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怛羅斯之戰(上)

一、二、三!”數百名唐軍一齊用力,拓折城的大門灰塵激起,久久難以散去,很快,一輛輛的馬車滿載着拓折城的居民開始陸陸續續離開,馬車上還載着他們僅有的一點點財產,一名突厥婦女抱着兩個孩子坐在馬車後面,呆呆地望着漸漸遠離的城池,目光憂傷。

城內,一隊隊唐軍在挨家挨戶地檢查,強行將不肯離去的人押上馬車,並將每一粒糧食讓他們帶走,與此同時,在石國南部的每一座小城,每一個聚居處,所有的牲畜,轉移到拔汗那或者碎葉城,大戰將起,拓折城已經完全成爲了一座空城,整個石國的南部,也再看不見人的蹤跡。

天寶十年一月,寒風依然刺骨,唐軍將羅斯城已經圍困了近二個月,安西軍、豆盧軍、大宛軍以及二萬拔汗那軍,共計五萬餘人彙集到了羅斯城周圍,一頂一頂的營帳延綿到數裡之外。

城牆之上,布杜疲憊地坐在一處石階上,如果說他出兵的目的是奪取這座城池,那麼現在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可他的心裡卻酸楚而焦急,他已經看出李清的策布杜知道,援軍必然是呼羅珊的齊亞德軍,呼羅珊是阿拔斯起兵的大本營,那裡的軍隊是大食精銳中的精銳,除此之健的八萬各國聯軍,人數雖遠多於唐軍,但戰力卻相當。

但布杜擔心的是大軍皆來羅斯,後方必然空虛,若李清用奇兵偷襲康國,斷了大軍的糧道。那此戰必輸無疑。幾乎不用假設,布杜可以肯定李清會這麼做,但焦急歸焦急,他卻無法將消息傳出去。

布杜對李清的猜測一向準確,就在此時,石國國王西施羅闌在一千豆盧軍的護衛下,從拔汗那繞道前往康國,她的任務是在大食軍隊進入石國境內後,在康國及其穩,發動各國民衆起義,共同反抗黑衣大食的殘暴統治,昭武九姓本是同根,只有她高貴地身份才能讓各國民衆信服。

布杜長嘆了一口氣,站起身準備下城去了,忽然‘咚!咚!’地鼓聲在唐軍大營中響起。沉悶而震撼人心,布杜驚駭得臉都變色了,這是進攻地鼓聲,是他被圍困以來。唐軍第一次敲響,但也在這一瞬間,布杜忽然明白了,唐軍一定是得到了自己援軍的消息,已經沒有必要再圍困城池。

“命所有的守軍上城!”他大聲吼叫,迅速奔下城去。“快!所有的守軍上城,不惜一切代價給我守住。”

城下,唐軍的鼓聲越來越響,一頂頂營帳開始消失,部分圍困羅斯的唐軍撤離到三裡外重新紮營,與此同時,密密麻麻的唐軍士兵開始列隊前進,經過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準備。唐軍制作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在他們身後。雲梯、重型拋石機、攻城槌、飛弩,此刻都一一出現。

一隻磨盤大地飛石發出尖利的嘯聲,掠過高空,劃出一道弧線砸進了城池,兩座房屋被砸中,轟然倒塌,隨即又一塊飛石砸到城頭,士兵們一聲吶喊,抱着頭飛快令在場的士兵個個心寒,這麼巨大的投石器他們都是第一次看到,居然要二百人才能挽發。

鼓聲!沉悶而軍的心中,它每響一陣,守軍地承受力便減弱一分,尤其是負責防守東門的車多咄的軍隊,更是不堪承受,到最後,當接二連三的巨石呼嘯着劃過頭頂,不少軟弱地人都抱頭蹲下,武器從手中滑落,心頭漆黑一片,他們只想到了死,。

唐軍已經發現了東城門的戰機,‘啪!啪!啪!’數以千計的飛弩一齊向東城門上面開火,密如雨點,每一根飛弩擊中城牆,都要將一塊牆磚打得鬆動,激起一股股碎石沫,飛弩和巨石已經完全將東城上的石國軍隊壓得擡不起頭,車多咄臉色慘白,抱着頭蜷縮在牆角,渾身瑟瑟發抖,他的精神已經被唐軍強大的攻勢擊潰,只等待着最後地死神來臨。

