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方丈的“坐”法

白馬院道士加火工將近百人,四十人去丈量田土,還有十多人去督工建造週轉房,剩下的一半人維持着日常運轉。

和谷陽縣之類的內地縣份相比,白馬院當真是沒有什麼太多的事務需要“維持”的,趙然對道院事務比較精通,抽了半天時間在各房轉了轉,便發現剩下的人中,仍然有一半人閒着,他自是不能容忍的。

將李知客和盧方主喚來,道:“我打算辦點小事,需要你們操持。”

李知客問:“方丈有什麼吩咐?”

趙然道:“總督府下撥的修城費用,咱們要抽出一半來發給党項人,是也不是?”

盧方主喜道:“方丈,是打算取消了他們的賑濟麼?真是太好了!”

李知客點頭道:“正是,此事由庫房負責,方丈需要詢問他們麼?張貼庫帶隊出去勘察地理了,我把他們庫房的庫頭找來……”

趙然任他前去,過不多時,便將那庫頭找了過來,向趙然道:“稟方丈,此事正是小道負責。”

趙然問:“再過幾日便是中旬,是不是要開始發放糧米了?如何發放的?”

庫頭道:“正是,每月十日發放,男子四斤、女子三斤,老者和孺童兩斤,青稞和黍米各半,一併交付李彥思等三人,由他們下發。”

“李彥思等三人,就是拓跋氏、米擒氏、頗超氏的三位貴族?當初爲何要定下這麼個發糧之策?”

“曾方丈說,擒賊先擒王,只要穩住這三位,党項人就不會鬧事,而且,咱們自家也省事省力。”

趙然無力吐槽,繼續詢問:“那你知不知道,党項人實際上能拿到多少糧食?”

“聽說到了党項人那裡,他們會自己再行分糧,各家能分多少,他們自有一套定規。”

“發糧的口數,包不包括城外各處村子裡的党項人?”

“只按城中這兩千多黨項人算的,城外那六、七千人,咱們管不過來。當初李彥思也開口提過,但咱們實在沒那麼多餘糧,故此沒有答應。”

趙然沉吟片刻,道:“先不說那麼多,我有個想法,你們三個今日給我出出主意,看怎麼施行。每月給党項人發放一次米糧,此策已經施行兩年多了,若是驟然停下來,當然不現實。”

盧方主插言道:“大軍就在眼前,隨時可以平亂!”

趙然忍不住翻了個白眼,看來白馬院的這幫子道士們,還是很有幾個渾身充滿激情的嘛,但在沒有解決好對方生計的情況下斷糧,等於逼着人家起事了。一動刀兵,這事就沒法善後,故此絕非首選。

曾方丈剛調走,趙然一上任,就在紅原釀出民變,傳出去多難聽?前任埋的這個坑,他可不想踩!何況趙然還在打着這將近一萬党項人的主意,要是能改造爲大明子民,這該多好。

“但就這麼發下去,於我白馬院無絲毫益處。故此我想,能不能在白馬院慈航殿前發放,既讓每一個領取賑濟的党項人拿到糧食,又讓他們知道,是誰在給他們發糧食,他們應該向誰感恩。”

前任方丈曾致禮的命中應神是慈航道人,故此白馬院大殿中主供神像便是慈航,可惜曾致禮沒有資質根骨,修不了長生。

“我想讓你們辦的,就是這麼個事情,你們就關起門來,在我公事房中商議,今天給我一個方案。”趙然說罷,邁步而出,走了兩步,又回頭補充道:“若是漢民百姓過來領取,必須一視同仁。”

趙然步出白馬院,前往週轉房工地溜達了一圈。經過幾天的調整,城牆上的壯丁已經全部已到了北門外,沿着老匠人用石粉劃出的地線,正在修建趙然設計的簡易週轉房。

距城牆這數十丈地面是沒有耕地的,或者說本來是耕地,但早已被邛溪鎮數十年的人煙給破壞了。所以,圍着紅原城牆外的這兩千多畝土地是趙然規劃中的紅原外城,外城的興建,則從週轉房開始。

當然,趙然沒有把這麼大的規劃搬出來,他要真說出來,怕會把袁灝這幫人嚇死。

規劃中興建六十間週轉房,三間並列成一套,一共二十套,將來條件改善了,這些房子可以每戶賣一套房,二十戶爲一甲,這就是外城的第一甲。

四百壯丁一起幹活,此時地基差不多都打平了,一部分人正在夯實,一部分人則在壘土,還有許多正在四處搜尋乾草乾柴。

趙然詢問了一下管事的典造房道士,那道士信心滿滿,表示看進度,絕對可以在新流民抵達前將房子立起來。

看了多時,趙然吩咐:“今日臘八,晚上下了工,給大家每人加兩個麪糰!你們還有兩個時辰,快些去蒸來。”

那道士苦着臉道:“方丈,上回就加了一次,這回又加?”

