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血色彩虹

二午時分的太陽高懸在南天點卜小灑下道道本目的州嚼,們熱而刺眼。

永嘉縣城西有一座微微高於的面幾尺的小丘,先,禿禿的寸草不升。即便是大水過後,淡黃色的泥土在烈日的烘烤下,依然乾裂出一道道的

紋。

二十七個永嘉縣昔日裡蹲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官吏衙役,此時正被手指粗細的麻繩五花大綁的跪立在此地。

小丘上平整的面積不大,二十七個人分成三排跪立在這烈日之下。第一排囚犯身後站着已經橫刀出鞘的侍衛。這些囚犯跪立的側前方是低着頭,靜立不語的陳柱。周圍是四個越王府出來的侍衛,懷抱橫刀站立在四角,沉穩的目光打量着小小丘之下的圍觀百姓。

圍繞在小丘附近,將法場和百姓隔開的是在李泰嚴令下,前來法場觀刑的永嘉縣縣衙的衆人。偌大的縣衙,除了董子默等少數幾個人,剩下的都被李泰一道命令拘到了這裡。

眼看着就要到午時三刻了,下邊百姓的私語聲越來越大,說什麼的都有。有人在議論這些官吏如何的該殺,有人在議論往日裡自己受到的迫害1也有人在一臉羨慕的爭論着李泰的威風。

和興奮的百姓相比,圍在小丘周圍的永嘉縣官員卻是一臉的神情肅然,臉色蒼白。李泰令他們來此。主要是爲了讓這種場面在他們心底形成震懾,以免以後他們犯同樣的錯誤。

這些議論聽在陳柱的耳朵裡。擡頭看着天色,烈日已經從正南漸漸的西斜,心中嘆息一聲:“時間就要到了!”

“時間就要到了!小。

同樣的一句嘆息,從李泰的口中小傳到恭謹的站立在他身後的慈蘭和董子默耳朵裡。

不知道李泰爲何發出嘆息。董子默整理一下藏藍色的長衫,斟酌之後還走出言試探:“殿下,您不去親自監刑嗎?”

“不去了!”

低沉的聲音從李泰的嘴角滑落。擡頭看這天上的烈日,奪目的陽光讓李泰的的眼睛感覺有些刺痛。閉上眼眸,眼光直射在眼瞼之上,不僅僅帶來融融的暖意,還在眼瞼上晃出刺眼的血紅。

就這樣,李泰仰着頭,背手站立在永嘉縣正堂大門外的石階上,面色深沉,筆直着站立着,不躲不避任由着烈日在頭上肆虐。

“殿下!”懲蘭上前一步,輕輕拉扯一下李泰的衣襟,語聲悲切的說道:“殿下,奴婢這就派人去喊陳柱,讓他將那些人帶回來,讓吏部和刑部去管,咱們不管了

慧蘭說完就扔下李泰,向着永嘉縣衙大門外走去。

慧蘭走過這十幾丈的青石路。馬上到了門口,才被李泰叫住。

“惹蘭,回來吧,別費事了。小,

“殿下”。惡蘭一身嬌喚。擔憂的心思下,淚水再也忍耐不住,順着清秀的臉頰一顆顆的滑落:“殿下,你這是何苦呢?爲什麼一定要逼着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呢?”

慧蘭話語中的哭聲,讓李泰低下了他那一隻高高昂起的頭顱。凝視着慧蘭梨花帶雨的俏臉,李泰招招手。十幾丈的棄石路在惠蘭的不情不願下走了半晌。

李泰伸手爲惡蘭拂去臉上的淚珠,愕悵的說道:“慧蘭,你的心思我明白。無外乎不想讓我摻和到這爭紛之事中。你想讓我做那個快快樂樂的皇子。但你不要忘記了。我既然身處大唐,身爲皇子,總避免不了要深陷其中,這些事情不是以我的意志爲轉移的。”

李泰的話讓慧蘭想起了這些年在李泰身邊發生的事情。雖然她不知道李泰在慶王府門前的恐懼和迷茫,雖然他不知道東宮那一抹血色彩虹,但他知道掖庭宮前紛紛揚揚的大雪,她知道“文記”樓上那漫天飛舞的木屑,她知道房玄齡府邸的暴雨,她知道躺在牀上喬崢額頭上的汗珠。他知道李泰這一路走來的艱辛。

雖然李泰大多數時間都是以笑對人,那滿面笑意背後的執拗和堅持,她點點滴滴的都看在眼裡,她眼角不停滑落的淚水是爲李泰而流,爲李泰不斷的強迫自己改變而流。

握着李泰青筋畢露的大手,慧蘭擡起頭,小聲的說道:“殿下,我們回京吧,不管這河南道的事事非非,我們回京吧!”

