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

這一日正是朱由檢召集內閣以及兩院進行關於新式教育與新式學堂的廷議之日。

因而,朱由檢也就沒有在袁貴妃與賀貴人的身上纏綿多久,雄雞破曉之時便起牀盥洗理鬢。

剛用過早膳,王承恩按照慣例便來到了朱由檢這裡:“陛下,馬士英於昨日酉時初刻離開京城,只兵部尚書阮大鉞相送,兩人於長亭談話半個時辰之久。”

“這兩人是穿一條褲子的,從先皇兄開始就是出了名的同黨,阮大鉞送完馬士英可有去哪兒?”朱由檢笑着說了一句。

“去了李明睿府上,裡面笑聲很大,至亥時三刻方回。”

王承恩說完,朱由檢心裡不由得一緊,旋即又釋然而笑,心道:

“這個阮大鉞,之前從未有去李明睿府邸的記錄,如今下午五點剛送完馬士英走,就去人家府上放蕩大笑到晚上九點多才回,李明睿怎麼沒把他打出來,肯定是那馬士英出的主意,真是多此一舉!不用管他們,惠王與永王還有皇后以及高弘圖那裡盯緊點。”

朱由檢說畢,王承恩點頭稱是而退。

彼時,司禮監秉筆徐昭華走了過來:“父皇,參加廷議的大臣們都到齊了。”

朱由檢只淡淡地點了點頭,沒有多和徐昭華說什麼,見新任司禮監隨堂於菱兒也在一旁,便吩咐道:

“你也一起去吧,有些廷議要點記清楚,到時候朕要查閱。”

說完沒多久,朱由檢來到了廷議的地方,內閣首輔高弘圖、文淵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瞿式耜、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宋應星、禮部尚書黃道周、禮部左侍郎黃宗羲、工部左侍郎兼大明工業學堂祭酒畢懋康、工部右侍郎兼大明科學院大明工程院院正方以智、大明科學院司業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張岱等涉及大明學術與教育領域官員一見崇禎帝朱由檢出現便都忙前來行禮。

“免禮,今日是君臣廷議,非是大典,賜坐!”

朱由檢如此一說,羣臣自然連忙謝恩。

“從北伐前開始,朕就有這個想法,天下兵戈之事乃至於百姓生活之事已不同於以前,我大明不僅僅只需要德高禮優之士,需要更多造槍、造炮、造槍彈、造戰艦乃至管錢法、管人、管畜生之才,大明以往之教育重修身而輕實用,重舉業而輕啓智,如今朕欲行新式教育與建立新式學堂,諸位愛卿有何看法,可以暢所欲言。”

朱由檢說完,內閣首輔高弘圖便先說道:“陛下所言甚是,而今天下非以往之時局,船堅炮利者可得天下,朝廷對於善技藝之工匠乃至懂錢法格物的官員都是急缺的,但科舉乃天下選官之正途,百姓認之,百官也認之,因而微臣認爲科舉不可廢,新學可爲其補充。”

朱由檢點了點頭,他知道高弘圖會這樣說,便道:

“朕也沒說要廢科舉,現在要做的是新式教育與新式學堂的事,現在如今大明選官有四種方式,科目(即科舉)、學校、薦舉、銓敘,朕的意思是在這四途之上再加上一種,暫且定名爲考選。

即在各縣設初等學堂,可簡稱爲小學;各府設中等學堂,各省高等學堂,京師以及大埠通衢繁華之地設大學堂。

初等學堂分國文、算學、自然、社會四科,國文即我華夏之詩詞歌賦等經書文章。

算學即基礎的算術要理。

自然則是能觀察到的天地萬物之機理,社會即歷史與人倫錢法以及君臣之道。

至於具體如何劃分你們再細安排,小學者自然不能難度太大要以普識性與基礎性爲主。

小學裡可分年級,每年級需到達什麼層次,到幾年級可以升入中等學堂,也由禮部聯合兩院裁定。

中學則自然細分爲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社會細分爲地理、歷史、政治三科,政治包括錢法與國家大禮與倫理之道;

中學乃夯實基礎之階段,乃最關鍵之培養人才階段,中學之後優異者選入大學,選入大學則賜生員。同生員分廩生、增生、附生一樣,根據選入大學之不同成績賜不同等級之生員身份。

總的來說,小學升中學須一考,中學升大學須一考,皆是官考,由官府安排學堂負責選錄。

學堂內部之考試可自由舉行。

大學堂之生員實行學分制,什麼是學分制,朕待會再與你們細說,學分修滿者可畢業,也可以申請入各省考選一目之舉人,成舉人後也可進京入京師大學堂或大明科學院與大明工程院考選入進士,以上新式教育之生員、舉人、進士皆是新功名。

從生員起一旦選擇畢業便由禮部報入吏部和大元帥府總政治處,由吏部與大元帥府總政治處統一分配其官職。

朱由檢說完之後,高弘圖、宋應星等官員皆無異議。

畢竟他們現在都在競選首輔,都不想惡了陛下的意,但方以智還是不由得問了一句:

“陛下,初等學堂即小學的生源來自於何處,另外,便是一旦入新式學堂還可以參加科舉嗎?”

“禮部左侍郎黃宗羲,朕問你,現在大明社學在讀蒙童有多少人?每年中童生者有多少?”

朱由檢這麼一問,黃宗羲忙報了數字,還做了總結:“即便是陛下現在屢次擴大生員數量,如今各縣能取中童生者也不過十之三四。”

“甚好,以後內閣下一道旨意,兩次不得中秀才者入新式初等學堂,免得蹉跎歲月於舉業路上,同時初等學堂也允許社學與非社學之孺子幼女入讀,新式學堂之學子俱由皇家專款補助,朕每年從內帑拿出半成的收入資助其生活,禮部負責其教育支出,不得低於年支出的半成。”

在現代,發達國家教育支出佔國民總支出一般在百分之四左右,而朱由檢現在要求國庫在新式學堂的支出不得低於半成自己內帑還拿出半成,不得不說這個比例是很高的。

連戶部尚書瞿式耜和禮部尚書黃道周聽了都很是驚訝,心想:看樣子陛下又不打算修建皇陵了。

“新式學堂確立了,新式教育的安排還得由禮部、兩院以及翰林院等具體安排,現在還有一個關鍵是先生的數量,懂國文者不少,但懂算術乃至自然社會之理者不多,只能先集中培訓一批,將兩院與大明軍械所以及大明工業學堂的人先集中用到新式教育上來。”

張岱這時候說了一句,朱由檢一聽也覺得好像師資力量也是個大問題,便道:

“現在務必先設立一批師範學堂,師範之意,你們應該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培養新式教育所需之先生,但代表性的綜合大學堂也要有,先在京師成立京師大學堂,再在南京與北京各設師範學堂一所,其他師範學堂,到時候再細安排,其他大學堂也是如此。”真人小姐姐在線服務,幫你找書陪你聊天,請微/信/搜/索熱度網文或rdww444等你來撩~

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六百一十六章 槍殺紅毛番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戰事自西南來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五百七十二章 經略漠南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四百章 疑陣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