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上)

本章剩餘內容在【作者有話說】部分。

過了兩日,承熹收到宮外來的一份禮,是大皇子妃送的。

是一個兩尺見長的黑紫檀木匣,外封是用精美雲錦做的。把那木匣端放在桌案上,小心打開,裡頭竟是一整套花開富貴玉茶具。

除了黑紫檀茶盤和紫砂茶爐,旁的茶濾、品茗杯、聞香杯、公道杯、玉蟾茶寵通通都是玉石所制,便是連橫放盤中的一枝養壺筆也是玉管的。

拿一隻玉杯在手中細細端詳,這玉杯觸手柔膩,微可透光,白玉底上有雪白碎絮,雪花粒兒均勻分佈其中,像是把冬日的雪籽保留了下來。

承熹出身顯赫,珍貴玉種見得多了,也極少見到稀罕的。只是這套茶具和往日用的都有不同——這玉種她竟認不出。

連江儼見了都捧在手中翻來覆去看了好一會兒,眼中驚歎嘖嘖稱奇,解釋道這是和田玉中的極品——雪花玉。雪花玉早不見市,比羊脂玉價格更翻上幾倍,民間頂着噱頭的都能輕易賣上千金,卻也極少有真品現世。

江儼畢竟是古玩大家出來的,家中藏寶衆多。聽他這番盛讚,連承熹這般的外行也知道這禮物極爲貴重了。便是無須他言,僅憑承熹長在宮中,卻從未見過這般的玉,憑此也可估摸這一套茶具定不下萬金了。

把那剔透細膩的玉杯拿在手中,只覺愛不釋手。她自小不喜金銀,偏偏愛這玉石。承熹微微笑了,她那皇嫂也不知從何處得知她這喜好的,倒真是投其所好了。

可惜的是她一般只喝花茶,倒是有些浪費這頂好的茶具。放入幾朵曬開的百合花,霧氣嫋嫋,那乾枯的花瓣在滾水中浮潛舒展開來,更顯玉質瑩潤,十分漂亮。

只是收了這般重禮,心情卻絲毫不見輕鬆。記起大皇子妃前日就邀她出宮去看看,如今禮都送到了,怕是她再不去,再兩日人家便要上門來請了。

江儼安慰道:“公主若是不想去,不去便是了。”

承熹淺笑着搖搖頭:“這人情往來,哪有你說的那般容易?雖說我不喜歡這個兄長,可總歸是一家人。”

江儼遲疑一會兒,低聲問:“公主是要幫他?”

“他被父皇所棄,如今落魄至此,確實舉步維艱。只是我斷不會幫他。”承熹淺笑着搖頭,見江儼眼中似有不解,她這才道:“能拉他一把,能賞給他這天大恩情的,只能是承昭。”

“若是他明白事理,能放下心中不甘,能記着承昭的恩情,做事能合了承昭心意,將來封王后便是承昭一大助力,給他實權又有何懼?”

“公主不怕大皇子有所圖謀?”江儼微微皺了眉。

承熹搖搖頭,繼續道:“該把他放在什麼位置,管什麼事,這事自有承昭思量。至於他有所圖,那是一定。若真是無慾無求如那閒雲野鶴,又何須求到我這裡來?縱然是其心不軌,我也總得知道他所求的,到底是什麼。”

承熹看他一眼,見江儼眉頭皺得更緊了,似是不解。她不想把這些無用的說給他聽,卻也不想瞞他。

“太♂祖開國之時封下八位鐵帽子王,承襲多代而爵位不降,傳承至今的宗室王公不下千數。雖早不比得當年盛景,卻還是不容小覷。”憶起許多年前,自己還是個幼童那時的事,又道:“你可能不知,我雖沒見過早早仙逝的皇祖父,卻是知道我有好幾位皇祖叔的。”

“再說這京城,這世家門閥中又有多少大公無私一心忠君的?哪家心裡沒一把算盤?朝中過半數都是兩朝老臣,三朝元老也有十幾位,門生故舊多得不敢數。”又嘆口氣,接着道:“父皇本就子嗣稀薄,若等將來承昭登臨極頂,身邊卻連個偏幫的弟兄都沒有,又如何能致太平?”

念及此處,承熹淺淺笑了:“兄弟手足,縱然情分再薄,也總比那些外人也好上許多。”

江儼又問:“只是大皇子與太子殿下並非同胞所出,這手足情未免牽強。爲何不讓大皇子直接與陛下交談?”

