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道不同僧道鬥法

法海老和尚說的客氣,知非道人也是閒極無聊,他很是配合地道:“禪師請說。”

法海和尚道:“在此之前,容老衲冒昧一句,敢問知非道友師承?”

知非道人笑道:“無門無派,自在散人。真要說的話,如禪師所見,是個道士。”

法海老和尚顯然有些不大適應知非道人的冷笑話,只以爲知非道人不願講述師承來歷。他也不在追問,畢竟,作爲迦葉親傳弟子,佛祖如來的徒孫,他不覺得有什麼師承來歷會比自己的來頭更大。若不是數百年前那條白蛇作怪,給他留下了執念,不能超凡脫俗,如今只怕早已證的羅漢果爲,哪還用在這滾滾紅塵中打滾?

這些心裡面的想法,知非道人自是無能捕捉。法海和尚面上的錯愕神情一現即收,卻道:“道友既不願說,老衲也不勉強。只是這錢塘縣之所以不受妖魔侵害,實在是金山寺衆僧護衛所致。是以,此地善信多有供奉。知非道友要在此修行,那是歡迎之至。只是有所爲有所不爲,知非道友行事,還請莫要影響金山寺的安寧。”

法海老和尚說的客客氣氣,話裡的意思卻是毫不遮掩:錢塘縣是我金山寺的地盤兒,所有凡夫俗子都只能信奉佛教,知非道人你要是識趣,那就不要妄想在此傳道什麼的。而且,斬妖除魔、人前顯聖的事情,也只有我金山寺的僧人可以做,至於知非道人你,最好不要越殂代皰,影響了金山寺的香火信仰。

知非道人多少也是有點兒心眼兒,如何聽不出這老和尚赤裸裸的“暗示”?對這個初見時尚有三分好印象的佛門中人,印向大減。心中想道:“也真是糊塗了,佛門之衆,卻又有幾個坦蕩之人?原不應對佛門中人抱有什麼期待的,一丘之貉,可憎得緊。”想起大唐世界裡佛門的噁心模樣,知非道人可就一點好心情都沒了,說話也就不怎麼客氣了。

“禪師的意思,便是親眼看見妖魔害人,那也不能出手,免得搶了貴寺的‘生意’?”知非道人話裡的諷刺意味極重,就差指着臉罵老和尚厚顏無恥、不當人子了。

也不知法海老和尚是不是真的這般好涵養,面對知非道人的冷嘲熱諷,他猶能恍若不知,一本正經地道:“金山寺僧人佛法深湛,又都是慈悲濟世,悲天憫人,哪裡會有什麼妖魔能禍害百姓?”

知非道人冷笑道:“呵,老和尚睜眼說瞎話的本領當真是讓貧道佩服得緊!卻不知幾日前錢塘江觀潮的時候,被貧道誅殺的那個以邪術拐走孩童的惡人作惡時,金山寺的高僧又在哪裡?”

法海老和尚面不改色,居然還能振振有詞:“知非道友也說了,那是惡人,非是妖魔。和尚又怎能干涉人道?”

知非道人可真是被這廝的無恥給氣着了,百來年經歷,就沒見過這般不要臉的人。心中怒氣翻騰,知非道人卻是在沒有心思跟這個老和尚再費什麼話了。道不同,不相爲謀,那還說什麼呢?哪怕這老和尚極有可能便是這方世界重要角色之一,那位長居南海的大能的棋子,知非道人也要打過再說。不揍這不要臉的老和尚一回,知非道人念頭實難通達。當然了,打不打得過這個問題,怒極的知非道人壓根兒就沒有考慮。

放下茶盞,知非道人冷聲道:“老和尚,貧道是道人,欲修道,先做人。也不用再費什麼口舌了。有些事情,是底線,不容觸犯。佛門能冷眼縱容罪惡,貧道眼中卻不能見沙子。動手吧,貧道更喜歡拳腳說話。”

法海老和尚見此,也只自己方纔大約是有句話說錯了,才惹得這牛鼻子突然翻臉。他也不是怕事的性子。事實上,作爲迦葉的弟子,法海老和尚想來自視甚高,所謂的慈眉善目,不過外表罷了。要打便打,他又怕過誰來?在這紅塵俗世,哪個又能是他敵手?這牛鼻子給臉不要臉,卻不知等會兒跪地求饒的時候,還有沒有這份骨氣。心裡這麼想着,面上的功夫還是不能少了。老和尚雙手合十,站了起來,依然是慈眉善目的笑着:“阿彌陀佛,道友性子未免太過急躁了,想是練劍不慎,戾氣入懷,不如歲老衲回金山寺,靜誦佛經三兩卷,消除戾氣,從此大道可期,豈不美事一樁?”

