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各方(六)

經標衆將魚貫而出,這些人,於當下清廷的綠營武將之中都是排得上號的善戰之輩。洪承疇特特的將他們從各處調來,爲的就是一個人盡其用、物盡其才。

出了經略衙署,衆將互相道別,隨即跨上戰馬,趕往各自部下駐紮的軍營。良久之後,大軍再度出動,分別趕往寶慶、衡州以及廣西等地,有的是前去協防的,有的則是趕去助剿的。當然,也不乏有不少部隊繼續留駐這長沙城,隨時聽候洪承疇的軍令。

大軍踏上官道,浩浩蕩蕩的趕往各自的目的地。最近這兩年的時間,在長沙幕府的大力操持之下,長沙通往湖廣北部、通向寶慶前線、通達廣西北部的官道盡皆完成了整修,有水路通行的所在也建造了不少的艦船,這無疑加強了清軍的機動能力。

官道兩側,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田埂,此間已經開始結了穗子,按照那些農家的經驗,下個月就可以收穫了。

大隊的清軍自此經過,田地裡的百姓們顯得畏畏縮縮的,但卻也沒有直接逃之夭夭,或是躲藏起來。

湖廣熟,天下足,此間取代了蘇鬆成爲了全國最重要的糧食,尤其是商品糧產區,對於整個國家的糧食穩定都起着極大的作用。洪承疇治軍頗爲嚴厲,尤其是當下湖廣恢復民生的工作一點兒也不比軍事任務來得可以輕忽,對於軍隊騷擾農耕生產的懲罰力度也使得那些百姓對於清軍的畏懼不可避免的少了一重。

越是距離收穫越近了,就越是要爭分奪秒的勞作,農業生產是極其講究時效性的。此間既然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那些百姓們也顧不得心裡面的畏懼,繼續勞作着,只是那一雙雙眸子卻還在不時的望向那行進的隊伍,透着強抑着的恐懼。

大軍遠去,長沙城中依舊是那般的秩序井然,彷彿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似的。長沙一城,南來北往的商旅如織,之於本地的地標建築,最要提到的卻是那吉王府。

吉藩初代藩王是爲明英宗的第七子,而英宗皇帝就是土木堡被擒和發動奪門之變,把皇位從自己的親弟弟手裡搶回來的那位。不過,長沙城內的吉王府倒不是那時候修建的,用的卻是明太祖朱元璋時的潭王府,只是那潭王與其後的谷王、襄王都沒有在這裡住久遠了,到了吉王就藩時這裡就順理成章的變成了吉王府。

長沙一城,王府居中而建,佔地面積頗爲巨大,約莫有近半的規模。後來這一處規模宏大的王府被張獻忠一把火給殺了個乾淨,倒是不少因王府得名的街巷卻一直流傳到了幾百年後。比如左局街、比如紅牌樓、再比如司門口,於長沙一城之中比比皆是。

洪承疇的西南經略衙署,選址的時候用的是居住吉藩庶系子孫——那些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們的四將軍府,長沙城老人兒多知道的一處名爲老照壁街的所在,那裡就是四將軍府的照壁牆的位置。

距離西南經略衙署不算太遠的一處客棧裡,幾個近來一同奔走的士紳團坐在客棧後身雅舍之中。

衆人聚於此處,但桌上卻沒有菜餚、酒水,哪怕是最簡單的小菜也沒有一道。有的,只是一壺最尋常的茶水,早已放得涼涼了,再無一絲一毫熱氣升騰。然而,圍坐在此的一衆士紳卻無不是顯得心不在焉,面上的憂色更是徹底破壞了鑑品香茗的雅緻。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一個看上去五十幾歲的縉紳大步而入,衆人聞聽了那腳步聲,連忙起身相迎。剛剛趕到的這人一見面卻是做出了個禁聲的手勢,示意他們暫且不要開口,直到這一羣人涌入了內間。

“些庵先生,那洪經略怎麼個說法?”

