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急援 (下)

第三章 急援 (下)

“我大明議功升賞制度,乃太祖法先秦之制而創。最初原本只有破陣、奪城、斬將、先登等數種。然韃虜北遁之後,大軍出塞,每每無城可克,不得已,又改爲斬首爲計。” 早春的陽光下,大明備倭經略宋應昌一邊策馬徐徐而行,一邊耐心地向護送自己的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人講述。“而斬首,就難免有宵小之輩殺良冒功。所以太祖仁慈,令兵部覈查從嚴。必須是甲士之首,少壯且額上有盔痕者方可計入,無盔痕者,男女莫辨者,無喉結未成年者,俱不予承認。此法沿用至今,只是有時執行得嚴格一些,有時候覈查者念將士們眠沙臥雪,頗爲不易,所以不願太較真兒罷了!”

“原來如此,多謝經略指點。” 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人恍然大悟,拱起手,齊聲向宋應昌稱謝。

選鋒營第二次入朝以來,雖然打得都是小仗,可每次報送的倭寇首級數量,少則百餘,多則逾千,聽起來非常鼓舞士氣。而李如鬆平壤血戰,克復名城,最後上報的倭寇首級數,據說卻只有一千四百餘,實在有些配不上戰鬥的規模。三人原本以爲,是有人故意打壓李如鬆,算錯了斬獲的首級數量。現在聽了宋應昌的點撥,才終於弄清楚了,李如鬆那邊在上報時候,有可能只上報了倭寇當中的足輕和武士首級,對於數量衆多的徒步者,全都選擇了自動忽略。

轉念再想到,選鋒營以前上繳的倭寇首級裡頭,徒步者至少佔了七成,宋應昌卻照單全收,從沒給過大夥兒任何刁難,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心中頓時就涌起了幾分感激。再一次齊齊扭過頭去,將目光投向宋應昌,卻看見老人家一手捋這鬍鬚,含笑遠眺,滿臉薰然。

“怪不得經略如此看中他們三個,果然都是九孔玲瓏心,一點就透!” 將衆人的動作看在眼裡,贊畫袁黃在旁邊也微微點頭。當即,策馬向前追了幾步,大聲插話:“三位將軍請容老夫多一句嘴,你等雖然戎馬倥傯,對於論功、明法以及輜重轉運等事,卻也多少需要留意一些。須知你等俱是投筆從戎的讀書種子,無論在經略眼裡,還是在其他人眼裡,都絕非尋常武夫可比!”

話音剛落, 宋應昌已經迅速回頭,狠狠瞪了袁黃一眼,大聲否認:“了凡,休得胡言亂語。都是爲國上陣廝殺,老夫纔不會因爲他們三個都是投筆從戎的貢生,便多加照顧。老夫看重他們,是因爲他們有膽有識,臨陣從不惜身。並且多次殺敗倭寇,立下斬將奪城之奇功。即便換了別的年青人,哪怕大字都不識幾個,只要能做到他們這般,老夫同樣會對其刮目相看!”

“經略教訓的是,袁某孟浪了,還請經略勿怪!” 袁黃纔不相信宋經略能對大字不識的武夫,也能當自家晚輩一般耐心指點,笑着拱了拱手,悄悄地放緩了坐騎的速度。

宋應昌也不計較他的多事兒,笑着將目光轉回李彤,繼續諄諄教誨:““不過,袁贊畫建議你們三個對軍中諸事,多加了解,卻是沒錯!你們三人,既然敢效仿班定遠投筆從戎,就不能光滿足於各自做一名只懂得衝鋒陷陣的悍將。領軍方略、爲將之道,都必須儘快了熟於心。如此,有朝一日,才能夠像陽明先生那樣,入得朝中可爲君王分憂,跳上馬背必令羣賊膽喪!”

“多謝經略指點,我們三個雖然無陽明先生之才,卻願盡全力一試!” 知道老經略對自己沒有任何惡意,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再度認真地拱手拜謝。

“年青人理應如此,不怕做不到,只怕連雄心都沒有!” 越看三人越順眼,宋應昌笑着點頭,“朝廷其實也不是一味地重文輕武,奈何自戚少保之後,武夫之中,堪稱帥才者屈指可數。餘者要麼有勇無謀,要麼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讓皇上怎麼可能放心地將成千上萬的健兒性命,交到他們手上?!所以,若是有人能以武入文,朝廷定然會爲他廣開方便之門。反之,若是讀書種子投筆從戎,士林也必將此事傳爲佳話。絕不會因爲他放着好好的讀書人不做,卻跑去衝鋒陷阱,就小瞧了他!”

