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別人買單

對“清庫存”行爲,帝國軍方打死都不會承認,特別是在計算戰爭開支的時候,爲了把那些在十多年前採購的巡航導彈按現在的採購價格計算,以及算上維持保養的費用,一併讓其他國家買單。

這輪巡航導彈突擊,其實沒什麼好多說的。

按照聯合部隊司令部在當天晚一點公佈的戰報,總共用掉的800多枚巡航導彈,對目標的命中率高達92%,對目標的毀傷概率達到了77%,巡航導彈的總體可靠性更是達到驚人的96%。

關鍵就是,使用巡航導彈不存在戰損與傷亡的問題。

雖然外界對聯合部隊司令部公佈的戰報抱懷疑態度,但是沒人能否認,在6日的兩輪突擊後,伊拉克空軍已被聯合部隊幹爬下了,讓侯賽因政權引以爲傲的防空系統,不但沒有能夠頂住聯合部隊的狂轟濫炸,在連續2輪的高強度打擊之後,也已經千瘡百孔,再無法保護伊拉克的領空。

當然,這麼說其實有點誇張。

就在6日白天,伊拉克空軍還發起了數次反擊,並且宣稱在戰鬥中擊落了1架樑夏海軍的艦載機。

沒錯,就是一架“戰-12A”型艦載戰鬥機。

按照伊拉克空軍發佈的消息,這場戰鬥發生在6日下午。

當時,樑夏海軍的2架“戰-12A”正在巴士拉南面執行轟炸任務,轟炸一支前往科威特的伊拉克運輸車隊。伊拉克空軍積極出擊,派2架MG-25前去截擊,並且在交戰中用空對空導彈擊落了一架“戰-12A”,迫使另外一架提前扔掉了炸彈。正因爲MG-25及時殺到,那支車隊才倖免於難。

此後,樑夏海軍的2架“戰-9B”殺到,用雷達鎖定MG-25,所以伊拉克戰鬥機沒有冒險追擊逃跑的“戰-12A”。

只是,聯合部隊與帝國海軍先後宣稱,沒在下午與伊拉克戰鬥機交戰。

此外,當時在巴士拉南面活動的,其實是一支“攻-6”機羣,沒有“戰-12A”在該地區活動。

至於攔截MG-25的“戰-9B”,確實有不少,只不過沒有跟MG-25交戰的記錄。

簡單的說,伊拉克空軍是在撒謊。

當然,對外宣傳肯定是朝着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來說。

丁鎮南是在傍晚回到指揮中心的,而值班參謀首先告訴他的,就是發生在巴士拉東南的那場空戰,

確實有一架“戰-12A”遭到攻擊,而且被伊拉克戰鬥機擊落。

這架倒黴的艦載機墜落在波沙灣裡面,飛行員也及時的彈射跳傘,隨後被趕到的直升機救走。

按帝國高層的命令,聯合部隊司令部封鎖了該消息。

至於交戰經過,跟伊拉克空軍發佈的消息有那麼點出入。

這場空戰,不應該由海軍航空兵背鍋,主要責任其實在空軍身上。

當時,在該方向上執行巡邏任務的“指-8C”在探測到那2架MG-25之後,並沒有立即引起重視,比如沒有派附近的“戰-11B”前去攔截,只是警告了在該區域執行轟炸任務的海軍艦載機,然後就把相關的指揮工作移交給了還在數百千米之外,正在朝這邊飛來的海軍艦載預警機。

根據後來做的調查,當時是“指-8C”機長下達的返航命令。

原因就是,這架預警指揮機已經巡邏了16個小時,而且進行了一次空中加油,按計劃在2個小時之前就應該返航。

按照計劃,將由海軍的“指-6C”在下午15點左右前來替換,而“指-8C”撤走的時候已經是17點過了。

不過,這也不能怪海軍。

在中午的時候,海軍就已經發出消息,因爲在波沙灣與穆阿海的3艘航母都在接收返航艦載機的時候遇到麻煩,導致回收作業的時間超過預期,無法按原訂計劃派遣預警機去執行巡邏任務。

聯合部隊司令部也據此做了調整,而且空軍不是不知情。

不然,也不會讓“指-8C”在13點前進行空中加油。

也就是因爲進行了這次空中加油,所以這架“指-8C”並不存在因爲燃油不足,必須立即返航的問題。

“指-8C”回到機場的時候,還剩下12噸燃油,能繼續飛行4個小時。

其實,前後只相差15分鐘。

空軍的“指-8C”在17點過5分轉向撤離,大約17點15分,關閉了持續運行16個小時的雷達。

後來,空軍就是使用“雷達運行時間過長”的理由,爲“指-8C”的機長洗脫責任。

海軍的那架“指-6C”在17點30分,距離戰場約250千米處啓動了雷達。

也就是在這15分鐘裡,2架MG-25殺了過來,而且在大約30千米之外,向毫無防備的2架“戰-12A”發射導彈。帶隊的長機首先轉向規避,僚機飛行員的反應慢了點,被導彈命中。此後向東南方向飛了大約50千米,才墜毀在波沙灣裡面,飛行員則在墜毀之前成功跳傘逃生。

