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

剩餘的二十餘萬的應徵者將會按照其他各戰區報上來的需要兵額數量給予分配。

實際上,現在也就蘇淞、河南、浙江、江西這幾個戰區有必要進行兵額補充而已。

其餘戰區要麼現在還沒實際控制在朱由檢的大明朝廷手裡,要麼就是現在還未任命總督和總兵官,依舊還是保持着原樣。

朱由檢現在只能先顧及江南及其周邊地區,對於福建、雲貴、兩廣、湖廣等地只能暫且擱在一邊。

練兵的具體事務可由新成立的大元帥府各部處的官員如馬士英、周遇吉、李邦華、李明睿等統籌協調。

而朱由檢則還有抓緊對大明新的裝備和後勤體系重新改進乃至改革一遍。

眼下由朱由檢控制的近衛軍一共是七個軍,即分佈在淮揚、山東、應天、蘇淞、河南、浙江、江西這七個戰區的近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軍。

總計達百萬餘人。

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軍費支出與後勤供應,對大明的財政壓力不可謂不大。

對於財政、

短期內或許沒有壓力,有大明中央銀行的儲備金在手,再加上貨幣改革後獲得的鉅額利潤,完全可以支付軍費開支。

而現在亟需抓緊的則是裝備製造與後勤供應。

騎兵需要馬,步兵需要火器與鋒利的倭刀,以及炮兵需要的火炮還有火藥子彈盔甲等都是亟需大量製造的軍事裝備。

朱由檢不能讓自己的軍隊一直拿長棍做武器。

正因爲此。

在淮安府這邊練兵還未結束之際。

崇禎帝朱由檢便在暫領大元帥府總裝備部總長即司禮監秉筆太監史可法的陪同下回了南京。

南京作爲大明都城之一,自然也有一整套的兵器製造體系。

更何況,朱由檢南遷時也讓範景文將京城官營各火器和軍刀製造的工匠幾乎都帶到南邊。

因而,朱由檢現在趕回南京就想看看大明現在的兵器製造到底是什麼情況,能不能實現大規模火器製造與改進。

兵器製造由工部與內府監局主管,下屬有軍器局、兵仗局、火藥局等以及其他軍事裝備製造廠。

當然,當年在天啓年間發生過大爆炸事故的王恭廠也在其中,屬於大明軍事裝備製造的重要基地。

工部尚書徐石麟與司禮監秉筆太監兼大元帥府史可法陪着朱由檢先來到了軍器局。

這一日,正好是冬至日過後。

南京城下了第一場雪。

據司禮監秉筆太監韓守敬所言,今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年早來了一個月。

在白雪茫茫的御花園裡打了一輪太極拳的朱由檢拒絕了陳圓圓給自己穿上黃袍大氅,從韓守敬手裡接過手爐後便道:“換身其他顏色的棉袍大氅來,今日微服出城看看,既然下了雪,也不能辜負了這金陵雪景,順道看看崇禎十七年的冬天,金陵城的百姓是怎麼過的。”

陳圓圓應了一聲,便回去重新拿了便服。

韓守敬則不禁打了個噴嚏,搓着手道:“陛下恕罪,微臣有些老了,這才十一月,竟有些扛不住凍。”

“怕冷的話,就不必隨朕出宮了,待在宮裡吧,你也不必天天在跟前伺候着,去司禮監陪陪王承恩,今天他當差,你們之前是一個內書堂的翰林教的學生,正好可以敘敘舊。”

說着,朱由檢便招呼史可法一聲:“我們先走着,圓圓自會跟上來的。”

“史可法,你說說,這雪是瑞雪還是兇雪?”

朱由檢說着便道:“天下紛亂,各地災情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南京尚且如此寒冷,也不知北方我大明子民在建奴鐵蹄與流賊刀槍下如何生存,聽聞八旗子弟已經開始圈地了,四處抓人充作奴僕,也不知我多少漢人成爲建奴包衣,從此身家性命難保。”

“治世爲瑞雪,亂世當爲兇雪,陛下眼下革新除弊,南方得治,這半壁江山自然當爲瑞雪,而北境只怕**過後又是一場天災,明年開春之際不知多少白骨露於野,只希望別瘟疫橫行。”

史可法朝朱由檢拱手回道。

朱由檢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宮牆邊的臘梅開得鮮紅,倒也讓他不由得停住了腳。

陳圓圓這時候追了上來,跑的粉臉緋紅的她越發顯得嬌豔欲滴,將天香色羽緞往朱由檢身上一披,就又將貂毛做的風帽戴在了朱由檢頭上:“陛下,娘娘讓我囑咐你,出門時記得戴上紅毛鬼進貢的皮手套,那東西戴着暖和,我給您戴來了。”

朱由檢聽陳圓圓提起紅毛鬼,便想起了自己命錦衣衛去澳門聯絡葡萄牙人的事:“將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喊來,記得囑咐他穿便服見朕。”

朱由檢剛出宮,錦衣衛指揮使吳孟明便趕了來:“微臣見過陛下。”

“邊走邊談”,朱由檢說着便先來到了大街上,只見整個大街猶如一條白色的長龍般延伸到天際盡頭。

高低錯落的屋檐猶如白頭翁一般捲縮在翠竹與梧桐樹夾雜的街道旁,翠竹和梧桐都彷彿披了一層白紗,偶爾一陣風吹過,便飄揚起來,濺落一地。

朱由檢尋了一家普通的飯館坐下,對面的則是低矮地簡易棚子,棚子裡擠滿了外地來的流民。

同樣是南逃。

作爲皇帝的他和一干達官貴人依舊能住高堂,睡暖塌,而這些普通黎庶則大都只能捲曲在應天府臨時搭建的窩棚裡。

“給應天府尹成德說說,多買些棉被和乾草這些取暖的物件發下去,寺廟、道觀、抄家後擱置的府邸都可以暫時作爲安置點,多想些以工代賑的法子,別凍死餓死太多的人,好歹也是天子腳下,得讓天下百姓看到希望,錢不夠可以找朕要。”

朱由檢說完,便見店小二走了來,見朱由檢等人衣着不凡,自然很殷勤地問他們需要些什麼。

朱由檢隨便點了份麪食,而史可法等自然也不敢多點,也只得跟着點了份麪食。

而朱由檢則趁此時正好看見,店面掌櫃正數着銀幣,一比較富態的中年人走了過來:“掌櫃的,我這裡沒有銀元,只有一百的會鈔,你看能行嗎?”

“這位客官,我們只認大明中央銀行的鈔票,你這個是嗎?”

這掌櫃地說着,那富態的中年人則拿了出來:“就是這個,我剛從湖廣賣貨回來,別的鈔票,我也不敢給你。”

“這樣的話,行是行,但本店也沒辦法找這麼多零錢給你,要不你去隔壁央行銀行櫃檯兌換一下,就在前面右拐,不遠的,你兌換回來再付。”

“你就不怕我不認賬?”

“怕啥呀,也就三錢的價而已。”

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十二章 遇襲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二百零四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