這時,一架巨大的攻城槌被五百名唐軍轟隆隆推向東門,沉悶的滾輪聲傳遍了全城,布杜在西門防守,千餘名大食士兵明顯要比石國軍強悍,他們毫不懼怕巨石,用弓箭和短矛阻止唐軍雲梯靠近,漸漸地,布杜發現唐軍已經減弱了在西面的攻勢。

就這時,轟隆隆的滾輪聲傳到他耳中,他猛地回頭,這才發現東城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幾乎所有的石國士兵都趴在城牆地上,沒有人射箭,也沒有人向下扔圓木巨石,三尺多長的鐵翎箭密如雨點,已經將他們死死壓制住,巨大地滾輪聲就是從東城門下傳來。

“混蛋!”布杜大吼

起來,立刻帶領二百人瘋狂地向東城撲去,但是爲時槌猛烈地撞在城門之上,城門劇烈搖晃起來,布杜立足不穩,摔倒在地,隨即一陣深沉的隆隆聲響徹全城,儼如彤雲密佈中打響地驚雷。

外面忽然傳來數萬唐軍齊聲吼叫,那低沉的吼聲具有震撼天地萬物的威力,讓城上的每一個人都心碎膽裂,甚至連最強悍的大食人也捂住耳朵跪倒在地,唐軍一共吼了三次,攻城槌撞擊三次,在最後一次巨力撞擊下,羅斯城門‘譁!’地一下破裂了,城門霎時散架、裂成碎片,城門晃了晃,轟然坍塌倒地。

無數的唐軍吶喊着,象奔騰咆哮的黑浪,涌入了羅斯城,布杜慢慢地站起身來,他深深地吸了口氣,向遠方督戰的李清冷笑着空劈一刀,忽然大吼一聲,“爲了哈里發的榮譽。讓真主保佑我們吧!”

他揮舞着戰刀率先衝下城去。一千多大食軍也跟着他高舉戰刀衝下城牆,但在洶涌澎湃的人潮中,他們就象一朵巨大的浪花,高高濺起,但又迅速被吞沒了,不到兩個時辰,羅斯城易手,被唐軍佔領.

李清矗立在馬上,遠遠眺望着已經高高飄揚起大唐黃旗的羅斯城。唐軍強大的戰鬥力一次又一次地讓他感嘆,或許在飛機大炮地時代,人海戰術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但在冷兵器時代,人就是決勝最犀利地武器,數萬人所爆發出的吼聲和氣勢,足以將普通人的意志摧毀.

這時。一匹快馬飛奔而來,馬上是一個魁梧的大漢,手中似乎還拎着什麼,他翻身下馬。快步走到李清的面前。

“大將軍,你要的人在這裡!”

身高足有一丈的賀婁餘潤將車多咄象拎小雞一般地扔到李清的馬前,李清厭惡地瞥了車多咄一眼,回頭問賀婁餘潤道:“他是投降還是被擒獲的?”

賀婁餘潤撇了撇嘴道:“此人在牆角蜷縮成一團,連投降地勇氣都沒有,要不是他衣着華麗。可能是個頭領,早被一刀砍死了。”

車多咄聽見了李清的聲音,他慢慢擡起頭來,死灰的眼睛裡閃一抹恨意,儼如軟體動物一般的身體也漸漸硬直起來,他嚥了口唾沫,吃力地說道:“李清,你殺了我吧!”

“車多咄。衝你這句話,我就不殺你!”李清冷冷道:“你們父子去長安的路還沒有走完。雖然你父親死了,但你仍然得給我走下去。”

他一揮手,兩名士兵將車多咄架了下去,一旁的段秀實急走上前道:

“我殺他就象殺只螞蟻,但我現在確實不能殺他。”

李清回首凝視東方,喃喃自語道:“留下他,會堵住某些人的口。”.

