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

“言官們吵起來了,有說議和乃息兵養民之舉的,也有說議和等同將北方賣於建奴乃國之奸賊的。”

司禮監秉筆太監盧九德將奏疏遞給了朱由檢,且也已經分好:“這些是贊成議和的,這些反對議和的。”

朱由檢無語地咂了咂舌。

按照大明現今的政治體制,天下政事皆由內閣主持,但在內閣主持時,言官皆有知情權與議政權,以及駁回內閣決議請皇帝裁決之權。

因而如今滿清議和的使臣一來,內閣還沒做出決議,言官們便先開始發聲了。

看着贊成議和的言官奏疏多餘反對議和的言官奏疏,朱由檢就已經看出國朝內大部分很多官員還是希望議和的。

雖說一個個口頭收復北都的聲音喊得響亮,但內心裡卻覺得北伐收復北都跟他們沒什麼關係,甚至反而會讓武官集團藉着北伐進一步做大。

朱由檢看了言官的奏疏就覺得有些頭大,一個個言辭激烈,贊成議和的罵反對議和的不惜民力只知窮兵黷武,反對議和的罵贊成議和的苟且偷安。

“盧九德,你對於建虜求和有什麼意見?”

朱由檢問向了盧九德。

什麼二十四衙門由女內官充任,什麼皇后的不開心,比起眼前這件事來都不算什麼。

唯獨眼前這件滿清突然來的求和之議讓朱由檢不由得感到大爲頭疼,主要是他沒想到濟爾哈朗會這麼玩,讓這些滿清使臣突然出現在大明境內,一下子鬧得滿朝皆知,弄得朱由檢毫無防備。

他現在問盧九德則也是想看看自己這些宦官們的內心想法。

作爲皇帝,他自然是可以乾綱獨斷,說不議和就不議和,羣臣們自然不敢有異議。

但朱由檢還是想在下決定前聽聽各方的意思。

司禮監秉筆盧九德沒想到崇禎帝朱由檢會這樣問他,他不由得看向了朱由檢,想從朱由檢的眼神裡看出些答案。

朱由檢偏偏轉過了頭。

這些日子饒是他陪朱由檢最近也看不出朱由檢如今到底是什麼主意,便只得根據自己內心,大膽地回道:“微臣覺得或許議和也不是壞事,至少可以讓百姓休養幾年,待兵精糧足時再北伐也不遲。”

“朕忘了你是揚州人”。

朱由檢聽了盧九德的話後不由得哂然而笑,急匆匆地回了乾清宮:

“沅嬪,把門關上!不準任何靠近!”

陳圓圓依照朱由檢的話照辦了,彼時,整個屋子內猶如黑洞一般,只聽得一聲炸喝:

“混賬東西!好一個濟爾哈朗,想搞亂朕的人心,朕可不是宋高宗!”

突然,朱由檢從黑暗中露出半張臉來,看着陳圓圓,將一道手諭遞了出來:“從現在開始,就說朕病了,罷朝數日,這道手諭交給司禮監掌印王承恩,令其按旨意行事!”

陳圓圓點了點頭便出了門。

很快朱由檢生病的事便傳得滿朝皆知,大臣們的爭吵也就更加激烈了起來,甚至已有不贊成北伐者直接誇大滿清勢力的大臣在影響民意。

“陛下這到底得的是什麼病,到底要何時才能臨朝?”

內閣首輔高弘圖不由得跺腳嘆氣,但也只能開始按照程序主持其內閣會議來。

這一日,內閣首輔高弘圖、吏部華允誠、戶部劉萬春、禮部王思任、兵部阮大鉞、工部宋應星如約皆到了文華殿。

“滿清使臣已到京城,至於是否議和一事,我們內閣還是要出個決議,由六科廊審議,再交由司禮監和陛下,你們現在就說說我們內閣是同意和議還是不同意和議。”

高弘圖是山東人,而山東如今已在大明境內。

因而作爲內閣首輔的他內心裡其實對於北伐也沒多大的興趣,他之所以要立即主持內閣會議便其實也是向通過內閣的決議向崇禎帝朱由檢施加影響,希冀崇禎帝朱由檢能同意和議。

當然,他作爲內閣首輔是不能太輕易太明確表達出自己態度的。

“議和與不議和無非是關係着民生與戰爭,這個還是戶部和兵部的意見最重要,我吏部自然是沒有特別意見的”。

華允誠先發了言,雖說他是南直隸人,但也沒有明確表示自己贊成議和,直接把皮球甩給了戶部和兵部。

戶部劉萬春暗罵了華允誠一聲老狐狸,但他知道自己和華允誠一樣也是南直隸人,內心裡是希望議和的,他以爲華允誠會先挑頭,然後他再附和,但他沒想到華允誠先推給了自己。

劉萬春和阮大鉞不是一派的,他不知道阮大鉞怎麼想,但此時他也只能先表態:

“雖說如今國庫充盈,但年後還是有許多大事要做,贛南又報了旱災,山東登萊地區也發了澇,依劉某看,還是議和的好,先與民休息,待西南戰事結束後,休整幾年再北伐也不遲,我們可以和滿清來個五年和議嘛。”

“雖說國土不能棄,但劉閣老說得有理,從萬曆以來,連年征戰,我大明百姓竟沒有消停過,如今滿清既然有意求和,我大明素來是以禮待天下,不妨可以先議和再征伐,或者四五年載後,建奴負荊請求歸附朝廷也有可能。”

禮部尚書王思任是浙江人,乃是山陰著名神童,以文才卓絕而稱於世,但在政治上卻依舊顯得有些誇誇其談。

即便是內閣首輔高弘圖也不由得笑了起來,而兵部尚書阮大鉞更是忍不住一口茶噴了出來:

“王閣老,那傅以漸給了你多少好處,要幫他們說話也不用這麼找藉口,建奴五年後會自請歸附大明?呵呵,你出去隨便找個三歲小孩問問,你覺得他們會相信嗎?”

“阮閣老,你!你何故嘲弄王某,也罷,我懶得和你這樣的奸臣費舌,首輔,我請求辭去禮部尚書之職,有阮大鉞在內閣一日,我王某便辭官不做一日!”

王思任氣得站了起來,就要拂袖而去。

“陛下尚在病中,你怎麼辭,別忘了你上一任禮部尚書是怎麼死的,先坐下!”

王思任上一任是管紹寧,是阮大鉞奉朱由檢之命直接亂刀砍死的,因而高弘圖這麼一說等於在提醒王思任不要任性小心阮大鉞在陛下面前進讒將他王思任也亂刀砍死。

高弘圖這麼一說,王思任自然也就只好坐下來。

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三百五十八章 你要繼續做一個賢惠的皇后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