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踹門之戰

必須承認,丁鎮南確實很有膽魄,而且十分的果斷。

雖然在之前幾年的聯合演習當中,陸航武裝直升機的超低空突防概率一直很高,但是肯定沒達到百分之百,而且武裝直升機在暴露行蹤後,肯定會遭到防空火力打擊,也很容易被擊落。

如果陸航的突擊行動以失敗收場,那麼現在出動的這些空中打擊力量,幾乎都會在距離目標幾百千米的地方被發現。

其實,只要陸航的突擊行動沒有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就會讓伊拉克防空部隊獲得至少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

這也是選擇那座機動部署防空警戒雷達的關鍵所在。

因爲機動部署,所以該部隊只能使用無線電設備跟後方聯繫,即無法使用抗干擾性能更好的有線電話。

這就是關鍵的關鍵!

之前幾天,該部隊一直就在使用無線電臺,而且反覆跟後方聯繫,其工作頻率與工作模式早就被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掌握。

在發起攻擊的時候,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能對其進行壓制干擾。

這意味着,該部隊無法在遭到攻擊之後立即向後方彙報情況,也就是無法立即發出警報信號。

當然,前提是沒有別的電臺,或者是陸航的突擊摧毀了所有的指揮車。

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的,哪怕只有一輛指揮車沒被完全摧毀,只有一部之前沒有用過的備用電臺還能使用,該部隊都能立即發出警告,而伊拉克的防空部隊將由此獲得1個小時的準備時間。

這也是丁鎮南下令按照原計劃發起攻擊的關鍵所在。

真要推遲一個小時,敵人就能獲得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而立即出手,敵人獲得的準備時間會短得多。

對行動效率並不高的伊拉克防空部隊來說,一個小時與半個小時有很大的差別。

那麼,陸航的突擊得手了嗎?

快到1點,別說是其他參謀,連丁鎮南都稍微有點緊張。

所幸的是,也只是緊張了幾分鐘。

“成功了!”

通信參謀大聲喊叫出來之後,指揮中心裡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準確說是參謀軍官全都安靜了下來。

顯然,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

“成功了,已成功摧毀0號目標,陸航的武裝直升機羣正在返航。”

直到這個時候,其他參謀才明白過來。

丁鎮南也暗自鬆了口氣,不過沒有跟其他參謀慶祝,而是讓通信參謀馬上去安排接應特種部隊的行動。

在突擊行動取得成功後,就得讓陸航派直升機去把深入敵後的特種部隊接回來。

至於突擊行動,已經發起了,沒必要調整。

…………

5分鐘前,伊拉克腹地。

完成轉向之後,廉明陽控制“直-10A”回到超低空,只是沒貼近地面,而是保持着大約50米的飛行高度。

在這個高度上,防撞雷達能正常工作,還可以使用輔助駕駛功能。

自動駕駛?

還沒有開發出能夠讓直升機使用的自動駕駛系統呢。

再說,直升機的飛行時間往往都很短,對自動駕駛的需求不太高,只有那些得長時間飛行的作戰飛機,比如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指揮機、以及重型戰鬥機,才需要配備自動駕駛系統。

至於攻擊行動,其實完全沒有挑戰性。

用廉明陽的話來說,也就是在收到特種部隊發來的信息,確認了目標,那部防空雷達的距離在8千米以內之後,把搭載的8枚重型反坦克導彈發射出去,就算完成了任務,接下來就是轉向返航。

其實,在廉明陽駕機轉向的時候,那些導彈還在飛往目標的途中。

8千米不算短,對於平均飛行速度只有1.2馬赫的反坦克導彈來說,需要大約20秒才能飛完。

在廉明陽完成轉向時,導彈才擊中目標。

當然,在前方用激光指示器爲導彈照射目標的特種兵在第一時間發來消息,2架武裝直升機發射的16枚導彈全部命中目標,摧毀了包括雷達車與指揮車在內的,該防空部隊的大部分車輛。

不過,這還沒有完。

爲了節約返航時的燃油,也爲了掩護特種部隊撤退,廉明陽還讓當“替補”的2架武裝直升機發起了攻擊。

結果就是,在他轉向返航的時候,那2架“直-10A”把掛載的16枚導彈射了出去。

確實有點浪費。

跟消耗的那點燃油相比,單價高達20萬金元的重型反坦克導彈,明顯更值錢!

連續遭到兩輪導彈轟擊之後,該防空部隊的大約30部車輛全被摧毀,幾百名官兵非死即傷。

等重新回到超低空,廉明陽收到了特種部隊發來的消息。

任務已經完成,對目標的摧毀率達到百分之百。

這就是戰爭嗎?

