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仁多家

大雪從天而降,整個紅原籠罩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保忠將木窗推開一條縫,看着小院中積了一夜的厚厚白雪,怔怔良久,直聽到身後一連串咳嗽聲響起,才連忙又將木櫺放下,將寒氣擋在窗外。

幾步來到牀前跪下,看着母親躺在牀上病懨懨的模樣,保忠心中滿是酸澀,七尺男兒,眼眶竟然紅了。

母親無力的擡起手來,輕輕落在保忠的手腕上,聲音嘶啞:“大郎不要這樣,仁多家的兒郎,不許哭。”

“娘……兒子不孝,竟讓您受此苦楚。”

“佛祖說,人活在世上,就是來受苦的,或許爲娘這次終於可以不用再受苦了,去尋你父……”

“娘,別這麼說,您會好起來的,菩薩會保佑您的。您先別說話,兒子給您端些熱水來。昨夜下雪了,等您身體康復了,兒子陪您好好看看這雪景。”

伺候母親喝了幾口熱水,將母親又哄得閉眼睡着,這才悄然起身,輕手輕腳出了門。

在小院中焦躁的踱來踱去,不時打開院門向外張望,等了良久,這纔等到匆忙趕回來的弟弟。

見弟弟孤身一人回來,保忠忙問:“怎麼說?”

洗忠沮喪道:“醫郎不肯來,他說欠他的診金什麼時候算清,他就什麼時候來。”

醫郎是細封家的人,但要論起來,其實祖上是投奔党項的漢民,因爲三年前白馬山一戰敗得太快,隨軍的醫郎同樣沒能跑出去,便留在了城中。三年前白馬院知道了這位醫郎的根底,打算將他轉爲漢籍,在街上開館,卻被這位醫郎拒絕了,拒絕的理由很簡單,他自認是党項人,而且篤信佛祖。

自從年初始,保忠家便付不起醫郎的診金了,如今欠了一年,保忠想要罵人,卻無從罵起,說到底,醫郎這一年來給母親看病,怕是不下十多次,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將拳頭攥得緊緊的,咬着牙沉默良久,才又頹然鬆開。想了想,道:“我去找李彥思!”

洗忠一把將他拽住:“哥哥,我回來路上被景程他們圍住了,想跟咱們家借糧。”

保忠搖頭:“哪裡還有糧食?”身爲仁多家的呂則,保忠原本家產頗豐,但爲了照應遺留在紅原的仁多家族人,這兩百多張嘴吃了他小三年的時光,再富有的家產,如今也早已吃窮了。仁多家在紅原的拓跋部中又不是大族,無法插手白馬院賑濟党項人的糧食分發,被剋扣來剋扣去,到了現在當真是一貧如洗。

只聽洗忠道:“我也是這麼跟他們說的,如今哪裡還有糧食。可他們說,實在不行,讓你領頭,帶大夥兒進山搶一把。白馬部那些賤民如今過得極是快活,他們搶了咱們的牛羊,咱們應該搶回來!”

保忠想了想,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如今不比當年,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行此下策。”

“哥哥,日子太難了,我覺得他們的想頭不錯,你就帶大夥兒幹一場吧!”

“先莫慌,你讓大夥兒都別犯傻,白馬院新來了個趙方丈,先瞧瞧行色。何況明日就要發糧食了,過了這個節骨眼上再說。至於今天的糧食,我再去找李彥思借。”

保忠穿過街巷,來到祖儒李彥思的家,看了看牆角處坑坑窪窪的磚牆,以及小門外堆着的乾柴堆,他也不由暗自嘆了口氣,李祖儒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作爲原邛溪鎮上的頭面人物,李彥思家肯定不是今日這般光景。

當年戰敗之時,明軍曾經佔了半座鎮子駐軍,其後又有上千漢民遷徙而來,接手了明軍佔據的房舍,許多被佔了房舍的党項人紛紛擠到鎮上黨項頭人家中,從此滯留下來。李彥思沒有辦法,只得將府邸拆分下去,這位大祖儒如今閤家老小同樣擠在兩個小院子中,顯得很是窘迫,一如保忠家。

李彥思在花廳中見了保忠,聽保忠說是來借糧,手指在梨花木桌案上扣了不知多少次:“保忠啊,我記得你七日前纔來過的,那八十斤糧食,這麼快就吃完了?”

“祖儒,我仁多家兩百多口子呢,哪裡夠啊……”

“保忠,我家裡也沒有餘糧了,你們再忍忍,明日就是發糧的日子了。”

“祖儒,我老孃躺在牀上三日了,醫郎已經不給診治了,非要我家把診金還了。”

“你先回去,回頭我去跟他說一下,讓他去你家看看你母親。你母親又是風寒?”

“是。”

“保忠啊,不是叔說話難聽。你母親體虛,這風寒之症,三天兩頭髮作,醫郎去診治了也一樣。診治完了,開出藥方,你有錢去漢人的藥鋪抓藥嗎?”

