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拒倭於國門之外

其實李二早就發現這些倭人其實一點也不恭順了,前些陣子從倭國遣唐使帶來的國書,開頭寫着”東天皇敬白西天皇。”一副大言不慚的語氣,這讓李二很是不爽。

其實,隋唐之際再叫他們倭人,已經不太確切了,因爲東漢光武帝所封的倭奴國國王和他的政權,早已經在日本島上的紛爭混戰中消失了。

雖說當今日本的面積也就一個四川省那麼大,但是島上還是有很多相互獨立的小政權。從三世紀起,其中一個叫大和的部落,經過兩百年的擴張和聯姻,才控制了日本列島的大部分地區。

武德二年,倭國出現了一位名載史冊的人物,著名的聖德太子,他出任了倭國的攝政,掌握了大和朝廷的實權,這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那封語氣不敬的國書,就是由他授意的。

大和雖然土地狹小,但不是大隋的藩國,所以,聖德太子認爲大和和大隋的地位是平等的,一定要在外交文書上體現這一點。

聖德太子雖然在口頭上討便宜,但還是沒糊塗到看不清大隋和大和的實力差距,實際上,他對中國的先進文化、制度相當瞭解和欣賞,曾經模仿中原政權,先後在日本進行了一系列加強君主集權的改革,並且從他開始,陸續的向中國輸送探子,同時派遣人員到中國留學。

那批探子的人數相當之多,反而是留學生的數量較少,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將會在中國度過三十餘年。經歷隋唐換代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正是他們這一批人。在年已耄耋之時回到了倭國,將數十年來從中原學習到的知識沁住到了日本,他們把中國經過幾千年摸索實踐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宗教、文學、典章制度、哲學思想、技術工藝打包帶回了家,也讓日本脫離了蠻化,進行了一次飛躍式的發展,然而,日本在學成之後。反而妄圖想侵略中原的土地,這不得不說,這樣一個國家的人品已經糟糕的不能再糟糕。

。。。。。。

聽到徐陽所說鬼谷用手機鏡看出了千年之後倭國會踏上侵略中原的道路,不斷謀求對外擴張和侵略,並且屠殺中原子民時,李二的臉色很難看,他不懷疑徐陽的話,因爲徐陽預測的初年蝗災還有突厥大雪已經完全驗證了他可以預測古今的能力,所以李二現在在思考的,就是改怎樣解決這件事。

“陛下。日本畢竟是一個小國,他可以模仿某種先進文化的形式。但是有些東西是模仿不了、山寨不了的,比如說這種文化原創者纔會具備的精神和氣質,這種嚮往和平與安定的大國氣度,他終究是學不來的。”徐陽說的鏗鏘有力。

“嗯。。。朕明白了,朕且問你,對於這些倭國人,朕該如何處置?”李二最終像是下定了決心,”朕是一定不會讓外族入侵我中原之地的,爲此,朕不但要防患於未然,更是寧殺錯、不放過。”李二的目光已經充滿了兇色。

“不不不,陛下不需要殺掉這些遣唐使,你只需要遣送他們回國就可以了,並且頒佈法令,我大唐與倭國再無交集,不收其供奉,也不會幫助教化其子民,自生自滅,與大唐無關。”徐陽眯着眼睛說道。

“好。”李二也是個殺伐果斷的人,”朕這就頒佈法令,即刻命國子監將那些倭國遣唐使學生,還有拜於各地名寺的倭國僧人全部遣送回國,待日後兵強馬壯,朕會親自帶人去踏平這倭國。”。。。

。。。。。

皇城中突來聖旨,如今在大唐工作生活的所有倭國人即刻停止手頭任何的工作,限期三日內至太倉碼頭,竟會有海船送他們回國,同時,除了衣物之外,任何物品都不允許帶回倭國,違令者斬。

原本在國子監上課的倭國學生,在教室中就被一隊大唐的士兵揪了出來,不少倭國學生都是極爲不滿的用生硬的漢語道:”爲何,抓我們,我們、四、倭國的使者。”

而押送他們的士兵缺沒有絲毫的人情味,張開一張白紙黑字的皇榜就道:”從現在起,我大唐不歡迎任何倭國人,限期三日內離開大唐。”說罷,從腰間拔出配件,凌烈的劍光閃爍着寒芒,”對於任何反抗者,斬。”。。。。

大唐和倭國鬧僵了,長安城的大街上金吾何城管們大肆抓人,一時間整個長安都風聲鶴唳,長安百姓見到倭國人都跟見了鬼一般。

其他的外族非但沒有兔死狐悲之感,反而是有些興高采烈,其中最高興的就當屬新羅的德善女王了,畢竟倭國曾經也曾入侵過新羅,擄掠了新羅不少物資,這一次大唐與倭國翻臉,再加上高麗與大唐的關係一向緊張,在半島之上,新羅將會有一個唯一最爲強大的盟友:大唐。所以新羅女王不惜時間,說是要在長安停留一個月,再回新羅。

李二現在對於徐陽的建議有着超乎尋常的信任,徐陽說那小小一個島國,會在中原最爲虛弱的時候捅上一刀,坑殺中原百姓數十萬,李二的內心則說相當糾結,他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他在打算何時用兵倭國,將這個隱患給除去。