廉明陽很感慨,因爲自始至終他都沒有看到打擊的目標,甚至沒有用自己的眼睛確認是否已經摧毀了目標。

感情,花4000萬金元採購“直-10A”,只爲了運載與發射價值20萬的反坦克導彈!

要說,跟以往的演習幾乎沒有可比性。

不過,這確實就是戰爭,還是現代化戰爭!

也許下一次出動的時候,就能夠在視距內向敵人的坦克發射導彈。

…………

在廉明陽頭頂上方,4架“攻-11”在夜色掩護下,朝着跟直升機相反的方向,也就是北面飛去。

雖然飛行高度達到8000米,但是依然能看到地面上爆炸產生的火球。

那麼多的導彈,如同火流星一般,連續命中停在荒漠裡面的車輛,爆炸產生的火球還照亮了夜空。

別說飛行員戴着微光夜視儀,就算是裸眼,也能夠看到。

對4架“攻-11”的飛行員來說,他們也只是看到,沒把發生在下方的戰鬥當回事。

他們的目標在北面,在巴格達的市區裡面!

在樑夏帝國的所有作戰飛機裡面,只有“攻-11”能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殺入得到數十套防空導彈系統,與數千門高射炮保護的巴格達上空,再向得到嚴密保護的戰略目標投下激光制導炸彈。

其他作戰飛機在飛到巴格達上空之前就會遭到防空導彈攻擊。

十多年前的波伊戰爭就已經證明,在現代防空系統面前,即便超低空突防,風險都非常巨大。

別說作戰飛機,哪怕是巡航導彈,被擊落的概率都很大。

這種深入萬軍之中取敵上將首級的能力本身就是“攻-11”的獨門絕技。

帝國空軍用上百億金元,研製與採購了72架“攻-11”,平均單價高達1.7億金元,相當於“戰-11B”的3倍,就是爲了獲得一種能穿透最嚴密的防空系統,能夠在開戰之後就給予敵人致命一擊的空中刺客。

至少在過去的聯合演習當中,“攻-11”無一例外的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其實,也就飛行了不到45分鐘。

大概是收到了消息,也有可能是雷達有所發現,反正在第一編隊的2架“攻-11”飛到巴格達上空的時候,這座有600多萬人口,波沙灣地區規模最大,還擁有數千年輝煌歷史的城市,已經成了一座翻滾的“火山”,只是噴射出來的不是岩漿,而是塗着曳光粉的高射炮炮彈!

此外,還有拖着長長尾焰升入夜空的防空導彈。

陣仗很是嚇人,不過也只是嚇人。

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一眼就能夠看出,那些導彈與炮彈都沒有明確的目的,防空部隊在胡亂開火。

最典型的就是,防空導彈直接射入了高空,在發射之後沒有轉向。

如果雷達處於工作狀態,爲導彈提供引導,那麼導彈在升空之後會轉向朝目標飛去。

高射炮也一樣。

相對而言,高射炮的威脅反而大一些,主要是數量衆多,肯定有好幾千門。

從曳光彈的飛行線路看,沒有一門高射炮有明確的目標,全都是在以散射的方式朝空中開火。

似乎在碰運氣!

顯然,根本就沒有運氣可碰。

“攻-11”的飛行高度在8000米左右,而幾乎所有的高射炮的射高都不到5000米。那些能把炮彈打到5000米以上的大口徑高射炮,在防空導彈問世之後,基本上就全都進了軍事博物館。

在1點50分左右,領隊的那架“攻-11”率先打開了彈艙門,依次投下了2枚1000千克級激光制導炸彈。

其實,總共也就只有半分鐘。

隨後,第二架“攻-11”也投下了炸彈。

2架“攻-11”沒有轉向返航,繼續向北面飛行,因爲還得使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

在炸彈命中了目標之後才能轉向返航。

通過裝在機鼻上方的紅外成像攝像機,能夠清楚的看到目標,並且準確的判斷出炸彈有沒有擊中目標。

其實,那部紅外成像攝像機,也是“攻-11”唯一的觀瞄設備。

爲了實現隱身,避免因爲使用電子設備而暴露行蹤,“攻-11”不但沒有配雷達,就連電臺都是特製的。

此外,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攻-11”在執行任務時不會使用電臺與外界聯繫。

要說的話,這也是最讓後方指揮官不滿的地方。

每次都要等“攻-11”返回基地,或者是飛離危險空域之後,才能知道有沒有完成轟炸任務。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空軍已經在投資研製低截獲電臺。

雖然炸彈完全依靠慣性飛行,但是投彈距離也就10多千米,只要大約1分鐘,就能夠擊中目標。

如果1分鐘後,還沒看到目標被擊中,那就肯定脫靶了。

4枚炸彈全都準確命中!