“只是自我朝立國以來,投筆從戎者有之,由武轉文者,卻從未曾聽說一個!” 終究還是沒忍住,袁黃在四人背後,再度大聲插嘴。

“這話沒錯,大概是投筆從戎相對容易一些,由武轉文,難比登天吧!” 這一次,宋應昌沒斥責他胡言亂語,笑了笑,快速補充,“畢竟投筆從戎,只需要膽子足夠大,身子骨也足夠強健,就能有個不錯的開端。而猛然將手裡的刀槍變成毛筆和書本,恐怕很多武將的胳膊立刻就會脫臼!”

“嘿嘿嘿…” 想到平素接觸的祖承訓、張樹、老何等人看到有字的紙張,立刻滿臉便秘的模樣,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個,立刻就忍不住笑出了聲音。

“而有些武夫自己既然不肯讀書識字,又不肯好好在軍略、將道上下功夫,就不能怪被某些不良文官刁難了。”有心讓三位年青人多掌握一些軍中常識,笑過之後,宋應昌又緩緩補充,“就拿先前的議功和升賞來爲例,除了“計首”之外,我朝歷來還有“計戰”之法,分爲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其中,奇功有四,分別爲:“突出敵背,殺敗賊衆”;“勇敢入陣,斬將搴旗”;“本隊已勝,別隊勝負未決、而能救援克敵”;和“受命能任事、出奇破賊,奪取敵軍城池””

彷彿要給三人留一些理解消化時間,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笑着大聲指點:“首功有三,其一爲“齊力前進、首先敗賊”;其二,爲“前隊交鋒未決、後隊向前敗賊”;其三,則爲“軍行及營中擒獲奸細”;剩下的,就全是次功了,名目極爲衆多,並且在成祖西去之後,日益濫觴。甚至還出現過總計割敵軍之首十二級,卻八九百人同時論功的怪事。所以,張居正爲首輔之始,就行文兵部,“計戰”之法只能作爲輔助,想要把功勞落到實處,必須拿敵軍的將士的首級來驗證!””

“哦——”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個,再度拱手。心中同時迅速拿這個標準,來重新衡量選鋒營在歷次戰鬥中的表現,以及李如鬆那邊攻破平壤,光復開城,能符合哪一條?

“張居正雖然爲官跋扈,卻是難得的幹才。”袁黃今日談興甚濃,沒等三人將宋應昌先前的話吃透,又迫不及待地在旁邊插嘴,“他知道分神割敵軍首級必然會拖累將士們作戰,所以,特地又想了另外一個法子,那就是,“計首” 之策,只適用於把總以下。把總以上,再想升遷,必須有戰功記錄於冊。而戰功記錄在案,則必須有相應的首級數量作爲證實。並且,准許爲帥者,根據各部在戰場的表現,重新分配首級歸屬。而不是誰先下手搶了,就一定歸誰!”

“這——” 饒是頭腦聰明,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也被袁黃的話語,繞得有些頭暈腦脹。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自己先前那些功勞,究竟還能不能算數?更算不清楚,李如鬆那邊攻克平壤,論功究竟該列爲幾等?

好在袁黃天生好爲人師,不待他們發問,就又笑呵呵地補充道:“就拿李提督平壤之戰爲例,一千四百首級雖然聽上去少了些,卻足以爲各部已經立下的“入陣,斬將,破賊,奪城”四大奇功作爲物證。再砍得多了,除了小兵還能用首級換銀子之外,對於把總以上,都沒太大用場。反而容易被兵部派來的人,從中挑出不合格的來,平白落下把柄!”

剎那間,李彤、張維善、劉繼業三人眼前豁然開朗,所有對平壤之戰的困惑,都煙消雲散。李如鬆殲敵數量不是一千四百,而是他只割取了其中倭寇戰兵的首級,卻忽視了那些充當輔兵的徒步者。以免受人以柄,打了勝仗之後還要被雞蛋裡挑骨頭。而被割下來的倭寇戰兵的首級,也不僅僅是一千四百餘,有“入陣,斬將,破賊,奪城”四大奇功在握,一千四百首級就已經足夠用,多出來那些,當然要在朝鮮人那邊換成銀子,供弟兄們落袋爲安。

這,估計就是宋應昌先前一直暗示大夥需要及時掌握的爲將之道吧,不但要懂得打仗,治軍,還要懂得與負責審覈功勞的文官們周旋,懂得如何做得恰到好處,爲自己和麾下弟兄們爭取利益!

可如果武將把心思都放在這些方面,他必然會被牽扯住大部分精力,還有多少心思能用來作戰?!明明能夠帶領弟兄們殺敵奪城,纔是武將的本職,爲何朝廷還要給他們設置這麼多的難題?

