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

無獨有偶。

朱由檢藉着此次錢謙益謀殺君王的案子繼續打擊着大鄉紳和大官僚的勢力。

此時的河南歸德侯府還是一片寧靜。

已被罷職的兵部尚書侯恂並不知道他侯府末日的臨近。

作爲歸德府最大的地主,且在朝中做官這麼多年,侯恂也深刻知道大明現在到底有多麼腐朽,而這天下遲早都會從新改朝換代。

所以,侯恂也在做着投降滿清或者闖賊的準備,不過大明皇帝南撤的消息也讓他有些猶豫,使得他還不能確定這天下以後到底歸於誰。

所以,侯恂也就沒有明顯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政治動向。

侯恂甚至還想着去接洽左良玉,並幫助左良玉成爲亂世梟雄,到時候他還能得個從龍之功。

但左良玉的身體是每況愈下,這讓侯恂也不得不放棄做亂世張良的想法。

不過,隨着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自成屢戰屢敗,侯恂也有些着急煩悶起來。

河南歸德乃他侯家之根基所在,整個歸德府數十萬畝良田都是他侯家田產。

如今,李自成不停地向西向南撤退,大有重回河南之勢。

而侯恂則不知道是該投降李自成還是該幫着建奴消滅李自成,以除賊之功投降建奴,或者是聽從大明皇帝陛下崇禎的旨意,招撫李自成部,組織鄉兵抵抗建奴。

“老爺,歸德府知府又來要銀子了,說是府庫因賑濟流民已無半兩積蓄,而歸德府城亟需翻修禦敵因而希望老爺您能捐一筆銀子。”

就在侯恂煩悶時,其管家則急急忙忙跑來稟報消息。

侯恂一直在糾結是該投降建奴還是該南投到左良玉的地盤去,所以對於歸德府的防守並不在意,如今聽歸德府知府又來要銀子,直接大喝一聲:“就說我病了,謝絕會客!”

侯恂話剛一落,便聽見馬匹的嘶鳴聲,嚇得他立即問道:“這是戰馬的聲音,聽這聲音,當不在一百騎之下,外面發生什麼事了!”

說着,侯恂就急急忙忙地往前院跑來,他很懷疑是不是建奴的八旗勁旅打過來了。

驚慌失措的他忙大聲吩咐僕人將自己書房裡奉給建奴攝政王多爾袞的投誠檄文拿來。

侯恂整了整衣冠,就吩咐人開門,但一開門,他正要下跪時,卻看見來的不是建奴騎兵,而是不久前剛升爲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馬士英和他麾下的標兵。

“是你,鳳陽總督馬士英!”

侯恂屬於東林黨,而馬士英屬於閹黨,兩人從來就不對付。

因而,現在侯恂見了馬士英也沒什麼好心情,甚至連官場上基本的客套都懶得打。

畢竟,曾經東林黨和閹黨可是水火不容的,互相瞧不起對方。

不過,馬士英倒是一副春風得意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與侯恂計較的樣子,笑着說道:

“侯部堂,你應該現在稱本官一聲馬閣老,鄙人已於十日前,承蒙陛下隆恩眷顧,入值內閣掌兵部尚書印。”

馬士英說後就吩咐道:“將侯府圍起來,不得放走一人,有膽敢反抗者,格殺勿論!”

“是!”

馬士英麾下五百騎兵立即分成兩翼從左右分奔而去,其餘三千步兵也迅速朝兩邊包抄而來。

馬士英則怡然自得地下了馬。

他今日就是奉命來查抄侯府的。

侯方域參與錢謙益謀反案,其父侯恂自然是不能置身事外的。

儘管,侯方域父親乃是左良玉之前的頂頭上司,於左良玉有恩。

但朱由檢作爲皇帝,也並沒有要懼怕左良玉的必要,甚至他也要藉着動侯恂的契機向左良玉表表態。

朱由檢要以此告訴給左良玉,自己這個皇帝並不畏懼他左良玉。

而他左良玉也最好是老老實實地待在湖北聽從朝廷調令,否則侯恂之今日就是你左良玉的明日。

馬士英很慶幸自己當初在得知李邦華領高傑與劉芳亮兩路大軍以劉良佐殘害百姓、不聽朝廷詔令,私結外虜的理由進剿劉良佐時而選擇出賣劉良佐,並果斷聽從朱由檢旨意來到河南督師。

否則的話,馬士英覺得自己的下場不會比現在的侯恂好多少,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機會入內閣,還執掌兵部。

朱由檢在詔令馬士英到南京執掌兵部的同時也下了一道旨意讓他順便抄沒了侯恂的家,並就地處決侯府要犯,帶侯府家產到南京充作兵部庫銀。

作爲崇禎大帝的朱由檢讓閹黨馬士英抄沒東林黨巨頭侯恂並殺其本人自然是要加深他和東林黨之間的仇恨,以此達到馬士英徹底倚靠自己的目的。

而馬士英自然也能猜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目的,且也能猜到陛下到南京後爲控制朝政大權肯定要對尾大不掉的東林黨下手,而自己這種非東林黨且與東林黨仇深似海的閹黨成員自然是很有希望被重用的,要不然也不會直接入內閣,執掌權柄甚重的兵部。

馬士英也沒打算對侯恂手下留情,他要讓崇禎帝朱由檢滿意,只能比朱由檢所想的還要狠,這樣他才能給崇禎帝交上一份有分量的投名狀。

“你居然成了內閣大學士,還執掌兵部!”

侯恂不可思議地指着馬士英,但旋即大叫了一聲:

“天啊,陛下啊陛下,您爲何讓一當年依附權閹魏忠賢的奸佞小人做內閣大學士,還讓他執掌兵部,大明亡國不遠,亡國不遠啊!”

馬士英沒有因爲侯恂罵自己是奸佞小人而生氣,反而依舊還是心平氣和地說話:

“侯部堂,我馬某忝居內閣,執掌兵部,會不會讓大明國破家亡且不論,但至少我馬士英不會造陛下的反,我馬士英此身唯以陛下馬首是瞻,而不像某些人不但朝秦暮楚,還無君無父,甚至還教出一個意圖弒殺君父的不孝子!”

侯恂聽這馬士英的話裡有話,忙問道:“你說什麼,誰造陛下的反,誰的兒子是不孝子?”

馬士英見侯恂問起來,便吩咐人將侯方域的人頭提過來,並丟在侯恂面前:

“侯部堂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啊,看看吧,令子侯方域參與錢謙益謀反一案,企圖在丹徒鑿沉御舟,但好在陛下洪福齊天,僥倖躲過,並偶然抓獲令子之兇行。”

侯恂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兒子的頭顱,嚇得忙退了幾步,情緒激動之下,且不由得吐出了一口血來。

多謝書友六禍蒼龍100書幣打賞、書友歲月無聲100書幣打賞

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