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

朱由檢拿過奏疏仔細看了起來。

看了後,朱由檢對此頗感到有些驚訝,

他不明白這一次抵禦滿清勝利的功績爲何會被文官們如此重視,竟然希望自己以此祭祀孝陵。

因爲之前第一次抗擊滿清勝利後,文官們都沒有建議自己祭祀孝陵,爲何這一次又如此看重,甚至說是可以告慰天恩祖靈的大功績。

常言道,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朱由檢不覺得這奏疏上的內容僅僅是讓自己祭祀孝陵那麼簡單。

朱由檢想了想覺得這些文官們故意誇大這次大明戰勝滿清南下的功績明面上看起來是在奉承自己,但實際上只怕是想借此捧殺自己,讓自己自認爲自己這個皇帝已經做的很好,其功勳已足以比得上堯舜,至少是可以向太祖朱元璋交卷的。

而這些文官這麼做的目的只怕只是爲了讓自己打消北伐的心。

但朱由檢沒想到的是,這內閣票擬居然這次這麼快,連帶着司禮監也披紅得這麼快,看得出來,內閣和司禮監這種內政中樞部門已經有很多官員不想再北伐了。

“也罷,批了就批了吧,着禮部安排就是”。

朱由檢沒有阻止內閣和司禮監這個決議,因爲現在只憑這份奏疏還沒辦法完全看出這些文官的目的,朱由檢便想着來一招就坡下驢,這一次先答應下來一些文官們的這個諫言,讓這些文官們誤以爲自己真的有些志得意滿而想着告慰太祖然後好苟安於南方,這樣便會可以知道這些文官們的下一步舉動。

作爲皇帝的朱由檢就不相信沒有一個不想北伐的文官,沒有一個此時不想站出來制止這些文官們想苟且偷安的想法。

朱由檢覺得只有讓這些文官們撕起來纔算達到自己趁着文官集團內鬥而達到自己進一步改革大明利益結構的目的。

甚至,朱由檢還直接向盧九德說道:“這個叫成鈞的頗懂仁孝之道,將其提拔爲少詹事吧。”

等到了祭祀這天,朱由檢很配合的按照禮部安排的儀式進行着對朱由檢的祭祀,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孝陵,但此刻在這春0光微露的日子裡,他還是頭一次來祭祀孝陵,看着朱元璋的樣子,朱由檢也不禁暗暗笑了起來。

朱由檢一邊按照儀式給朱元璋行禮一邊暗自唸叨了起來:“朱元璋啊朱元璋,你的大明走到現在這個地步可不能怪我,若不是朕費盡心機才保得了這半壁江山,不然以你那些子孫的能力,早在三年前,你的大明江山就被敗得差不多了。”

“而如今倒好,你的這些子孫們還不知道感謝朕,卻還跟朕唱起對臺戲來,不過,你放心,朕會替你收拾收拾你的這幫不肖子孫的!”

朱由檢說要收拾朱元璋的不肖子孫自然指的是潞王朱常淓和福王朱由菘等藩王,他可不會被這些文官集團們牽着鼻子走,他現在對於北伐之事只保持緘默,但對於如何改造藩王卻是他一直在關心的事。

不過,就在朱由檢完成對孝陵的祭祀後不久,朱由檢就又收到了一封奏疏,該奏疏則來自國子監祭酒許珂,內容卻是說陛下朱由檢住的宮殿沒有重修,皇陵未有開建,如此讓百官心境難安等等。

朱由檢看到這篇奏疏算是更加確認了,確認這些文官是想讓他把注意力都轉移到修葺宮殿和修建皇陵上來,言外之意還是想淡化北伐的思想。

不過,這一次,朱由檢選擇的是留中不發,他再也沒有給予這些不想北伐的文官們一個明確的信心。

而此時希望北伐的官員在見到朱由檢這個舉措後開始認爲崇禎帝朱由檢還是有進取心的,還是想北伐的,不然爲何對於重建宮殿和皇陵這樣的重要事務依舊不關心還直接留中不發。

因而,希冀朝廷可以北伐的官員也開始上了奏疏,第一更上奏疏的就是左都御史陳純德,陳純德直接提明說望天下人勿要忘了還有十二處皇陵還在北都無人照料,如同北都一樣被胡人佔據,身爲人臣不應苟安於江南當應儘早北伐,收復北都以重振大明等言。

陳純德這麼一說,不希望北伐的官員自然是不敢明着反對北伐的,但還是找了藉口說應該暫緩北伐,理由則是現在大明剛剛經歷大戰且西南戰事未停,朝廷應該在這段時間內與民休息等等。

支持北伐和要求暫緩北伐甚至不希望北伐的兩派官員開始吵了起來,不過朱由檢這個皇帝並沒有參與,他現在只想着利用兩派文官間的這個矛盾如何解決藩王的問題。

潞王和福王自然不必說,其本人和其家族都是要被處決的,而其他沒有跟着起事的藩王,朱由檢的想法是將這些藩王全部安置回京,但其封地並不取消而是準備重新安排。

“如今這些藩王在外地,雖說不參與地方政務,但也沒起到替朝廷牧守一方的作用,反而容易被小人挑唆鬧事起兵,威脅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如今這潞王和福王便是這個例子,因而本官的意思是將這些藩王全部召回京城,這樣也好監管。”

朱由檢這麼一說,內閣首輔高弘圖先站了出來說:“陛下,我大明之藩王其實在起兵造反方面對朝廷的影響並不大,畢竟他們也沒有兵權且他們無論怎麼做都是非正義的,微臣以爲他們真正威脅我大明的還是他們所佔據的良田,這些藩王手裡的良田實在是太多,但又都不繳納賦稅,所以微臣以爲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藩王佔據的土地還給百姓。”

“這個朕已經想好了,這些藩王有多少的土地,朕就給他們用十倍的土地去換”,朱由檢說道。

內閣首輔高弘圖和戶部尚書劉萬春都驚訝了,劉萬春更是驚呼了起來:“陛下,我們之前不是說藩王最大的弊病是佔的土地太多嗎,怎麼您還要用十倍的土地換啊?”

“朕說的是這十倍土地是這裡”,朱由檢點了點坤輿萬國全圖裡美洲和大洋洲的位置說道:“可以把桂王的領地改封在這裡的某個地方,可以把唐王的領地該封在這裡,這些土地廣袤無垠別說十畝就是二十畝朕也捨得換。”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六百五十五章 關於取締農業稅與管控地方官府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零二章 以功臣自居的朝鮮使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