趙然瞪了他一眼:“心疼糧食?放心加糧就是了,我自有辦法!”

這是趙然第二次在壯丁們跟前露臉,督工的道士一宣佈,說是趙方丈給大夥兒加發臘八節的麪糰,四百多人又是跪倒一片。

趙然宣講了一番三清愛民、民愛三清之類的高談大論,便離開了工地,返回了白馬院。

回到方丈院,見公事房門依舊緊閉,耳中聽到三人在裡面熱議,趙然微微一笑,繼續等候。自己定方向、提要求,讓下面的人去想辦法、去施行,這纔是方丈的正確“坐”法。

待到天色將晚,趙然側耳一聽,知道里邊差不多了,於是施施然推門而入:“三位辛苦,如何了?”

李知客揉了揉臉,道:“方丈,我等冥思苦想,擬了個方法,請方丈過目。”說罷,從桌上抄起一張紙稿來,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內容未經整理,但一條一條還算明晰。

其一,首先以流言向外散佈,言白馬院存糧不足,本月的賑濟取消。方堂組織人手上街巡查,彈壓全城。爲彌補人手不足,請趙然出面,向紅原守禦所調兵二百。

其二,党項人必來交涉,方丈再行出面示好,答允賑濟,但人均減半。

看到這裡,趙然眼前一亮,不由點了點頭。

其三,十五日於慈航殿前發糧,不論党項人還是漢人,均可領取,但須在客堂道士的引領下,向慈航真人上香,誦《志心皈命禮》。每三十人一誦,誦畢發糧。總計發糧百石。

其四,分發之日,爲防踩踏及宵小破壞,由方堂調派人手維持隊列之序,有攪亂者叉出重處。

其五,慮城外党項人聽聞後加入,爲防米糧不夠,需從常平倉中取糧百石預備,請方丈出手令。

其後還有許多細節上的措置,防止有人多領、冒領等等,考慮得很是充分,趙然看了看那庫頭,想來很多手筆應該都是他的主意,不是積年老吏,斷不可能如此周全。

第十八章 待遇(爲林教主盟主加更)第二十一章 債權轉移第三十四章 回到君山第六十八章 樓觀丹符第三十七章 東線貫通第四十四章 走走東方敬的門路第二章 不再是以前的趙致然了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第九章 普真禪師第十二章 鬱悶的白騰鳴第一百零三章 賀宴第八十八章 第三次談話第九十六章 而立第五十九章 緊急叫停第二十八章 暗流洶涌(二)第二十三章 沒佔到什麼便宜第一百零五章 約鬥第二十一章 昌明菩薩咒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三十八章 金記米鋪第六十五章 約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會談結果第二十一章 常設貨棧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五十五章 臨時條例第六十六章 信力簿第一章 回明第二十二章 西真武宮震盪第二十一章 昌明菩薩咒第二十三章 七年之癢第二十一章 競價第三十三章 怖畏佛像第十二章 看上去很老套第一百三十三章 同意你的觀點第三十三章 薛知客上天第六十九章 一鍋端了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四十章 西真武宮定計第六章 刻苦學習的日子第六章 衆法相第二十一章 競價第十六章 陣盤2.0第七十二章 順序第三十章 託市第九十七章 十二枚棋子第三十四章 無時無刻不在的教誨第八十八章 雙修道侶第四十七章 當金身再遇法相第九十七章 莫非後遺症第一百一十六章 試探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九章 使節第一百二十章 爭位第十九章 後續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一百零四章 撒網撈針第六十七章 搜谷第五十七章 素履子第五十八章 君山民事第四十七章 習慣的力量第一百零四章 品行端正的反派第六章 大禁術第三層第十五章 九天玄龍大禁術第十五章 九天玄龍大禁術第一百零三章 賀宴第八十七章 送信(爲星漢浮槎盟主加更)第二十三章 被抱了粗腿第四十六章 羣狼第三十章 華雲館中事第三章 勸解第六十一章 財務狀況第九章 天賦第四十六章 應天第七十章 對問第五十五章 雷善第二十六章 夜會第三十一章 山中追殺第三十三章 薛知客上天第八十九章 抓回去第五十章 飛翔在天空之上第五十五章 雷善第四十五章 感悟第五十一章 慶雲館(補更)第七十七章 想家了第二十八章 向上的門路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五十一章 花分兩朵第二十九章 斷案和門禮第二百零三章 比例第三十三章 轉變第六十六章 非禮勿(爲我在故我在月影加更)第一百章 新的道職第九章 使節第二十一章 立場第十二章 第二層第五十九章 三個問題第十四章 道門行走第三章 和藹的杜長老第七十章 算計(補欠更)第四十七章 分割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