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急援 (上)

第三章 急援 (上)

“天助我也!” 正月裡的開城,彤雲密佈,大明御倭提督李如鬆臉上的笑容,卻比晴天時的陽光還要燦爛!

帥帳內的將領們紛紛舉頭,望着自家主帥,眼巴巴地等着他的解釋。李如鬆見了,也不矯情,將剛剛接到的密信在手裡晃了晃,大聲補充,“據朝鮮人送來的消息,倭賊第一路主將小西行長因爲平壤慘敗,受到其餘幾路賊軍主將聯手抵制,已經無力再統一約束各軍。眼下朝鮮王京內人心惶惶,每日都有大批倭寇不告而去。更有第六路倭賊小早川隆景,領全軍撤往龍仁,隨時準備乘船逃之夭夭!”(注1:王京,即漢城。)

“啊?!” 衆將先是大吃一驚,隨即興奮得擦拳磨掌,“此乃是天賜良機。大帥,末將願領本部兵馬,直驅朝鮮王都!”

“大帥,末將在平壤之戰時,奉命留作後手,寸功未立。此番南下,願爲大軍前驅!”

“大帥,請給末將前鋒營一個機會,洗雪當日兵敗平壤之恥!”

“大帥,末將最近總結平壤之戰得失,琢磨出一種新戰術。此番南下,莫如就讓末將放手一試驗…”

也不怪他們驕傲,自去年冬天揮師入朝以來,明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勢如破竹。而倭寇則一敗再敗,損兵折將不說,還被嚇得不戰就丟棄了重鎮開城。如今,退到朝鮮王京倭寇,又自亂陣腳。大夥當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趕緊趁機衝過去痛打落水狗。

“諸君且慢,聽我一言!” 一片興奮的請戰聲中,只有李如梅話語,冷靜得一如既往,“提督,可有咱們自己斥候送回的消息,與朝鮮人送來的密信相互佐證?我軍雖然戰力遠超倭賊,且士氣正旺,可倭賊一向陰險狡詐…”

“子清將軍,你果然謹慎!” 一句話沒等說完,右協大將張世爵已經不耐煩地打斷,“軍中有句大實話,再妙的詭計,也扛不住縱馬一踏。那倭寇的確喜好使詐,但我軍實力遠遠勝之。兩萬多大軍齊齊壓過去,無論它耍什麼陰謀,都必然碾成齏粉!”

“可不是麼,五哥,謹慎是好,可軍中機會,稍縱即逝!” 參將馬世隆立功心切,也向李如梅拱起手,大聲反駁他的意見,“倭賊小西行長本部兵馬,不過是兩萬餘衆。在平壤被我軍砍了一萬多,在鳳山又被查四伏擊,砍了三千多,如今手裡兵馬還能剩下幾個?而朝鮮王京那邊,其餘倭賊要麼損失沒有他大,要麼還沒與我軍交過手,論當下的實力,誰都比他強,怎麼可能再聽他的號令?!”(注2:平壤之戰小西行長部的損失,日方和朝鮮方的記載,都是一萬以上。而碧蹄館之戰前,小西行長部總兵力只剩下了6600多人。)

“的確,倭將小西先是主動放棄多座城池,龜縮於平壤。又被提督帶着我等打了個落花流水。他的話,肯定沒人願意再聽!”

“是啊,五哥,那倭將小西雖說是其攝政王的心腹,可眼下朝鮮跟日本隔着一片海,諸將聯手以下克上,攝政王也來不及給他撐腰!”

四下裡,反駁聲很快就接連響起。無論是原本就隸屬於李如鬆麾下的嫡系將領,還是開戰前剛剛從大明全國各地調入李如鬆麾下的將領,都認爲李如梅的觀點過於小心,不利於明軍速戰速決。

李如梅當然不肯因爲反駁自己的人多,就閉上嘴巴。向四下拱了拱手,就準備據理力爭。誰料,還沒等他開口,御倭提督李如鬆卻忽然用手拍了下桌案,大聲做出了決斷:“諸君之言有理,耍弄陰謀詭計,也得有實力支撐才行!倭寇內亂,乃天賜之機。我軍若不取之,必遭天棄!”

用眼神橫了自家五弟李如梅一眼,制止了對方跟自己唱反調。隨即,他開始調兵遣將,“遼源副總兵查大受聽令!”