“祖儒,您給想想辦法?”

“我能有什麼辦法?”

“我聽說,白馬院發的糧食,比我們拿到的多一倍……”

李彥思頓時跳起腳來,指着保忠道:“你什麼意思?你是說我剋扣了你們的糧食?我是那種人嗎?你難道不知道,明人發什麼東西都有損耗,他們說是那麼多,實際能發下來多少?再說了,城外的党項同族你不關心、不過問嗎?我就算沒有足額發給你們,但自己一斤糧食也沒有私吞!全都拿來賙濟族人了!”

望着氣急敗壞的李彥思,保忠沒再多說什麼,只是道:“祖儒,那些土地,咱們就租給漢人吧,總比這麼白白荒廢的好啊。”

一聽此言,李彥思頓時炸了,手指保忠,喝道:“你說什麼胡話?保忠,是我不願意租嗎?漢人不願意租!”

“可是田租收得太高了……”

“哪裡高了?比以前還少了很多呢!以前咱們一畝田能收七鬥,如今只收四鬥、五斗,已經很少了!何況還有兩斗的租子,漢民不是租種了麼?怎麼能說是我不願意租呢?”

“可今時和往日不同了,以前是有三部部奴種地,總不好把漢民當部奴啊。”

“保忠,你這麼想是肯定不對的!我這麼做是爲了什麼?難道是爲了我自己麼?還不都是爲了咱們党項人?如今三年都堅持下來了,只要大夥兒再挺一挺,白馬院就得點頭答應!如今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

“可是……”

“保忠,我們回不去了!我打聽過了,國中對紅原已是有心無力。值此之際,我們党項人就必須把心氣往一處使,唯有如此,才能如三部一樣,施行自治!那些賤奴都能自治,我們高貴的党項人爲何就不能?”

“祖儒,紅原已經是明人的了,咱們怎麼堅持?只要來個殺伐果決的人物,咱們這就是自取其禍啊。”

“可是沒有來,不是麼?上一任曾致禮不是這種人,這一任的趙致然呢?他已經來了一個月,同樣毫無舉動,依我看,他同樣不是這種人。”

第三十七章 受牒的曙光第十九章 高端概念第二十三章 野利與房當第十六章 陣盤2.0第四章 御姐風範第七十一章 在天上聊天第九十一章 門閂第八十三章 再啓青苗錢第八十三章 再啓青苗錢第十五章 觀雲臺上練法寶第六章 刻苦學習的日子第九十一章 心病也是病第九章 授籙的機緣第四十一章 飧和閣第四十四章 走走東方敬的門路第二章 投石問路第八十九章 演算有誤?第八十六章 授籙方案第十九章 名號下的光環第五章 一切就緒第五章 破境第二十八章 大悲大喜過山車第一百四十四章 賀宴第三十章 哪裡來的小丫頭第十八章 明覺的煩惱第五十五章 無極山下第二章 下一站第八十三章 橫斷大山第三十三章 僧商第二十二章 情書和上升之路第十三章 第三次正骨第二十六章 又是一道坎第一百三十章 綠地、靈氣、陽光和道友第二十四章 君山獵寨第十二章 新地舊人第五章 主動還錢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三十九章 犯了哪條王法第十六章 捉妖的幾點常識第十章 過河第三十四章 同病相憐第二十四章 君山獵寨第四十六章 古本原籍第五章 破境第三十章 部民信道諫第七十一章 東方敬的排查法第十四章 誓言第六十七章 典型發言第十七章 涅槃大法會第五章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道第八十一章 逃跑第二項技能第七十八章 遊說第一百一十章 送別第五十二章 陽山書院第四十八章 挖人事件第九十七章 十二枚棋子第八十九章 抓回去第四十三章 法師黃騰鬆(補更)第七十九章 釣魚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門不能亂第十九章 慈善堂風波第五十九章 大戰真酣(爲天明道長加更)第一百章 新的道職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點眼藥水第十八章 明覺的煩惱第二十一章 君山匪患第九十三章 看破一竅第七章 又是趙致然第三十一章 迦藍寺別院第五十六章 大禁術的新用法第九章 齋醮潛規則第四十一章 丹木和完丘第十八章 一個小意外第六十二章 宋監院的策論第十三章 逃奴第十八章 衙內第三十一章 雲水堂的法陣第十三章 條件第十三章 入門第二十二章 西真武宮震盪第八十二章 雲顯臺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舊案第二十章 告狀第二十九章 讓氣泡再大些第九十一章 心病也是病第三十四章 槍打出頭鳥第九十九章 宗旨第五十四章 紅蓮業火和金丹大道第四十八章 密會蔣高功第七章 老天不公第一百一十八章 趙師姐第四十九章 天龍院來人第二十章 離山第八十八章 仙逝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驚無險的結果第十五章 趙方主的“送溫暖”第三十三章 轉變第十四章 非爲邀名第二十一章 君山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