一人問起,衆人的目光盡皆匯聚於那縉紳的身上。這衆人口中的些庵先生,姓郭諱都賢,長沙府益陽縣人士,於崇禎朝曾任江西巡撫,至南明,永曆朝曾委任其爲兵部尚書,但卻未能就任。但是,其人在湖廣,尤其是在湖廣南部卻是第一流的縉紳,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人物。

說起來,郭都賢當年在吏部爲官時,洪承疇坐事落職入獄。他曾多方營救,極力爲其辯誣,奏請免罪起用。洪承疇深感知遇之恩,視爲恩師。洪承疇降清並獲重用後,專程至桃花江拜望,執禮甚恭,然而郭都賢卻坐廳中故作目眯狀。於是,洪承疇驚問“何時得目疾”,郭都賢則回答以我認識你時眼睛就瞎了。洪承略爲報昔日知遇之恩,饋送郭都賢金錢,郭都賢不受。又請郭都賢之子出任督軍,郭都賢仍然謝絕。

郭都賢當年曾在江西袁州府等地組織抗清,後來更是曾參與組織了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的反清復明鬥爭。即便是現在,也是遺民的身份,對清廷極其憎惡,更是不恥洪承疇的爲人。然而就在這期間,隨着一場牽連湖廣士紳三百餘衆的大案爆發,郭都賢又只能硬着頭皮一次次的前往洪承疇那裡求見,得到的卻往往不過是敷衍罷了。

形勢比人強,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一遭,郭都賢藉着常德一戰清軍取勝的事情,想要趁着洪承疇心情大好再往說項一二。結果嘛,洪承疇倒是釋放了一些利好消息,但卻依舊錶示對於此案會進行公開審理。

“這公開審理是什麼意思?”

“他只說是公開審理,其他的就再不肯說些什麼。不過,老夫覺着,廣東都那個樣子了,這一遭應該不會真的辦成那等牽連數百家的大案了吧。”

說起來,這個事情,郭都賢他自己也不敢保證,更別說是去安撫旁人了:“且看他口中的數日之後的公審結果吧,咱們能做的,都已經做到極致了。剩下的,唯有盡人事,聽天命了。”

一聲嘆息,換來的更是聲聲嘆息。這一遭,到了現在這個份上,也真的如郭都賢所言的那般是盡人事,聽天命了。但是,這一場大案是有切實證據的,到現在牽連了那麼多人,哪怕最終判決只是在這些人身上,並沒有進一步的繼續牽連到其他人,對於湖廣的士林也是一次沉重到了骨斷筋折般的打擊,恐怕此後數十年也未必緩得過勁兒來。

忐忑的心情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持續發酵,數日後,洪承疇與郭都賢提過的日子,自經略衙署東面的真武宮,那裡是清季以來關押反清人士的所在,一隊隊的經略府親兵押送着關押在那裡多則近兩年,少則也有一年多的三百餘名湖廣士紳前往西南經略衙署,由洪承疇親自坐堂問案。

此案,乃是源於永曆六年的衡陽大捷。衡陽大捷,李定國陣斬尼堪,威震天下,湖廣士紳景從,其中如郭都賢、周堪賡以及剛剛被押入大堂的陶汝鼐等人前往南嶽衡山紫蓋峰下九仙觀拜謁李定國,共同商討“起義兵逐清吏”之事。李定國後來遭孫可望排擠,被迫南下,但是這些士紳卻大肆串聯了起來,準備等李定國的大軍再度北上便起兵響應。

奈何,到了轉年二月,知曉並參與此事的前南明役吏潘正先向清廷方面首告,揭發陶汝鼐等人的反清罪行。於是乎,清廷的偏沅巡撫金廷獻便大肆逮捕參與者,將他們關押於真武宮。

但是,金廷獻在審訊時沒有查到關於“衡山會晤”的事情,包括原江西巡撫郭都賢、原工部侍郎周堪賡和道紀司都紀、浮邱山道長李純陽、衡山九仙觀道長李皓白、梅山峒蠻兵首領屠汝銘在內的大批抗清人士都沒有被清廷發覺他們參與此事。隨後,一番商議,便決定在外由對洪承疇有恩的郭都賢出頭活動營救,而另外的一些則繼續秘密聯絡和組織抗清鬥爭事宜。

從永曆七年二月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了。郭都賢幾次三番的出頭,總算是即將有了一個着落。此番既然是公開審訊,他乾脆也直接到此觀審,只見的那一衆士紳多已經被押解下去了,只留下了先期需要提審的人等,包括陶汝鼐在內的數個士紳。