“還是別讓父皇操心爲好。”說到此處,承熹輕笑一聲,話中似有嘲諷:“父皇那人最是心軟不過。我這皇兄心有不甘,若是得了父王青眼,指不定會生出什麼心思。”

她垂下眼看着茶香嫋嫋,不知憶起了什麼,聲音飄飄悠悠傳到江儼耳中——“父皇想要的父慈子孝,只承昭一人便足夠了。”

紅素和牽風都垂首而立,似乎沒聽到這話。只江儼在一旁看着,心中難過:公主嘴上說着不想讓陛下操心。說到底,卻是因爲不信任。

他在她身邊相伴多年,知道公主與皇后母女情深,也知道公主與太子殿下血濃於水。更知道,這宮裡能讓公主敞開心扉撤下心防的,從來都沒有陛下。

公主……從來不信陛下。

至於原因爲何,江儼並不知曉。

公主從來不說,他便從來不問。

*

大皇子府坐落在青龍大街上,承熹趕了個大清早前去拜訪的,她怕去晚了被留午膳又不好辭,索性來早一些,坐半個時辰便能起身回去了。

門口侍衛遠遠瞧見一四騎馬車行來,便飛身朝着內院通報去了。

承熹甫一下車,門口侍立兩旁的侍衛便跪地行了禮。自有小太監打着笑臉躬身上前接過馬繮,牽着馬去安置了。

等到公主被人領進了內院,行至浮雕夔龍紋的屏門時,便見大皇子妃笑盈盈地迎了出來,右手挽着一位錦衣男子。

那男子他行得極慢,比大皇子妃還要慢上小半步,看樣子就像是被大皇子妃硬拖着來的。面上也無甚表情,絲毫沒有歡喜迎接之意。石青色交領直裰,腰繫雙扣玉帶板,衣襟袖口都用暗金細絲繡了五爪金龍,雍貴雅緻自不用說。

承熹微怔,當下恍然——想來這位便是她那兄長了。她出嫁之前便極少見他,逢年節時也不見他進宮。許多年未見,若不是那日大皇子妃入宮,她都快要忘記自己有這麼一位兄長了,自然更記不起他的模樣。

“想着你今日便該來了。”大皇子妃溫聲道:“我與你兄長特意早早起了等着呢!”

承熹淺淺應了一聲——可不是今日便該來麼?大前日特意出現在洗三宴上口頭相邀,昨日又送了那般重禮進宮,她如何還能不來?

承熹一向細緻入微,察覺大皇子妃挽着大皇子的手擡高了些,在他手肘內側重重捏了一把,大皇子疼得輕嘶一聲,打起兩分精神,面上擠出一個十分敷衍的笑,表示對承熹的歡迎。

承熹細細看了須臾,她這皇兄面容清癯,五官輪廓都極深,道一句模樣清俊不會過。比起承昭那般精緻的容色,終究略普通了一些,想來他的生母不若母后容顏姣好。

只是他這面無表情的樣子竟和江儼有些相像,不好盯着人看太久,承熹又略略看了兩眼,卻覺此人眉宇之間似有化不去的陰霾,又多年鬱郁不得志,平添兩分蕭瑟。

而江儼雖也是面無表情的樣子,可江儼臉上比他多出許多鮮活氣兒,看起來比她這皇兄好看多了。

這麼想來心裡竟有些微得意,承熹一怔之後,不由心中自嘲:怎麼這般在意他人容顏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大皇子妃笑盈盈上前來,挽着她手往內行,身後被她撇下的大皇子容璟邰默默跟着,也不作聲,似乎沒什麼想與這個妹妹說的。

下人紛紛退至道路兩旁無聲行禮。承熹心中暗暗一讚,這府中別的倒不顯,調♂教下人的手段倒是高明。自入門以來,太監宮女也見過了不下幾十,無人擡頭多看她一眼,連眼神亂瞥暗暗打量的都沒有。卻是連宮中內務府都調♂教不出這般規行矩步的下人,也不知這府上規矩得多嚴苛。

入得正廳,只見正中高懸着一幅水墨圖,掛滿了整扇牆,足有兩丈長半丈寬。左側是墨青迎客鬆,右側是山頂嶙峋怪石,如隨手潑灑一般的淺墨是遼闊雲海,一輪紅日高升,旁有一隻孤雁迎着那輪紅日昂首起飛,似要衝上雲霄一般。

初時一看看去,承熹還未認出這是孤雁,只以爲是一隻氣勢雄渾的蒼鷹。可走近兩步,卻見這隻鳥肚腹羽毛雪白,脖頸細長,這才認出這是一隻孤雁。

承熹忍不住笑了,旁的男子都以雄鷹自比凌雲壯志,她只兄長倒自比孤雁。只是想到大雁乃羣居鳥類,又一向被譽爲“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全的靈物,離羣索居如何能是好兆頭?

