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祭奠

※分家村沒有望族,不討是隨着時間長久,衆人聚集在山知門濺的一個小村落,是因爲隋朝時期出了一個。姓金的善人,得到過朝廷的褒獎,因此得名。歷史並不長。也就沒有什麼祖墳之說。?

金家村的人故去之後,大多數都被埋異在村東南的一個小山谷裡。說是小山谷。不過是附近有幾座土丘而已。小山的姐姐也被葬在這裡,和她父母的墳墓緊緊挨在一起。?

李泰在安頓好永嘉縣衙之後,就帶着小山來到這裡。李泰有意帶小山離開這塊屬於她的傷心之地,自然要讓他和姐姐見最後一面。?

墳頭不大。當時小江。是在馮鈺的幫助下草草的埋葬了姐姐。馮鈺和小山兩人。一今年老,一今年幼,體力有限,自然也就建不了什麼大墳,更別想用什麼青石壘就之類的了,匆忙間也不過是一個淺坑,幾鑲浮土罷了。?

陳柱對小山心存可憐,帶着幾個侍衛從村子裡借來鐵鑲小幫助小1將她姐姐的墳從新規整了一番。活人在人世間掙命,死人講究入土爲安,又不是什麼良辰吉日,這棺木走動不得的,幾個侍衛是賣了一把力氣,將墳闊了一下,墳頭弄的大了一些。?

細心的慧蘭早已準備好了元寶、蠟燭、線香等祭奠用的物品。此時正陪着小山在墳前祭莫着。?

從來沒有將心底的悲憤發泄出來的小山,在元兇伏法之後,終於趴在姐姐的墳前不停的痛哭着。慧蘭姐妹在一旁偷偷的掉着眼淚,幫着小山將元寶蠟燭投入在墳前的火堆中。?

嫋嫋的青礴升起,件隨着小山痛不欲生的哭泣,帶着活人的思念和故去之人的欣慰。?

馮鈺有心上前幫忙,卻被李泰拉在一旁。?

李泰心存不忍的看着在墨蘭懷中抽搐的小山。梧着臉,揉動着有些痠痛的眼睛。穿過手掌的聲音顯得有些沉悶:“馮先生小山已經沒有什麼親人了,本王有心領小山回長安,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馮鈺心中早就做好了準備,聽到李泰的話並不意外:小山孤身一人,肯和殿下走自然是好的,她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馮鈺的眼神在煙霧繚繞中落在一身素白色細綾孺裙的小山身上:“老夫在這小村中落腳已經二十幾年了,可以說是看着她們姐妹長大的。她們父母還在的時候,怎麼看也不過是兩個弱小的女孩。卻沒想到,當她們父母先後病故之後小山她姐姐竟然能夠以一個弱小的身軀支撐一個家庭?

“可惜啊!老天不公,紅顏薄命。天降橫禍讓這原本還算過得去的一家人支離破碎。萬幸,讓小山遇到了殿下,免去了她以後的顛沛流離之苦,她姐姐在地下也能含笑九泉了?

“馮先生,你在這金家村耳還有親人?”?

“沒有了,當初我來到金家村是投奔一個老友而來,他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過世了。本來老夫也早該離開了。不過一是捨不得村熟裡的幾個學生,二來撇不下小山姐妹兩人。現在那些學生已經長大了,卜山姐妹也都有了各自的歸宿,老夫也沒什麼需要惦記的了,也可以放心離開了。待到小山離開之後,老夫也收拾一下,四處探訪一下老友?

馮鈺說的極其灑脫,讓李泰想不到一今年逾花甲的老人,還有四處探訪老友的心思。這樣李泰極其意外,考慮了一下之後,李泰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馮先生。你若是故土難離,本王也不好勉強。“’?

不過,你既然有探訪老友,離開金家村的想法小王就有個不情之請了。”小吟蕩的分割說吟蕩的廣告“屋’?馮鈺深施一禮。說道:“殿下何出此言!有事您儘管直說就好。”?

“我越王府中雖然是錦衣玉食,但小山年幼,忽然間離開了故鄉,身邊沒有一個熟悉之人,即便是我們待她再好,恐怕也不習慣。所以小王有個想法。能否請您同去長安住上一段時日。等小山習慣了王府的生活,您再探訪老友也不算遲。不過是一年半載的時間,也耽誤不了您的謀劃?

李泰的邀請卻在馮鈺的意料之外。年過花甲,見到的,經歷的事情很多,從隋朝的繁華,到隋末的爭紛不休,到唐初的蕭條小這些都存在馮鈺的記憶之中。?

