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

那是陳忠。陳忠身上受傷不輕,加上年事已高,長力不及少年,先前已累得幾乎連刀都握不住,但此時見火槍騎連番突擊都衝不破,心知薛庭軒遇到了最大的難關。他咬了咬牙,心道:“我還能有幾年可活,拼着這條老命也要做最後一搏。”何況畢煒這三姓家奴便在對面,他也不知自己身上從哪裡又來了力量,提刀催馬向前衝去。火槍騎中唯有他不帶火槍,不用換子藥,比旁人自是快了一拍,登時衝在了最前,喝道:“畢煒,陳忠在此,出來受死!”

陳忠之名,共和軍中的老兵自是聽過,便是年輕士兵,也約略聽得過敵軍中這員老將之名,聽來將自稱陳忠,又直呼畢煒之名,不由心爲之一凜。在傳說中,陳忠勇武過人,力能扛鼎,但眼前看到的是個鬚髮都已發白的老將,雖然威風,終是個老人了,全都鬆了口氣,不少忠厚些的還心生憐憫,心想五德營連這等老人也要衝鋒陷陣,實在可憐。

陳忠也知道畢煒不會出來應戰,他飛馬向前,已到了共和軍陣前,大喝道:“閃開,擋路者殺!”手中大刀已經掄起,猛地揮刀掃去。戰場上有種掃刀,刀刃極長,一刀掃過,足以將戰馬四肢砍斷,也可以將一個敵人攔腰掃爲兩段。但掃刀極爲沉重,不是有大膂力者根本不能使用。陳忠的大刀雖非掃刀,刀杆卻是鐵桿的,重量不下於掃刀,一刀掃過,厲風突起,“咣”一聲,正砍在一面大盾之上。

這大盾不是衝鋒時用的手盾,足有近一人之高,又厚又重,外面蒙了一層牛皮,豎起來時便如一堵短牆。陳忠這一刀砍在上面,卻不曾砍透,只砍出了一個口子,但在盾背後握着大盾的那共和軍士兵卻被震得腳一軟,勉力撐住,卻聽得又是“咣”一聲響,陳忠的刀第二次砍出,仍砍在先前的破口裡。刀頭透盾而入,正砍在持盾士兵臂上,他疼得尖叫一聲,摔倒在地,邊上卻有個士兵極快地搶上,扶住了大盾。

畢煒在後面也能看到陳忠揮刀猛砍,他又驚又怒,喝罵道:“出槍!”

這等堅陣,在大盾之間是長槍兵,防的正是敵人的騎兵猛衝。陳忠衝上來揮刀猛砍,幾乎所有人都驚得呆了。聽得畢煒喝斥,邊上的兩個長槍兵如夢方醒,從大盾隙間齊齊出槍。畢煒練兵頗爲嚴厲,那兩個長槍兵出手甚快,陳忠正在揮刀,哪裡閃得過去,兩槍齊中他的座騎前胸。陳忠的馬一聲慘嘶,立時摔了下來。

陳忠年紀老邁,若是年輕時,他還能及時從馬背上跳下來,但現在卻已沒這個本事了。眼見他要連人帶馬摔倒在地,一匹白馬已如飛疾馳,正是薛庭軒。

薛庭軒見陳忠落馬,已知情勢不妙,他的玉花驄神駿之極,跑發了更是如飛一般。衝到陳忠身邊,他也來不及去扶陳忠,伸手將手中的火槍往地上一插,扛住了陳忠的座騎。只是陳忠連人帶馬實在太重,壓得一根火槍也嘎嘎作響,薛庭軒不由提心吊膽,生怕火槍折斷,陳忠那匹馬就會倒在玉花驄身上,恐怕會把玉花驄也壓得倒地。他正在擔心,身後忽地又有一匹馬衝上,馬上之人手握着一面旗幟,衝到了薛庭軒身邊,將旗幟往地上一插,一旗一槍終於將陳忠的馬扛住了。

那是尚明封。尚明封是陳忠的副將,又正在薛庭軒身邊。他的馬沒玉花驄這般神駿,也是匹好馬,雖然比薛庭軒慢了一拍,卻也是前腳後腳趕到。馬匹被扛住了,陳忠甩鐙跳下馬,手中的大刀卻不曾收回,趁勢一勾,將那兩枝刺中他座騎的長槍都勾住了,刀頭一絞,“咔咔”兩聲,兩枝長槍都被絞斷。

槍桿大多是木製,好的槍桿堅韌不下金鐵,卻比鐵桿要輕巧許多,刀砍不斷。但陳忠的大刀既沉重,力量又大,那兩柄槍應手而折,如同蔗杆,盾牌後的兩個槍兵見手中一空,一時間還不明白怎麼回事,待明白過來槍桿齊折,不由變色。陳忠卻又踏上一步,喝道:“開!”