“會回去的。小。李泰再次爲慧蘭拂去眼角不斷滲落的淚珠,微微的一笑:“快了,就快回去了。不過在回去之前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做完,這纔不枉我出來一次。小,

董子默年老成精,聽着李泰和慧蘭的對話,心中若有所思,上前一步,躬身站在李泰的身側,小聲的說道:“殿下,現在時間還來得及,下官這就叫人快馬通知陳侍衛,讓他帶人回來

在李泰凝視注視下,董子默低頭說道:“殿下,就說是老夫一力勸說,讓您按照朝廷的章程處理。百姓那裡老夫去說,一定不會讓殿下感到爲難

董子默誤會了李泰的意思,他以爲李泰怕將來回到長安,被人用這個話題攻擊,所以才事到臨頭開始猶豫起來。他的這番話即是在奉承李泰1也是在爲李泰找個藉口。

他猜錯了李泰的心思。爺聯搖搖頭,緩緩的說道!“董主薄,你想錯車不是晃更不是怕回到長安會如何。本王是在嘆息。”

“殿下,罪無可赦之人,爲什麼要爲他們嘆息。”

李泰微微一笑,擡起雙手,放在董子默的眼前。

修長白淨,晶瑩如玉。整齊乾淨的指甲,那是惹蘭精心打理的結果。沒有一點硬皮老繭,那是李泰一身富貴榮華的體現。細樓的掌紋,白膩的皮膚。

李泰的動作讓董子默一愣,不知道李泰是何意。

李泰縮回雙手。放在自己的眼前,反覆的端詳着,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說給別人聽。

“乾淨吧!這是一雙乾淨的雙手啊!”

“或許你們不知道,這些年來,這雙手從未沾染過任何一點血腥。即便是當年那場玄武門前的宮變,都是我親身經歷的。依然是沒有沾染任何的血腥。所以它乾淨,它潔白。它讓我引以爲傲。吟·’廣告 但是從今天開始,它不同了。它已經帶有點點的血腥的味道了。二十七條性命在這雙手下消退於人世間。不論因果,不問來由,畢竟它已經沾染了血腥。”

董子默後退一步,劉李泰行了一個,長揖大禮,口中恭敬的說道:“殿下,下官身處窮鄉僻壤。不知道您以往的過往,所以下官不敢隨意的評說。不過今天這件事情,下官有幾句心裡話想說,說錯了,也還望殿下勿怪。”

“你說吧!”

“殿下,老夫久在這永嘉縣爲官,對幽門往日裡的劣跡一清二楚。但老夫怯懦,爲了保住這一身官衣,是敢怒不敢言,冷言旁觀他們魚肉鄉里。說起來,老夫慚愧啊。

就像殿下您說過的“除惡即是揚善”這些人該殺、可殺。你不需要爲他們感到愧疚。”

董子默的勸慰唐李泰微微一笑:“誰說我對他們愧疚了?我愧疚的是自己。我是有些遺憾,我的遺憾是因爲這樣的事情現在有。將來也會有,我遺憾於自己沒能力徹底的改變這種狀況。”

“若單單說這些人,即便我遺憾於自己將要沾染血腥,我仍然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讓我從新遇到這些事情,或者在別處讓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仍然會送給他們一個字 死。我手中的屠刀仍然會爲他們高高的舉起。”

“哈哈,爲此,我不悔,我無怨。”

李泰爽朗,開懷的笑聲迴盪在永嘉縣正堂錢空曠的場地中間。

笑夠了的李泰擡頭看着頭頂上的烈日,半響之後,忽然說道:“到時間了!”

在李泰的話音出口的同時,永嘉縣城西的小小丘上,陳柱也發出了同樣的聲音。

和李泰語氣中的平緩不同,陳柱卻是一聲暴喝。

“到時間了!”

隨着陳柱暴喝,是九把雪亮。閃着寒光的橫刀在空中刑過。銳利的刀鋒劃過了空氣。也劃過侍衛面前的脖頸。橫刀閃過,侍衛整齊劃1一的一聲“殺”不僅僅砍斷了他們面前的頭顱,也砍斷了後面兩排人犯心中最後一絲僥倖。

隨着人頭落地,脖頸間的鮮血噴灑,如噴泉一樣涌起半丈。血柱映襯着驕陽,滑過碧空,一道殉麗的色彩映入衆人眼簾。

這一聲震撼心底的殺聲,這一幕動人心魄的血光,震撼着小丘下邊的上萬百姓。剛剛還紛雜喧鬧的議論聲沒有了,現場一片沉靜。九道血虹宛如九把利刃,直直的插入他們心底。

和心中的想象不同,眼睜尊的人頭落地的震撼力,那種從心底迸發出來的悸動,讓現場上萬人鴉雀無聲。

隨着陳柱一聲低喝:“繼續。”

