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善後安排

李雲翔專程跑一躺,並不是爲了向白止戰炫耀,而是來給白止戰打預防針。

3天之前,也就是5月1日,薛遠征正式授予劉長勳帝國海軍大元帥軍銜,而劉長勳同時提交了退役申請。

除了開國元勳,“大元帥”就成爲了榮譽軍銜,只授予退役將領。

因爲在上次大戰中戰敗,至少是沒有取得勝利,所以在上次大戰當中,帝國陸海兩軍的幾千名將領都沒有獲此殊榮。

即便是在大戰結束之前自裁殉國是周寬德,也只是追授元帥軍銜。

上一位獲得“大元帥”軍銜的海軍將領還是陳炳勳。

此外,他是在陣亡殉國之後,才被追授“大元帥”軍銜。

按照李雲翔透露的消息,薛遠征已經批准劉長勳的退役申請,只是繼續擔任海軍總司令直到下一任總司令履職。

劉長勳推薦的接班人就是白止戰。

由離任的總司令推薦接班人,也是帝國海軍的傳統。

對於此事,也就是獲得劉長勳的推薦,並沒有讓白止戰感到驚訝。

白止戰沒想到的是,劉長勳會在大戰結束之前辭職。

按照他的推測,劉長勳怎麼都應該等大戰結束,在功德圓滿之後,再把總司令的位置讓出來。

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

隨着紐蘭海軍第5艦隊投降,大規模海戰已經宣告結束,接下來將是一面倒的對地打擊行動。

要說的話,劉長勳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關鍵就是,劉長勳現在把位置讓出來,等於讓白止戰以帝國海軍總司令的身份去迎接最後的勝利。

必須承認,劉長勳很是豁達。

用李雲翔的話來說,在帝都等着白止戰的,不但有帝國海軍大將軍銜,還有帝國海軍總司令寶座。

這也是劉長勳發來電報,讓白止戰火速回國的原因。

不過,按李雲翔的意思,這其實也是薛遠征的安排。

在說這件事的時候,李雲翔透露了一條極爲關鍵的信息。

在大戰結束後,薛遠征就會告老還鄉!

這也是需要白止戰在此之前就任海軍總司令的關鍵原因,因爲在薛遠征離任後,不管由誰來擔任帝國首輔,只有白止戰能夠掌控海軍,也只有擁有帝國皇室駙馬身份的白止戰能維護海軍的利益。

其實,駙馬身份還是次要的。

在帝國海軍現有的14支特混艦隊中,有9名艦隊司令官是白止戰的部下。在最爲重要的7支主力特混艦隊裡,有5名艦隊司令官是白止戰的親信。很明顯,大半支海軍都聽白止戰的指揮。

可見,在海軍裡面,沒人能超越與取代白止戰。

毫無疑問,劉長勳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主動讓出了海軍總司令的位置。

不要忘了,劉長勳在劉家就是個另類。

此外,在這場大戰當中,劉家在海軍中的影響力早已經大不如前。

不要說跟白止戰關係很不錯的劉向東,即便是劉向真也做出了明智的選擇。

當然,最爲關鍵的,其實還是戰後的發展。

從維護海軍利益的角度出發,能在戰後撐起海軍的,也就只有白止戰。

讓白止戰萬分震驚的是,按李雲翔透露的消息,在薛遠征之後出任帝國首輔的,不是呼聲最高的司徒旌德。

具體是誰,李雲翔卻沒有說,只是萬分神秘的提到,是一個他們認識,而且交情非常到位的將軍。

其實,也不需要李雲翔明說。

只是稍微一想,白止戰就猜到了。

李雲翔說的這個人,就是廉旭升!

