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

“荒唐!”

朱由檢直接突然朝工部尚書徐石鱗怒喝一聲。

若不是,崇禎帝朱由檢剛纔從工部尚書徐石鱗言語聽出他並沒有貪墨朝廷撥給官屬工匠的撫卹銀,只是真的幫這些工匠開了謀生的店鋪。

朱由檢都想直接斬殺了這徐石鱗。

雖然這個時代,很多人視工藝技術爲奇技淫巧。

但作爲後世穿越者的朱由檢卻知道這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多寡對一個國家的硬實力強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甚至,有些天才級工匠所鑄造的機械零件或其他產品比計算機操控生產的還要完美。

有的人用一把銼刀就能完成一個精密儀器的製造。

在大明,或許沒有能用銼刀進行零件加工的工匠,但製造各種火銃零件的技術精湛之人自然不會少。

這些人算得上是大明的國寶級的人物,尤其是在這個沒有高級機牀的時代。

所以,朱由檢當初寧願南遷速度慢點,也要將這批工匠帶走,甚至給予的待遇並不低於隨扈的官員。

而偏偏現在。

堂堂的工部尚書,飽學之士的二品大員,徐石鱗竟然讓這些工匠真的成了匠人,不是打鐵就是補鍋。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諷刺。

因而,由不得朱由檢不生氣。

“這裡面不少都是軍器局、兵仗局和火藥局、王恭廠等製造佛郎機炮、紅衣大炮的老工匠,一人可抵百萬軍,你徐石鱗讓他們去補鍋碗瓢盆,你這是要氣死朕呀!”

朱由檢忍不住吼道。

“陛下恕罪,微臣接到的旨意只是把這些人都安頓好,所以微臣沒有想那麼多,該怎麼做,還請陛下明示。”

徐石鱗也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同時也很委屈,如今陛下嚴刑峻法,他這次都沒敢貪墨分豪,全把戶部撥下的銀子都用在了安頓這些工匠上面。

但徐石鱗哪裡想到,這樣做還是遭到朱由檢一陣怒罵。

不過,朱由檢也沒有十分苛責他,只是說了一句:“你這個工部尚書當的很不稱職,自上辭疏吧。”

朱由檢說着就進了這南京軍器局。

“朕已傳旨着原亳州知州宋應星升任工部郎中,現在何處”,朱由檢此時又問起了工部尚書徐石鱗。

即便朱由檢並非歷史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但對歷史感興趣的他也知道現在明末,真正懂自然科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能人有哪些。

因而,他早已開始命人去尋找這些人。

這裡面,宋應星便就算一個。

朱由檢自然不能讓其養閒在家。

正失落的工部尚書徐石鱗見崇禎帝朱由檢突然又問他話,忙指着穿着官服站在一鐵爐子旁給一鐵匠鼓風的官員:“回稟陛下,此人就是宋應星,現暫且署理軍器局、兵仗局、盔甲廠等。”

此時的宋應星已年過五旬,鬢髮早已發白,不過還能幫助鐵匠一起拉鼓風。

朱由檢也能猜得出,這個宋應星此時應該還算是身體康健的。

“你就是宋應星?”

朱由檢走過來問道。

“正是本官,不知閣下是?”

宋應星還沒見過崇禎帝朱由檢,而朱由檢今日又是穿的便服。

所以,這宋應星也就沒認出朱由檢來。

“還不見過皇上!”

工部尚書徐石鱗低聲喝了一聲。

宋應星這纔回過神來,忙不迭地給朱由檢行禮。

“免禮吧,你且給朕說說,你在幹什麼?”

朱由檢問道。

“回稟陛下,微臣再試着讓他們煉出一種更好的鋼來,微臣訪問過一些老兵,他們說大明的火炮很容易炸膛,微臣覺得可能跟炮管脆性太高有關,所以,微臣便又根據以往一些老鐵匠的建議,用了新的鍊鋼方法,用柳條炒練熟鐵,可以使得鋼鐵不易碎,且也不容易變形。”

宋應星說完就揩拭了額頭上的汗珠。

“很好,徐石鱗,你這點做的不錯,知道量才而用”,說着,朱由檢便讓宋應替向自己回報軍器局等的具體情況。

而宋應星迴答地倒也乾淨利落,具體軍器局和其他幾個生產火器的機構現有工匠數量和各類兵器生產量也能答上來。

朱由檢甚至乾脆直接升了宋應星工部右侍郎全權負責大明重要軍事裝備製造和研發。

與此同時。

朱由檢還要求將軍器局等大明各武器生產作坊全部改組成大明軍械所,下設火藥局、火銃局、火炮局、兵器局(主要是冷兵器生產)、鋼鐵冶煉局外加一個王恭廠。

王恭廠雖然是用的源自北京城的老名字,但實則是朱由檢準備爲將來大明研發各種非常規武器設定的一個機構。

也就是說,按照朱由檢的要求,大明的軍工廠將不再只是一個小小的工部郎中與內府監統管的各類分散機構。

他將是一個由工部侍郎管轄且直接向大明皇帝朱由檢負責的高級別衙門。

而五局一廠如今也算是這個軍械所的基本結構。

朱由檢有意要擡高軍事裝備製造機構即大明軍械所的地位。

同時,他還要藉此讓所有體制內的工匠都能有個清晰的定位,以此確定誰是適合哪個局的技術人才。

朱由檢當即下旨讓宋應星將被工部尚書徐石鱗遣散了的大部分工匠給重新召回軍械所。

甚至,朱由檢還會考慮將這上萬名的工匠按照技術層次進行定級,如果級別高的會給予不低於侍郎尚書級別的待遇。

儘管現在的社會教育還是以儒家教育爲主。

朱由檢也還沒來得及徹底改變國民教育的基本方式。

但現在,朱由檢可以藉此戰亂之際,以亟需神槍巨炮的理由鼓勵人們進行自然科學研究,並調動這些工匠的積極性,讓他們以自己是一名工匠而感到光榮。

因而,朱由檢在考慮可以建立一座如同翰林院一樣的大明科學院,甚至還可以有一個大明工程院。

這樣的話,便就相當於給所以的工匠給予了一個最高奮鬥目標的標杆。

如同政治系統的官員晉升巔峰是內閣,軍隊系統是大元帥府一樣,而現在學術於科學技術領域最高機構是科學院與工程院,自然會讓更多企圖改變自己的命運多一條選擇,大明也不會因此偏科,只培養出一批官場高手,而沒有一批軍中名將與學術精英。

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四百二十五章 藩王進京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三十三章 步炮協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