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同文學堂

光緒十七年,這春節將過,京城與天津的地界上便有一個話題在讀書人中間傳播着,這初時只是於報紙上,而現在卻是於讀書人中間口耳相傳着。

而這相傳的卻是消息,倒也不是什麼大新聞,只是天津同文學堂招生的新聞,這同文學堂沒人知道是何人所立,瞧着這名字似乎與那“同文館”有些相似,可與同文館畢業後授予官銜不同,這同文學堂畢業後,卻是能薦往洋行工作。

“月薪不下數十兩!”

瞧着這銀子看似不多,可於那些寒門子弟的眼中,這卻是他業所不及,過去不知有多少人想進洋行,而不得其門,現在好了,有這麼一家學堂“專事西學”不說,且又有薦往洋行的機會,如何不讓人心動。

而最讓人心動者,卻是這東亞同文學校非但可把學生薦往洋行,且不收學費,並提供伙食,此等消息不過剛刊於報紙,頓時便不知引起多少有興趣,尤其是京中那些各省赴考落榜的士子,無不是私下談論着。

這地方不錯,且不說與同文學校中學什麼,便是這不收學費且包伙食,若是於校中長住,豈不是可藉此往校外結朋交友,拜訪京津名師,學習文章?

不知多少人打着各自的盤算,便留於這天津,待着那租界中學校開校,這天津因界內華人有限的原因,其繁華遠無法同上海租界相比,租界內閒地甚多,地價甚廉,甚至這臨海河的學校用地。亦是美國領事以半賣半贈的方式送於學校。

隨着學校內大興土木的建起校舍,這邊的招生也開始了,初時的規定是“召集學生共兩百人”

,不過也許是瞧着大家反響不錯的關係,便又擴至四百人。而他們的教師則是十二名於天津、上海等地招來的外籍教師。教科書和教學內容全部採取天津教會學校內的《數學》、《英語》以及《自然》、《地理》等教材。

至於這東亞同文學校的入學資格,幾乎更是沒有什麼要求。“具備一般學問,習得文章之人”,也就是說,管他是童生還是秀才,只要讀得四書五經的。能寫得出還算過得去的文章的人,便能入得了這學校,而且這學費正如傳說中那樣完全免費的,甚至除此之外,一個月學校還發兩元津貼。非但夠伙食,亦足夠一介書生的日常費用了。

這消息一經確認,不知驚駭了多少人,非但那些落榜的士子將此視爲於近畿混吃混吃,待來自年會考的過渡之處,亦不知有多少家貧童生將此視爲繼續求學,甚至謀生之處,畢竟這學校中非但可以讀書。且又有兩元津貼可拿。

一大清早,趙士亮便來到了海河邊洋人租界內的同文學校,在學校洋式的大門旁掛着“教務科”牌子的房門外。已經站了不少人,足足有一二百人出去,其中不乏鬍鬚發白的老者,今天是同文學校報名的日子,這報名中的人,即有少年亦有五十六歲的長者。即有求學謀生者,亦有於此混吃住之徒。

就在衆人的期待中。一位穿着青灰長袍的青年走到人羣邊,他的胸前掛着一個景泰藍的小圓牌。牌似乎是“東”字,他瞧着等待報名的人羣,那眉頭一皺。

“各位皆是報名入我校求學之人!”

“我等正是欲報名入校求之人!”

在人們紛紛應聲時,這青年手往牆邊的紙上一指。

“各位識得字否?”

“這位先生何以說出此言!”

一位年愈50、鬢須花白的長者臉上全是不滿之狀,這不是在說他們不識字嗎?

“既然識字,難道就沒看告示所列報名條件之第一項?需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敢問先生,今年高壽?”

青年語中帶着恭意,可那語氣卻全是輕蔑之狀。

“豈有此理,聖人云……”

不待那人把話完,那青年看着衆人大聲說道。

“非本校勒其年齡,而是因本校所授者皆爲西學,若考試不過者,非但需退還學校,我校亦將其學業不精上告北洋衙門,請衙門革其功名……”

青年的這話剛一說出,原本還在排隊的那些三四十歲的,欲借學堂免費食宿留於津門訪友拜師的落榜士子紛紛離開隊列,雖說他們大都對此頗有微詞,但倒也沒出什麼亂子。

“革去功名?”

人羣中的趙士亮聽着這句話時,那眉頭只是微微一擡,然後便沒有了旁的念頭,他只是通過縣試、府試的童生罷了,甚至那學業也於兩年前因家境不濟斷了下來,又有何功名?在這裡學西學,想來也是不錯,將來進了洋行,至少再不用爲生計擔心。

實際上,仍然留於校門外等候的青年以及少年,大都抱着相似的念頭,當他們在校外等待着時候,在教務科內,先前那個轟走了幾百名士子的李青揚,這會卻正在那裡準備着一會的報名登記,待五天的報名結束之後,方纔會進行入學考試。

而入學考試的試題並不複雜,實際上只有一篇文章,作一篇文章對於的那些童生、秀才來說並不複雜,但於學校來說,卻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篩選出能夠接受西洋知識的學生,或許於外人看來,同文學堂如京師、天津的同文館一般培養的是通譯,以供洋行之用。作爲統監府教育部的官員,李青揚卻清楚,無論是天津同文學堂,亦或是設立於其它各通商口岸的同文學堂,都是作爲東亞同文學院的預科。

是大學的預備學校,原本按大人的計劃,除去東亞同文學院之外,還要設立東亞理工學院,不過因爲師資以及生源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最終只是於東亞同文學院下設理工系。而學院一率從國內招生。而之所以於國內各通商口岸創辦規模大小不等的同文學校,即是通過一年的學習使學生基本掌握英語、數學以及初知自然科技,再擇其優者送入同文學院。

十幾天後,待到趙士亮再次來到同文學校,進入教務科的時候。在他前面還有十幾人正在登計,而負責登記的正是那日於校外轟去數百士子的青年。

“你的成績是甲下。”

邊說邊打開手中的文件,李青揚開始了詳細的說明。

“這個成績還算不錯,文章作的這麼好,若是再習上幾年,沒準你能中榜也不一定。怎麼不繼續讀下去了?”

