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開田種植

股份的方面,還需要對當地本地百姓公開招募一些,其實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定下來的事情,有馮盎的兩千萬貫,加上孫享福和李泰帶來的三百多萬貫打底,在南方地區開闢多個高端種植研究園的條件,基本就具備了。

這些種植園未來的範圍,可不是一般的大,光種類就是幾十上百種,投入自然也是巨大的,孫享福倒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資金參與進來。

比如說橡膠樹,就需要找整片整片的山林種植,而且,需要等六年以上,才能逐漸開始取膠,至於獲得回報,還得看大唐在工業方面有沒有進步,需不需要用到它,而這期間,每年需要追兩至三次有機肥,在水分不足的地方,每隔三到五天,就要澆一次水,還需要做一些除藤蔓和修枝的工作,所需要的人力成本,非常巨大,不在別的方面盈利,來幫補支撐它,只怕是不行。

最關鍵的是,橡膠樹是有毒植物,種子和樹葉,都有毒,一旦被人或者牲畜誤食,輕則嘔吐,腹痛,頭暈,無力,重則抽搐,昏迷,休克,需要很大程度的安全管理,儘量遠離人們生活的區域種植。

而像紅薯,土豆,玉米,花生,辣椒,番茄這樣的農作物,它的種植推廣或許容易一些,但是以大唐現在的行情,估計也就最開始吃一撥新鮮的過後,就會進入十分微薄的盈利模式,畢竟,這些作物種子,是面向所有平民百姓出售的,高價沒有意義。

飯後,孫享福便和馮盎到了他的辦公地,這裡,有嶺南地區比較詳細的地圖,孫享福按照一些熱帶雨林的作物的生長環境,說了一些地方,馮盎果然給了他許多推薦,如果能尋找到天然合適的地方,會節省後續許多管理上的成本,所以,兩人相約好了一個行程之後,就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畢竟,孫享福現在還不知趙龍他們具體帶回來了多少種作物,而大部分普通作物,在開好的熟田裡,就能種植,廣州城附近,馮盎隨時可以開闢一些田地出來給孫享福種植,所以,孫享福要做的,是勘察一些適合用作開發成種植園的地區。

它不能離城池太遠,因爲工作人員需要常年駐地研究,有許多生活物質,和娛樂方面的需求,也不能離城池人員密集區域太近,受太多外來因素的影響,也容易出問題,索性嶺南的特點就是地盤大,到處都是荒山野嶺,幾乎每個州縣城池的周邊,都有類似的地方,孫享福也正好藉此機會,推動嶺南的一些野外地區的開發了。

次日清晨,用過早飯之後,孫享福等人就與馮盎一起出發,先是要去白雲湖看一看的,把組織招募人手的事情落實下來,新作物的種植好打理,需要很多比較新穎的技術,這就需要所有人手都懂得聽,甚至是說漢語,有一定的交流能力。

這樣的人,以往在嶺南並不是很好找,不過,在馮盎這麼多年的努力下,卻也不再是那麼難了,只要宣傳做的到位,幾天之後,海外新物種真的上岸的時候,應該會招募到不少人。

“孫師,想不到,嶺南的早稻,三月份就可以收割了。”第一次來嶺南,對種稻也有些心得了的李泰,看到白雲湖半島周邊大片大片即將收割的稻田之後,有些感嘆道。

孫享福也看了看那些水稻的長勢,還算不錯,笑道,“嶺南沿海,最冷的時候,也比山南道初春的溫度還稍微高些,而且,他們種植的占城稻,是所有稻種裡面,生長週期最短的,開年種,三月份收,一點也不奇怪,並且,這邊暫時也未必需要引進咱們的雜交水稻,他們只需要保持原種生長週期短這個特性,一年三收,一畝地的總產量,就未必比咱們雜交水稻的產量低多少。”