關鍵,並不在薛遠征的身上,而是在聖上。

在此之前,帝國皇室的兩位核心成員,在陸軍服役的大皇子,以及在海軍服役的三皇子均已晉升成爲將領。

此外,四皇子也在幾個月前成爲一名戰鬥機飛行員。

關鍵還有,在整個大戰期間,皇室權威得到了全面提升。

說得直接一點,再也沒辦法忽視皇室的影響力。

顯然,現在的帝國皇帝,擁有的不僅僅是象徵意義,擁有任何人無法超越,也無法取代的影響力。

僅此一點,也就決定了,司徒旌德不可能成爲下任首輔。

關鍵就是,司徒旌德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上次大戰期間是當今聖上的頂頭上司。

如果讓司徒旌德坐上首輔的寶座,該如何處理與聖上的關係,或者說如何消除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不要忘了,薛遠征決定在大戰結束後告老還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跟聖上的矛盾表面化。

如果由薛遠征繼續擔任首輔,皇權與相權之爭必然升級,從未損害帝國的核心利益。

一定要讓某個離開,那就只能是首輔。

司徒旌德那麼強勢,顯然無法處理好皇權與相權的關係。

由此可見,司徒旌德無論如何都坐不上首輔的寶座!

換成另外一個唐家的人?

顯然,也不大可能,畢竟薛遠征就是唐家的代言人,而他與聖上的矛盾主要是唐家與皇室的矛盾。

能接任首輔的,必須是一個有極高的威望,而且跟聖上的關係很不錯,對皇權沒有任何威脅。

毫無疑問,廉旭升就是最理想的選擇。

首先,他是帝國陸軍的不敗戰神,在帝國內部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甚至在白止戰之上。

等到打敗駱沙聯邦,必然是萬衆擁護。

其次,在20多年之前,他是聖上的嫡系部下!

這層關係,決定他肯定得以聖上爲尊。

關鍵還有,他的政治立場更偏向於薛遠征,是典型的強硬派,因此更加容易獲得唐家的支持。

要說的話,他跟白止戰與李雲翔的關係也是加分項。

由他擔任首輔,擔任空軍總司令的李雲翔與海軍總司令的白止戰,不管怎麼樣都會給他面子。

如此一來,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軍隊內部矛盾,平穩的完成戰後過渡。

換成其他某個陸軍將領,只是軍種矛盾就很難消除。

關鍵就是戰後過渡。

迄今爲止,帝國陸海兩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1400萬,陸軍就超過1000萬,還有差不多1200萬民兵。

帝國的兵力規模在2500萬以上!

大戰結束之後,安置這麼多的軍人將是帝國當局的頭號大事。

毫無疑問,同樣是頭號難題。

因爲陸軍兵力最多,除了1000萬正規軍,還有大約900萬民兵,所以必須由一個威望最高的陸軍將領來主持大局。

那麼,除了廉旭升,還有誰能執牛耳?

此外,還需要海軍積極配合。

顯然,這也是讓白止戰在大戰結束之前就擔任海軍總司令的關鍵所在。

要說的話,提前成立空軍也與此有關,即空軍獨立成軍,將分走大約350萬陸軍航空兵將士。

可見,這些安排全都是在爲善後着想!

第373章 牆頭草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315章 重編的航空兵第242章 膽戰心驚第83章 三駕馬車第4章 太空貓眼第19章 龍的天空第300章 哥斯拉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129章 前後矛盾第149章 一無所獲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33章 流派之爭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第212章 作戰平臺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18章 銅牆鐵壁第72章 斯文野獸第514章 奧援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3章 風雲際會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156章 反艦利器第71章 虎虎虎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189章 一鼓作氣第82章 不謀而同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22章 遠赴他鄉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68章 疑慮重重第142章 來自北面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168章 鯨吞蠶食第27章 年終歲末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85章 長途奔襲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61章 勁敵出現第117章 加強防空第577章 會師第223章 飛來橫禍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164章 對攻局面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31章 陸航軍官造反第48章 大戰爆發第45章 傷離別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198章 定調第94章 鐵血首輔第400章 誤判敵情第576章 戰略欺騙第61章 勁敵出現第277章 冤大頭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482章 拉鋸戰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233章 各取所需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116章 快馬加鞭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38章 戰機出逃第107章 極端手段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270章 帝國的恩怨情仇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473章 大的好處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545章 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