“回先生話,家中貧寒……”

很平常的理由,李青揚點點頭,又接着問道:

“你,今年幾歲啦”

這時他有些明知故問了。在他面前的表格上寫的有年齡:

“十四歲……”

趙士亮小聲回答道,這還是虛歲。聽到這裡李青揚一下子做出了很爲難的樣子:

“這就有點難辦了,你年齡不夠啊!”

按規定要十五歲以上的,李青揚倒是沒有刻決爲難他。

“再等明年再說吧!”

難不成還要在飯館裡做一年的學徒?這麼一想,趙士亮自然更想去學堂了,畢竟這裡一個月能拿兩塊錢的津貼,便是扣了一塊錢的伙食,相比飯館學徒一個月幾百大文。還是剩下不少,而且在這裡還能學着學問。

“那還有一個辦法”

就在這時李青揚的話傳到趙士亮的耳,卻見他拿出一張紙說道:

“給你半個鐘頭的時間。如果背下這一段英文,我就破個例。”

所謂的破例,實際上是大人叮囑的,可以法外開恩,而法外開恩的前提是能夠快速背會一段英文——無論是同文學校亦或是同文學院,教員以及教授都是外國人。甚至就連同教材亦是外國教材,這自然要求他們需要熟練掌握外語。而以教育部顧問、同文學院文學教授辜先生的建議,背書這種看似最笨拙的辦法是學好外語的最佳途徑。

對此畢業於教會學堂的李青揚自然不會懷疑。當初他學外語的時候,也是靠着背。

“可,可這是洋文?”

接過那紙一看,趙士亮頓時便覺一陣頭大,這上面寫的洋文他根本就不認識。

“不認識?沒關係,我現在教你,”

十幾句英語並不複雜,對於這些自幼學習便以死記硬背爲主的青少年來說,更是極爲簡單,雖說發言不準,但半個小時後,趙士亮還是通過了這個測試,而在最後攀計報名之前,李青揚又問到了最後一個問題。

“現在考試是合格了,我這裡還有一個問題,一年學業合格之後,如果學校推薦你往海外留學,你是否會拒絕?”

“海外?洋人的地方?”

“你回答我,是拒絕還是接受就行!”

“那去海外的旅費和學費怎麼辦呢”

李青揚心底苦笑下,果然,十個人裡頭有九個都是這麼問的,在中國找人讀書可真不容易,難怪當年留美幼童一事,辦着辦着就沒有了,若是同樣的問題在教會學堂中?於教會學堂內恐怕亦沒有多少人願意望東亞同文學院讀書吧?

如果是歐美西洋的話……想來也就無人拒絕了,心裡的想法歸想法,現在李青揚更重要的職責是幫學院“騙”些學生過去,於是便定定心神,開口答道:

“這個嘛,自然是由學校負責!”

(關於主角的學校招不到學生,在這裡想要解釋一下,1890年的中國,並不是1900年的中國,實際上在歷史上直到1905年,中國的讀書人依然只是對西洋好奇有餘,卻不願意學習現代科學,這亦是歷史上張之洞轉向廢除科舉的原因,不廢除科舉沒有人願意上新式學堂,在這種情況下,主角辦的學校,自然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報名,即便是同文學堂也一如歷史上的武備學堂、水師學堂一般,只是意圖科舉者中轉站,甚至就連號稱近代海軍學識第一的嚴復在水師學堂中任職時,也是適考便請假往京中尋名師,謀功名,這就是中國的現實,也是中國的悲哀!說了這麼多,快月底了,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13章 連環套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57章 湖南才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10章 虛張聲勢第50章 海上之事第130章 剪羊毛(中)第76章 衙門第180章 絕系第344章 紛亂起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35章 信唐某第90章 下南洋第320章 去北國第42章 恭王第189章 風起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49章 湖廣之別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109章 尊重何來第150章 前奏第16章 泰西策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42章 日月昭昭第52章 基礎第56章 關內第292章 代價第191章 叔嫂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199章 奇襲(下)第371章 新聞事件第82章 講武堂第368章 最強大的第10章 大連第41章 討人情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24章 要塞第132章 海軍的春天第160章 新玩意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44章 根本第303章 末日第115章 鐵廠第182章 情報決定一切第60章 東南雨第10章 虛張聲勢第55章 華陽洞第36章 常熟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26章 日子第73章 飛艇第291章 決戰第257章 等待第19章 在北洋第294章 南北激盪第167章 新世紀第45章 興業第164章 底線第64章 太平洋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129章 法國第232章 尋求第242章 夜戰第107章 李合肥的憂慮第288章 破滅(上)第59章 在東南第162章 維特的苦惱第78章 梅花第272章第6章 利益紛爭第32章 查禁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113章 北洋的春天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158章 如我所見第80章 參謀旅行第112章 公士第83章 東洋第201章 漢城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88章 三六九等第164章 陰雲瀰漫第380章 德意志的決定第327章 去向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79章 演習第244章 啓航第47章 先謀官後做事第42章 大清國的希望第127章 劉公島第357章 走向戰爭第196章 國境線第206章 墳墓第8章 朝鮮王第162章 維特的苦惱第174章 軍營新丁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46章 行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