他的大刀直直豎起,在空中盤也個花,又直直劈下。平時這等招式華而不實,雖然在頭頂盤個花可以增加力量,但也落了後手。只是這時的共和軍全都龜縮在大盾之後,他也根本不必有所顧忌,這口鐵桿大刀舞得呼嘯生風,再沒半分保留。隨着一聲斷喝,這一刀正砍在先前那面大盾之上。這大盾已經被陳忠砍破了一個口子,而且豎着砍下時力量要遠勝於橫掃,“嚓”一聲,大刀已直劈而下,這一刀不但將大盾砍成兩半,連後面持盾的士兵也從頂門砍開,一分爲二。

鮮血飛濺出來,陳忠的身上也濺到了血。他這一刀已凝聚了所有的力量,砍出這一刀,連提刀的力量也沒有了,只覺一個身體搖搖欲墜。他心中只在想着:“不能倒!不能倒!”方纔這一刀已立下了威勢,火槍騎本已變鈍了的銳氣重新回來,若是自己倒下,等如給火槍騎一個致命的打擊。他拼命屏住呼吸,扶住了大刀站立不動。

大盾可防奔馬的突襲,從來不曾被人一刀砍成兩半過。本來共和軍完全可以兩邊合攏,填補上這個缺口,但這驚天動地的一刀已震懾了所有人的心魄,加上那具被從頭劈作兩半的共和軍屍首還橫在地上,一時間都沒人敢靠過去。相形之下,屢戰不果的火槍騎本來已露疲態,此時卻齊齊歡呼一聲,立時衝了過來。他們原本視陳忠若戰神,現在陳忠又讓敵人這個堅若磐石的堅陣露出一絲缺口,無論是誰都不再有半點怕死之念,只怕自己晚了一步。幾乎一瞬間,便有十幾個火槍騎從缺口處衝了進去。雖然共和軍及時反擊,這十幾個火槍騎有一半都被刺下馬來,但隨之衝上來的火槍騎更多,一陣火槍連射,缺口越撕越大,衝進來的火槍騎越來越多。

眼見苦心布成的堅陣被陳忠一刀斬開,畢煒已是面如死灰。現在的火槍騎人數其實仍舊遠少於他這一支,就算陳忠砍倒了一面大盾,仍然不可能如此輕易就突破堅陣。只是陳忠這一刀實有天地雷火之威,共和軍剎那間也彷彿被這一刀奪去心魄,現在哪裡還有衆寡之差,看上去反倒是五德營的兵力勝過了共和軍一般。

兵敗如山倒!畢煒心裡一瞬間閃過了這句話。軍心已敗,即使戰場上未敗,亦再無勝機。更兇險的是自己守的是最後一道防線,這最後一道防線被五德營突破,難道輜重糧草真要守不住了?

郭凱一直呆在畢煒身邊,見共和軍已將有全面潰散之勢,低聲道:“畢將軍,走吧!”

畢煒一隻眼橫了他一眼,喝道:“走?走到哪裡去!”他喝道:“畢煒在此,共和國的勇士們!”

他的聲音向來十分響亮,早在帝國時,鄧滄瀾私底下就玩笑說畢煒的火軍團裡,畢煒自己喊一聲就頂一門神龍炮。現在戰場上廝殺聲震天,卻也不曾遮去他的吼聲。那些共和軍本在勉力堅持,已有了怯敵之意,聽得畢煒的聲音,心中都爲之一寬,心道:“是啊,怕什麼,畢將軍都沒走。”

畢煒從親兵手裡接過長槍,高聲道:“隨我上前!”大炮已被五德營破壞,堅陣也被他們突破了,現在畢煒的心中只剩下一個念頭,便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輜重。

薛庭軒在人羣中已見到畢煒的花白頭髮了。畢煒本就比旁人高大,加上頭髮花白,在共和軍中極爲顯眼。方纔火槍失靈,未能取下此人性命,讓他引爲大憾,沒想到這麼快第二個機會就來了。他正待上前,耳邊忽地又聽得一聲箭矢厲響。

這支箭來勁極猛,定然是個大高手射出來的。薛庭軒心頭一凜,在馬上本能地一閃,可是這一箭並不是射他的,“啪”一下,卻正射在尚明封舉着的摶電旗旗杆上。

是偶然吧?薛庭軒的心爲之一跳。旗杆雖然不算太細,但要以箭矢射中旗杆,實在非人所能想像。但幾乎是眨眼之間,又是一支箭飛來,“啪”一聲又射中了旗杆。

那人是想射斷摶電旗!

想通了這點,薛庭軒幾乎驚呆了。此人的箭術神乎其技,如果先前射自己的兩箭是這人射出來,恐怕自己已經拋屍在地了。持旗的尚明封也已明白有人想射斷摶電旗。戰旗被射斷,雖然沒什麼實質損害,但火槍騎的士氣卻要大受影響。他將旗一揮,心想:“這回看你怎麼射。”誰知他剛揮動摶電旗,第三支箭到了,卻是正中他的後頸。

射出這三箭的是衝鋒弓隊的二隊隊長王離。王離一隊先前在神威炮邊上,神威炮一炸開,他這一隊損失最爲慘重,但王離只受了幾處輕傷。眼見剛組建起來的衝鋒弓隊又遭如此重創,王離氣得快要瘋了,當第一波火天雷轟下,火槍騎衝了過去時,陸明夷雖然讓大家快快閃開,王離偏生不信這個邪,率先追擊,結果遭第二波火天雷打了個正着。他這支百人隊連遭兩番重創,只剩下了不到一半,但王離卻仍然沒受什麼大傷,他心中的怒火已無法遏止。

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2)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 (3)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2)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一)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2)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3)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1)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2)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三)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1)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6)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1)(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一)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1)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4)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一:風起之卷_尾聲(1)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二)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3)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一)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4)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1)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一)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4)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2)(二)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1)(一)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1)卷一:風起之卷_十一 誘之以利(3)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5)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5)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2)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2)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一)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5)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