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

安南都統使莫茂洽註定要名垂史冊了。但顯然不是由於他“領導了平定黎逆鄭逆的正義之戰”,而是他於昨日簽署了一份深明大義的合作條約。

當然,“深明大義”只是高務實給出的評價,實際上對於安南——或者“大越”而言,這份條約可以簡化爲兩個字:賣國。

高務實把這份條約命名爲《京華集團及安南都統司友好互助全面合作條約》。

用詞看起來倒是頗爲客氣,又是“友好互助”,又是“全面合作”,說得跟真的似的。

不過,這改變不了什麼本質——甚至“京華集團”居然都被明目張膽地擺在了“安南都統司”的前面——請問京華集團在大明是個幾品機構,竟然擺在我二品都統司前頭去了?

當然,莫茂洽是肯定沒膽子問的,自他以降,安南也沒有人敢問。

這份高務實口中的《全面合作條約》,自從昨天莫茂洽被迫簽署,很快便被升龍城的大小官員們知悉,甚至民間都有不少人聞聽得一鱗半爪、三言兩語。

他們把這個《全面合作條約》簡單地稱之爲“京華十六條”,暗恨不已,憤慨萬千,但卻無人敢宣之於口。

這個“京華十六條”的條款是這樣的:

京華集團及安南都統司,互願維持大明南疆全局之和平,並期將現存雙方友好關係益加鞏固,茲擬定簽署如下條約:

第一條,安南都統司允諾,自本條約簽署之日起,京華集團即成爲安南都統司政策顧問集團,安南都統司一應軍民各政,均許京華集團派員參與並提供指導意見。

第二條,安南都統司允諾,凡安南都統司轄區內並其沿海一帶土地及各島嶼,無論何項名目,在未經京華集團同意之前,概不讓與或租與大明帝國以外的任意別國或別勢力。

第三條,安南都統司允准,京華集團承建順化東南一百五十里處金港港口及城市,爲確保建設順利,乂安、順化、廣南三宣撫司之地自即日起,租借予京華集團,爲期九十九年。

第四條,安南都統司允諾,爲發展本都統司經濟民生,京華集團可於本司任意轄地開設商行、工廠、港口等,安南都統司對其徵收的稅率統一定爲百分之一。

第五條,安南都統司允諾,京華集團享有於本司轄區內自由購買田地、山林及其他土地之權利,其土地附着物如水稻、林木、礦產等,均由京華集團享有,其一應生產所需繳納之賦稅,一律按百分之一計算。

第六條,安南都統司允准,因租借協議,乂安、順化、廣南等區域之田地、林木、礦山等,凡屬無主之地,皆由京華集團裁定歸屬或自行佔有,如未經京華集團同意,一概不準以都統司名義准許外人佔有、使用或開採。

第七條,安南都統司之主要行政機構,須聘用有力之明人,充爲政治、財政、軍事等各顧問。

第八條,安南都統司轄區內,京華集團所設之醫院、商行、學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權,該所有權與安南人一致,永無期限限制。

第九條,京華集團駐安南都統司轄區內的一應辦事人員,均免於安南刑罰,如其確實涉及殺人、搶劫、淫邪等惡性案件,可由都統司蒐集證據並請求與京華集團設立聯合調查組及聯合審判庭處置,安南都統司不得自行捉拿、羈押、審判。

第十條,安南向京華集團採辦一定數量之軍械(譬如在安南都統司所需軍械之半數以上),同時准許京華集團於安南都統司轄區任意地點設立軍械廠,此爲京華集團確保安南平靖之所需,亦大明帝國之期望,安南都統司及其民衆不得設立障礙。

第十一條,爲保障安南之安靖,安南都統司允諾,大明帝國廣西黃氏土司之狼兵,可於安邦、京北、山南、外清化四宣撫司之地隨意駐紮。

第十二條,爲保障安南之安靖,安南都統司允諾,大明帝國廣西岑氏土司之狼兵,可於太原、山西、宣化、興化、清化五宣撫司之地隨意駐紮。

第十三條,爲保障安南之安靖,安南都統司允諾,京華集團可於升龍城及海陽宣撫司之地任意駐紮武裝力量。

第十四條,爲保障安南之安靖,安南都統司允諾,京華集團可於安南都統司轄區任意海洋、河道通航,並於任意海港、河港駐泊艦隊。

第十五條,爲感謝京華集團及廣西土司在此次平叛戰爭中所立下的殊功,凡黎逆、鄭逆及任意附逆人員所被罰沒的財產(包括且不限於土地、房屋、僕傭等),均無條件贈予京華集團及廣西土司,並委任京華集團全權分配處置。

第十六條,凡涉及黎逆、鄭逆及附逆人員之案件,在此條約簽署時仍未斷案甚至仍未發現的,發現及審判完成後,各項賊贓罰沒一如上例,由京華集團全權處置。

隨着“京華十六條”一併簽署的,還有一本長長的細則,詳細規定了各條款下的雙方權益和責任。

細則無須多說,簡而言之,就一句話:莫茂洽都統使從此可以“垂拱而治”了,因爲政事已經一決於京華!

高務實也不是自說自話就決定了這麼大的事,他是有朱翊鈞背書的。

之前朱翊鈞在內閣的催促下讓高務實趕緊上報安南實際情況並就安南的處置上表意見,高務實就提出了“名義不變,暗中控制”的計劃,這個計劃簡單的說,就是把京華集團搞成一個類似於西方人的各種“東印度公司”那樣的機構,然後大明通過京華集團來間接控制安南。

而且這個控制,還不僅僅是控制其軍政,更狠的是控制其經濟命脈——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財富分配,通通掌握在了京華的手裡。

朱翊鈞要不要擔心京華失控呢?

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朱翊鈞會不會擔心高務實失控。

而朱翊鈞不是很擔心這一點,因爲按照他的心思,就算把整個安南加在一起,也沒有一個高務實對他來得重要,況且高務實的根基顯然是在大明國內,無論他的出身、威望、人脈乃至於產業根基,通通都在大明。

難道高務實會把這些根基全部拋棄掉,然後跑去安南做“南蠻王”?

開什麼玩笑。

朱翊鈞一點都不相信會出現這種事,畢竟他早就很明確地對高務實說過,將來是要用他爲輔臣的——大明的閣老難道不比一個南疆蠻王來得煊赫?

況且,在朱翊鈞看來,務實既然這次能如此順利地來一場實際上是開疆拓土的戰爭,那麼將來他權力更大之後,也一定能做出更大的功業,到時候就算給他封侯之賞又如何?

只要功勞大,封個世候甚至國公,難道不比做個安南蠻王划算?

他相信高務實一定能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所以,聖旨下達:安南戰後一應處置,交由廣西巡按御史高務實酌情辦理。

而高務實也很抓緊時間,收到聖旨的第二天,“京華十六條”就問世了。

----------

寫條款居然還挺費腦的……這兩千多字,我前前後後改了又改,寫了四個小時!求訂閱求票安慰一下……

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217章 臺灣島第091章 粗中有細(上)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24章 俺答死,戰爭近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47章 不與聞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251章 取勃固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四)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95章 破虜(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54章 糾結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22章 覆滅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30章 故事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109章 喜與憂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29章 關係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22章 天壽山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190章 去遼陽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264章 出宮第030章 立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