此外,趕過去迎戰的不是海軍的“戰-9B”,而是空軍的“戰-11B”。

雖然1架“戰-11B”的飛行員堅稱,由他發射的“KK-6M”追上了一架MG-25,但是沒有獲得擊落的證據。

從雷達探測到的情況看,那架MG-25在遭到攻擊之後,很有可能進行了規避,從2萬米的高空俯衝到了5000米以下的中低空,飛出了“戰-11B”的雷達探測區域,有很大的可能擺脫了追擊的“KK-6M”導彈。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在整個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只有MG-25能挑戰波伊空軍的F-14A。哪怕MG-25的機動性能十分糟糕,也能夠憑藉最快超過3馬赫的飛行速度,輕易擺脫敵機從幾十千米外射來的導彈。

這也是伊拉克空軍在開戰第一天,唯一值得稱道的反擊行動。

白天,聯軍還發動了2次規模較大的轟炸行動。

只是跟凌晨的首輪突擊相比,那就差遠了。

白天出擊,主要是爲了保持空襲壓力,不給伊拉克軍隊喘息機會。

按照丁鎮南的部署,針對重點目標的轟炸行動,全都集中在夜間進行,儘可能的利用夜色做掩護。

要說的話,這也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變化。

在十多年前的波伊戰爭當中,轟炸幾乎都是在白天進行,主要就是缺乏在夜間搜尋與瞄準目標的手段。

當然,也跟當時主要使用非制導彈藥有關。

隨着微光夜視儀與紅外成像儀等夜視設備出現,而且迅速的普及推廣,夜間轟炸的難度大爲降低。

此外,還跟當今的防空系統有關。

雖然防空導彈已經取代了高射炮,成爲主要的防空武器,但是在伊拉克這樣的國家,依然有很多的高射炮。

其實,即便是在樑夏軍隊中,高射炮也承擔着野戰防空重任。

對缺乏夜間觀測手段的伊拉克高射炮部隊,攔截夜空中的敵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把所有高風險轟炸行動安排在夜間。

針對戰略目標,依然以“攻-12”爲主。

對數量衆多的普通目標,主要是按照傳統戰術進行投彈轟炸。

這麼安排,一是樑夏軍隊沒有儲備太多的精確制導炸彈,二是能攜帶與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的作戰飛機有限,三是有太多庫存彈藥需要消耗。

尤其是第三點,讓丁鎮南很無語。

策劃與部署戰術任務的時候,丁鎮南面對的最爲麻煩的問題,就是得想辦法用掉帝國軍火庫裡堆積如山的彈藥。

要說的話,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要忘了,在波伊戰爭結束之後,帝國已經有十幾年沒有發動與參加地區戰爭。針對斯里蘭卡的平叛行動,根本就不是戰爭,連衝突都算不上。在此後的兩伊戰爭中,帝國更是全程當看客。

可問題是,帝國的軍火廠不可能因爲沒有仗可打就全面停工。

其實,爲了保住生產線,或者說是保住必要的工人隊伍,帝國的主要軍火廠在和平時期都得運行。

結果就是,大量生產出來的武器彈藥只能放在軍火庫裡。

武器裝備還好,關鍵是彈藥。

絕大部分高技術含量的彈藥,在理想狀態下的儲備時間也只有20年,而且往往存放不了這麼久。

此外,技術裝備存放20年肯定落後。

彈藥的儲存時間超過10年之後,日常維護會變得非常麻煩,而在維護保養上的開支要增加幾倍。

可見,帝國國內已經爆滿了的軍火庫,是促使帝國當局出兵波沙灣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是如此,才需要在戰爭中儘可能的用掉庫存彈藥。

這裡面數量最多的,也就是各種型號的非制導炸彈!

波伊戰爭期間,帝國的軍火廠可是開足了馬力,按照大戰的強度在生產各種型號的航空炸彈。在這場戰爭中用掉的彈藥,還超過了第二次全球大戰,爲迄今爲止彈藥消耗量最多的一場戰爭。

按照帝國軍隊做的統計,在14年的波伊戰爭當中,帝國軍隊使用了1000萬噸彈藥。

只是各類子彈就用掉4500億發!

這仍然比不上帝國軍火廠的生產速度。

到波伊戰爭結束的時候,還有差不多600萬噸彈藥沒有用掉,其中航空炸彈就多達450萬噸。

此後10多年一直在生產與囤積,到現在,帝國儲備的彈藥已經接近1000萬噸,其中航空炸彈有700萬噸。

關鍵,這還是大規模削減炸彈產量的結果!

