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

鄭昭先和曾從龍雖然只是選上來的花架子,其主要作用是爲史彌遠專權提供一點遮擋,但是兩個真正的活人又不是泥塑木偶,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行動。身爲理學名門,忠君愛國,對於史彌遠的專權行爲極爲不滿。

尤其是在淮南軍費問題上,在史彌遠主政之下,三衙兵馬羸弱不堪,而淮南又亂髮交子,通脹巨大,軍旅供應不足。

因而金人南下,兩人心裡反倒暗自高興,這可算是個倒史的好開始,趁着金人來攻,把史彌遠乾的破事一一昭告天下。

沒想到這忠義軍倒真是能打,硬生生的在淮北擋住了金人,反而爲史彌遠增添政績,掩蓋了他的過失。眼下去找陛下又碰了壁,兩個人開始私下合計,要不要去找太子趙竑呢?

趙竑對於史彌遠非常不滿,甚至曾在人面前指着地圖上荒涼的儋州說:等我當了皇上,就要把史彌遠流放到這裡去。

商議了一下,還是鄭昭先相對持重一些:“要想除去史彌遠這樣的惡賊,還要先看官家。重臣結交太子並不合體,我看,還是應該小心爲上,千萬不要引火燒身。”

正當兩個人莫衷一是的時候,突然傳言到樞密院那邊又有新軍情,史相公正在發脾氣,兩個人心下覺得奇怪,趕緊去打探消息,軍情無移時就送到了兩位執政這裡,看後兩個人是既喜又憂,喜的是史彌遠這回出了大丑,憂的是江淮前線可是出了大錯。

李全帶着手下六千軍馬,以及淮南的軍兵老弱婦孺一起,東投到漣水縣去了,泗州危急。

對於這件事,高俊也許有更大的發言權,因爲泗州發生兵變的時候,他正好和紇石烈志兩個人又跑到小山坡上,繼續作死觀察敵情。

過完上元節之後,金軍再次對泗州發起攻擊,經過猛攻之後,泗州城外的六座營寨已經被拔起三座,而且金兵已經可以抵達泗州城下,但是泗州城牆堅固,四面都有弩箭維護,如何能夠攻打得下!在長達一個月的泗州攻防戰當中,高俊已經損失了近100人的兵力,而且並不願意再繼續進攻了,其他各軍也都是怨聲載道,紛紛抱怨損失極大,而泗州城內的忠義軍雖然也損失不少,但是他們還有淮河以南源源不斷的補充。

相比而言,從山東運來的補給品是越來越少了。金軍的補給完全依賴於山東轉運使李秉均的調度,根據何志也給高俊寫的信抱怨,這個李秉均剛剛到達東平府,就把上下搞得一團糟,政令多變,朝夕不常,辱罵軍士。

此人雖然不是一個大貪,但是卻一心撲在辦公室政治和勾心鬥角上。對於真正應該由他分管的事務漠不關心。何志也自然不會慣着他,根據地各方面的政策完全不變,該交的軍旅物資一分不少,多餘的錢一分沒有,和這個李秉均相對峙。

而李秉均也毫不客氣,和東平府上下的人叫板,何志也更是不假辭色,兩個人劍拔弩張。

高俊在回信中贊同何志也的做法,並且表示無論如何,根據地的財政大權絕對不能出讓,任憑他李秉均上竄下跳,讓我們交錢可以,交權是絕對不能。

如此一來轉運更加艱難,泗州前線的金軍已經開始出現了缺衣少糧的狀況。

正當前線一籌莫展的時候,泗州城內卻起了變化,高俊和紇石烈志正在觀察城頭的時候,紇石烈志突然指着遠處看:“溫敦郎君,你看城內的水門是不是開了?”

高俊眯着眼睛仔細觀察,果不其然,泗州城面向淮河一側的水門大開,很快就有船隻出來,而且聽到城裡面喧譁吵鬧,似乎有內訌發生。

情況被彙報到了主帳,蒙古綱聽完之後也即刻前來觀察,泗州城內不僅吵鬧,而且不同地方已經開始冒出煙來。

就在這個時候,金軍的望子從望樓上大喊淮南有大兵來!

所有人一下子緊張起來,都以爲這是宋軍從淮南派出來的援軍,從開戰起,一直是淮北忠義軍孤軍奮戰,淮南只送兩米錢財,卻從來沒有派過兵卒,此番淮南派出大軍,莫不是要正式與金軍對抗到底了?高俊等人也紛紛登上望樓向遠處看去,那確實是一支軍馬,但是旗幟散亂不成行列,似乎不像是訓練有素的樣子,紇石烈志微微冷哼一聲,表達了對這些人的鄙視。

然而有意思的是,這些人卻似乎沒有渡河的意向,反而在淮河南岸就地觀望,既不紮營也不列陣,反而大聲喧譁,不一會兒,從水門裡開出的船開始向東行進,而這些人也在河南岸向東奔跑,似乎打算找個野渡口上船。

“河南岸的不是正規軍嗎,似乎都是些老弱婦孺。”

這形勢太不對勁了,高俊即刻着手派人去偵察,龔成立即領命,率領幾個精幹的軍士去了,不時就有令衆人十分驚訝的消息傳來:“忠義軍提控李全作亂,率領軍馬與家屬向東,往漣水縣去了!”

雖然不能親身看到城內的景象,但高俊可以想象出李全突然率軍出逃的時候,城內會是怎樣的慌亂。此時泗州城水門大開,戰艦魚貫而出,李全軍馬全副武裝,刀劍出鞘,在呼喝聲中離開了泗州城。

泗州城內外濃煙滾滾,到處是內訌留下來的痕跡,蒙古綱一拍大腿:“此時不攻城更待何時?”

前幾天在工程中丟了面子的必蘭阿魯帶立刻請命:“卑職願意領軍在前!”

金軍新一輪的行動立刻就開始了,此時泗州城被抽掉了一多半兵力,根本無法再掌控城內城外的所有據點,留在城外三座營寨的宋軍不得不迅速回返,想要衝進泗州城內,但是金軍的騎兵迅速在城下截斷了他們的退路,只有少部分士兵拼死衝進了城門,而絕大部分人被騎兵攔住,隨機是一邊倒的戰鬥。

此時,在城樓上的彭義斌猛的閉上雙眼:完了!完了!小兩千的好兄弟這下是徹底完了!

再度睜開眼睛的彭義斌目眥欲裂,大聲喝道:“拿刀來!咱們出城和金賊拼了!”

賈涉連忙按住彭義斌:“彭鎮撫!泗州安危重要!千萬不能再衝出去了!咱們眼下兵力不足,爲今之計,只有從泗州南撤到盱眙軍去,城內的軍器糧草都要焚燬,你馬上去辦!”

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七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二十三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六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九章 劫(上)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七章 密謀(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五章 決(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四章 金麥(下)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二十二章 糧倉劫營戰(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五章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尾聲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六章 和議成(下)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六章 日月昏昏(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八章 鑄爐(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尾聲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四章 狗(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尾聲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