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

按照朱由檢在大明軍事方面的設想。

未來的大明軍隊整體上是大元帥府所屬的近衛軍和兵部直轄的衛所兵所組成。

而五軍都督府自然是名存實亡,除了作爲將領官銜加銜,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近衛軍中,第一二三軍則是朱由檢的王牌軍種,絕對嫡系。

對於這三個軍種的兵種設定,朱由檢並沒有全部打算將他們全部練成鐵騎。

雖然在這個時代,騎兵依舊是最具備進攻優勢的兵種。

但作爲穿越者的朱由檢深知在這個時代,騎兵的沒落已經開始到來。

尤其是在火器技術越發純熟以及火藥的大規模用於戰場後。

更何況,騎兵的訓練時間成本與裝備成本都要比其他兵種高得多,大明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支撐幾十萬騎兵。

即便韃子這樣的關外部族政權也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騎兵。

而且,未來主戰場在短期內將是河網交錯的長江淮河流域進行,這一帶河網交錯,地勢複雜,騎兵很難發揮出足夠的優勢。

再加上,大明帝國代表着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

在將來的敵人肯定不止滿清,如果大明帝國要開拓海外殖民地,將帝國權威延展到全球。

那麼,大明勢必會與熱兵器作戰技術精湛的西方殖民者發生戰爭。

這就要求大明必須在熱兵器作戰上繼續保持不落後甚至是先進的地位。

所以,朱由檢依舊是想把近衛軍這樣的野戰軍種編爲由騎兵、步兵、炮兵組成的複合兵種。

從而使得大明軍隊的作戰能做到立體化作戰,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各兵種優勢。

朱由檢打算以營爲基本單位,每營六千人,有騎兵營、步兵營、炮兵營三種。

再以若干營組合成一個兵團,兵團飽和騎兵、步兵、炮兵等營,算是一個綜合性的軍團。

而近衛軍中一個軍中則包含兩個兵團。

這樣,大明近衛軍實際上就相當於一個集團軍,與近現代編制幾乎一樣。

每個兵團都能在一區域內進行獨立作戰,或者於各個地帶進行運動作戰。

而在防守之時,也能組合成防守、機動、援救、進攻等多位一體的防禦體系。

一個軍具備兩個這樣的獨立兵團,則相當於人有兩隻手,可以同時控制兩個作戰區域內的軍事行動,甚至能起到相互鉗制與夾擊的作用。

而近衛軍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便首先要具備這樣的功能。

按照朱由檢的預計,這個三個軍,每個軍主力戰兵得五萬餘人,得編成若干騎兵營、步兵營、炮兵營,按照一個兵團至少一個騎兵營和至少一個炮兵營的配比,現在需要練出六個騎兵營和六個炮兵營,然後其餘戰兵則統一整編成步兵。

現在待訓的十餘萬戰兵,再加上還擔負着守禦地方的部分精兵,三個軍中一共十五萬戰兵將要被重新分配成六個騎兵營、六個炮兵營、九個步兵營。

這樣就可以使得每個軍有兩個兵團,一個兵團有一個騎兵營、一個炮兵營、三個步兵營。

除此之外,兵團與軍都有一個直屬警衛營與偵查營。

騎兵營和炮兵營自不必細述,具備騎術技能者和原就是騎兵的老兵以及志願成爲騎兵的則統編爲騎兵,炮兵也是如此,而步兵營則進一步細分爲弓箭手、長矛兵、火器兵三個子兵種。

除了已經完成基本隊列訓練的秀才營和壯士營的新兵外,待訓的十萬新兵被分別編進第一軍第一營和第二軍第一營訓練營中,而秀才營和壯士營的一萬兩千人則同原從三軍抽調出來的老兵與底層軍官一起成爲教官,負責帶隊訓練這十萬新兵。

其中,幾乎達到了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具有訓練經驗的人在帶隊。

而周遇吉和劉芳亮則依舊是這兩個營的總教官。

一旦這十萬新兵的基本隊列訓練完成,再加上原有的五萬精兵,朱由檢將開始着令大元帥府陸軍部下令將十五萬戰兵開始按照各軍所需各兵種數量進行分配。

一但主力戰兵分配完成,便開始進行各兵種的專業技能訓練。

而除了戰兵外,輔兵的訓練自然也會提上日程,實際上在此時已經開始進行近衛第一二三軍輔兵的篩選。

所謂輔兵,自然就是爲輔助戰兵作戰的士兵,大軍駐紮時的挖壕溝、搭木架、建橋樑、運輸輜重等都得有輔兵完成才行。

但同時也兼具着預備部隊的作用。

因而,輔兵並不是說就不用訓練,不需要要求其戰鬥力,只是不承擔最主要的作戰任務而已。

朱由檢打算每個軍除五萬主力戰兵即九個營左右的主力戰兵外,還得有十萬左右的輔兵,也同樣按照戰兵規格編爲若干騎兵營、炮兵營、步兵營等。

主力戰兵組成的營可稱爲甲種營,輔兵組成的營的可稱爲乙種營。

一個軍十個甲種營,二十個乙種營;再分到兵團,則是一個兵團五個甲種營,十個乙種營。

而方便統一管理各兵團內各兵種指揮事務,每個兵團下面的十五個營,則按照各兵種統一劃分爲騎兵師、步兵師、炮兵師。

這樣一來,也就是說,大明近衛軍體系是從最基礎的隊長到百總、把總然後到營,接着是師,然後是兵團,最高是軍。

新兵訓練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兩個訓練營每天都在一眼望不得邊的大校場上喊着口號,走着步伐。

而輔兵的也在從餘下的四十多萬應徵者中篩選,他們將在半月即十五萬主力戰兵結束後同現還在職位上的近衛第第一二三軍的官兵們一起接受訓練。

而這些軍官們將被直接升爲各營的遊擊、千總、百總等官,算是彌補他們沒有進入甲種營的損失。

而十五萬完成隊列訓練的戰兵則將被全部整編成各兵種營,並分別調往各地進行專項兵種訓練。

在訓練的同時自然也會參與剿匪等實戰訓練。

一旦乙種營的訓練完成,也同樣也會整編成各兵種營,並同甲種營一起混編成各兵團。

這樣,近五十萬的大軍整訓便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同時還不至於影響山東、淮揚、應天一帶的防守力量,畢竟每個階段都有兵力在崗。

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四百章 疑陣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