遠遠看去,陶汝鼐很明顯的清瘦了良多。郭都賢與陶汝鼐“生同裡、長同學、出處患難同時同志”,素來是相交莫逆。此番見得同志好友顯然是在獄中沒少受苦,人羣之中的拳頭當即便握得緊緊。奈何,他不過是一介士紳,無拳無勇,能夠利用聲望組織起抗清義軍,但是義軍終究是義軍,實在沒辦法與清軍的正規軍相比,更別說是這裡還有洪承疇這麼個人物坐鎮,亦是徒增奈何。

這一遭的洞庭舉事一案,說起來還是與李定國相關。奈何李定國大軍南下,在兩廣倒是打出了一片天地,並且與鄭氏集團的陳凱實現了聯手。可是對於他們而言,卻始終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只能在此作爲清廷刀俎之下的魚肉而已。

被告押上了大堂,緊接着,作爲原告的潘正先便被傳了上來。郭都賢與此人並不相識,否則也不會成爲漏網之魚,但是此間看得,卻是一個衣衫華貴,頗有幾分富態的員外倒着小碎步,隨後恭恭敬敬的向大堂上的洪承疇行了一個大禮。

“小人潘正先叩見經略老大人。”

頭磕得那叫一個砰砰作響,郭都賢見得此人日子過得愜意,憤恨更甚,早已是目呲欲裂。然則,此間正是洪承疇的衙署所在,也不敢發作,只得是心中一陣的咬牙切齒,暗自發着日後事態平息了,找人將這廝千刀萬剮了的狠心,也僅此而已罷了。

原告被告上堂,洪承疇便開始坐堂問案。案件,是從潘正先首告陶汝鼐等人串聯謀反開始的,便由那潘正先率先開口控訴,將他所知的一一道來。

這案子,已經摺騰了兩年多了,潘正先早已對此早已是記得滾瓜爛熟了。此間,洪承疇一旦出言問及,潘正先便一股腦兒的將那些爛熟於心的說辭娓娓道來,全無半點兒磕磕絆絆的,順暢得就像是被先生打過幾十次手板兒記下來的,看樣子是一輩子都忘不了了的。

潘正先娓娓道來,將他如何發覺陶汝鼐等人密謀造反的事情一一說給了洪承疇聽。這邊,洪承疇依舊是聽着,下面自然有文書將潘正先的供詞記錄在案。隨後,待那潘正先說罷了,洪承疇又示意陶汝鼐等人對此事進行辯解。於是乎,雙方就這樣在大堂上你來我往,一直說到了洪承疇都有些犯困了,纔算是告一段落。

其餘被告,多是就着陶汝鼐等人的關係由清廷官府順藤摸瓜牽連進來的,洪承疇問過了潘正先與陶汝鼐等人,便表示對此案已經有了一個數。旋即,只見他轉向潘正先那裡,問出了一個其他人絕沒有想到的問題來。

“原告控訴被告等人密謀造反,本部院已經知曉。但是,本部院想問問原告,出告此事,可有文字以爲物證?”

“啊?”

此言既出,直聽得在場的所有人爲之一愣。清廷防漢久矣,在漢人反清一事上從來都是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放走一個。比如那文字獄,很多都只是捕風捉影而已,無非是朱、紅、夷狄、蠻夷之類的文字便要將犯案者以及刊印、出版、發行、售賣的相關人員殺個精光,輕一些的也要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爲奴。對於被人舉報反清,言行逼供是最少不了的,在清廷的誘導下,從來都是地方官當做政績的美事,往往有個人證就已經到位了,什麼物證不物證的,誰還在意這個。

然而,洪承疇這一遭卻是較起了真兒來。可問題在於這些人密謀串聯,潘正先本也不過是個外圍人士,連至關重要的衡山會晤都不知道,更別說是能夠拿出什麼物證來的,無非就是他指控的這些人過從甚密,配上那供詞,便可以立案,甚至是結案了,哪有那麼麻煩的。

