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

孫享福很少有覺得自己視線不夠遠的時候,在碼頭邊豎起的遮陽傘下釣着魚,他還要用望遠鏡,不斷的往遠海觀看,靠岸停泊的船上的瞭望手可就苦了,今天他不帶休息的。

不過他沒想到,趙龍的船隊沒等回來,卻是先等來了武士彠的座船。

“您老早幾天出發,不就可以和我同路而來了麼?”按照武士彠跟馮盎約定的時間,他可是要等半個月以後纔會過來這邊的,現在提前來了,倒是讓忙着說服當地百姓,幫孫享福整地開田的馮盎,沒有及時過來迎接他,孫享福正好在碼頭,就直接把他請到了自己釣魚的遮陽傘下說話。

“得抽的出時間來才行啊!現在,我大唐的稅收,一大半都是指着國企收入和商稅,你以爲老夫這個商部尚書脫的開身啊!要不是陛下下令這個月長安所有朝廷辦公事宜轉移到江陵,老夫趁着搬遷的空檔過來看看,只怕半個月後,就未必有時間來了。”武士彠一直跟孫享福有保持通信,說起話來,也不客套道。

這話,倒是叫孫享福有些意外了,道,“運動大會八月中才開,陛下三月就把朝廷整個搬到了江陵,這也太早了吧!”

武士彠道,“不早不早,陛下這麼做,自然是有用意的,這兩年西邊不安生,波斯人得了我大唐的援助,已經不再是好吃的肥肉,所以,大食人就改變了擴張的方向,他們現在,不斷的向拜占庭帝國本土方向打,戰線周邊受到戰火波及的王國衆多,在拜占庭帝國不作爲的情況下,他們都一致認爲,當下只有咱們大唐這個最強帝國,能夠解決西方的爭端。

是以,今年他們都出發的很早,正月一過,就有好多王國,率團到達了安西大都護府境內,而且,他們帶足了資本,想要來我大唐尋求庇護,或者解決爭端問題。

而太子現在主管禮部,負責本屆運動大會的迎賓事宜,在老夫來之前,他就已經到了定襄,據說,拜占庭帝國,大食帝國,波斯薩珊帝國,以及在南征之戰中受阻,損失慘重的天竺國,也要不了多久,就會抵達定襄了。

太子給出的章程就是,既然開賽的時間還早,就帶着他們,在我大唐境內轉轉,從定襄,善陽,馬邑這樣一城一城的走到長安,之後再從渭南上船,去洛陽,進入運河,一路沿運河南下,最後拐入長江水道,慢慢到江陵城來,他這個用意你懂的吧!”

孫享福笑道,“我教出來的學生,我能不懂,這些西域人既然帶了足夠多的資本來我大唐,不讓他們花錢怎麼行,承乾這樣帶着他們轉,是要惠及沿途所有城池的百姓,幫他們去去庫存,賺賺錢吶!”

武士彠聞言,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至少十幾萬人的隊伍,在咱們大唐境內這麼遊逛一圈,光是吃住方面,也要花銷上百萬貫,沿途百姓的土特產,估計都能賣出去不少,太子這個章程,得到了幾乎所有大臣的交口稱讚,老夫一路過來,也正好順路提醒地方,早做準備。”

孫享福笑道,“那麼多西域豪客在咱們大唐撒錢,獲利的是所有人,大家當然高興了,承乾要是再猥瑣一點,就應該讓船隊在每個城池,停留個一兩天,給他們充分的在當地遊玩消費的時間。對了,陛下先一步把朝廷搬到江陵城辦公,是想暫時避開諸國帶團的首腦,向大唐尋求幫助麼?”

武士彠點了點頭道,“是的,現在朝堂諸公一致認爲,拜占庭帝國之所以在應對大食人的戰爭中不作爲,就是在顧忌我大唐會在他們兩虎相爭,虛弱不堪的時候,向其出擊,此前,大食人就是在拜占庭帝國和波斯薩珊帝國相爭的時候,扮演這樣的角色,所以,大食人現在迅速的崛起了,他們可不想看到咱們已經足夠強大的大唐,再對他們來一次重大打擊。

而朝堂諸公覺得,大唐想要西進,其實最強的對手,還是國力雄厚的拜占庭帝國,現在,讓大食人去和他們硬碰硬,消耗他們的實力,對咱們大唐有利,等他們的爭端快要出結果的時候,就是我大唐出手的時候。”

孫享福對於這種軍事戰略方面的謀劃,其實並不擅長,他只是隱約的知道,歷史上,大食人在與拜占庭帝國的戰爭中,最終取得了勝利,然之後,他們滅了波斯,在怛羅斯之戰中,又擊敗了大唐,成爲了七世紀初到八世紀中後期這近兩百年時間內的世界第一強國,這些東西,高中歷史老師有穿插在課堂上講,只是過去的時間太久遠,即便是專門去想,也想不起其中的具體事件。

於是,孫享福開口道,“我不這麼看,我覺得,西方諸國中,最強的,可能是大食,因爲,這個國家,一直是保持着對外進攻的態勢,不管是拜占庭****斯也好,在他們面前,都是防守,然後失利,他們野蠻的文明,如果加上一個強大的信仰,能爆發意想不到的力量,正好,穆罕默德給了他們這樣的信仰。”

