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動靜

“即任用之,而又賤視之,其理安在?”

皇帝目光看向了幾位宰相,語氣不輕不重,但改革的意思卻很明確。

“陛下,自古以來,胥吏輕賤,本就是朝廷故意爲之的結果!”

面對皇帝的質疑,趙誠臉色一變,無奈地吐露心聲:

“自科舉盛行與世,幾經變化,自前唐時,則已然固定,所謂三十少明經,五十少進士,天下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官位,待其任上,已然是皓首窮經了,對於庶務,極爲依賴胥吏!”

“若是再擡高胥吏地位,恐怕吏掌樞機的境況,在所難免,亂了朝廷的綱常了!”

“說白了,就是讀書人爲官,多有昏聵之人,以至於讓吏掌機要事情發生,若不輕賤之,坐堂官們得真正地成爲泥菩薩,大權旁落!”

這樣一說,李嘉瞬間就懂了。

原來是這羣考科舉的,感覺自己對付不了這**猾的胥吏,所以只能人爲排斥,給予低賤的地位,以免其奪權。

這也符合古代一直流行的政治傳統,位卑而掌機要,位高則虛以待,說白了就是一種權力制衡。

這就是科舉的弊端了。

本來用科舉,就是替代世家門閥,從而更好的維護帝王統治,但,科舉的侷限性在這,讀書好的,雖然是聰明人,但不一定會治理百姓,如李白。

這樣一來,吏作爲具體的行政辦事人員,在主官昏聵的情況下,就能僭取很多權力,朝廷爲了怕他們太胡作非爲,擾亂政綱,所以特意壓低了他們的政治經濟地位,讓他們終身呆在基層,不會對權貴階層產生威脅。

“不僅僅如此!”孫光憲見皇帝臉色不對,他人老成精,自然對於科舉萬分維護,立馬解釋道:

“胥吏出身賤戶,但卻治以百姓,朝廷無論是賦稅、徭役,吏爲先,官爲後,其必然以賤壓良,行凌虐之舉,如此一來,百姓怨聲載道,卻因吏之賤,自爲良,且唾棄之,怨氣得以消散,百姓自當安妥!”

“這是什麼狗屁道理!”

李嘉笑了。

果然,統治階級爲了自身的榮華富貴,連心裡學都能應用了,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面對皇帝的吐槽,幾位宰相面面相覷,這可是幾百年來流傳的道理,思之念之,道理是極爲充沛的,不知皇帝爲何不喜?

李嘉看着宰相們一臉懵逼的臉色,他站起身來,踱了幾步,這才笑罵道:

“胥吏卑賤,也不過是防止奪權罷了,但其遺禍,卻是無窮也!”

“其一,胥吏乃賤戶,出則賤,入也賤,胥吏掌權,以賤凌良,其心必貪且虐,因爲他們無論錢有多大,都只能是賤戶,這般一來,其定會趁機大撈一筆,戶籍無改,但富貴家人卻是做得!”

“其二,胥吏乃官之副手,庶務純熟,片刻難離,如此一來,其必然世代沿襲,互相之間,結成姻親,共進退,反而更容易團結,架空主官了,這樣一來,豈不是事與願違?”

皇帝一席話,衆宰相紛紛沉默,因爲這的確是現實。

貪虐暴斂也就罷了,但胥吏們的團結一致,的確是常有的。

據《太平廣記》卷124記,陳勳任建陽縣錄事,由於他“性剛狷不容物,爲縣吏十人共誣其罪,(陳勳)竟坐棄市”。

胥吏們集體誣陷上司,竟然得逞,可見其利益共同,已然可以威逼主官了。

“陛下明鑑!”孫釗連忙起身,看着皇帝,雙目有神,鄭重其事道:

“胥吏本屬賤戶,這是萬不可改的,依臣所見,無外乎其無所出,以至於自暴自棄,只需有上進之路,如縣之六房,可進爲州之六曹,亦或者添幾樣官職,料想其有所精進盼望,必然會收斂許多!”

“你這是治標不治本,只是糊弄一時!”李嘉擺擺手,直接拒絕。

唐初時,像光祿寺良醞署丞、門下省典儀、太常寺大樂署丞等官,就是胥吏特有的官職,結果還是被佔,成爲清流們任官。

若是再設官職,怕是不免有這結果。

“元和二年(唐憲宗,公元807年),命令“曾任州府小吏”者,不能參加科舉,此舉又斷了胥吏之前程,本是極不妥當的!”

李嘉又翻閱起了舊賬,開始自顧自的唸叨:“根據《通典》記載,前唐中期,官和胥吏共有三十四萬九千八百人,而其中,爲官者,只有一萬八千人。”

“如今朝廷上下,有官一萬一千人,但若是胥吏加在一起,怕是有二十萬了吧,我之前給胥吏設品入流,也不過是六房書吏,通判屬僚,巡捕,以及巡檢罷了,一縣可獲取食祿者,不過二三十人,餘者數以百計,相較而言,何其少也?”

“其等若是不滿,又何如?”

這樣明晃晃的擺數據,讓宰相們格外的新奇,但一目瞭然,其間的差距,可謂是極爲懸殊,令人震撼。

這邊說句,按照規矩,官的俸祿,由中央支付,如縣令,縣丞,巡檢,通判,教諭,巡捕,轉運使、倉大使等寥寥數人,而其他三四十個編制上的吏,則由地方財政支付。

而地方增減胥吏的編制,對於中央來說沒有財政負擔,負擔都在地方州縣。

所以,李嘉這般言語,純屬站着說話不腰疼。

“以朕的意思,胥吏從賤戶從挪出來,以良民充任,不得世襲沿替,最好,還是得讓秀才這般的讀書人充任,若是乾的好,縣令也可任之!”

“胥吏不得參與科舉之制,也得廢黜!”

“這變動太大,怕是對地方不安!”

趙誠作爲首相,顧全大局,斟酌地說道。

“不安,有甚的不安的,怕胥吏奪其權柄?”

李嘉冷笑,不屑一顧地言語道:“這等廢物,失權就失了,反正也是朝廷的人在掌,趁早滾蛋,而且,若不是顧及太多,某還準備廢黜賤戶呢,這些就忍不住了嗎?”

這心裡話一出,宰相們驚詫莫名,臉色驟變。

賤戶制度牽連頗深,各家各戶的奴婢,也是賤戶,若是廢除賤戶,那麼他們家中的奴婢,豈不就是“人”了?

失手打死也得受刑罪。

換句話說,這錢買奴婢,不是白花了?合着是請長工?

第一千零三章崩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1229章戰略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1106章修法第1174章消磨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1177章走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1318章澎湖縣第1286章分封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一千零四章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一千零一十章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七百六十七章誕辰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354章規矩第1284章誘惑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1149章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187章哼,女人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23章胡昌翼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九百三十六章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一章我有嘉賓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1120章哭泣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1320章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