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

朱由檢知道這滿清使臣一來肯定會引起一陣朝野轟動。

南方官員必然以各種理由支持議和之舉,以此達到維護自己南方利益和避免武官進步做大,勳貴集體擴大的目的。

即便是從奪嫡的角度來講,也沒多少官員希望定王藉着北伐壯大勢力。

但這些反對者也只能用各種理由間接地反對,不能直接說不能北伐,也不能說一旦議和就要永久地偏安南國。

畢竟收復北都乃大明帝國的思想共識,也是帝國統治的核心理念。

朱由檢只要一旦否決議和,統治階層內部自然不會再有反對議和的意見。

但現在,朱由檢需要了解一下南方庶民階層的民意,瞭解一下他們這些社會基層對於北伐的意見。

以他現在的皇權可以不尊重統治集團的意見,但不能不尊重社會基層民衆的意見。

而社會基層的意見雖說最根本的也是和是否符合他們的利益有關,但更多的是在於輿論的宣傳引導。

以國庫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撐北伐戰爭,朱由檢也不會再加徵百姓一分一釐的稅賦,因而對於百姓們的生活質量沒有太大的影響。

即便啓動了北伐戰爭,需要大量人力資源的供應而影響到農業生產,但朱由檢現在已經通過削藩進一步解放了許多庶民的生產力,加上對墾荒的鼓勵,從大明崇禎二十一年起,大明皇莊和戶部管理的自耕農數量也大幅度增加,因而也不會給大明農業生產造成太大的負擔。

“你說收復北都打韃子的事嗎,我說公子,這跟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有什麼關係,那是皇上決定的事,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只管自家田地的收成便是了。”

“我是北方逃難來的,要是韃子可恨,自然是可恨的,家人都被他們殺了,我也想官兵打回北方去給我們報仇,但我現在這裡也安了家,那份恨也快淡了,若朝廷不打回北方,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自然也沒法子。”

“誰不想王師北定中原,可如今有誰把這個真正當回事,官府忙着四處收稅,百姓忙着四處找活,大家都說天下太平了,趕着趟兒的往秦淮河的那些姑娘們身上砸銀子呢,你看看這人來人往的,如此冷的天又下着雪,都還是這麼個熱鬧非凡的光景,往日比這還要繁盛呢。”

出了正陽門,沿着去秦淮河的路上,微服私訪的朱由檢問了好些人,最終也算是知道了,這些南京城的庶民們既有對國家統一的信念淡漠的,也有希望國家統一但很是無可奈何的,而且還有好一部分人是當年來自北方的移民。

這些人對於收復家園的執念依舊還有,但朱由檢不知道如果再過個十來年,會不會被生活的瑣碎給淡化掉。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百姓對於統治階層的苟且偷安其實是反感的,似乎覺得朝廷收稅後全讓這些達官貴人把銀子用在了享樂上。

若不是這些庶民們覺得自己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只怕朱由檢都覺得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是不是加大了階級矛盾。

“看來百姓們對於我們很失望啊!”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便看向了近在眼前的秦淮河畔,揮袖如雲與摩肩接踵八個字形容眼前之景再恰當不過。

“走吧,去光華日報報社,另外着馬吉翔來見朕!”朱由檢說着便轉身而走。

歷經四年的發展,此時的光華日報已有了很大的規模,印刷設備也已經改進爲手搖式齒輪轉動印刷機,印刷效率與質量也大幅度提高,整個光華日報的報社機構已佔據了南京城的整整一條街,而從事報社工作的職員已達數萬人。

不但如此,光華日報已有了自己的傳媒學堂,專門招收一些貧困少年來進行專業培養以補報社之人力需求。

除此之外,光華日報也有了自己專門研製印刷設備的基地。

整個報社也已同大明軍械所一樣是一個報社、傳媒學堂、科研爲一體的綜合傳媒基地,從新聞的採編與傳播和撰稿以及收稿審稿校正發行都已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這裡面自然有李香君、柳敬亭、陳洪綬等的功勞,也和這個時代本就是報業開始興起的時代有關,當然也與大明機械製造業的改進有莫大的關係,而朱由檢也在這裡面施加了不少影響,畢竟如今這光華日報都還是算皇家資本企業。

李香君如今已經是大明的傳媒大亨,儼然爲一方鉅富,氣度自然不凡,外界只知她與內廷大佬關係很大,卻不在她背後的真正靠山是崇禎帝朱由檢。

不過,她現在也已快有三年沒見過崇禎帝朱由檢,她如今能記得的就只有崇禎十八年揚州大捷後自家皇帝陛下與自己在揚州城的那一次魚水之歡。

有時候夜深人靜時,李香君也會時常懷念起朱由檢的狂野來,即便是如今寇白門登門來拜,她從寇白門口裡得知自家陛下朱由檢在河南的點點滴滴後也是興奮不已。

“是嗎,陛下竟說如若輸了便帶你進紫禁城!”

李香君在寇白門說後不由得指着寇白門捂嘴而笑:“但是賭輸的是你,所以你現在就只能看着紫禁城不能進了,甚至放着去湖廣做戰區四品醫官的高位不要跑回南京,你不會真以爲陛下會想起你不成。”

“想不起沒關係,我寇白門一生行事管別人怎麼說,自然是想來便來想走便走,聽說你現在和柳君她們弄這報社刊物什麼的風生水起,連朝中高官們皆不敢得罪,我倒也想見識見識”。

寇白門說着便拿起一張新出的報刊:“建虜求和——當今大明欲做昔日之南宋乎?難怪你們這報社銷量好,就這樣的朝堂政事也敢訴諸於報紙上點評,也不怕被廠衛的人抓去!”

“東廠的人才不管呢,我們這些撰稿的編纂都是在東廠備了案的,跟朝堂上的言官一樣我們隨便言論都行,只要不惡意詆譭就沒事”,李香君正說着,便聽得外面傳來笑聲:“大明要想不偏安,你們也得盡一份力,這個社論題目寫的很好。”

“陛下,你來也不提前告知一聲”,李香君笑着將朱由檢一行迎進了光華日報總社基地,朱由檢見她依舊嫵媚如初,玲瓏若玉,頓時心情也舒暢了許多:“此次來這裡也不是閒談,朕現在得讓你們協助東廠辦件事情。”

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十二章 遇襲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