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

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明面上卻不能這麼說,史彌遠揉揉太陽穴說道:“王步軍這事幹的不大好,畢竟人家是參政,國之重臣,面見官家乃是常情,如何要欺瞞於人呢?那天下人豈不是要說,我史彌遠遠隔絕中外,架空管家了嗎?以後若再有此等事,你放他去便是,回頭告知我一聲就行了,畢竟都是爲陛下盡忠,我也要預知詳情纔好。”

表面上的話是這樣,但暗自裡的話是一聲聲的幹得好,王斌下豈會不知,彭輅、馮榯瞥了他一眼,心裡想的是:“風頭又是都讓你出了。”

王斌說的沒錯,鄭昭先確實是來求見官家的,昨天被王斌攔了之後,今天又求見一次,這下王斌實在沒有理由再說官家去別的地方了,只好放行。

東華門宮內氣象氤氳,鄭昭先一進來就先皺起了鼻子,雖然早就聽說官家近年醉心修道,但是也沒想到已經搞成了這個樣子,史彌遠專政以來隔絕中外,縱然是宰執大員,與陛下見面的場所必然在於朝堂,史彌遠在場,除此之外很少有機會能夠單獨接觸官家。

此番也是趁着軍情緊急,而史彌遠最近幾天卻有些消極怠工的情況下,鄭昭先才找了個由頭,來到宮裡單獨向官家稟明軍情。

然而坐在他面前的皇帝卻十分木然,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鄭昭先在對自己說什麼,他這一生早已經習慣了按照別人的指示去做一絲一毫,沒有親自體驗過權力的感覺。

趙擴,南宋的第四個皇帝,趙九妹禪讓給養子宋孝宗之後自己去頤養天年,成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最爲長壽的皇帝之一(真應了那句老話),他死後不久,宋孝宗也讓位給了兒子光宗趙惇,然而光宗患有精神疾病,行爲一向瘋癲,蜀帥吳挺死了半年有餘,他卻堅持說吳挺還活着,拒絕任命新帥。乃至於孝宗去世,光宗竟然不出面主持父親的葬禮。

在朝政幾乎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下,趙汝愚、韓侂冑等人策劃了有名的“內禪”事件,強迫光宗退位,讓位給了太子趙擴。

當時趙擴才26歲,得知大臣們要發動政變,扶持自己當皇帝,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而當趙汝愚捧着天子冕毓來的時候,他卻像見了荊軻和匕首的秦始皇一樣,繞着柱子躲皇冠,大喊:“莫要害我!”

最後,還是趙構的遺孀吳老太后親自出面喝止了他。親手爲他戴上皇冠,這才使得政變圓滿結束。

他能夠登上皇位,不只是源於天潢貴胄的血統,更是源於大臣們直接刀光箭影的行動,這位宋寧宗的繼位蒙上了陰影,也使皇室威嚴大爲下降。甚至可以說,他能坐在寶座上,不是因爲血統,而源於權臣,這注定了宋寧宗的政治歷程將是被權臣操控的一生。

先是趙汝愚,然後是韓侂冑,最後是史彌遠,一個又一個的權相坐鎮政事堂,唯獨沒有趙擴說話的份兒。

這些年過去了,宋寧宗已經放棄了爭奪權力的想法,轉而開始向延長壽命努力,穿上大紅道袍,努力煉丹,增長這方面的經驗,時不時還要跟龍虎山的張天師談笑風生,年又一年。

所以當兩個人見面的時候,驚訝的不僅僅是鄭昭先,趙擴也很驚訝:爲什麼參政不去尋找史彌遠,卻偏偏單獨來見自己?回想起當年政變的事情,趙擴的心裡又緊張起來,當年的事情給了他太深的印象,讓趙擴深切的意識到,如果臣子們真的都不滿起來,自己的位置也是可以被廢掉的。

某種程度上,這種曾經親眼目睹的恐怖,甚至超過了還在淮北的金人。都說金朝強盛,畢竟陛下也沒有親自見過,可是羣臣逼宮的事情,那可是親身經歷。

正因爲如此,當鄭昭先彙報軍情的時候,趙擴顯出了一種麻木,近似於癡呆一樣的神色。當然,練丹以來長期攝入重金屬確實讓他變得有些神情恍惚,不過這更多的還是源於恐懼。鄭昭先說的口乾舌燥,先發現宋寧宗反應都不反應一下,心裡不由得大爲嘆氣。

“鄭相公辛苦了,快給鄭相公奉茶。”皇帝倒是先發覺了鄭昭先有些意興闌珊,趕緊下令奉上好茶,鄭昭先是福建人,自北宋以來,福建茶葉冠絕天下,四海聞名。文人士子們也把品茶當做是爲數不多合理的興趣。本身就是品茶的行家,雖然意興不高,但是有茶上座,還是忍不住喝了一口。

“鄭相公覺得這龍團茶如何?”

“此等御茶,小等無福消受,好也,好也。”

“先生覺得這些茶具怎麼樣?”

“聖主所用的茶具自然是至精至美。”鄭昭先並非只是吹捧,皇帝所用的茶具乃是鼎鼎有名的建盞,是福建建陽窯出品的黑釉小盞,最爲適合飲茶,在宋代也是士大夫最爲推崇的茶器。而其餘的湯瓶、茶碾一類也都是上上之品。

畢竟是士大夫的文人雅趣,趙擴揮退了侍女,與鄭昭先兩人親自點茶,白色的茶湯在黑色的茶盞裡面千變萬化,露出不同的形態,精緻至極。

“茶湯上溢了。”趙擴突然說了這麼一聲,原來他加水略微多了一些,盛滿了小盞,不符合點茶的規矩,會使茶味減弱。

還沒等鄭昭先說話,趙擴自己倒先說起來:“泡茶的步驟太繁瑣,心思不到,就忘了上溢。結果茶味寡淡,不飲也罷。”

“官家莫急,就算上溢了,這茶也並非無可挽救。”

“上溢是頭等大事,飲茶的時候要千萬小心。”

鄭昭先與官家見面的事情,史彌遠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就連談話的內容也知道了個大概。

官家的表現讓他放了心,看樣子自己依舊聖眷隆緒,還可以大權在握,但鄭昭先的舉動也說明這兩個老骨頭心裡還是有些花花腸子的,一想到這裡,史彌遠告訴僕役去請李憲臺來。

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九章 全面穩中求進(上)第二十四章 千萬人的復仇(下)第二章 糧(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八章。鼠(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尾聲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六章 決(下)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三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上)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二十章 警備騎兵(下)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九章 燕(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尾聲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四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下)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十二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下)第二十章 西夏的新生(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七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尾聲第十四章 血案(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尾聲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