入夜,城下帳篷密如蟻卵,燈光燭火在茫茫地大平原上鋪開,彷彿天上的星辰降落人間,羅斯城的清理已經結束,但令人驚異的是,唐軍依舊包圍這座城池,城門與城牆都已經修復,城上地大食旗幟和石國旗幟依然在城樓上飄揚,穿着大食軍服的士兵在城上來回巡邏,在夜色中透出詭異,一切都和進攻前並無兩樣,彷彿唐軍壓根就沒有攻下這座要塞。

就在同樣的夜空下,在數百里外的白水城,十數萬大食聯軍堵塞了原野,主帥阿布.屍骸,他們心中無比震驚,即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怎麼樣可怕地對手,竟然敢對自己的盟軍也下了死手。

尤其使穆斯林駭然是唐軍的先知,就在出兵前,他秘密接待了葛邏祿大酋長派來的特使,雙方達成初步意向,戰時葛邏祿人伺機反助大食,待此戰結束後,大食將默許葛邏祿人在夷播海一帶擴張,諸多細節還有待和戰場上的葛邏祿軍首領協商,這也是他寄以獲勝的希望,但仗未打,葛邏祿人便已全軍覆沒,這使他心中不得不敲響了警鐘。

“總督,我們是否就地紮營,還是連夜行軍?”齊雅德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我記得東方有位先賢曾言,‘兵者,詭道也!’雖然本.布杜殿下危在旦夕,但爲大戰最後的勝利,我們實不必冒這個險。”

穆斯林望着白水城內地一片慘狀,果斷地擺了擺手道:“命令大軍就地紮營,探子放到五十里外。”

清晨,當透過雲隙的陽光普照在大地上,十幾萬大食聯軍緩緩起拔了,這是何等壯觀地景象,一眼望不見邊際的軍隊,甚至連天地的本色都被遮蔽了。

中間黑色部隊是呼羅珊本部宗教戰士三萬人爲主力,這是阿拔斯起兵之本,是他最爲精銳的軍隊,清一色的黑色皮甲,帶着頭盔,頭盔下只露出一雙雙冷漠的眼睛,步兵行在前面,一手長矛,一手圓盾,腰間挎着

彎刀,這是大食軍最標準的裝備,在步兵的後面則是勇善戰着稱於世的阿拉伯騎兵,他們騎着強健威武的阿拉伯馬,他們手執堅硬的酸棗木長矛。背上掛着漆盾牌。皮帶上插着彎刀,黑亮的鎧甲蓋過膝蓋。

就是這支騎兵,曾橫掃亞歐大陸,讓所有地抵抗都變成枯木朽枝、不堪一擊,現在他們地對手將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帝國,強烈的自信使他們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傲慢。

在後面跟着各國的聯軍,他們來自烏滸河(今阿姆河)和藥殺河(今錫爾河)流域無數被征服的小國,穿着各色軍服,配帶着各種裝備。他們說着各種語言,擁擠在一起,隊伍顯得吵嚷而雜亂。

隊伍緩慢而沉重地向前推進,第三天中午,十一萬大食聯軍在羅斯城以西二十里外出現了,他們並沒有停步,而是繼續向前挺進。二十里、十里、五里,浩浩蕩蕩的大軍彷彿一臺沒有剎車的重型推土機,所過之處草木皆無,終於。前進的慣性消失,大軍停駐在廣袤地平原之上。

在他們對面,威嚴、冷森的唐軍在大食軍尚有五十里時便已列隊等候,步兵、騎兵、弓兵,層次分明,整齊而有序。遠遠望去他們彷彿象一片無法流動的黑色凝固體,利箭已上弦、寒刀已出鞘,戰馬在低沉咆哮,士兵的腰都挺得筆直,只等一聲令下便躍馬疾衝。

凜冽的寒風象刀子一樣在草原上刮過,肅殺的寒意毫不憐惜地一遍又一遍捲走土層之上的生命,這是一個生命將要消失地季節,爲了各自帝國的榮譽。他們彼此遠遠地凝望着,沒有聲息。也沒動靜,聳立在一旁的羅斯城也彷彿變成了擺設。

穆斯林搭手簾凝望着遠方的城池,雖然唐軍是採用圍城打援地策略,但他依然爲城池未破而感到欣慰。

穆斯林年紀約五十歲,他也是阿拔斯集團的核心人物,和布杜的傲慢、囂張不同,他更象一個平易近人的小商人,沉默寡言,臉上永遠掛着謙虛而和善的笑容,但在呼羅珊及兩河流域,他就是惡魔的化身,他曾將一個又一個地城市屠殺滅絕,可以說,他是踏着累累白骨坐上了呼羅珊總督的位置。

這時,一旁的齊雅德策馬上前道:“總督,這是我們與唐軍的第一戰,我建議先探其虛實。”

穆斯林點點頭,微微地瞥了一眼聯軍,低沉命道:“讓安息人上!”