當年孫享福第一次將稻種引進過來時,就種出了畝產溼重十石三的產量,曬成幹稻穀,大約九石,而後來百姓種植的精耕田,畝產大約是在七石左右,種的比較粗糙的,也能達到畝產五石多。

可人家這裡是一年三收,按照精耕田來算,一畝田一年的總產量,那就是二十石往上,並不比山南道垸田區域的兩季水稻田產出的少。

只是,以這邊的百姓目前的智力和耕種水平,以及多山的地理環境,不適宜大面積開發精耕田而已,否則,嶺南的三熟田地要是上個兩三千萬畝,孫享福暫時還真不用在山南道搞什麼垸田,研究什麼雜交水稻了。

在比較原始落後的部落長大的百姓們,智力水平成長起來,是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他們的下一代,有了文化教育,就會好的多,孫享福進入半島的街道之後,立即引發了轟動,當年那些種稻的老農們,可都還認得他。

而且,他那間由紅木和紫檀木建造裝飾起來的房子,就像是半島上的聖殿一般,一直享有着所有人的保護和打理,以那些木材的質量,即便是千年以後,也不見得會腐朽,何況是短短几年。

“看到這些當地百姓們熱切的表情,泰今日方知,孫師您這些年種稻的意義。”

“不光是要知道意義,還需要懂得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孫享福打斷了進入感嘆之中的李泰,示意他,對百姓們自發的歡迎,表示感謝。

當年孫享福給他們帶來了稻種,他們又何嘗不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後面的好多年中,回報給了孫享福,或者說這個國家,很多很多的糧食呢!

在嶺南,是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的,這個季節正是盛產琵琶,楊桃,楊梅的時候,一行人才在只有孫享福自己認爲是奢華的豪宅裡落坐,便有村民們將洗好的各種水果給他們端了上來,按照以往的說法,孫享福是他們的主家,但是現在,他們其實都是自耕農,孫享福早已託阿山把當初馮盎劃給他的五萬多畝試驗田,分配給了他們。

半島上居住的羣體,可不只是這幾百戶當初給他種田的原住民,接受了趙龍的招募,最終成爲海員的那些人的家屬,也都住在這邊,兩撥人加在一起,有四千多戶了,其中青壯有不少,所以,這個地方,已經成爲了廣州城周邊比較大的一個集鎮,而孫享福從他們之中招募各個種植園的管理人員,最有基礎。

和馮盎任命的鎮長以及一些管事的老人講清楚來意之後,半島上的青壯們,就都往孫享福的宅子這邊匯聚過來了,不僅有男人,還有女人,當然,男人是孫享福集中過來的,女人卻是阿月集中過來的,她爹阿山是島上地位比較高的人,在馮盎屬下專門負責管理嶺南往長安的生鮮水果供應,各家有許多後生都在阿山屬下做事,平時大家都把她當小公主一般捧着,她挑年輕的女人,也是爲了完成她的工作。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去海外探索新大陸,收集新物種的其中一支人馬,再過幾天就回來了,你們中有好多人,馬上就能夠和家人團聚了。”孫享福和馮盎幾人吃了些水果,喝了會茶之後,就出來向大家宣佈道。

聞言,百姓隊伍中,頓時爆發了一陣歡呼之聲,他們這些人,可是知道出海遠航的危險的,很多家,都經歷過生離死別,甚至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景,這種長達一兩年的遠航,能夠安全返回,真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

當然,孫享福不知道,其實這對於少部分家庭來說,也是噩耗,因爲,趙龍這一支船隊,有三百人左右,永遠回不來了。

孫享福等大家的歡呼聲靜止之後,又道,“而且,我還有一個好消息告訴你們,我回來這裡,就是帶領你們,去種植他們從海外帶回來的新作物的,以後,咱們就有更多像占城稻這樣的高產作物,可以種植出來,供大家食用了。”

