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報告

“衆所周知,中華帝國崛起的起點就是從第一代太宗皇帝李世民開始,如果您回到貞觀初年的長安,頭一件讓你驚奇的事,便是朱雀大街那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時不時便有”赤發綠眼”的白種人和”捲髮黑身”的黑種人出現,他們怡然自得,或行色匆匆,但每個人都是一副心安理得的表情。

雖然我們沒有做過具體的數字統計,但是根據帝國先驅者徐陽先生在晚年的回憶錄中字裡行間所提到的,我們隱約可以知道長安當時的外國人口密集程度,大約跟你現在走在北京、上海街頭的感覺差不了多少。

這就是說,早在公元七世紀,長安已經成爲了爲數不多的國際大都市之一。長安的國際性,建立在整個帝國的開放性基礎上。

一個國家敢於敞開心胸,迎接八方來客,第一要有穩定的國內環境。第二便是要有繁榮的經濟和強大的綜合國力,雖然我們中華帝國一直是世界上綜合國力最爲強大的國家,可不要忘記,那個時候的中國剛剛經歷過一次改朝換代,可以說是元氣大傷,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恢復生產,並且迅速的發展,這在世界發展史上都是一個奇蹟。第三便是要有發達的交通。第四就是要有開放、包容、自信的心態。

可以說,太宗李世民時期,中原政權就將這四個條件漸漸聚齊了。

大唐不但擁有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城市,還有着與這座世紀之城相匹配的教育系統,當然。這也是我們大唐帝國子民們最爲驕傲的一點。那就是南山書院。

南山書院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了。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自從貞觀三年創立,到如今的公元二零一三年,不論是歷史更替,還是戰亂反叛,這一座書院依舊保持着良好的運轉,也爲我們中華帝國曆史上提供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是世界歷史上時間最爲久遠。底蘊最爲深厚,歷史最爲悠久的一座教育天堂。

不論是掀起”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搖籃,還是”光電技術的起點”南山書院都無時無刻在帶給世人驚喜,中國歷史上的諸多偉人也都是畢業於這所學校中,比如說草根宰相朱元璋,外交部長曾國藩,征討美國的水師統帥李鴻章,等等,這些偉人,他們都是畢業於這所學校。

南山書院。在千年的時間裡,不斷的爲中國提供着政界、商界、文化界、科學界的頂尖人才。從書院畢業的學子都無一例外的成爲了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是各個行業中的精英,可以說,我們中華帝國能順利的把握住機遇,成爲世界強國,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這南山書院。

今年同樣是南山書院第一千三百七十年誕辰,從海外各地不斷有華人歸來,他們都是曾經畢業於這所母校,現在將回來參加母校的校慶,同時,將他們的走上社會的見聞和經驗和學弟學妹們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土地領土最爲廣闊的國家,我們有一百一十二個民族,可我們依舊團結如一家人,中華帝國有着世界上最爲發達的交通網絡,其實早在先驅者徐陽時代,大唐就開始了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始新造鐵路幹線,將蒸汽機車運用到運輸和傳送方面。

我們習慣性的稱之爲”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蒸汽機的具體出現時間已經不可考證,可是根據《大唐史記》中的記載,我們有理由相信,蒸汽機是有先驅者徐陽所在的鬼谷子發明的,我們不得不佩服,那個據說是隱居海外的鬼谷一族,他們究竟是有着怎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運用到了發明創造上。

就算是在國外,鬼谷子一族也享有很高的盛譽,但對於鬼谷的歸屬與所在地的所有權,有某些小國不自量力,頻繁的在國內報刊上大肆刊登《鬼谷子是韓國人》諸如此類的報道,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極爲自卑與愚昧的表現。

根據先驅者徐陽先生在晚年的自述中,《鬼谷書》中明確寫着,:”師從鬼谷,海外爲異人,乘船越千里,登海島,觀有曲發黑身之人,蠻荒不堪,師祖感念上蒼有好生之德,遂定居於此。”這些文字,完全說明了,鬼谷子在海外定居的地方要麼是南美洲,要麼是非洲,對於某些國家朝自己侵犯他國偉人,臉上貼金的醜陋行爲,我們保留向聯合國上訴的權利。

今年也是大唐地理大發現第一千三百七十年紀念日,今年的六月五日,世界各個大唐的殖民地區都將舉辦盛大的慶祝儀式。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人便開始了海外探險,隨着指南針,蒸汽機的發明,遠渡重洋成爲了現實,當時的先驅者徐陽更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率領唐朝的海軍到海外尋找高產作物。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先驅者徐陽爲什麼會知道海外就有高產作物,可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欽佩鬼谷高明的遠見還有深邃的見識。

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唐人的生活水平顯然還不能和現代人相媲美,據史學家們的探索研究發現,隋朝大業年間的一場饑荒,中原的百姓還餓死了九千多人,這還僅僅是有記錄的,那些沒有記錄進去的,估計要有幾萬人。