歷史上穆罕默德死後,引發了一場什葉派代表阿里與遜尼派代表艾布伯克爾的爭位,導致阿拉伯帝國內部分裂,延緩了他們打敗拜占庭帝國,吞滅波斯薩珊王朝的時間。

然而,由於三年前大唐舉辦的運動會,恰好在穆罕默德離世的節點上,而那個時候艾布伯克爾從大食來到了大唐,使得當時陪伴在穆罕默德身邊的阿里,無可爭議的繼承了穆罕默德的位置,從而,沒有形成阿拉伯人的內部分裂危機,也使得他們比歷史上更強了一籌。

但,孫享福的話說到這裡,並沒有完,他繼續道,“不過,我贊成朝堂諸公的意見,不管他們誰強,咱們大唐都不應該過早介入,先把能吃,好吃的,吃下去了再說。”

武士彠道,“你是說,咱們應該繼續收攏那些涌入我大唐躲避戰亂的西域百姓,接受那些臨近王國的臣服?”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那些王國,原先大多數都是臣服拜占庭帝國的,咱們正好趁機把他們收攏過來,拜占庭帝國現在連大食人都沒有把握應付,更不敢跟我大唐翻臉。

所以,他們只能忍,而等這些投效我大唐的王國受到來自大食或者拜占庭帝國任何一方的侵略威脅的時候,我大唐再對西域出兵,不就是名正言順了麼,反正終歸是要真刀真槍的打一場,他們纔會服氣的。”

“你說的有理,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着急的事情,得慢慢謀劃,我這邊,還有個新情況,得跟你說說。”武士彠領會了孫享福的意思之後道。

他雖然是商賈出身,可也戎馬半生的人,對於孫享福說的,必須要打一仗,才能服氣的理論,非常認同,沒有武力的震懾,一味的用好面孔對人,那是不可取的,孫享福之前之所以能快速在北方站住腳,是因爲關中對頡利,朔州對突利的戰爭,大唐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唐軍的武力,讓突厥百姓非常害怕,甚至是讓漠北的薛延陀都怕,有了這個‘怕’的基礎,纔好重新建立規則。

包括現在的安東大都護府也是,淵蓋蘇文組織的近百萬大軍,在二十多萬唐軍面前,一敗塗地,現在,這邊不管原先是什麼族,什麼國的人,都非常的老實,一百多萬大軍都幹不過,還說一點點雜兵,誰都不是傻子,發動造反,都是想讓自己過的更好一些,而不是白白送死,事實已經多次的證明過,打服了再講道理,纔是比較實際且正確的方法。

“您請說。”

“五姓七家沒有在中原各州道搶到什麼好的地盤,他們卻是將資本,集中起來,向西域發展出去了,他們在西域諸國的都城,建立了自己的酒店客棧商鋪倉儲,將自家產出的貨物,大舉往西域諸國輸送,其中,不乏有將朝廷禁止對外出售糧食,鐵器等管制物品,私自對外出售的行爲,老夫在糾結,商部能不能申請,前往境外查處。”

孫享福笑了笑道,“您之所以會糾結,是因爲他們這種走私行爲雖然不合法,卻是在讓西域諸國的金銀錢財,大舉流入我大唐吧!”

武士彠點了點頭道,“正是,眼下,朝堂之中,有不少人與他們幾家有勾結,陛下的態度,也不是很堅決,似乎更加願意看到這些金錢繼續流入我大唐,老夫讓屬下之人上了幾封摺子,都石沉大海了。”

孫享福聞言,頓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到,“查處不法,這樣專業的事情,您就應該把它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可不要因爲他涉及的量級比較大,就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直接向陛下奏報,如果等刑部拿到了確鑿的證據,法部依照證據,給他們審判定罪了之後,有法部上報陛下,請示如何給他們相應的處罰,就比較好。”

武士彠有些不懂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老夫應該繞過陛下,直接讓刑部和法部去調查處理?可以魏尚書的性格,那豈不是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讓陛下下不來臺?哦,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說,應該要嚴厲打擊他們幾家的違法行爲,不讓陛下和稀泥。”

孫享福搖了搖頭道,“不是,您還是沒懂我的意思,這是您看問題的方式沒有轉變過來,按照我說的處理方法,可不是繞過了陛下,而是按照朝廷程序在辦事,刑部,有對所有違法事件調查取證的權力,法部,有對所有違法事件審判和定罪量刑的權力,商部發現有不法商人進行違法活動,就應該通報給他們去處理。

而陛下作爲國家最高裁決者,可以因爲國家層面的需求,去更改最終由法部作出的量刑處罰,但有罪的人,不管有什麼原因,都需要接受審判。如此,才能保證我大唐的吏治清明,法治公正,這兩個點的重要性,可比那些金錢重要的多。”

吏治的清明和法治的公正,永遠是一個國家政治體系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維護好這些制度,才能讓一個國家長治久安,其實,大多數朝代的滅亡,都是始於制度的崩壞,作爲統治者,皇帝,是最應該要帶頭守住這條線的人,李世民這麼聰明的人,會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取捨。

不過,正當他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船上的瞭望手,卻是指着遠處的海面,急急的道,“船,船回來了。”

第721章 開工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116章 李香蝶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113章 溪村第232章 善陽的衣食住行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454章 軍議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238章 都來了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382章 滿月酒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288章 密室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九章 送魚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381章 各種忙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146章 制海鹽第246章 治國難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419章 回長安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02章 迎新宴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211章 戰略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12章 驚覺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602章 再亮一下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734章 宣撫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419章 回長安第576章 中計了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十二章 告狀第454章 軍議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九章 送魚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721章 開工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79章 互坑第554章 全面佈局第420章 送別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十九章 七宗五姓第415章 回荊州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165章 忽悠第301章 雙喜臨門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