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

談完了遠景規劃,郭樸便和高務實說起近期馬上要辦的兩件大事,按照他的想法,這大概是他光榮退休之前的最後兩件大事了。

這是兩件互相關聯的事:一是大閱,二是告祭。

大閱,就是後世所謂的閱兵,這事兒在大明不是定期舉行的,而是看需求來。

隆慶年間搞過一次大閱,那是在高拱起復之前,由張居正動議題請隆慶帝舉行的(史實),當時的主要意圖就是展示新君振刷洗滌,大明軍威已然鼎盛——這顯然是做給當時動不動就來京師附近串門的俺答汗看的。

高拱當政之後,由於大明埋頭改革,沒有特別值得一提的大戰,也沒有值得用大閱來威懾的敵人,再加上高拱也捨不得把用於改革的錢糧花在這些事情上,所以沒有搞過大閱。

但今年卻有一場大閱,這場大閱是在高務實進入升龍之後,由兵部尚書吳兌上疏題請的,但當時內閣沒同意,皇帝也就拒絕了。

後來高務實拿下清化,安南在大明的支持下取得“統一”,並且由大明駐軍“維和”,高務實甚至整編了安南軍隊。隨着“十六條”的簽訂,京華集團代表大明實際上控制了安南的軍政大權。

這個時候,朱翊鈞開始覺得大閱很有必要了,內閣的態度也鬆動下來。

二擋高務實代天行刑殺了鄭鬆,又將“黎氏罪臣”打包送來京師之後,吳兌再次上疏,題請舉行大閱,作爲告祭的一部分。

告祭本有其禮儀,跟大閱並不沾邊,但這個提議卻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內閣在商議之後,也認爲可以作爲權宜之計——將大閱放在告祭之前舉行,各有所儀,但先後舉行,既不衝突,又讓人能明白兩場大事的含義,都是一致的。

大明仁恩浩蕩,而神威如嶽!

朱翊鈞最爲得意的,除了抵定安南,復九世之仇以外,就是高務實當時痛罵鄭鬆的那番話,尤其是他當時解釋大明昔日從安南撤軍的那番話,更是天下傳頌:

“昔日永樂之時,黎季犛謀朝篡位,僭號改元,暴虐國人,攻奪鄰境,此天地鬼神所不容。我成祖文皇帝德被四海,興亡繼絕,遣使護送陳氏孑遺歸國,卻爲黎逆截殺,這才弔民伐罪,出師南征。而後遍尋陳氏宗嗣而不得,念及爾等天南之民,乃因事而離王化,猶如孩童之失怙,這才設以交趾布政司,以圖教化!

誰知那清化黎利,以區區巡檢而起刀兵,亂交趾二十年,數次被我天兵擊潰,卻賊心不改!我宣宗章皇帝仁厚,不忍安南萬民久苦於戰,生靈塗炭,乃賜以安南之號,撫以郡王之爵。

其後安南何如?廟堂之上,朽木爲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社稷化爲丘墟,蒼生飽受塗炭……

今吾觀安南,雖得千年之傳承,卻有這等數典忘祖之輩竊據高位,實爲不祥!此等賊獠,不殺不足平天憤!本按恭承天命,遣兵南蕩逆寇,復中華之威儀,乃有一言,敬告爾等:

吾中華幅員萬里,鐵騎成羣,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再有如鄭逆這般,畏威而不懷德,逆天行事,孤注一擲者……皆殺!”

大明文臣名士無數,能寫出這等文章者萬萬千千,但能在那般恰如其分的時刻,說出這般恰如其分的話者,僅有他高務實!

當時皇帝當着內閣諸位輔臣的面,激動萬分地表示一定要大閱、一定要告祭時,便說了:“復我仇者,揚我威者,皆高卿也!”

倘若不是幫皇帝復了九世之仇,不是幫皇帝找回了祖宗的顏面,高務實不過攻破一南蠻小國,何德何能受皇帝郊迎、並轡而行,且百官俱不反對?

有明一朝,講的就是一個傲骨!

如此給大明掙面子的事,完成於他高務實之手,誰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唱反調,豈非不智之極?

但大閱不是那麼好大閱的,尤其京營這一攤子,更是麻煩巨大。前次張居正搞大閱,從前一年就開始準備,到第二年才搞,實際上動用的兵力也不過數千人,卻花錢如流水。

要不是隆慶帝是個仁厚之君,又早就習慣了嘉靖末年連年虧空的戶部現狀,說不定連批都不會批。而且又幸好高拱沒幾個月就回朝起復了,很快把財政問題當成大事來辦,又是開港又是收商稅,那次事情才顯得波瀾不驚。

但今年卻又不同。朝廷這十年來除了還清歷年積欠,正經的收入相較於隆慶年間也差不多是翻了一番——這是在田賦沒有一分加徵的情況下取得的。

可是,朝廷花的錢也越來越多了,隨便舉幾個例子:黃河河道的修繕加強了力度、長城防線的修繕加強了力度、戚繼光主導的順天-薊鎮沿線空心敵臺工程因爲加大撥款提前完工、九邊各軍開始輪流換裝京華所產的火槍火炮、一直未能完全修繕的皇宮終於再次修好了三大殿……