雖然此時崔郊還沒出生,還沒有那句“侯門一入深似海。的名句。但歲月的沉澱中,馮鈺心裡也明白這個道理。若是年輕二十歲,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李泰,藉以爲自己謀得一場富貴。?

但他現在已經年逾六旬,自身已無所求,身後又沒有子嗣,不需要爲子孫某福。李泰這份邀請中的富貴就顯得無關緊要了,剩下的只是“侯門”中的風險。?

出於這種考慮。馮鈺久久無言,低頭思索着。李秦也不着急,他比誰都清楚“無慾則網”這四個字的意思,馮鈺心中“無慾”在他面前“網小”起來也不足爲奇。?

爲身邊的馮鈺留下思考的空間,李泰擡眼遠望。看着小讓。祭奠姐姐已經快要結束。心中嘆息了一聲,邁步走到了墳前。※從陳柱年中接甘:只線香。用供桌卜燃燒的蠟燭點燃叮旭住。另一手輕揮,帶動着點點微風,吹滅了了線香上的火焰,只留下在夕陽下略微有些暗紅的香頭,升起渺渺的青煙。?

李泰捧着線香,在小山她姐姐的墳前三鞠躬,彎腰將香插在供桌上盛着穀粒的香碗中。站直了身子,目視着小江父母以及她姐姐的三座墳頭,默默佇立。?

許久之後。李泰一手後背,另一隻手拉過小山站在自己的身邊,閉着眼睛,緩緩的說道:“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三位,考慮一下怎麼樣都不合乎規矩。所以也就不多說了。或許別人不相信什麼神仙鬼怪,但是我信,因爲我來到這裡就是冥冥中註定的,這就是緣。”?

衆人對李泰的話似懂非懂,都以爲他說的是能遇到小山是緣分,卻不知道李泰口中的緣分指的是他能來到唐朝,纔是緣分。?

馮鈺的目光在李泰小山、以及三座墳頭上來回移動,依舊坐不下決定。?

卻見李泰一緊自己握着小小山的手,睜開了眼睛再次說道:小山。我要領走了。你們放心,虧不着小山的。或者不比在鄉野間來的自在,但在我身邊總不會受到顛沛流離之苦,更不會有人敢欺辱與她,這是我再次給你們三位的保證。”?

“我的身份特殊,不敢,也不能認小山爲妹妹,但我會將他當妹妹看待的,只要有我在的一天,就一定會盡力維護小山,請你們三位放1心。”?

“長安據此路途遙遠”山也無法每年爲你們來上香填土,請你們見諒。這裡的事情我已經吩咐永嘉縣衙的衆人,我想他們還是不敢怠慢的,你們也無需擔心。倘若你們真的地下有靈。就保估小山快樂的成長吧。”?

“還有,礙於朝廷泣度,我沒辦法將殘害小山她姐姐的兇徒人頭帶來,其實我也想用他們的人頭消減你們的怨氣:但礙於我的身份,礙於朝廷法度。我思考再三還是沒有那樣處理,你們九泉有靈,也能理解本王的難處。希望你們諒解。就讓這盞水酒,代表我,表示歉意?

李泰從陳柱手中接過一盞水酒,澆在墳前。?

李泰對着三位交代了一番,這番話即是說給故去的人聽的,也是說給他身邊的人聽的,相信回到長安之後,心思精明的陳柱一定會將這番話按照李秦的意思傳開。有李泰的這番話在,越王府裡卻是沒人敢欺辱?

。?

李泰的這番話說完小山也知道到了要離開的時候,輕輕的拉扯一下李泰的衣角:“殿下,我們要走了嗎?”?

看着李泰點頭小山鬆開了和李泰緊握的小手,來到墳前,顧不得髒了素白色細綾孺裙,直直的跪在地上,對着三座墳頭,梆梆梆三個,響頭磕在地上:“爹爹,孃親,姐姐小山要走了,跟着殿下去長安了。你們不用惦記小山小山是去享福去了,你們該爲小山高興纔對。“’?

梆抑梆。又是三個響頭:“殿下是好人,慧蘭姐姐,和墨蘭姐姐,還有文宣哥哥,陳柱大哥他們都是好人,他們很照顧小山,跟在他們身邊小山可以穿好看的衣裳,可以吃好吃的點心小山吃的飽,穿的暖,你們不用掛念小山。?

梆梆抑。還是三個響頭:“爹爹,孃親,姐姐小山真的要走了,長安很遠,不知道下次來看你們是什麼時候,但有機會殿下一定會帶小山再回來看你們的小山會想你們的,你們不要想小山啊。”?

