務的絕對主力。

在對付獲得嚴密保護的高價值目標時,超低空突防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現在,12架塗着太極八卦標誌的“攻-8MG”要對付的,就是位於巴格達西南的伊拉克空軍基地。

12架攻擊機,全都在機腹中央超重載掛點上,掛了1具3噸重的彈藥撒佈器。

在這具彈藥撒佈器裡面,裝填了2400枚重量單個質量750克的反跑道子炸彈。

全都是無規律定時炸彈。

這些小炸彈在拋灑出去之後,少數會立即發生爆炸,摧毀機場設施與破壞跑到,讓敵機無法升空。

不過,多數炸彈會處於“待發”狀態,從而讓敵人無法立即修復跑道。

爲了縮小撒佈範圍,也就是提高打擊效率,投擲高度需要控制在200到500米之間。

這就要求,載機必須超低空進入,而且從機場上空,最好是跑道上空飛過。

這也是安排“攻-8MG”執行該任務的關鍵所在。

在聯軍的所有戰術飛機當中,只有“攻-8MG”在掛上重大3噸的撒佈器之後,還能夠在超低空達到高亞音速,並保持足夠的穩定性。

其實,突防速度非常的關鍵。

“攻-8MG”在理論上能夠以1.1馬赫突防,只是一般只能飛到0.95馬赫,要在丟掉了外掛彈藥,阻力降低後,才能夠在脫離的時候達到1.1馬赫,不過這也意味着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飛出敵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

這個突防速度,即便跟當今的攻擊機相比,也不算落後。

此外就是,“攻-8MG”還有座艙裝甲。

因爲必然會遭到小口徑高射炮的攻擊,所以那些沒有裝甲的作戰飛機,執行這類任務等於是送死。

就算是“攻-8MG”,執行這類任務的戰損率也極高。

雖然說不上是九死一生,但是也肯定算是凶多吉少。

其實,也就是超低空突防的損失率實在是太高,所以在波伊戰爭之後,帝國空軍才加大了在精確制導炸彈,以及空對地導彈等精度高、射程遠的對地武器方面的投入,並逐步放棄了超低空突防戰術。

不管怎樣,攻擊機不是坦克,而且“攻-8”在設計之時,並沒有考慮過要突破敵人的防空網。

正是如此,安排任務的時候,丁鎮南纔派一箇中隊的12架“攻-8MG”去對付一座空軍基地。

在理論上,只要有2架“攻-8MG”飛到空軍基地上空,並完成投彈,就能讓這座基地癱瘓數日。

顯然,突防率再低,出動12架也能有2架成功吧!

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344章 立功心切第81章 擒賊擒王第160章 大膽前出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177章 拼上一拼第58章 偷襲得手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20章 晴天霹靂第254章 授銜與表彰第534章 靈活應變第41章 動員機制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274章 人海戰術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458章 左右開弓第10章 鬼使神差第36章 別人買單第603章 回家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42章 突然發難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144章 等待時機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146章 另行其道第36章 別人買單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60章 雙子星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214章 慘兮兮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556章 一帆風順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514章 奧援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247章 變化萬千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45章 主動撤離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317章 決戰姿勢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497章 備戰第362章 戰鬥結束第513章 環環相扣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610章 一席之談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286章 私下的討論第488章 關鍵所在第364章 一面倒第62章 再相逢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137章 揀來的大便宜第82章 不謀而同第322章 嚴陣以待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322章 嚴陣以待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541章 返航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272章 賜婚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29章 大局已定第29章 初見監造長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89章 返航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25章 開眼界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24章 風雨飄搖第603章 回家第478章 戰略協同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16章 急也沒用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545章 內在原因第10章 走投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