“末將在!” 查大受喜出望外,向前跨了一步,高聲迴應。

李如鬆嘉許地衝着他點了點頭,將第一支令箭高高地舉起,“你率騎兵三百,即刻出發,趕往朝鮮王京,一探倭寇虛實。記住,不準主動發起攻擊。無論沿途聽聞任何變化,都立刻派人向本帥彙報!”

“這,遵命!” 查大受臉上的興奮,瞬間暗淡了許多。卻捨不得將任務讓給別人,拱了下手,快步衝出門外。

“鳳凰城副總兵祖承訓聽令!” 李如鬆彷彿根本沒看到查大受的臉色變化,繼續按照自己的想法發號施令,“你帶着前鋒營所有騎兵,比查大受晚一個時辰出發。記住,不準去追趕他,與他之間的距離,始終不得低於二十里。若是他沿途遇到截殺,你務必全力救之!”

“得令!” 祖承訓大步上前接過領箭,轉身離去之時,卻不由自主地朝着李如梅所在看了一眼,滿臉神秘。

在場其他衆將,也紛紛搖頭而笑。心中都認爲李如鬆表面上採納了大夥的意見,骨子裡,卻依舊偏向他的五弟李如梅,沒有選擇全軍奔赴朝鮮王京,而是採取了梯次前進方式,以防萬一。

“寬甸副總兵孫守廉,參將李寧聽令,你二人也各點騎兵兩百,相隔十里,綴於祖承訓身後。若是祖承訓遇到賊軍埋伏,立刻趕過去擊敵身後!” 對衆人的表現視而不見,李如鬆抽出第三支令箭,大聲吩咐。

孫守廉、李寧二人上前領命而去。李若鬆皺着沒有猶豫了片刻,又陸續抽出第四,第五,第六支令箭,分別交給了自家二弟李如柏、參將王問,方時輝等人,各自領一支騎兵,爲孫守廉後盾,以備不測。

遼東明軍雖然騎兵佔比例較大,但接連派了三千多精銳出戰後,營中除了主帥自己的衛隊之外,剩下的也全都是步卒了。因此,四下環顧了一番,李如鬆又緩緩抽出了第七,第八兩支令箭,一支交給了自己最信任的左協大將,副總兵楊元,讓整頓出八千弟兄,隨時準備與自己一道趕赴朝鮮王京。另外一支,則交給了李如梅,吩咐他坐鎮開城,以防有倭寇或者流賊襲擾大軍身後。

楊元本來是李成樑的家丁,受後者的提拔照顧,纔有了今日的榮耀。所以對李如鬆忠心耿耿,接到令箭後,立刻下去着手整頓士卒。而李如鬆的五弟李如梅,卻出去後沿着中軍繞了圈子,又悄悄潛了回來。

看看中軍中已經沒有其他將領,他快速走到帥案旁,衝着正在低頭對着輿圖沉思的李如鬆小聲耳語:“大哥,你今天的決斷太倉促了。那朝鮮人送來的消息,如何能信得?當初祖承訓若不是信了朝鮮人的話,也不至於兵敗平壤,折了半輩子積攢的威名!”

“我當然知道朝鮮人的話不能全信!” 絲毫不驚詫他的到來,李如鬆從輿圖上擡起頭,已經不再年青的面孔上,疲態盡顯,“但速戰速決,卻是必須。一旦我軍在開城逗留過久,弟兄難免就會喪失銳氣,而後面的軍糧,也未必供應得上!”

“軍糧,大哥是擔心倭寇會指使流賊,威脅我軍糧道?那加藤老賊不是主動退兵了,平壤之北,哪可能還有流賊如此膽大?” 李如梅聞言大驚,本能地高聲詢問。

“噓——” 李如鬆豎起手指,輕輕按在自己脣上吹氣,“小點兒聲,沒人當你是啞巴。倭寇和流賊,當然斷不了我軍糧道。但今年開春後,大雪不斷,平壤通往遼東的道路,已經寸步難行。而那朝鮮國王李昖答應的糧食,又遲遲不至。是以,我軍必須在手頭的糧草見底兒之前,拿下朝鮮王京。然後才能從容佈防,並且派人押着李昖去兌現承諾!”

