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

如今的大明彷彿又到了明初,如同剛剛開國一般,社會的一切矛盾都處以隱而未發的狀態。

而文官集團也開始被皇權徹底壓制下來。

即便是崇禎二十一年的第一個朝會,朱由檢此時的感覺與以往的任何時候都不同。

如今眼前這些文武官員看起來是那麼的恭順,一個個眉目低垂,好像對他已有本能的畏懼一般。

這種感覺讓朱由檢特別的爽。

恍然間,他覺得自己如今纔算了真正的大明皇上。

十五萬近衛軍第二軍回師江南,大批近衛軍海軍戰艦出沒於南京附近的長江江面,以及陸陸續續被押送進京的滿清戰犯,這些都已讓文武百官不得不深信,他們的皇上的確打贏了滿清,而滿清也徹底沒有了一統天下的造化。

文武百官們自然明白如今的大明皇上朱由檢再也沒有了任何的威脅。

強大的近衛軍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他們再也沒有資格去拂逆這位皇帝陛下的旨意。

但此刻的文武百官們也開始在想接下來陛下的打算是什麼,他們雖然不能再左右皇帝思想,卻想把皇帝的思想試探得更清楚一些。

朱由檢知道他們現在這些文武百官都恨不得一個個變成火眼金睛,看透自己的內心,但此時的朱由檢越是大權在握,越是不願意讓自己的想法輕易被看透,他可不想在自己的想法能成功得以實施之前就被輕易暴露出去。

因而,朱由檢沒有直接提接下來要幹什麼,而是先對此次參與抵禦清軍南下和抗擊潞王與福王兩股叛軍的戰鬥中立下功勳的人予以封賞。

首先,內閣首輔高弘圖被加少師,而阮大鉞也被加少保,其餘文武官員也都加升了散官官銜,連帶着參與守城的城中壯勇也被賜予了賞銀,至於近衛軍更不必說,劉芳亮和何新俱被升爲侯爵,周遇吉也因全殲譚泰部二十萬大軍之功被升爲公爵。

除此之外,秦良玉也被加封公爵,李邦華和李明睿也被加封伯爵,甚至連帶着路振飛也得了個伯爵。

李邦華與李明睿以及路振飛等雖是文官,但隸屬於大元帥府,如同之前的邊鎮文官一樣被封爵位也很正常。

不過,誰也沒想到的是,朱由檢一口氣就連封了三個文官爲伯爵,要知道大明立國兩百餘年來,文官得封勳爵寥寥無幾,如今朱由檢這樣做不可謂不恩寬。

但朱由檢這樣大封羣臣的意圖也被在場的一些大臣們看出了些朱由檢的真實想法,袁宏勳便是其中之一,在散朝後不由得對禮部尚書高倬說了起來:

“陛下恩賞羣臣,動輒以公侯伯爵賜,雖說是皇恩浩蕩,但也看得出來,陛下有意激勵羣臣上進之心,屬意北伐啊!”

“是啊,不過我們不是兵部的人,也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廊官也不好參言,但國家窮兵黷武多年,民生凋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不宜再起兵戈啊,而且陛下這紫禁城也沒修葺,皇陵也未建,吾等總不能讓陛下一直住在破宮殿萬年之後還沒有安身之所吧,如此怎配爲臣啊!”

禮部尚書王思任這麼一說,袁宏勳撫須說道:“這個正是你們禮部的事,可也不能太明顯,陛下如今剛剛大勝而歸,籌措滿志,以下官看,或許這件事提出來更得陛下之意。”

袁宏勳說着便在王思任耳邊附耳嘀咕了起來。

……

朱由檢這邊一散朝後就沒再做御輦,而是帶着司禮監隨堂太監雨化鯨步行往乾清宮周圍走着。

南京的乾清宮與北京的乾清宮差別不大,甚至比北京的乾清宮還要大些,佔地約在三畝左右,周邊廡房也是極多,西側如今作爲了大元帥府的辦公衙門,司禮監也搬遷至東側,整個乾清宮前側倒也熱鬧。

朱由檢不是個喜歡待在殿內的皇帝,他喜歡這樣隨處走走,等着走了一個大圈,便看見陳圓圓遠遠的已在乾清宮北側殿門處等候着張望着。

在崇禎帝朱由檢沒在的這段時間,陳圓圓儘量讓自己變得十分的忙,雖說她已是乾清宮的掌事女官,如今乾清宮沒有宮監,自然是她最大,但她卻和底下的宮娥們搶着幹活,見着案臺就要擦拭幾遍,金磚地也用溼布每天拖幾次,手裡是拂塵掃帚不離手。

如今得知朱由檢凱旋而歸,心裡又慌張地猶如小鹿亂撞,又不知道該幹什麼,站在門前就看着太陽從地面上升起又從地面上落下,在得知朱由檢直接去了坤寧宮硬是沒控制自己急匆匆地跟着跑了去,結果在半途中深怕皇后周氏又要說自己不懂規矩而只得退了回來,直愣愣地暖榻上聽了一夜的北風。

“有沒有想朕”,朱由檢走在陳圓圓面前來,輕鬆自如地挑了挑陳圓圓略尖的下頜,就把順勢解下大氅往陳圓圓懷裡一丟,踏步進了暖烘烘的裡間內,見室內窗明几淨,不染一絲塵垢,也就笑了起來:“算你用心了。”

“陛下可是渴了?”

“陛下可要吃點什麼?”

“陛下冷嗎?”

……

陳圓圓收拾着大氅就一邊問了起來,而朱由檢則從她後面抱住了她:“行了,朕不冷不渴不餓,你就坐下來,老老實實地回答朕,有沒有想朕?”

“沒,不是,有”,陳圓圓本能地要否認但旋即又點了點頭,忽然就抱住了朱由檢:“陛下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算朕沒白疼你”,朱由檢笑着就推開了陳圓圓,昨夜和皇后周氏顛鸞倒鳳了一宿,他可沒精力再做男女之事,只喝了一口早已由陳圓圓準備好的熱茶就躺在半新不舊地軟榻上開始補覺。

等着朱由檢睜開眼時,外面的天已漸黑,而此時卻見盧九德走了來:“陛下,禮科給事中成鈞進了份奏疏,諫言陛下恪守孝道,如今立下北拒胡虜的不世之功,更應祭孝陵以告慰太祖!”

“突然巴巴的上這麼個奏疏有何意圖,內閣怎麼票擬的,你們司禮監怎麼批紅的?”朱由檢問道。

“內閣認爲如今大敗建奴,祖宗基業得以保存,是當上告在天祖靈,所以票擬是下月初二日祭孝陵,司禮監認爲沒什麼不妥所以也準備披紅,但到底是涉及祭祀大禮,還請陛下聖裁”,盧九德說道。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