幾分鐘後,替補編隊的2架“攻-11”也進入攻擊航道,朝4個二級目標投下激光制導炸彈。

其實,直到總統府、共和國衛隊的司令部、首都防空司令部、國家電信中心大廈被炸彈擊中之後,巴格達的防空部隊才全部驚醒過來,知道樑夏帝國的戰機已經殺到,而且投下了炸彈。

在這一刻,巴格達的防空火力明顯增強了數倍。

如果說之前還像是火山,那麼現在的巴格達就變成了一座被引爆的軍火庫,到處都是刺眼的火光。

從幾千米的高空看下來,還有點像春節時期的帝國城市!

盲目開火的高射炮,根本就沒有威脅,更像是爲“攻-11”送行所燃放的煙花爆竹。

…………

也就過了大概半個小時,1點30分左右,由“漢水”號發射的8枚巡航導彈到達了巴格達上空。

此後,又陸續有數十枚巡航導彈射到。

雖然巡航導彈在超低空飛行,即便在陸地上空,飛行高度也在500米之下,但是巡航導彈的飛行速度很慢,巡航階段僅0.8馬赫,衝刺階段也只有0.95馬赫,而且在夜空中十分的搶眼。

只要能夠及時發現,很容易攔截。

針對這個問題,帝國軍隊採用的辦法也很野蠻。

對付得到嚴密了保護的重要目標,用幾枚巡航導彈,通過規劃不同的飛行線路,同時從多個方向發起攻擊。

哪怕遭到攔截,也總有一枚或者幾枚巡航導彈能突破防空網,並擊中目標。

比如對付巴格達郊外的塔拉瓦爾空軍基地,用了12枚巡航導彈,打擊目標只是基地的指揮中心。

正是如此,聯合部隊司令部才宣佈在當晚用巡航導彈發起的攻擊,對目標的摧毀概率達到了86%。

顯然,導彈的命中率根本沒有這麼高。

如果把被擊落的都算上,巡航導彈的突防概率不會超過65%。

當晚,射向巴格達的78枚巡航導彈,至少有14枚在飛行途中被擊落,還有3枚在發射之後不久出了故障,實際只有61枚完成飛行,擊中目標的不會超過55枚。被擊落的14枚巡航導彈當中,至少有12枚被小口徑高射炮或者高射機槍擊落,另外有2枚也許是被單兵防空導彈擊落。

這份統計報告,足以證明巡航導彈存在較爲明顯的缺陷,依然具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關鍵還有,巡航導彈攻擊的,其實都是位於郊外的目標,並沒有深入市區。

道理也很簡單,市區的高射炮太多了。

按戰前的統計,伊拉克軍隊在巴格達至少部署了6000門高射炮,而且幾乎全都是小口徑機關炮。

這麼多高射炮,讓任何從超低空突防的飛行器成了去送死的靶子!

對付郊外目標,難度低得多。

不過,巡航導彈突擊更像是在吸引敵人的火力,也就是引誘防空導彈與高射炮開火,讓防空部隊暴露。

這同樣能證明,巡航導彈是一種“系統”武器,即高度依賴軍事系統,或者說作戰效率由系統的先進程度決定。

換句話說,巡航導彈在大國手裡是突防的利器,而在小國手上就是好看的擺設。

在巡航導彈後面殺到的,就是規模龐大的攻擊機羣。

飛在最前面的是綽號“雪鴞”的防空壓制部隊!

第44章 重點栽培第20章 全能人才第284章 註定會被遺忘的塵埃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255章 三杯茶第11章 圍追堵截第300章 哥斯拉第263章 老交情第156章 故意刁難第470章 替代品第99章 半支艦隊第218章 豁出去第438章 木已成舟第522章 消息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78章 前仆後繼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265章 應景的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610章 一席之談第19章 一驚一喜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329章 疑兵計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47章 開始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70章 生死一線第95章 驚天計劃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276章 艱鉅考驗第270章 帝國的恩怨情仇第250章 問策第49章 重啓的艦隊演習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458章 左右開弓第434章 戰略冒險第143章 黃粱一夢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324章 苦肉計第600章 斯班王國參戰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9章 海陸分歧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202章 釋懷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78章 護航作戰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53章 自作自受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136章 險象環生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480章 繼續推進第87章 挨炸第320章 棋逢對手第288章 頭號不確定因素第130章 緊急呼叫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601章 空操心第139章 牛犢之勇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470章 替代品第217章 各懷鬼胎第34章 蜂擁而入第139章 前出掩護第96章 戰爭機器啓動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293章 老去的美男子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22章 空地聯合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117章 攻心之戰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41章 動員機制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