梆抑抑。又是三聲悶響小山半趴在地上,從供桌上下邊拿出一個。錦盒,放在供桌之上小享用力的打開錦盒上繃緊的盒蓋,幾塊寶相花紋點心呈現在衆人眼中。?

這是那天小山在李泰馬車前鳴冤的時候,李泰送給她果腹的點心,被小山留到了現在,作爲貢品放在了供桌之上。從這盒點心交到小山手中到現在已經過了不短的時日,盒中的寶相花紋點心已經變質了。七八塊點心中一半已經長了綠毛,另一半也是乾透了,點心上佈滿了乾裂出來的細小裂紋,根本看不出來上邊的寶相花紋。?

小山十分珍惜的將點心一塊一塊的擺好,小聲的哽咽着:“爹、娘、姐姐,這是小山吃過的最好吃的餑餑小山沒捨得全吃了,特意給你們留下一些,你們嚐嚐吧。殿下說,他長安的王府中有更好吃的餑餑。等小山下次再來的時候,再帶給你們。”?

不足十歲的小山,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在自己親人的墳前不停的訴說着。伴隨着夕陽西沉的餘暉,拉出一道長長的,孤寂的,惹人憐愛的身影。就這麼跪在兩大一小三座墳前,和親人進行最後的告別。小吟蕩的分割說吟蕩的廣告“屋’?落日不忍再看着這幕人間悲苦,悄悄的躲入地平線之下小空留下一道餘暉照射天際。淚珠一樣的點點雲朵將這抹餘暉反射到跪伏在地的小小山身上。爲她那身素白色的孺裙潤染上點點金光。?

李泰走進了光暈中的小山,彎腰低俯在她身邊。嘆息過後,小聲的勸說:“小山,時間很晚了,“專者凡矣。你壞要快樂幸福的活下後有馳,再帶着你回來看他們。小,?

小山懂事的點點頭,最後對着三座墳誠心的叩首。?

將痛哭過後全身無力的小山抱在懷中,李泰大步的離開。伏在李泰肩頭的小山,依依不捨的將目光流連在親人的歸宿之地。?

山谷的小路很窄,馬車無法再這種小、路上行駛,被遠遠的停在山谷之外,留下了幾個侍衛在看守。?

將小山放在馬車上,慈蘭溫柔的將小山抱在懷中,落下車簾,隔絕了小山心中的不捨。?

李泰走向另外一輛馬車,上車之前將馮鈺招到身前,舊事重提:“馮先生,你考慮的如何了?是跟隨本王去長安陪伴小小山幾年?還是就此作別。訪友于天地之間?”?

馮鈺見到李泰將小山抱在懷中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打算,此刻在李泰的詢問下回道:“殿下,老夫願和您同行。”?

李泰對馮鈺沒有什麼想法,邀請馮鈺也是愛屋及烏之心,不忍馮鈺一個,老人孤身處於窮鄉僻壤之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讓小山在越王府中有一位熟識之人,也好排擠她身處陌生之地的孤獨感覺。?

見馮鈺肯跟隨自己,李泰心中替小山一喜,說道:“如此就麻煩馮先生了。本王今天會在永嘉縣再停留一晚,明日一早啓程,先回洛陽。馮先生可以收拾一下家裡,明早去永嘉縣會和。?

馮鈺孤身一身,沒有什麼負擔,決定要跟隨李泰一起走,也知道越王府什麼東西都有,他的破爛也沒什麼需要收拾的。於是笑着對李泰說道:“殿下,老夫也沒什麼可收拾的,不過是幾箱子書而已。一會路過村子的時候。隨便捎帶上就好。?老夫現在就跟着殿下好了。小。小吟蕩的分割說吟蕩的廣告“屋’

“馮先生能如此灑脫卻是更好,也少了一番麻煩。”李泰客氣之後,在陳柱的攙扶下登上馬車。?

馮鈺向洪平借了幾個人,先回到金家村收拾他的東西去了。等李泰的大隊人馬到了村口的時候,馮鈺已經帶着幾箱子書在等他了。?

馮鈺還真沒說假話,除了幾箱子書,他什麼都沒帶。將馮鈺的書搬上馬車,李泰改爲騎馬,一隊人回到了永嘉縣。?

第二天一早。李泰就在永嘉縣衆位官員的送別下。帶着小山和馮鈺奔向洛陽。?

在永嘉縣一共也就呆了兩天兩夜,但這兩天兩夜給李泰心靈上的衝擊卻是極大的。爲小山的姐姐伸冤是來此的目的,卻沒先到這一件小小事引起了二十七顆人頭的落地。?