九位侍衛轉到了第二排的身後,橫刀掄起,如是再三。二十七顆圓滾滾的人頭滾落在小丘一角。

兀自在滴着血珠的橫刀入鞘。面色沉靜的陳柱領着十三位侍衛排成兩排,低頭看着小丘下邊的衆多百姓,沉聲喊道:“越王殿下有令,今日正法永嘉縣衙欺壓良。民官吏衙役共二十七名。並准許其家人爲其斂屍入土。”

環視下邊百姓一圈,陳柱緩緩言道:“越王殿下有令,兇徒俯首。聚斂之錢財用作補償受到殘虐之百姓。若有冤屈愁苦,可去縣衙申訴,朝廷會酌情給予補償。現在兇徒伏法,爾等也不必在繼續在這裡觀看了,都回城去吧。”

陳柱也不管下邊百姓心底作何想法,帶着十三位侍衛走下小丘。這羣手握橫刀,面似兇徒的侍衛所到之處,百姓無不小心避讓,一條几人寬的縫隙在人羣中裂開。

陳柱帶着侍衛穿過人羣。不理身後的低聲議論。徑直奔着城內的縣衙和李泰交令去了。

這小丘上的屍首自然有董子默派來的永嘉縣衙的人來打理。

陳柱回到城內沒有直接來到縣衙,先是找到停在後衙的馬車,將身上濺上血污的衣衫換掉。才帶着衆位侍衛饒了一個圈子來到縣衙正

陳柱穿過正門,來到縣衙正堂之時,李泰還是那番姿勢閉目仰天的靜立在石階之上。

聽着身前的腳步聲,李泰眼睛未睜,沉聲問道:“砍了?”

李泰問的粗俗。陳柱答的也不文雅。

陳柱以及他身後的衆位侍衛都是從殺場上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心裡對這種血腥並不排斥。李泰卻是不同,雖然這些人確實該死,但李泰心裡上無法接受屠刀揚起,血濺三尺的情景。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他沒有身赴刑場,親自監形。

此刻,聽到陳柱輕描淡寫的一句“砍了”不由得讓他心襟搖動。閉目之間,陽光透過眼瞼顯露出來的紅色,彷彿化作了那一道道血紅。同樣是紅色,這裡是鮮紅,刑場上卻是暗紅。

李泰長嘆一聲,睜開了眼睛,低頭凝視着石階之下的陳柱。半響過後,才緩緩的問道:“你回來,那些觀刑的官吏呢?”

“屬下不知,不過估計也快回來了。”

李泰點點頭,轉身向着正堂內走去。陳柱眼中只能看見一個並不高大,但卻十分挺拔的背影。

“你去門前守着,那些官吏回來之後讓他們到正堂見我。”

李泰登上了正堂中最裡面的木製高臺,卻沒有直接坐在法桌之後,而是擡頭仰望着頭頂上那塊金字匾額。

“明鏡高懸”吟·’廣告 時間不長小永嘉縣觀刑的官吏和衙役都已經回來了,聽從李泰的命令來到了永嘉縣正堂。在董子默的帶領下,噤聲站立在正堂之中。

李泰保持着仰頭的姿勢,留給衆人一個背影,沉聲說道:“都看到那二十七顆人頭了吧。已經正法的二十七人不算,就是在你們當中也肯定有該死之人。老實說,本王真的有心給你們都砍了,但本王知道,那樣肯定有冤枉的。不過,不砍了你們,也肯定有漏網的。”

李泰忽的轉過身來,單手向上一揮,說道:“都擡起頭來,看看這塊匾額。”

隨着李泰的口令,衆人的目光落在那塊“明鏡高懸”匾上,聽到李泰語聲平淡的說道:“本王真的有心將這快牌匾換成一把屠刀,屠刀的高懸或者比這四字警語更有作用,不過那樣不合乎朝廷規矩,還會惹得天下恥笑。”

“陳柱,把你的刀給我。”

伸手接過陳柱的橫刀。李泰將它放在了法桌之上,沉聲說道:“這把刀送給你們永嘉縣。正堂不能高掛,就掛在內堂吧。以後你們爲官做事的時候多想想今天的二十七條人名,作爲警示吧。”

“多謝殿下。”

董子默走上前來。伸手接過法桌上的橫刀,抱在懷裡:“殿下請放心,下官一定會牢記殿下的教誨,絕不會再走廖成祥的舊路。”

李泰擺擺手:“口中說的天花亂墜也沒用,以後如何你們自己看着辦吧。若是倒行逆施。即便沒有我越王李泰來處理你們,也有別人來找你們。”

揮手讓董子默退下。李泰穩穩的坐在法桌之後,沉聲道:“那十五位被我挑出來的何在?”