‘咚!~咚!~咚!’清脆而有節奏鼓點在大食軍上空迴盪,一萬安國軍在衆目睽睽之下出列了,這是昭武九姓國中最西面之國,一直受大食控制,沒有遭到太多的屠戮,他的軍隊保持了原有實力,在各國中實力最強,穆斯林命他們出戰既能探出唐軍的實力,又不至於一觸即潰而影響到士氣。

在唐軍的陣營裡,李清屹立在隊伍最前面,幾十名將領左右環立在他身後,他頭腦清醒、意志從來沒有象此刻這樣堅定,目光裡透出冷峻和自信,自始自終保持着沉默,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敵軍戰鼓已敲響,但沒有一個人敢開口,和這位年輕地主帥相處數月,大家已漸漸摸清了他的脾氣,從表現上看他善於傾聽,對不同地意見他總是微笑着接受,但傾聽不等於記住、接受不等採納,他骨子裡實際是個極固執己見的人,屠殺葛邏祿人便是明例,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但他卻只說一句:‘中山之狼、豈能養之爲患’,便用主帥之權強下命令,一夜之間,三萬人的盟軍就此消失,令無數人嗟呀嘆息。

此刻,對方的第一支軍出列挑戰,幾乎所有的將領都知道,自己這位年輕的主帥心中必然早有了定計,衆人的目光不由一齊向他看去。

果然,李清沒有半點徵求衆人意見的意思,他手一揮,棱角分明的脣邊迸出第一道命令:“豆盧軍出戰!”

低沉的號角聲驟然響起,一支三千人的唐軍從左列奔騰而出,一千五百名弓弩手在前,五百名陌刀手在後,左右各列一支騎兵,面對着無邊無際的敵人,面對着三倍於己的對手,他們毫無懼意,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表現出一種不存希望、慨然赴死的決斷,使所有看到他們臉龐的唐軍都被感動,他們心底那種爲大唐民族而戰的勇氣被緩緩地喚醒了。

第9章 以直報怨(一)第56章 暗訪第301章 針鋒相對第276章 拉攏第220章 慶王之痛第36章 貴人(二)第206章 鹽鐵使的人選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321章 客棧疑雲第123章 追殺南詔使團第363章 馬嵬坡(六)第218章 天地爲媒第24章 儀隴小攤(三)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64章 楊家(三)第54章 品牌效應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攏第252章 失意的酒樓第6章 上元夜(二)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31章 開店(二)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144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下)第209章 假道滅虢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機第76章 捐錢募款(一)第134章 圖窮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230章 李隆基難斷崔家事第288章 救了吐火羅的使臣第2章 騙吃騙喝的道士(二)第274章 必要的強硬第107章 簾兒進京第148章 東宮案(二)第97章 四兩撥千斤(中)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48章 後手第113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261章 策劃第144章 高力士夜訪李林甫(下)第79章 黑幫老大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74章 納妾第199章 王忠嗣的進勸第49章 暗流(一)第279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下)第259章 解謎(上)第16章 義助第30章 開店(一)第75章 絆腳石(三)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48章 後手第154章 東宮案(八)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8章 閬中(三)第74章 絆腳石(二)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223章 借刀殺人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59章 挖牆角第127章 滇東收官第302章 外交的背後第352章 戰爭與陰謀(二)第55章 綁架第175章 比箭第90章 奉命入京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03章 悲情牌第373章 偷樑換柱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53章 暗流(五)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章 摸獎第313章 掌權第28章 閬中(三)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26章 暗渡陳倉第359章 馬嵬坡(二)第327章 安祿山的時機第335章 謀河西(下)第190章 撲朔迷離第260章 解謎(下)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70章 郭子儀的感動第172章 至關重要的一戰第299章 帷幕拉開第60章 兄弟鬩牆第66章 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