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1)

十五 兵不厭詐  方若水看了看坐在上首的的胡繼棠,心裡卻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胡繼棠,原名胡仲繼。在前朝覆滅前夕,他還僅僅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只是在策反東平一仗中立下奇功,這才成爲領兵軍人。現在在五上將中也名列最末,結果這一次他卻成了主將,自己和畢煒這兩個排在他之前的上將軍成了他的副將。可是這個安排是大統制親自頒佈的,方若水對任何人都可以不服,對大統制卻不敢有絲毫違背。不過,畢煒新敗,這回成爲副將也算是戴罪立功,可自己難道也陪着他承擔上次戰敗之責麼?何況對於此次遠征,他心中並不看好。畢煒遠征失敗,那是前年的事了。固然這一敗仗使得共和軍頗傷元氣,但爲了徹底解決這個心腹之患,應該趁熱打鐵,馬上發動第二波攻勢纔是。他不明白大統制爲什麼決定要晚一年,而且這一次要出動一支如此龐大的遠征軍。

胡繼棠這時端起了面前的杯子,淡淡道:“畢將軍,方將軍,此番遠征,繼棠忝爲主將,實是有愧。然任務已下,我等唯有精誠團結,兩位將軍皆是百戰宿將,方能衆志成城,以克全功,還請兩位將軍恕我僭越。”

方若水還沒說什麼,畢煒已向胡繼棠拱拱手道:“胡將軍,畢煒敗軍之將,實不堪言戰。蒙大統制不棄,畢煒唯胡將軍馬首是瞻,不敢有違將令。”

方若水的眼角飛快地瞟了一眼畢煒。畢鬍子這人最不能容人,當初連鄧滄瀾拜帥,他卻只是上將軍,背後也隱隱嘀咕了幾句,不過現在他倒是毫無不滿之色,說得還如此客氣,方若水心中雖然不願,也只得拱拱手道:“胡將軍,請不必過慮,方若水亦聽從胡將軍分派,絕無二話。”

胡繼棠道:“繼棠豈敢如此無禮。然軍令貴一,只能委屈兩位將軍。此戰功成,首功歸兩位上將軍,繼棠唯有聊附驥尾而已。”

方若水暗自嘆了口氣。胡繼棠這樣說,自是不希望自己和畢煒二人離心。可他是主將,縱然謙讓,最大的功勞仍然會是他的。不過胡繼棠說軍權貴一,各部要精誠團結也是對的,五德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算現在是強弩之末,仍然極不好惹。畢煒就是因爲輕敵吃了這般大一個苦頭,無論如何,現在這一戰是勢在必得,不能犯畢煒的錯誤,就算自己心中不滿,也只能把苦水硬嚥落肚了。他道:“胡將軍,方若水不敢多言,唯有以我軍人的名義起誓,一切聽從胡將軍安排。”他話音剛落,畢煒馬上道:“方若水之言深得我心,畢煒亦是如此。”

胡繼棠嘴角浮起一絲笑意:“兩位將軍深明大義,繼棠感激莫名。出師在即,請兩位將軍整頓本部兵馬,隨時準備。”

方若水道:“胡將軍,最終準備幾時出師?”

“八月一日。”

畢煒怔了怔,方若水也是一怔,馬上微笑道:“好計。”他本來覺得搶在收割之前出師可能會更好,但太早的話,共和軍自己的補給都成問題,而那時秋糧未熟,五德營索性死了這條心,一意迎敵,反倒不妙。十月收割,八月出師,兩月抵達西原。到時西原秋糧正熟,五德營既要收糧,又要迎敵,便有可乘之機了。事實上,西原一帶多是牧民,唯有五德營屯田耕作,這正是示之以利,讓他們首尾不能兼顧的妙計。他也是宿將,縱然對胡繼棠後來居上有點不忿,但這點小小的不忿卻已被胡繼棠的算度沖淡得烏有了。

胡繼棠臉上也仍然帶着點笑意,道:“兩位將軍高明,在下亦是此意。若是搶在秋糧收割之前出師,叛軍絕了此念,便一意迎敵。他們在西原經營已近四年,定然有不少餘糧儲備,因此這一年糧草失收不足以讓他們面臨絕糧之苦。但明明已可收割,卻要迎戰我軍,他們便無從面面俱到了。而他們未及收割之糧又可爲我軍所用,因此實是一舉二得。”

畢煒這時也算明白過來了,點了點頭道:“果然是好計。”將城池團團圍住,待城中糧盡而降,那也是常用的戰法,但勞師遠征卻不能如此,唯有速戰速決。事實上前年他出發亦是此時,不過想要讓五德營絕糧,恐怕遠道而來的共和軍先要糧草斷絕,何況那一次連楚都城都沒見到遠征軍便已潰敗,所以他也根本沒打算用圍城的戰術。先前想的是趁楚都城收取秋糧前兵臨城下,但胡繼棠考慮得顯然要更遠一些,因此在秋收前出兵,需要動用的是往年存糧,而上次一敗,離楚都城相對最近的西靖城輜重喪失殆盡,糧秣問題對共和軍來說更爲迫切,所以胡繼棠最統採取的這個策略應該是最爲穩妥,也最爲合適的。

方若水想了想,又道:“西原一帶的那兩個可汗已聯繫過了麼?”

胡繼棠道:“去思然可汗處的使者已然回返,說思然可汗已將金印接下。去定義可汗處的使者雖未回來,但羽書已至,也應沒有意外。”

西原的定義可汗與思然可汗這兩支勢力不可等閒視之。上一回畢煒帶了冊封的金印前去,結果金印尚未送到,便先行潰敗,兩顆金印都丟了,因此這一回胡繼棠謀定而動,先讓使者出發。方若水舒了口氣道:“那就好。他們只消按兵不動,便是我軍的臂助。”方若水身經百戰,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五德營在西原已經立足三年多了,這三年裡定義可汗與思然可汗沒有動他們,說明五德營定與這兩位可汗有過約定。方若水最擔心的便是五德營說動了這兩個可汗,萬一他們三方合力,共和軍再想動五德營便難了。聽胡繼棠說定義可汗與思然可汗都已接受冊封,至少就不會在共和軍出兵時背後下刀,這後顧之憂便可解決。

胡繼棠卻搖了搖頭道:“這些蠻夷之輩無信無義,萬萬不可相信,因此不能掉以輕心。好在定義可汗的位置在西南,距離尚遠,不足爲慮,倒是思然可汗的部族,等我軍攻到了叛軍所在,他便在我軍後方了,萬一這時他捅上一刀,那我們便要腹背受敵。”

方若水又是一怔,道:“胡將軍,你聽到什麼風聲了麼?”

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三)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2)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5)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6)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2)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1)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二)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 (2)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1)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4) (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2)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1)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3)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4)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二)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4)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1)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5)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