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四階戰術爵士版

與此同時還有對英佔區的恢復,德國的英佔區可是有德國工業的核心魯爾區。魯爾區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完全體德國來說,魯爾區佔據了德國百分之五十九的工業產能,一旦魯爾區遭到破壞,德國就完蛋了。

當時其他包括西里西亞工業區的德國三大工業區,只佔了百分之四十一。

更不要提現在,薩爾區被法國佔領,法國還要把薩爾區併入法國,西里西亞工業區已經歸波蘭所有。

對於一九四五年的德國來說,魯爾區幾乎已經是德國的一切。只要英佔區能夠獲得繁榮,迅速就會影響整個德國。

一般的恢復性發展沒有這麼快的速度,想要快速的扭轉局勢,除了財大氣粗的美國之外,就只有學習蘇聯的戰時計劃發展。

如果歷史不變的話,現在大英帝國有三年的時間來獨立對英佔區進行恢復性生產。

如果考慮到英屬印度的獨立時間,就只剩下兩年,不過艾倫威爾遜如果能夠回到英屬印度的話,一定會盡力將英屬印度獨立的時間延後,當然這需要十萬英屬印度公務員的配合。

英佔區恢復能不能有效率,只能依靠英國佔領軍了,早在波茨坦會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到處接受授勳,領取榮譽市民稱號的英軍總司令蒙哥馬利,就發佈了《告英佔區德國人民書》中指出:“收割農作物,必須積極進行,交通設施必須重建,郵電服務必須恢復。”

“若干工業必須繼續開工。……德國人民應遵守本司令長官之命令,從事生產整個地區的生活必需品,恢復國家的經濟生活。”

可見這個從雅爾塔會議就歸屬英國的英佔區,在倫敦政府眼中也是極爲重要的。現在各國佔領區都處在軍政府狀態,從效率上來講,軍政府應該是最能發揮這種優勢的模式。

西方盟國佔領區之間均可自由來往,但仍然不得進入蘇佔區。只有在柏林,盟國各管區之間名義上纔可自由進出。

既然英美法三國佔領區之間可以自由來往,那麼就看誰能首先將佔領區恢復了,先恢復的一定會形成虹吸效應,這一點英佔區不論是人口、位置和工業各類指標,都是四國佔領區首屈一指的存在。

艾倫威爾遜還列出了一個二戰期間著名的德國企業名單,克虜伯、亨舍爾、毛瑟、奔馳、萊茵金屬、西門子,拜耳、卡爾蔡司、蒂森、梅塞施密特、大衆、歐寶等等如雷貫耳的名字。

而現在這些享譽世界的德國企業,都躺在魯爾區的廢墟當中,等着有人來拯救他們。

這些在戰爭當中的支撐德國戰爭機器的著名公司,在德國戰敗這個時間,價值也跌到了谷底,在艾倫威爾遜眼中,就算是糞裡淘金,英佔區也是最有價值的那個。

事實上回到倫敦的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斯,也在謀劃着如何做好一箇中間商。

本身愛德華·布里奇斯對價格雙軌制,其實並不太感興趣。

但是在艾德禮首相上臺之後,透漏了對英屬印度未來地位問題的看法後,愛德華·布里奇斯開始真真正正的對這個計劃上心了。

他之所以最終在德國的時候,同意把南斯拉夫難民送到羅德西亞去,是因爲想要震懾一下南非,讓蠢蠢欲動的布爾人老實一些。

現在名義上南非還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經過二戰,南非對倫敦的態度似乎起了微妙的變化。

在這個時間段,世界強國的排名如何?其實是這樣的,美國、蘇聯、英國、加拿大、法國和南非,這是一九四五年世界上的國力排名。

看起來大英帝國還是非常厲害的,前六名當中佔據了三席,可加拿大還會念及一點香火情,一直桀驁不馴的布爾人會怎麼樣,誰都不知道。

在制定計劃的同時,愛德華·布里奇斯面見艾德禮首相,拿着蒙哥馬利的電報,“尊敬的首相,蒙哥馬利的電報提及了對英佔區恢復的一些建議。”

“哦,我們的元帥有什麼好建議?”艾德禮首相撓了一下光潔的額頭問道。

愛德華·布里奇斯推了一下眼鏡,不慌不忙的道,“目前英佔區是通過英國佔領軍以及釋放的德國軍人維持秩序,這樣做維持秩序的效果是很顯著,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在恢復經濟上面,軍人其實辦法不多。所以蒙哥馬利元帥的意思是,想要建立一個文職政府,可這件事也不能操之過急,因爲如果從現在德國尋找這樣的文職人員,幾乎所有人都曾經爲希特勒工作過,我們不能保證這些人可信。”

聽完了愛德華·布里奇斯彷彿吟唱一般的敘述,艾德禮首相點頭問道,“愛德華爵士,你的意思是現在英佔區缺乏人員管理。”

“是這樣的,尊敬的首相。”愛德華·布里奇斯輕聲道,“現在德國的情況,每耽誤一點時間,佔領區的德國人就多一段時間處在痛苦當中,所以我有一個計劃,首相可以看看。”

在艾德禮首相看計劃的時候,愛德華·布里奇斯在一旁爲艾德禮解釋,“這是一項分階段計劃。第一階段,軍區司令長官通過其軍政府班子已負起了管理軍政府的各項責任。第二階段,應訓練一批地區行政委員來替代作爲軍政府首長的軍區司令長官。第三階段,軍區司令長官停止執行軍政府首長的職務。第四階段,軍政府派出的人員將逐步讓位於文職人員,其人數應大大削減。”

“當四個階段完成之後,相信鑑別在戰爭當中沒有犯罪的德國政府人員工作已經結束了,屆時大英帝國就可以把工作移交給德國人。”

內閣秘書版四階戰術,在愛德華·布里奇斯的解釋下,成功在艾德禮首相這裡通過。從首相辦公室出來的愛德華·布里奇斯,立刻命令道,“從各部門以及地方政府抽調兩千公務員前往德國。”

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鎖清單第三百五十一章 暗爽的巴倫第七百五十四章 排外的源頭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印度鐵娘子第1756章 貨到付款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千零六章 因爲美國會反對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新的航空市場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六百二十四章 蘇聯全都要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678章 只要一個承諾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羅斯福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黎明靜悄悄第一章 是,總督!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八百零二章 參觀鸚鵡螺號第八十章 真男人巴頓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安德羅波夫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獨立承諾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劊子手威爾遜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愛國者惺惺相惜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二百八十七章 玄學大師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1685章 年終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