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

兵部尚書阮大鉞冷冷一笑,現在的內閣中,他沒有任何一個助手,但他有皇帝朱由檢支持,因而也就不懼於這些視自己爲奸臣的文官。

阮大鉞不等高弘圖便開了口:“阮某是不同意議和的,別說現在敗的是建奴,即使以前敗的是我大明,我大明也未嘗有議和一說,阮某隻信一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高弘圖聽了阮大鉞這句也不禁有些臉紅,而此時戶部劉萬春則笑了起來:“阮閣老這是在說我們苟且偷安?下官倒想問問,難道此時議和就等於偏安嗎,別以爲我們不知道你的心思,定王現在近衛軍第一軍履職,你是想讓定王多些功勳就明說,何必這麼冠冕堂皇。”

因崇禎十七年來,大明政局動盪不斷,不過四年,內閣就已換了兩屆,劉萬春和王思任都皆是入仕沒多久便入了內閣的官員,因而倒也沒有多少沉穩的氣度,一廷議便直接拆對方的臺,毫不顧忌對方的面子,讓一旁的華允誠與高弘圖這樣的老派官員看了不知該如何是好。

“劉閣老,你把話說清楚,什麼定王,我阮大鉞乃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臣子,只忠於大明皇帝陛下一人,何來的定王,別以爲你是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就可以構陷朝中大臣!你等着,明日都察院便會有御史彈劾你!”

阮大鉞大聲呵斥着劉萬春,劉萬春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了,有些話不能明說出來,不然就會落得個惡意挑起黨爭的罪名,如今也只得強辯道:“我,我不是這個意思。”

“好啦,今日內閣廷議是關於議和不議和的事,你們吵這些做什麼,舉手表決吧”,高弘圖拍了拍桌子,便讓在場的五個大學士兼尚書舉手。

“我贊成議和!”禮部王思任先舉了手。

“我也贊成!”戶部劉萬春也跟着舉起了手。

“我不贊成議和!”兵部阮大鉞說完便看向了吏部華允誠。

“我贊成”,吏部華允誠微微一笑,而阮大鉞當場就氣得站了起來:“你,你們!”

不過,阮大鉞也不好說什麼,雖然氣得臉紅脖子粗,但也知道自己在內閣比較孤立,沒有辦法找到很多人支持自己。

高弘圖此時也鬆了一口氣,心想總算不用自己明確表達意見,內閣就已有大多數閣臣支持議和了。

阮大鉞看出了高弘圖的得意之色,便突然問了高弘圖一句,相當於逼着高弘圖表態:“首輔,你不會也跟他們一樣贊成議和吧。”

高弘圖被阮大鉞問得不知該如何作答,暗自憤懣了起來:“已有三票贊成議和,本官的意見又有何用。”

“還是有用的,宋閣老若是不贊成議和,您內閣首輔有一票抵兩票的權力呢”,阮大鉞微微一笑,心道:“你個老狐狸想當縮頭烏龜,沒門!”

高弘圖見阮大鉞老是跟自己擡槓,心裡恨阮大鉞恨得是咬牙切齒,但他畢竟不是劉萬春和王思任那樣沒有什麼官場經驗的人,雖說心裡憎惡但表面上還是笑若春風,問着一旁的宋應星:“宋閣老的意思是?”

流水的閣老,鐵打的工部,這是崇禎時代中葉的內政現象。

宋應星是大明科學技術第一人,深得崇禎帝朱由檢信任,因而無論是範景文組閣還是高弘圖組閣,皆以宋應星任工部尚書,連宋應星曾經聯合範景文冒犯朱由檢時,即便朱由檢嚴懲了範景文等一大批文官也放了宋應星一馬。

沒辦法,大明可以沒有範景文、史可法、祁彪佳、劉宗周,但不能沒有宋應星。

不過,宋應星到底只是個舉人出身,雖說被賜予了進士出身,但在文官眼裡依舊不是一路人,再加上宋應星管的是比較偏技術的工部,又主要專心於科研,因而在內閣市場就是一坐冷板凳的。

每當只有首輔親自問他的時候,宋應星纔會說上一兩句。

宋應星見內閣首輔高弘圖問自己便擡起了頭:“剛纔劉閣老說爲民生計而同意議和,下官不這麼看。

議和讓北伐之戰拖延纔會影響民生,甚至影響很嚴重!

現如今工部大明軍械所各局各廠的工匠達數十萬萬之巨,最底層賣苦力的民工和俘虜都有百萬之巨,如今因準備北伐,各局各廠的生產指標依舊在往上調,但一旦不準備北伐了,這些指標就得下調,那這數百萬人幹什麼,不能白白浪費糧食不幹活吧或者沒活幹吧!

我大明蓄積的糧食與其給大軍北伐也沒必要給這些人白白浪費啊。而且一旦這些人閒下來,誰知道會不會生亂子,這個後果,內閣承擔得起嗎。

所以,我不贊成議和,當立即北伐,收復北都!”

阮大鉞雖是南直隸人,但不支持議和,高弘圖是能理解的,畢竟阮大鉞更多的是考慮到定王一黨的利益,但高弘圖沒想到宋應星居然也不贊成議和。

“本官記得宋閣老是江西人?”高弘圖問了一句貌似與今日內閣話題不相關的話。

不過,宋應星也聽明白了高弘圖的意思,笑着回道:“下官也是大明軍械所的人,是工部數百萬工匠的衣食父母。”

“本官是內閣首輔,按聖諭,有兩票最終決定權,此次內閣最終決議是支持議和!票擬後報請司禮監批紅吧”,內閣首輔高弘圖最終被阮大鉞逼得只得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而阮大鉞卻沒多少高興的神色,因爲他費盡心機,結果人家高弘圖就因爲是內閣首輔一句話就徹底把內閣的決議定了下來。

一般而言,內閣決議大部分司禮監都會通過,也就意味着很多時候高弘圖的決議就是最終決議。

“有機會定要把那老匹夫從首輔的位置上拉下來!”阮大鉞恨恨地道。

很快,內閣決議便到了司禮監這裡,而如今司禮監當值的是盧九德。

此時的盧九德一直在發愣,甚至不由得問着司禮監隨堂太監萬和:“陛下今天問議和的事,我說議和是好事,但陛下卻笑着說忘記了我是揚州人,你說說陛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近衛軍多爲淮揚子弟,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說義父你是揚州人,怕是陛下後悔問你,陛下覺得義父您的意思只怕和近衛軍一致”,這萬和笑說着就把內閣決議遞了過來:

“這是內閣的決議,贊成議和,義父您是司禮監秉筆,但也只是替陛下代筆,以兒子看,也不必管陛下是如何想的,到時候把這份內閣決議給陛下看就是了,陛下若同意自然是好的,不同意也怪不到義父您頭上。”

“如此甚好,只是陛下一直託病,這議和的事也只能一直懸而不決呀!”

盧九德感嘆道。

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十二章 遇襲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四百章 疑陣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