“陛下,您盯着這地球儀已經看了半個時辰了,喝寫東西吧,臣妾給你熬了銀耳蓮子粥。”長孫皇后看到李二盯着地球儀發呆,之好默默的去給他熬了一碗蓮子羹。

李二盯着那諾大的一個地球儀,神情有些恍惚的說道:”觀音俾,你看,大唐現如今的疆域已經有了這麼多,朕從來沒有想過能夠一舉殲滅突厥,將那些土地收入版圖,可是那徐陽替朕做到了,朕這一次依舊相信他,朕打算御駕親征着倭國。”

“陛下,土谷渾那邊戰事剛剛結束,大唐現在不宜多戰,陛下還是先休養生息纔是,只有百姓安定了,我大唐纔能有底氣四方出兵。”長孫還是十分知書達禮,說的條理清晰,再勸誡李二莫要輕易開戰。

李二聽了,果真點了點頭,道:”那就依觀音俾所言,先休養生息吧,對了,那新一季的土豆種子都種下去了嗎。。。。”

。。。。。。

“什麼?唐國斷絕了與我倭國的一切關係?!”倭國的皇城大殿,一位坐在皇位上的老者,面色陰沉的問道。

“回稟聖德太子,確實如此,現如今在國子監學習的遣唐使已經全部被押送上海船,正在回國路上,而且還有第二批的僧侶也是在三日內會遣送回來,從此大唐不會接受任何倭國的貢品,並且不會與倭國有商業往來。”一名衣冠楚楚的使者語氣輕鬆地說道。

那名老者最終過忍住了暴虐,低聲問道:”尊敬的大唐使者,您能告訴我究竟是怎麼回事嗎?畢竟身爲倭國的首領,我們對於大唐一向是尊敬有加,爲何大唐的皇帝突然出爾反爾,將我派去的使者全部遣送了回來?!這不符合中原禮儀之邦吧!”

那名身穿唐服的使者臉上的笑容絲毫沒變,淡淡道:”回稟聖德太子,我大唐的外交部總管徐陽先生曾經想我說過,我大唐做的事情不需要理由,不過這一次我還是好心的要告訴您,似乎是您派往大唐的那批遣唐使中有人得罪了我大唐一個身份相當尊貴的人,當然現在做任何事情都於事無補,聖德太子您自求多福,後會無期。”說罷,那名使者便瀟灑的轉身離開了大殿。

許久,那大殿中才傳來一聲怒吼,”八嘎!”接着就是杯盞摔碎的聲音。。。。。

第33章 火藥炸山第57章 蒸汽機船第35章 婚事已定第59章 中亞局勢第23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17章 南美根據地第10章 VIP金銀鑽卡第1章 長安,長安!(上)第61章 說不清糊塗事第11章 羊吃人第3章 李二的秘聞第24章 大唐製衣公司第6章 遊逛太極宮第6章 日出東方,不落唐國第53章 倭國奸細第34章 帝國的士兵第58章 賊匪工人第51章 修建書院第2章 長安,長安!(下)第33章 城管生活初體驗(三)第57章 蒸汽機船第51章 兵臨吐谷渾第18章 幽州有佳人第1章 廟堂之高第62章 遁入紅塵第38章 澳洲根據地第33章 謝唐昌的朝拜(上)第31章 ?淵蓋蘇文第43章 真正的鬼谷傳人第46章 長安連鎖超市第50章 育子之樂第23章 東宮秘聞第1章 盛世將至第16章 水泥路竣工第19章 炒茶方法與售價第19章 登韓抗戰第35章 泰山封禪第67章 此間的少年第37章 泰山崩,四國滅第10章 交心話第34章 ?悲劇的高昌第43章 真正的鬼谷傳人第25章 閒人泡溫泉第24章 泉州夜宴第42章 代替馬匹的工具第60章 唐朝婚禮(中)第11章 自行車投產第24章 劼利之殤第42章 野史中的小狄第39章 飛天之夢(上)第20章 古代體壇盛世第62章 遁入紅塵第10章 VIP金銀鑽卡第53章 三百里加急第58章 最後的掙扎第17章 道家=化學家第23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43章 種植三季稻第54章 科技的啓蒙第1章 天文奇觀,九星連珠第59章 鬼谷子的局第52章 大火燒山第41章 名動長安(四)第17章 運動會開幕式第3章 真是唐朝,駛向幽州第27章 城管出動(下)第51章 漢唐雄風第56章 龍巡天下(下)第37章 大唐的武將第39章 新羅和倭國的選擇第16章 ?故地重遊第39章 飛天之夢(上)第33章 新聞主編馬周第3章 五年之期第24章 長安KTV第5章 午膳定江山第42章 碾壓式海戰第14章 吐蕃的和親第22章 西突厥的分歧第16章 第一次徵高麗第12章 運動會的準備第60章 無極舞(下)第44章 跛腳的承乾第18章 去長安留學第29章 城管誓師大會第8章 李二家的朝堂(上)第53章 徐家莊收租第57章 玄奘背後的唐國第38章 皇子徐念卿第49章 玉人多嬌第28章 尼瑪窮達的信仰第28章 劃時代的蒸汽機第59章 平原決戰(下)第19章 ?幽州大酒店第55章 史詩級的戰鬥第77章 泉州奴隸市場第63章 倭人與狗不得入內第36章 澳洲動植物第8章 太上皇李淵第7章 大唐宗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