“啊?” 李如梅饒是多謀,卻也沒想到,天氣和友軍,都如此不着調。登時張大了嘴巴,無言以對。

“這些還不是最麻煩的,更麻煩的事情還在後面!” 李如鬆苦笑着搖搖頭,聲音忽然變得低沉且沙啞,“據宋經略私下派人故意透漏,首輔王錫爵因爲不肯在立儲之事上,迎合清流。又在鹽務、織造和海禁諸事上,多次當庭駁斥楊洵,冀禮等人的提議,所以就任之後沒幾天就成了衆矢之的。言官們已經多次拿他母親生病他卻沒有等到病好就回來當首輔之事,彈劾他不孝。如果把開春之後連降大雪,也硬算做老天對他不滿而給予大明的懲罰,對他羣起而攻之,他恐怕未必能支撐得住!”

“放狗屁!” 李如梅還是第一次聽說,天氣變化跟首輔失德有關,氣得破口大罵。“這幫清流,真是吃飽了撐的,除了給自己人添亂,還會幹什麼?大軍在朝鮮與倭寇激戰正酣,如果這個節骨眼上,朝政不穩,豈不是放火燒自己人後路。他們到底算是跟倭寇一夥兒,還是…”

話說到一半兒,他悚然而驚,面孔瞬間蒼白如雪。

大明朝堂上,當初對是否派兵救援朝鮮,一直爭論不休。多虧了萬曆皇帝和當時的首輔趙志皋,兵部尚書石星三個,堅持派兵出戰,才勉強將反對的聲音壓了下去。而眼下趙志皋臥病在牀,如果接替他的首輔王錫爵也被彈劾走人,朝堂上,石星必將獨木難支。屆時,主張放棄朝鮮的那幫傢伙,立刻就重新佔據了上風。東征極可能就半途而廢,弟兄們的鮮血,全都將要白流。

“朝鮮北方多山,百姓窮困。而南方卻多是水田,糧草供應充裕。如果我軍能迅速拿下朝鮮王京。進,可南下忠清、全羅,奪取各地糧食供養大軍。退,也可以憑藉此城,擋住倭寇,保住已經光復的北方四道。” 知道李如梅能夠聽懂自己的意思,李如鬆笑了笑,手指在輿圖上比比劃劃,“所以,朝鮮王京,是我軍必取之地,敵軍內亂不內亂,都是一樣。”

第五章 上賓 (中)第九章 交易 (上 )第四章 收穫 (上)第二十二章 借勢(下)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下)第十八章 秋光 (中)第六章 鴻門 (中)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上)第三章 急援 (上)第四章娼妓(上)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上)第十七章 鏖戰 (中)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十五章 雪仗 (上)第六章清流(下)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十四章 天城 (下)第十五章 奇貨 (上)第三十一章同行(下)第二十章石出(上)第四章逆流(下)第十七章 鏖戰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中)第二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七章拼命(下)第二十七章冷槍(下)第一章雛鷹(下)第十三章 攻防 (下)第一章 伏波 (中)第十八章 金牌 (上)第一章 真僞 (中)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上)第二十四章賭命(中)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下)第九章 壯士 (下)第十九章 揚名 (中)第十二章社鼠(中)第十章 管窺(上 )第二章 遭遇 (下)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二十章 使者 (下)第二十六章暴雨(中)第三十章 平壤 (上)第二十六章暴雨(上)第四章 逆流 (上)第七章 危機 (下)第四章 碧蹄(中 )第六章絕境(下)第三十章掀桌(下)第六章 鴻門 (上)第十五章剝繭(上)第十三章 錦衣 (上 )第一章雛鷹(中)第四章 碧蹄(上)第九章 壯士 (中)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五章 又逢(下)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上)第十七章 權謀(下)第十三章 夜襲(上)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二十六章 遲暮 (中)第四章 天威(中)第三十章 平壤 (上)第十七章 再戰(上)第二十八章醬缸(中)第九章寶物(下)第二十九章勾兌(上)第二十一章 奇兵( 上)第十四章玩火(下)第二十二章奈何(下)第二十三章 威壓 (中)第二十六章暴雨(中)第十九章 揚名 (上)第十三章坑爹你(下)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第十七章圖窮(下)第十七章圖窮(中)第四章 碧蹄(下 )第三十三章 求索(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下)第一章狗官(下)第六章清流(下)第二十章 使者 (中)第十章 試刃(上)第十章意外(上)第三章 曲直 (上)第十六章 光暗(上)第十七章 勝負 (上 )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下)第四章 收穫 (中)第六章 鴻門 (中)第十九章 死地 (中)第三十四章 雄風 (上)第六章 勝負 (下)第二章 遭遇 (下)第十七章 勝負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