心中一動,承熹回頭看了這位兄長一眼,見他正在用茶匙撥茶,垂着眼看不清面上神色。

她回頭繼續看這飽含深意的水墨圖。只見那孤雁身上似有硃砂之色,極細微的幾點暗紅,只有筆尖一般的大小。初時承熹只以爲是不小心潑上去的,只是轉念一想:這般巨大尺幅的畫作,旁的地方無一處錯筆,如何這裡多灑了幾點硃砂上去?

她走近兩步細緻去看,那孤雁便看得更清楚了,半身染血竟受了傷,短喙上也染了血,不是搏擊長空,竟是在啼血悲鳴!

細細看過邊角處並未看到印章,承熹心中暗道:想來這是她的大皇兄親手所畫。

只有右上方題着兩行字——世人不知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承熹微顰了眉,這字倒寫得不錯,也頗有風骨。卻生生衝破了這般淒厲荒蕪的意境,把畫中的蕭瑟蒼涼硬生生扭成了壯士難酬的無奈,未免有些短視,題的實在不妥。

見她盯着那畫看了許久,大皇子妃笑得頗有深意,提了聲道:“這是你兄長前幾年所畫,我瞧着有些古怪,這會客廳本該放些熱鬧的,你兄長卻偏偏中意這幅。”

“兄長大才。”承熹淺笑着稱讚了一句,也不順着她的話頭說別的,只是斟酌須臾,忍不住問出口:“那畫上詩句可是兄長題的?”

大皇子妃回憶一會兒,才道:“那倒不是。題字的是一位南面來的友人,他上個月來府中做客,甫一見這畫便喜歡得不得了,非要你兄長忍痛割愛。你兄長如何捨得?兩人還

作者有話要說:  大皇子妃回憶一會兒,才道:“那倒不是。題字的是一位南面來的友人,見了這畫喜歡得不得了,定要你兄長忍痛割愛。你兄長如何捨得?兩人還因爲這事鬧了不愉快,最後那人一定要題兩句詩才走。”話落又掩脣笑了,“就爲這事,你兄長還冷了好幾天臉呢!”

承熹應答了兩句,垂眸思量:果然那詩句不是他兄長題的。只是以大皇子如今情境,壯志難酬心中憤慨纔是正理,想來他那友人也是因爲想到了這一點,這才題了那兩句詩。

只是她卻不明白,畫上孤雁離羣索居,啼血哀鳴——到底是想說什麼呢?

作者有話說:

1.世襲罔替和鐵帽子王直接套用了清朝歷史。我歷史不好,若有哪兒寫得不對,歡迎指出。

朝中局勢和水墨畫,還有茶具都是自己胡謅的,是不是顯得我很有文化 23333。

詩句出自李白的《玉壺吟》,大意是滿腔抱負無法實現的苦悶和憤慨。

2.公主從來不把大皇子當兄長,但太子皇弟必須有幫手。如果大皇子想要入朝參政,必須放棄心中執念,向太子示好,或者說是投誠。

朝中半數乃兩朝老臣,一品大員全是三朝元老,桎梏皇權,是必須要開刀的,大皇子會當太子手中的那把刀。大概就是“你的勢力是本殿賞給你的,記住我的恩情,日後好好做事”這種……

如果你看不大懂,一定是因爲我智障……可我不知道怎麼能表達得更清楚,請自行腦補 _(:з」∠)_

3.大皇子確實有所圖謀,但不是想參政,而是更大的圖謀。畫上題字的人在41章出場打過醬油,沒什麼大用的小配角,他的身份會複雜一點。

4.本章重點:公主跟文宣帝關係不好,還是與多年前的舊事有關。之前有過一些小細節,比如文宣帝在皇后面前一直是低姿態;比如公主跟皇后更親近;公主回宮以後很少和文宣帝同框,同框也很少說話……後文慢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