可能現代人對於餓死還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不過,大家一定都明白,當社會中還有人餓死的時候,糧食的總產量一定是不夠的。

步入二十一世紀,南山書院農學院的袁隆平院長改良的雜交水稻已經可以畝產千斤,可是在唐朝時期,一畝水稻在季節不好時期的產量或許只有數十斤,這樣的產量,可以說連一個正常成年人都養不活,更不要說是一家人生活一年的口糧了。

基於這種現狀,鬼谷徐陽創新性的向太宗李世民提出建議,一定要修建海船,到海外找回高產作物,讓大唐的百姓不再捱餓。

太宗也是欣然應允,也就是從那時起,我中華帝國才迎來了地理大發現時期,現如今太倉碼頭已經被修建成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館,一代又一代更新的海船赫然在列,甚至我們可以從博物館中看到最早一代遠渡重陽的海船,被命名爲”鴻運號”的福船戰艦,由此我們也可以一窺唐朝時期,那些乘風破浪的將士們究竟是有着怎樣的生活。

現在的澳洲是中華帝國最爲具有戰略和統治意義的一座海外基地,在這裡設有中華帝國戰略指揮部的總部,,在巨大的澳洲島上,也有數百萬的中華子民在輕鬆愉快的生活。

根據世界聯合組織的要求,最新一輪的軍備裁員已經開始,中國自古的”城管”部隊的番號早已經消失,現在只有二炮,三炮和四炮,以及特種大隊。

根據《世界核武器公約》還有《世界激光武器公約》,二炮,三炮所裝備的三百枚核彈頭以及數十枚激光導彈已經銷燬,中華帝國還將會下一步削減軍備,作出一個當世唯一一個超級大國領頭大哥的樣子,引領世界走向和平。

中國的百姓是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的,我們不懼怕戰爭,我們有着世界上最爲久遠的歷史,也有着世界上最爲先進的科技,可我們依然是一個禮儀之邦,不會像二戰時期的德國一樣,因爲自己在歐洲的武力最爲強大,所以侵略他國,我們中華帝國,始終堅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政策。。。。”————摘自《中華人民帝國二十一世紀總結紀錄》

。。。。

第30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8章 平原決戰(上)第6章 貞觀二年冬第19章 唐滅突厥(下)第38章 書院與國子監第71章 求助的拜占庭第16章 帝王出場三十二章 武曌有孕第51章 城管的威力第10章 交心話第41章 喜氣臨門第57章 蒸汽機船第40章 飛天之夢(下)第62章 小武的婚禮第18章 幽州足球場第29章 非隋民乃唐人第6章 玻璃帶給你光明第44章 跛腳的承乾第64章 天下之主第57章 蒸汽機船第43章 墨門第22章 敗者爲寇第3章 化學實驗室第51章 海外日常第34章 登陸!佔領!(上)第11章 長安城的一天(下)第28章 出其不意第3章 五年之期第24章 修建行宮第50章 奶糖面世第48章 貪污的國舅第57章 商人們的時代第49章 長孫家的鍊鐵業第22章 南山書院第33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三)第23章 唐字金龍旗第66章 鬼谷要謀反?第1章 天文奇觀,九星連珠第59章 無極舞(上)第20章 雲集青藏第7章 帝師李綱第11章 李二的鸚鵡第71章 求助的拜占庭第32章 煤礦的分成第49章 稚奴李治第39章 名動長安(二)第1章 長安,長安!(上)第30章 與土人的第一次交鋒第8章 長孫來莊第11章 盛世春耕第42章 碾壓式海戰第8章 太上皇李淵第32章 劼利可汗第42章 棋定江山第46章 五皇子經商(上)第33章 徐陽的心病第49章 徐陽在海邊畫了一個圈第51章 無形天網第45章 墨家四大機關第70章 商業聯合會第18章 幽州足球場第48章 士兵的帝國第28章 尼瑪窮達的信仰第14章 凌煙閣二十五功臣(上)第7章 按計劃行事第61章 捷報頻傳第53章 徐家莊收租第43章 富二代們的奢侈品第50章 奶糖面世第50章 祭天儀式第3章 戰前討論會第15章 侯爵封地終南山第45章 魏徵下鄉(下)第48章 有子興唐第61章 ?玄奘歸國(下)第52章 喜當爹第52章 解放南美洲第31章 勝利者的藉口第5章 少女芳心六十七章 兩位少奶奶第2章 長安,長安!(下)第39章 人間利器第39章 自行車上市(二)第56章 大唐,黃雀在後!第47章 男爵的封地(二)第48章 盛暑前奏第50章 慶功宴第58章 買買買第32章 劼利可汗第51章 無形天網第16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31章 潤物細無聲第31章 動畫轟炸第35章 婚事已定第11章 李二的鸚鵡第6章 航海的腳步第21章 修建體育場第1章 大航海時代第13章 朝賀進行時第41章 名夫婿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