除了軍隊換裝之外,實際上還是在做“修補”——修的全是從嘉靖朝甚至更早時代就應該修好的工程,但花的錢就多了。

哦,還有一筆馬上要花的工程款,是修京師東西北三面新牆的。這件事很有意思:京師由於人口越來越多,人口壓力和防衛壓力都越來越大,於是在嘉靖朝開始,就打算在現在的京城之外再擴建一圈城牆,結果……

錢不夠。

於是當時的首輔嚴嵩老先生去南城溜達了一圈之後,提出了一個妙不可言的神奇設想:先修南牆,修完了放着,剩下三面等以後有錢了再說。

好辦法,真是好辦法,這面新的南牆修好之後,至今已在那裡等了快三十年(實際28年)了……

所以現在朝廷有了點錢,朱翊鈞就琢磨着得趕緊把這事辦了,要不然那麼高大雄偉的一堵南牆戳在京城南面,誰打那兒過都會想到嘉靖朝那些破事,嘉靖畢竟是他的爺爺,這簡直太丟皇帝的面子了。務實都說朕“神文聖武,天下稱頌”呢,怎能不要這個面子?

由於燕京在這個時代本就已經是巨城,這道外城又是在京師基礎上外擴得來,那就更大了,差不多要達到後世京城三環線的水平,這其中的花費還少得了?沒有個幾十萬兩,連城牆都修不完。

除了以上種種,朱翊鈞還在搞大減賦,這個之前提到過,就不贅述了,總之是態度就是降低田賦,朝商稅傾斜。不過這一條高務實一直持懷疑態度——因爲田賦本來就很低,平頭百姓吃不飽的主因並不是國家賦稅高,而是由於其他方面被地主豪強壓榨,但這件事發生在他不在京的時候,勸也沒得勸。

再說,他估計朱翊鈞是要藉此來展現一下自己的仁厚,爲完全親政做準備,那也就不好多說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朝廷是賺得比以前多了,花得也比以前多了,因此這次大閱雖然要搞,但不能跟上次張居正那樣搞,要節省點。

高務實聽完郭樸的介紹,便問道:“那朝廷現在有章程了嗎?”

郭樸道:“朝廷先派科道官巡視了京營,然後這兩人提出了意見。”說着,就在桌上找出一道奏疏來遞給高務實。

去掉那些虛頭巴腦的話,這道奏疏還是說了正事的。

巡視京營給事中李廷儀、御史陳世寶條陳戎政七事:一,復班操。請罷班軍工作,令各都司統領官軍,隨帶器械,同原定營軍一體操練,如有工程,聽工部將覓夫銀兩僱募,將各軍糧鹽銀兩湊齊,雖勳戚邊臣不得違禁冒請。

二,平馬政。議三大營馬匹於春操將畢,令總協科道會驗,巡捕營馬匹令科道於夏月點軍時就便一查,至十月印烙,會部寺科道行事,其各營兌馬,部寺公同驗看,不得以病馬給軍,有馬匹倒死系年遠免追樁者,即與除豁。

三,去虛文。各營將官凡有各衙門公文,止許差人投遞,把總等官專一在營演習武藝,不許差遣。一經選練,開操校閱,首火器、次弓箭、次刀槍,各因武藝難易以定賞罰,因以訓練多寡,別將領賢否,而選取教師,就於各營中謹擇,不得濫收無籍,以開幸竇。

四,重任用。勇士、四衛二營,系親密之兵,所關甚重,宜照三大營例,坐營員缺,該監開缺,送部查推,不得徑自題補,把總等有缺,該監查取廉幹者題補,不得徑自制委。

五,定章程。營中各項事宜,如京班二軍及錢糧等項,國初若干,今存若干,其營制官屬敕諭章並奏。

六,應操練。成法,大閱事宜及勇士、四衛二營,本部近日題覆事宜,通照次第刊刻成書,以示畫一。

七,清錢糧。太僕寺錢糧會收每月二次,定期驗收,不必拘定三萬之數,亦不得以他事稽誤至支放附餘,宜查實登報,以杜侵漁營中公費,立法稽查裁其餘剩,以備犒賞,兵部如議具覆。

高務實看罷,心中微微搖頭。

其實以上這些吧……說的都對,但他知道,肯定幹不出成效。

----------

看了一天大閱兵,碼字就延後了,然後我又想到:誒,明朝也有大閱啊,要不要加進來寫一下……

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208章 剿殺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095章 破虜(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三)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58章 庚辰春闈(一)第117章 意外第097章 黃孟宇意外到訪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34章 給朕辦他!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55章 霧裡觀花(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97章 高孟男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206章 弒嶽(上)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095章 破虜(中)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08章 隱情(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236章 收服陳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