更加要命的是,在高技術的現代化戰爭中,彈藥的消耗量不但沒提高,反到降低了好幾個數量級!

按照往年聯合軍事演習,以及相關推演得出的結論,在以精確制導彈藥爲主要打擊手段的現代化戰爭當中,對航空炸彈這類大型彈藥的需求量至少會降低兩個數量級,甚至需要刻意的縮小打擊規模。

在幾年前,空軍就率先提出“小當量彈藥”的概念。

原因也很簡單,必須降低火力打擊產生的連帶傷害。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就算是帝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已經明確不會專門採購新式的制導炸彈,會把重點放在制導組件上,也就是通過爲庫存炸彈安裝制導組件的方式獲得精確制導彈藥,所以除非爆發大規模的地區戰爭或者是全球大戰,不然無論如何都無法在保質期之內用光庫存彈藥。

按在去年做的統計,哪怕把演習與訓練的消耗翻倍,並且加大出口的力度,也至少需要用30年才能耗光庫存。

國防部早已經擬定一份計劃,打算投入10億金元,委託國內的幾家軍火企業開發一種能夠延長彈藥存放時間,並且在不降低可靠性的前提下,儘量減少對人員依賴度的先進儲存技術。

哪怕採購這些設備肯定也要花錢,也比直接把彈藥報廢處理划算得多。

其實,在過去的10多年裡,特別是最近幾年,帝國每年都要處理掉一批已經過了保質期的彈藥。只是在去年,就集中銷燬了大約10萬噸在上次大戰後期生產,抽檢沒有達標的航空炸彈。

有了這場戰爭,就沒有理由不加大彈藥的消耗力度。

何況,狹夷皇國與奧國已經在分攤戰爭開支問題上做出妥協,即答應提供更多戰爭費用來抵消出兵的問題。

此外,還有幾個盟國也有類似的打算。

既然用別人的錢來打仗,還有什麼好可惜的呢?

只是,丁鎮南卻不這麼認爲。

使用常規彈藥,除了加大作戰部隊的負擔,也就是需要出動更多架次的作戰飛機才能達到同樣的打擊效果,還會大幅度提高作戰飛機的戰損率,也就很可能,或者說肯定會損失更多的作戰飛機。

顯然,作戰飛機的價值肯定遠在彈藥之上。

哪怕把損失的作戰飛機也會算入戰爭開支當中,由不願意出兵的盟國買單,那也要考慮飛行員的安危。

顯然,盟國肯定不會爲傷亡的飛行員買單。

就算有人買單,那也不能讓飛行員去做犧牲吧。

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價值相當於同時代最先進的戰鬥機,而且培養飛行員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可惜的是,決策權不在丁鎮南的手上。

這事,連施授良都做不了主。

按國防部與總參謀部下達的命令,不管丁鎮南是否願意,都得把送到沙烏地的彈藥全都用掉!

當然,丁鎮南不是什麼都管不了。

他能做的,其實就是把難度最大,損失率最大,最爲艱鉅的任務,交給“攻-12”這類先進戰機,並主要使用激光制導炸彈。

當然,還可以選擇海軍與空軍的巡航導彈。

實在不行,還有陸軍的巡航導彈兜底。

不過,在開戰的第一天,準確說是在6日夜間,白天的消息已經被炒涼了之後,全世界的目光轉向了達曼與朱拜勒。

當天晚上,帝國陸軍的第一支裝甲部隊達到沙烏地!

第91章 敵機來襲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171章 搗亂分子第449章 等待機會第165章 獨木難支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20章 晴天霹靂第131章 敢想敢說第54章 連鎖反應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79章 佯攻行動第33章 踹門之戰第172章 積極主動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79章 佯攻行動第62章 低空之虎第105章 快速突擊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324章 苦肉計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530章 求穩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1章 空中霸王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49章 奔赴前沿第80章 失之東隅第175章 奪路狂奔第389章 只欠東風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455章 遠征艦隊挨炸第8章 南轅北轍第154章 大獲全勝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87章 挨炸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345章 純空戰第391章 虛虛實實第43章 討教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117章 攻心之戰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184章 曾經心動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35章 清理庫存第88章 攻擊得手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572章 關鍵之戰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1章 空中霸王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37章 地面部隊第538章 有得有失第37章 基本盤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363章 全都是運氣第420章 第三套方案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265章 應景的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353章 快準狠第87章 防空中堅第274章 人海戰術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445章 遲到者第185章 忐忑不安第1章 平民軍官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214章 慘兮兮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75章 刺破蒼穹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85章 長途奔襲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57章 進退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