此間,潘正先拿不出物證,洪承疇便轉而讓陶汝鼐等人解釋他們過從甚密的事情。對此,陶汝鼐等人哪裡看不出來洪承疇的心思,連忙表示他們只是讀書人之間交流學問的正常交往,最多也就是寫點兒詩文助興。說到此處,陶汝鼐更是即興吟了首寫風光景色的詩詞,硬說這就是潘正先指控他們密謀的某一次聚會時寫的,因爲覺得寫得不好就沒有記錄下來云云。

對此,洪承疇表示出了深信不疑的態度,一口咬定了讀書人正常交流學問的合情合理。接下來,在潘正先越加驚恐的目光中,洪承疇直接就下達了判決,更是一舉顛覆了所有人對此案的想象。

“……潘正先誣告他人,斬首棄市;被告一應人等當堂釋放,革除功名者一併恢復!”

原本按照慣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案子,洪承疇輕而易舉的將其反轉了過來,同時毫不猶豫的將告密者處死,這樣的雷霆手段,直將在場的所有人看得是一個目瞪口呆。這,絕不是一個正常的案件審理,但是洪承疇就是這麼做了,並且當堂表示會以西南經略的身份向清廷報告此案的審理結果,擺明了就是要爲這些密謀反清的湖廣士紳們作保。

待到案件審理結束,一衆被告人等上前向洪承疇道謝之際,洪承疇先是安撫了一番,隨後鼓勵這些士人蔘加清廷科舉,出仕清廷爲官,不願意爲官的也可以到他的幕中做事。到了最後,洪承疇表示要設宴款待,爲他們洗塵,其拉攏的姿態做得毫無掩飾。

“正好,官軍在常德大敗西賊,陣斬西賊大將盧明臣。藉着接風洗塵,亦可以爲朝廷有此大捷而慶祝一番,若是諸君能留下些詩詞,那些對諸君的污衊更可以就此不攻自破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怒吼(五)第九十一章 落子無悔(六)第一百一十章 織霧(四)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七傷拳(下)(爲盟主龍戰於野加更1/4)第五章 舊事第七十三章 不一樣的新會之戰(完)第八十六章 落子無悔(一)第五十九章 藏頭露尾(四)第三十二章 力從地起(二)第六十九章 新會之戰(下)第十一章 波及(六)第四十八章 漸變(三)第五十章 漸變(五)第三十二章 魔鬼(下)第九十章 舊事(二)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掙扎(一)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九十五章 高估(二)第七十三章 築基(五)第九十七章 高估(四)第一百二十九章 舊局(下)第五十三章 圖窮匕見(三)第一百四十章 啓程第十七章 順治十四年(四)第三十章 加速(十)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十三章 隱患(中)第二百零一章 密謀第九十章 江東橋之戰第十九章 壓榨(五)第六十五章 螳螂與黃雀(一)第十七章 肇慶之戰(上)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第十七章 佈局(中)第七十八章 厚積薄發(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岔口(二)第十二章 波及(七)第三十九章 獻策(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岔口(完)第六十九章 築基(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活(三)第十一章 遺澤(下)第三十六章 力從地起(六)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十三章 新官上任(中)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三十二章 永曆七年的夏(下)第二百二十一章 狗咬狗(上)第六十四章 相見(上)第三十三章 栽花插柳(八)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七傷拳(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進宮(下)第四十七章 擠壓(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岔口(四)第四十四章 定策(上)第一百零六章 與民爭利第三十四章 各方(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活着第三十三章 各方(一)第七十六章 築基(八)第三十九章 力從地起(九)第十九章 跌破的眼鏡第五章 意如何(下)第一百零五章 建設第一百五十一章 二進宮(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求活(一)第八十四章 破軍(上)第十九章 加碼(一)第一百九十章 展望(一)第六十章 藏頭露尾(五)第二十六章 盼歸(下)第六十六章 明修棧道(下)第四十五章 定策(中)第十九章 順治十四年(完)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默契(上)第八十六章 不速之客(六)第三十九章 獻策(上)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三十三章 栽花插柳(八)第三十一章 永曆七年的夏(中)第五十一章 擠壓(七)第七十八章 抉擇(下)第四十九章 早春時節(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家與國(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在遠方(一)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五十二章 漸變(七)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掙扎(五)第一百三十八章 惡化(中)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一百零六章 與民爭利第四十八章 追魂(一)第三十一章 永曆七年的夏(中)第十三章 關門打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