李泰說的是在董子默給他的四十二張供狀中,挑出來的那年五位罪行稍輕的。

李泰此時一問。那十妾位趕緊走上前來,心懷忐忑的對李泰行禮:“妾謝殿下不殺之恩。”

李泰哼了一聲小冷聲道:“別謝我,若是依照本王的意思,你們這些人千刀萬剮不足以恕其罪。不殺你們不過是因爲你們的罪行在朝廷律法上來說,還不足以砍頭。不是本王饒恕了你們,而是你們自己作孽還不夠,所以別來謝我。”

李泰的話說的衆人不知道如何應對,也沒用他們應對,李泰淡淡說道:“雖然你們在我這裡免了一死,但還有戶部和刑部那裡耍你們去交代。現在你們是待罪之人。這永嘉縣衙的事情也不用你們管了,自己去大牢裡面找個位置。等着戶部官員來查吧。”

這些人能夠保住一條命,已經是意外之喜了,又怎麼敢在李泰面前再羅嗦,沒等陳柱帶領。自己就已經離開了永嘉縣正堂,生怕李泰再改變主意。

目送着這些罪人離開。李泰沉聲對其餘的人說道:“廖成祥一黨的下場你們也看見了。這永嘉縣以後怎麼樣我說了也不算,誰來當這個縣令,本王也不清楚朝廷怎麼安排。不過現在又大羣的災民等待你們來賑濟,本王現在暫時任命董主薄管理永嘉縣,主理賑濟事項。”

董子默聽言,急忙跪伏在地,口呼:“謝殿下,下官一定會用心治理永嘉縣。”

李泰看着在董子默帶領下跪伏一地的永嘉縣的官吏。沉思半晌,緩緩說道:“你們都算的上是劫後餘生之人,身上的罪孽是一定有的,等吏部會同刑部官員前來的時候再仔細甄別。目前你們還是用心梳理賑濟災民的事情吧。若是能夠用心辦好此事,他日吏部甄別的時候,也有上一份功勞。論罪的時候也能容情一二。”

“些殿下提點。”

看着下邊悲喜交加的衆人,李泰也不想和他們再多說話了,揮揮衣袖,示意他們退去。

片刻之後小這永嘉縣正堂中只留下了李泰以及他從越王府帶出來的侍衛。

第131章 李元昌第61章 李泰出宮第231章 診治第174章 賣身契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01章 承乾探訪第130章 罪魁禍首第155章 問策第80章 長孫僕射第105章 大棒之後的胡蘿蔔第14章 秦王危機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108章 挖坑第228章 孫思邈第58章 處事與送禮第188章 人禍第242章 有口難言第115章 程府赴宴第103章 要人第184章 喊冤第124章 泄露禁語第23章 喋血玄武門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139章 告誡第45章 鬧劇過後第24章 兵圍宏義宮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83章 風乍起(下)第241章 將死之言第40章 貞觀討論第173章 願賭服輸第106章 準備..第191章 難進的門(上)第221章 回京第97章 謀反餘波..第210章 屠9182高舉第144章 長孫府(上)第149章 房府賀壽第215章 以工代賑第107章 挑釁第60章 心思不同第169章 陳柱治傷第16章 事變前夜第158章 環彩閣第235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159章 開端第95章 心放下就是領悟第122章 藉機警告第107章 挑釁第132章 李恪低頭第200章 故人來訪第66章 好自爲之第61章 李泰出宮第111章 求援未果第147章 漢王多心第93章 李泰病倒第193章 達成默契(上)第229章 病重第56章 嫣兒的憂愁第23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38章 受罰第149章 房府賀壽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142章 母子談心第29章 敬畏之心(上)第94章 享受親情第49章 李世民暴怒第231章 診治第182章 投靠第117章 餘波未平第14章 秦王危機第28章 纏綿病榻第25章 兩方對峙第222章 落幕第10章 解脫魔障第236章 橫刀奪愛第27章 誰錯了第226章 定論第137章 替罪羔羊第20章 王府備戰第180章 求官(上)第236章 橫刀奪愛第218章 借糧與放糧第240章 舊事第211章 欺人如欺天第37章 拜師風波(下)第114章 程府赴宴第233章 一舉四得第54章 擔憂與醒悟第135章 承乾認錯第99章 初次打探第204章 送禮第185章 冤屈..第112章 救命稻草第32章 新人舊景(下)第108章 挖坑第141章 長孫無忌有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