以前聽多了大唐的貞觀盛世,一直忽略了這其中暗藏着的陰暗之處。而永嘉縣的衆人卻爲他展現了這盛世背後的卑劣與黑暗。深思之後的李泰願意從這裡開始,哪怕手中沾染上血腥,也要爲那些窮苦人,爲小山討還他們應得的公道。維護這盛世,打擊這黑暗是需要付出代價,這點他心裡清楚,相對於別人來說,他的身份卻可以用微小的代價換來更大的成果。?

離開了永嘉縣地面代表着這事情告一段落,但後續的麻煩卻是極大的。在永嘉縣來說,雖然貪官污吏得到了整治,但最棘手的事情還沒有解決。災民賑濟上還存在着缺口,那空蕩蕩的縣衙糧倉表示着依靠永嘉縣自己的力量根本沒辦法賑濟災民。李泰答應董子默儘快將賑災的糧食送來,這糧食的出處卻還沒有着落。?

還有李泰一口氣讓二十七個人頭落地,這中間還包括着河南府刺史鄭瑞翰的便宜岳父。鄭瑞翰好歹也是一方大員,他能斬了廖成祥,卻不能隨意的砍了鄭瑞翰。這中間的麻煩必然不少。?

何況一定有人將他在永嘉縣的作爲報於長安方面,李世民或許責怪,這是一方面。還很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這點小攻擊他,這善後的事情麻煩聳就多了。?

事情雖然多。但這些是李泰在下令整治永嘉縣衙衆人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大致謀戈1過後,他心中反倒不着急了,更不像來的時候急切的趕路,反而是慢慢騰騰的走了一路,給洛陽和長安足夠的反應?

。?

本來一天多的路程,李泰硬是走了三天才到洛陽。“’?

看着洛陽城在夕陽下顯得格外恢弘厚重的城牆,李泰心中一聲嘆息:“我李泰又回來了。小。?

洛陽還是原來的樣子,城中依然不讓災民進內。在城外有秩序的領着稠粥。打馬進城,一縷縷炊煙裊裊升起,帶來百家飯菜的香味,讓李泰也感到幾分飢餓。?

“走,加快點步伐,回到府中好吃上一碗熱乎飯?

看出來李泰想法的陳柱,吆喝了一聲,讓衆侍衛連連稱是。?

估計杜正倫早在李泰進城的時候就得到了消息,李泰網網走進鄭瑞翰爲他準備的小院。杜正倫就匆匆慢慢的趕了過來。沒和李泰客套寒暄,見到李泰的第一句就是“殿下,你糊塗啊!”?

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204章 送禮第99章 初次打探第232章 藥引第30章 敬畏之心(下)第159章 開端第241章 將死之言第214章 祭奠第188章 人禍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236章 橫刀奪愛第186章 天災第134章 立政殿嬉鬧第157章 聚會第59章 母子唱和第108章 挖坑第212章 罪狀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75章 姐妹花第170章 仗勢欺人第10章 解脫魔障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86章 干卿何事(下)第227章 兄弟對話第22章 千古一箭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2章 長孫薄怒第188章 人禍第18章 萬事俱備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139章 告誡第123章 豫章的煩惱第40章 貞觀討論第33章 嫣兒心事第35章 拜師前奏第156章 青樓第102章 出題第148章 猜疑第189章 離開陝州第170章 仗勢欺人第150章 魚龍混雜第156章 青樓第70章 回到長安第174章 賣身契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157章 聚會第171章 上達天聽..第116章 程府赴宴第128章 偶遇第177章 轉變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177章 轉變第161章 癩皮狗第28章 纏綿病榻第33章 嫣兒心事第15章 衆人定計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121章 規勸第203章 河南府刺史(下)第156章 青樓第207章 高潮(上)第107章 挑釁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127章 墨蘭當家第237章 腳傷第22章 千古一箭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45章 鬧劇過後第165章 多情的曖昧第188章 人禍第12章 李淵探病第157章 聚會第10章 解脫魔障第10章 解脫魔障第106章 準備..第5章 宴前歡愉第214章 祭奠第176章 元兇第206章 開端第94章 享受親情第43章 繞來繞去第104章 震懾第139章 告誡第195章 糧價第47章 大鬧弘文館第70章 回到長安第172章 酒是好酒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182章 投靠第45章 鬧劇過後第6章 酒宴驚魂第226章 定論第172章 酒是好酒第228章 孫思邈第221章 回京第76章 墨蘭和麗質第194章 達成默契(下)第4章 太宗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