他這句話,再度引起了百姓們的歡呼。

占城稻,解決了嶺南百姓的吃飯問題,並且讓他們實現了富裕,如果那些新作物,沒有占城稻好,孫享福就不可能回來帶領大家種植,這等於就是說,接下來,大家要向更富的道路,再進一步了。

“呵呵,大家先別急着高興,我知道,你們各家,有田地,有果園,家裡還有船員出海拿高薪,拿分紅,家底子都很厚,所以,我還有一個好消息告訴你們,拿這些家底出來,投資到這些新作物種植產業裡面來,做股東,這樣,你們今後將有源源不斷的分紅收入。”

常年在一些船運產業裡面分紅的船員家屬們,自然是知道股東是什麼意思,所以,這一輪的歡呼聲,比之前還要大,因爲,他們一直覺得,自家所有的收入中,就是這種分紅,來的最不費力氣。

講完了這些好消息,那麼接下來,就該講實際的東西了,一頓飯的功夫,孫享福就從半島居民中招募到了兩千青壯,然之後,這些人,會去往廣州城,以及廣州周邊的州城,招募一輪人手,然後去嶺南道大總管府,領取調配過來的耕牛,農具,而在這些準備過程中,孫享福也將會適合的地方圈定一些出來。

當初開發白雲湖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那些經驗豐富的老農戶都還記得,這幾年,他們在當地,農閒的時候,也沒少做過這樣的事情,可謂是經驗豐富,以現在的各方面條件,比起當年來,輕鬆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孫享福將他們需要完成的任務,交待給自己帶來的農學生統籌之後,他自己,就只剩下選地方的任務了。

當天晚上,大家是在白雲湖半島過的夜,飲宴聊天,自是不提,次日一早,孫享福就和馮盎父子以及一干護衛們啓程,阿月,也帶着數百個她挑選出來的年輕女子,回城裡去了,她有她的任務,而且,想趁着孫享福在這邊的時候,請他多指點指點。

普通農作物的種植,其實沒有什麼巧,天氣環境適應的情況下,主要看水源夠不夠近,土地夠不夠肥沃平整,當然,果樹類的東西,就需要考察土壤屬性了,適合的土壤,種出來的果樹,長的好,結出來的果也甜,這些事情在後世,只需要一臺土壤測試儀,就能解決,然而,在這個時代,就全憑孫享福靠聞,看,嘗和一些土方法經驗來判斷了。

既然來這邊開田了,那麼,他順道就把一些可以在嶺南沿海種植的水果,也全部種出來研究一下,畢竟,這些年,嶺南的船隊往東南亞各島,印度地區,都跑的很勤,引進了很多水果物種,但是,當地人並沒有掌握科學的種植方法。

比如世界上最重的水果,菠蘿蜜,就是適合在嶺南地區,與龍眼,荔枝,黃皮,芭蕉等水果樹間隔種植的水果樹。

還有蓮霧,山竹,榴蓮,蛋黃果,紅毛丹,百香果等一些產自中南亞,以及西亞海島上的水果,在廣州城市面上都可以找到種子,而且能在嶺南道沿海種植,孫享福對這些水果的種植技術,雖然算不上精通,但基本生長原理都懂,如果能順利種出來,讓本地有大量產出,那麼,就能讓更多的人,用比較低廉的價格吃到它們。

在孫享福看來,如果能讓人們像後世去泰國一樣,一來到嶺南,就想到吃水果,形成一種水果文化,那就最好了。

第597章 領你看看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538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382章 滿月酒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367章 起塘第533章 巡視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165章 忽悠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698章 種子上面坑一撥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277章 玩脫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39章 見韋李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11章 戰略第139章 見韋李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381章 各種忙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180章 行軍難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65章 戰報來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五十七章 視察膳監司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29章 將星雲集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690章 交易中心第285章 上朝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664章 新春遊園會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382章 滿月酒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147章 豐收樂第703章 送葡萄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465章 陰謀進行時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