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

侯恂這時候才明白過來,明白這馬士英敢情是來抄自己家的。

但現在侯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他也不知道自己兒子到底爲何走上謀反這條路。

不過,侯恂能從馬士英那一臉陰笑中察覺到此事肯定和閹黨有關。

侯恂自知自己死期不遠,又主觀性地認爲是閹黨陷害了自己兒子和自己,因而便乾脆指向了南方:“崇禎……”

侯恂還沒有罵朱由檢罵出口,馬士英就一劍刺穿了侯恂的喉嚨:

“奸臣賊子,本官豈容你罵陛下一句,有什麼話憋回去,到陰曹地府去說吧。”

侯恂瞪大了眼,看着一把長劍刺透了自己的脖子,聲帶被卡得硬是吐不出半字來,手擡起來剛指着馬士英想要說話,卻旋即就瞳孔放大,整個人萎靡一般倒在了地上。

馬士英拔出了血淋淋的劍,血液從侯恂的脖項間噴射了出來,濺灑在馬士英的紅袍之上。

馬士英毫不在意地一撩長袍,就提着劍走了進去,見到一身穿錦袍的侯家人還戰戰兢兢地站在屋前,便直接一劍抹斷了此人脖子:

“所有侯府男丁皆不放過,全部殺掉!奴僕通通扣押起來,女眷也是如此,準備押解進京,發落到工部和教坊司!”

馬士英一說完,便是兩路官兵沿着迴廊衝進了侯府內院。

頓時間,佔地數十畝的侯府大院便是一陣血雨腥風,哭聲連綿三日而不斷。

而侯府這些年來巧取豪奪的數十萬畝良田的地契也自然全部被馬士英抄沒,再加上現銀古玩玉器也盡數裝車。

只有侯府大院沒有被拆,畢竟也是雕樑畫棟,融合了南北建築之韻味,馬士英都覺得毀了可惜。

……

松江府華亭縣。

已去世的董其昌和董祖常、董祖源三父子素來是惡貫滿盈。

在整個華亭縣,百姓們是深受其害,尤其是這三父子更以凌虐婦女最令人所不齒。

要不然,也不會倒在民抄董府的事發生。

不過,也因爲董其昌乃曾經的太子之師,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能依舊平安無事的在鄉里橫行霸道。

董祖常不知其弟董祖源參與了謀反一案,此時的他正過着西門慶般的生活。

可謂是,紅袖綠蘿共鴛鴦,魚水巫山常常度。

而這日,他甚至竟打起了自己姨表妹的主意,不過就在他壯着酒膽闖進自己表妹房間時。

應天巡撫路振飛也帶着漕運兵衝進了華亭縣董家大宅。

“一個都不放過,姓董的都得殺掉,謀反之罪,就得誅滅全族!”

路振飛冷眼吩咐着。

頓時便是四五個董府家人被直接殺死。

這邊,董祖常也被驚動了,直接擡頭出來一看,還沒來得及罵,路振飛就先一刀將他的腦袋剁了下來。

整個董府的人沒有一人能倖免,昔日爲虎作倀的董府人此時全變成了過街老鼠被官兵追來追去。

有跑不動的直接跪在地上求饒,也有乾脆直接跳進井裡淹死的。

還有的則不小心撞死在柱子上。

漕運官兵們則在董府來大肆殺戮,血液到處橫飛,白荷花上都綻滿了血珠。

不過,百姓們卻沒有此等血腥場面而暗歎官兵的殘忍,卻是大聲叫好。

有人甚至喊道:“殺的好,這下範氏可以瞑目了!”

……

這樣的場景在鳳陽也在上演。

李邦華站在龔家祠堂前,拿着聖旨,提着一把血淋淋的劍對龔鼎孳父親和祖父說道:

“令子不忠,竟勾結奸臣意圖謀害皇上,已犯下謀反大罪,謀反素來是十惡不赦之大罪,念在爾等素來是詩書簪纓之族,父子皆是當世大才,雖教子無方,但也算是德教一方,今日你們二人便自縊在自家祠堂上吧,也算對得起你們龔家列祖列宗吧。”

李邦華算是給龔家人開了個後門。

而龔鼎孳的祖父龔象達也不由得老淚縱橫起來:“承蒙李閣老之恩德,老朽沒想到龔家竟出了這樣的敗類,百年的書香門第,祖祖輩輩積累的名聲竟落得個不忠不義的下場,老朽也已無臉面見龔家的列祖列宗,但請閣老在老朽吊死後火化老朽,老朽已無臉埋於地下,嗚嗚!”

這龔象達說着就雙腿一蹬,身體就離開凳子,懸空起來,沒有擺幾下,就咔咔地窒息而死。

而龔象達之子,龔鼎孳的父親也同樣如此自縊而死、

龔鼎孳或許不會想到因爲他的個人私利竟使得自己家族落入如此境地。

或許龔家人沒有機會重來,但李邦華等官員卻要從這裡面感受到了帝王的威嚴。

……

“衝冠一怒爲紅顏”這句詩的作者正是已經被處決的翰林院編修吳偉業吳梅村。

不過,吳梅村現在只能去陰曹地府寫這首詩了。

而吳氏作爲南直隸太倉縣的大族此時也自然在承受者吳偉業參與錢謙益謀反案而帶來的連坐之罪。

昔日的大鄉紳大官僚雖說再如何強大,再怎麼欺壓良善,再有強大而根深蒂固的宗族大權。

但在軍隊面前也不過是土崩瓦解的份。

謀反二字便就讓吳氏宗族沒辦法拒絕這兩個字帶來的嚴厲懲罰。

吳家祠堂被毀。

吳偉業中舉人乃至中秀才的牌坊自然也得被毀。

……

與此同時。

原南京禮部尚書王鐸和原南京刑部右侍郎李猶龍和翰林院侍講學士陳鱗之的家產也被籍沒。

不過這次理由倒不是謀反,而是目光短淺,險些害陛下於不利境地的罪名。

總之,朱由檢便就是要藉此打擊一下大鄉紳和大官僚們,尤其是這些不太願意跟自己合作的大鄉紳大官僚們。

朱由檢要讓這些人都知道自己這個皇帝手裡是有刀槍的,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好對付。

雖說朱由檢查抄了九十個大鄉紳大地主,不過這對於整個盤根錯節的江南士紳而言,卻也不過是九牛之一毛。

所以,朱由檢知道自己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如今的行爲也只是略微敲打一下而已,還未能傷及江南士紳的根本。

而自己要想在這個江南徹底站穩腳跟,依舊還得小心翼翼才行。

但朱由檢如今的鐵血手段,也算是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所有的人,想直接除掉自己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佈新任內閣首輔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十章 帝后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