“你們三個不要去跟李提督比,他從十多歲起,就跟他父親一道上陣,在寧遠伯的言傳身教之下,對爲爲將爲帥之道,當然早就掌握得一清二楚。況且他的年齡,也比你們三個長了太多!” 敏銳地注意到了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臉上那一閃即逝的沮喪,宋應昌還以爲他們是因爲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雜,再度扭過頭來,笑呵呵地安慰,“你們三個的優勢,第一就是年少,第二,便是出身於國子監。若是戰後能安下心來,參加一次科舉,無論中與不中,將來…”

笑了笑,他故意將後半句話吞回了肚子。

響鼓不用重錘,有些話,自己不說出來,以三個少年人的聰慧,也應該能猜得到。自己作爲經略,不會因爲他們三個是貢生,就對他們高看一眼。可大明朝的其他讀書人,特別是兵部和吏部的官員們,卻未必個個都像自己這樣毫無門戶之見。

三個投筆從戎的讀書郎,了卻朝鮮戰事之後,再度迴歸學堂,重走科舉之路,在大明士林當中,必然會成爲一段佳話!屆時,朝野上下,誰還會將他們硬生生推回武將行列?屆時,那閱卷的主考官,得糊塗到多嚴重地步,纔敢讓他們三個榜上無名?!

而上馬能爲國家殺賊,提筆能爲君王分憂,此等人才,自大明立國以來,一共能有幾個?只要他們三人之中,有一個能夠成爲陽明先生第二,自己這個曾經爲他們指過路的前輩,又何愁會被世人遺忘?!

人到年老之時,就喜歡提攜後輩。宋應昌已經年近花甲,在仕途上,早就不指望自己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是,如果能提攜起一個王陽明那樣文武雙全的不世奇才,他卻樂意全力以赴。那樣,萬一對方前程遠大,即便將來歸隱鄉野,他又何必擔心人走茶涼?!

更何況,這種文武雙全的奇才,對於大明來說,無異於一劑補藥。大明已經立國二百二十五年,就像他宋某人一樣,衰老得顯而易見。王陽明那樣的補藥,只嫌太少,也嫌長得太慢!

眼睛裡憧憬着大明和自己的將來,宋應昌心中,熱血再度澎湃。卻沒有留意到,迎面不遠處,一道煙塵距離自己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注1:明朝的戰功統計極爲複雜,斬首和戰鬥表現都曾經作爲參考,但後期都被蛀蟲啃噬的百孔千瘡。武將殺良冒功,無首級虛報,都屢見不鮮,而文官對貨真價實的戰功卻故意刁難不予承認,也司空見慣。具體執行完全靠官員操守,通常相宋應昌這種有底限的文官和李如鬆這樣要臉的武將,會乾淨一些。其他,某人在遼東大捷,首級呵呵呵…。

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上)第十八章 寒風(上 )第三章 曲直 (上)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中)第二十一章所圖(上)第十八章 寒風(上 )第四章 碧蹄(中 )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六章絕境(上)第五章 上賓 (中)第二十三章 奇兵(上)第十九章 死地 (下 )第十七章 權謀(中)第九章 交易 (上 )第八章 立威(上)第九章寶物(下)第五章 惡戰 (上)第二十二章 借勢(下)第二十九章勾兌(下)第四章 逆流 (上)第二十二章 借勢 (上 )第十五章 清流(上)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十四章 內應 (下)第八章 疑雲 (上)第十章黑白(下)第五章 上賓 (上)第二十七章冷槍(上)第二十一章 奇兵(中 )第二十九章勾兌(中)第十章 管窺(上 )第十八章匕現(上)第五章 風向 (下)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二十二章 歸航 (中)第二十章 使者 (下)外篇一江南第九章 交易 (下 )第八章反殺(下)第七章 揚帆 (中)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上)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上)第十五章 奇貨 (下 )第九章雨夜(中)第四章娼妓(上)第二章 旋渦 (上)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中)第二十二章 玄機 (下)第十章黑白(中)第九章 壯士 (下)第十六章 礪鋒 (上)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中)第二十四章賭命(下)第十章 意外 (中)第十五章 狐與狸 (中)第二十七章 長歌 (下)第九章雨夜(上)第十六章 光暗(中)第二十五章絕境(上)第二十八章醬缸(上)第二十七章冷槍(上)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下)第四章 天威(上)第四章 天威(上)第十一章 奇兵 (下)第十七章 權謀(上)第二十二章 玄機 (中)第十一章 奇兵 (上)第二十章 旋渦(下)第五章 上賓 (中)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下)第五章拯救(上)第十六章 冰城 (中)第二章互啄(中)第一章 伏波 (上)第二十八章 緣由 (中)第二十五章 又逢(上)第十七章 勝負 (上 )第十章意外(上)第十五章 雪仗 (下)第九章寶物(下)第七章 夜這 (上)第九章 交易 (中 )第七章拼命(中)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三章 急援 (上)第十一章 虎嘯(下)第十七章圖窮(上)第七章老儒(上)第十章 試刃(上)第一章 伏波 (上)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下)第十章 管窺 (中 )第十九章 孤軍 (中)第三章噩耗(下)第十四章 故知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