知非道人早已心有不耐,怒斥道:“待得天下再無爾等面目可憎的禿驢,自然戾氣全消,天地一片清寧。老和尚,爲了這片天地,還請你早早圓寂吧!”說着,知非道人竹劍出鞘,化作一線流光,向着法海老和尚前心刺去。

要說這一劍有什麼玄妙,那也不盡然。事實上,知非道人這一劍,除了快,便沒有別的了。那可真是快極了,流光乍現極消,像是比光還要快。當然了,這只是肉眼的錯覺,要快過光速,知非道人眼下的修爲可是還差得天遠。

說時遲,那時快,不過轉瞬,便已臨到法海老和尚面前。這般的快劍,便是大唐世界,只差臨門一腳便破碎虛空的無憂老和尚,恐怕也是隻憑這一劍,便足以讓他身死道消。

只是,這像是比光還快的一劍,對於只差最後一步,便可得證羅漢果位,成就堪比道門天仙的法海老和尚,卻是有些不夠看了。也不見法海老和尚有什麼動作,右手依然託着紫金鉢盂,左手持着禪杖,雙臂展開,袈裟飄飄,這個人便向後面平移一般倒退着。雖是一個和尚,動作間卻是比知非道人瀟灑的多了。一邊退,一邊猶有餘力開口說話:“道友脾性太暴躁了些,一言不合便要打打殺殺,可見是真的走火入魔了。唉,可惜了,又少了一位道友。”

說話間,法海老和尚已然退到庭院,也不知他使了個什麼法門,居然轉眼間輕輕鬆鬆躲過了知非道人的劍氣鎖定,移形換影般站在了知非道人身後。說是移形換影,其實不算恰當,更確切地說,用‘瞬移’來描述也許會更爲妥當?

第二十七章、問醫薛神醫,非議馬伕人第三十章、交談第六十章、五莊觀前第六章、道門青城事,浮沉與誰知第六十六章、“武俠版”白素貞第四十四章、萬龍巢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線,老君救命第八十二章、算計第四十章、黑風山第五十八章、八方雲動第五十六章、鬥法第五十六章、指桑罵槐第二十七章、人性第四十章、結金蘭第七章、珞珈山純陽氣觀音第二十二章、初會邪王第七十五章、欲斬猴子,卻敵觀音第八十九章、驪山第五十六章、女兒柔情第六十九章、論道滅神之尾聲餘韻第二十八章、諸般變化,靜極思動第二章、誅惡道乍見許宣第六十六章、遮天卷終第八十五章、醒來(補更4/6)第三十二章、突然出現的師妹和濟公第五十五章、少林大會,重逢義兄第二章、玉人相與歡第四十八章、酣戰縱酒第三十三章、朱粲死,惡僧亡第九章、初見狠人大帝第二十章、言傳共身教,蜀道出劍門第六十一章、論道滅神之佛門之衆第三十三章、姬皓月第十一章、知非道人的日常第三十三章、鷹愁澗第三十四章、再遇寇徐第五十五章、少林大會,重逢義兄第二十七章、問醫薛神醫,非議馬伕人第五十六章、後繼第四十七章、生死一線,老君救命第九章、巧遇松鶴樓,杯酒識英雄第四十二章、遙遙一眼,便是初見第十四章、猴子出世,要打知非第二十八章、名傳太玄第四十五章、同船渡(下)第九章、初見狠人大帝第六十七章、法海末路第七十九章、離去第四十九章、金翅小鵬王第三十六章、勝第八章、西行第一難第八十章、萬妖國度第六章、知非詰菩薩第八十二章、算計第十三章、服藥、療傷第三十八章、盜銀案的收尾第十一章、小辯佛道第十章、曠野誰邀戰,拳掌見功夫第五十九章、萬族大會(二)第六十二章、深入不死山第三十一章、猴子求助第一章、長安酒肆遇純陽第五十九章第二十九章、月色長江、驚鴻照影第八十二章、平凡的日常(三)(補更1/6)第二十二章、欲修遮天法第七章、誰謂恩仇了,知非入青城第八十三章、平凡的日常終(補更2/6)第十二章、悠然赴川蜀,稚童名潼臻第十七章、破去術法,以劍爭鋒第七十一章、以劍論道上(補更3/3)第七十八章、告一段落,老君講道第四十六章、真情流露,各自癡心第六十一章、看山不是山?第五章、抵達熒惑第四十七章、掌中佛國第二章、玉人相與歡第三十六章、劍誅跋鋒寒第三十七章、至北域第十四章、先生名蘇軾,塾前初結識。第十七章、猴子挑戰知非第十二章、悠然赴川蜀,稚童名潼臻第六十八章、論道滅神之終將落幕第四十八章、牧場買馬第七十一章、貧僧還未見過向和尚伸手的第五十七章第二章、誅惡道乍見許宣第五十六章、鬥法第一章、新的世界第四十章、結金蘭第二十九章、月色長江、驚鴻照影第七章、誰謂恩仇了,知非入青城第十七章、破去術法,以劍爭鋒第二十二章、欲修遮天法第九章、討公道,會宇文第十章、曠野誰邀戰,拳掌見功夫第四十章、相助段正淳,欲殺葉二孃第二十一章、終至寧強縣,客棧聞曲聲第十三章、知非罵猴子第四十章、黑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