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

五日後,莫玉麟與阮倦各自出徵,一陸一海。

莫玉麟那邊不消多說,就是正常出兵罷了,他手裡有將近三萬大軍,幾乎相當於鄭鬆帶去乂安的全部兵力了,現在只是去打兵力薄弱的西線諸城,在高務實主力對乂安治所英都府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應該是沒有壓力的。

阮倦這一路倒有些可以說道之處。此次這東路軍走海路,按道理主將是阮倦無疑,但由於阮倦本身是莫朝降將,而京華艦隊的指揮官是高務實的親信家丁高璟,所以在海上的時候,他這個指揮權是存疑的。

當然,阮倦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從上船之後就當自己只是個乘客,絕不對航行發表任何看法。事實上他曾經數次由海路襲擊乂安、順化,是懂水軍的雙料戰將,不過他對於京華的武裝運輸艦很感興趣,雖然不好多問,但卻一直在仔細觀察。

在他看來,京華的這批船頗有些華夷結合的感覺,尤其是帆,表現得最爲明顯。京華的帆也是典型的中式硬帆,帆的形狀和制式也是典型的中式四角帆,但卻在船頭加了三角帆,再加上這些船上使用的拉帆絞車是其他大明船隻上前所未見的,更是有濃濃的“紅毛番”意味。

這些玩意兒,都是按照高務實的指導理論做出來的產品,一開始並不是批量製造的,因爲高務實當時也不敢肯定這樣的中西結合是不是好用,他只是仗着有錢,試驗得起罷了。

後來發現,在中式船型和船帆的基礎上,應用一些西方航海的技術還是可行的,這才逐漸推廣開來。

中式的帆無論是南方的梳杆硬帆,還是北方的密杆硬帆,基本結構都差不多,可能帆纔是中式與西式的根本區別。中式帆的優點就是由於有數根橫杆的有效支撐,使得單位面積帆的載荷更小,即便出現破裂,也不會很快蔓延到整個帆面,可以給航行者留出足夠的時間在海上進行修補,並且對制帆的材料要求也不高。

而且,硬帆不論什麼風力條件下都能更好地保持形狀,效率損失更小,也不會被風抽到“嘭”然做響。

至於後世人都認爲中式硬帆的最大劣勢在於結構過於沉重,這當然是個問題,但高務實通過請動大科學家朱載堉來改良絞車,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簡化了結構並提高了效率。

不過,高務實現在還是有些不滿意,因爲他通過廣州私港的海商瞭解到,佛郎機人的戰船,在與京華同“噸位”戰船的情況下——比如京華武裝運輸艦和同噸位蓋倫船對比,佛郎機人的載炮量比武裝運輸艦就要高,蓋倫船多了八門炮,左右側各多出四門來。

也就是說,同等噸位下,京華的船一側有十四門炮,而佛郎機人有十八門。

這肯定是一個劣勢!

不過還是要看雙方海軍作戰的指導思路:京華這邊跑得更快、操控更精準、能適應各種風力,但火力要弱一點;佛郎機人的蓋倫船機動力不如京華的船,但火力佔優。

至於說什麼船舶結構,誰更抗揍之類的東西,高務實現在也不知道,那都得等那兩艘被俘的大蓋倫被京華的船匠們研究透徹之後纔好做出判斷。

現在這個情況,高務實雖然還有不滿,但也勉強能夠接受。主要是,他覺得佛郎機人的單位炮火強大一點並不能改變一個關鍵因素:西方人在東亞能投入的海軍總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他高務實卻可以集中全力!

你單位炮彈投放量比我高一點點又如何,我可以拿數量碾壓你——鄭芝龍當年不就是這麼霸佔南中國海貿易的嗎?我船多人多,頂着一些損失圍過去打跳幫戰也能淹沒了你,這也是一種實力啊。

當然,總體來說高務實是不推崇跳幫戰這種落後戰術的,西班牙人馬上要在這上面吃虧,他高務實怎能跟着抽風?

在航母出現之前,海軍總的發展思路是異常明確的,就四個字:鉅艦大炮!

誰的船大,誰就佔優;誰的炮猛,誰就能贏!

高務實當初爲了玩懂某兩個遊戲,看了不少關於風帆戰艦時代的書籍,那些書裡的觀點精煉一下,其實就是說了這四個字!

比方說西班牙人的無敵艦隊吃癟,遇上風暴當然是一個方面,但主要問題就是出在炮上面,英格蘭當時走的是遠程重炮路線,就是遠遠地靠着機動性和炮火射程優勢“放風箏”,西班牙人一直想要靠過去打跳幫戰——西班牙陸軍此時正在最後的高光時刻,完全可以吊打英格蘭,然而英格蘭人不讓他接近,他就沒法子了,只能被動捱揍,這換了誰也受不了啊。

阮倦一邊看,一邊記在心裡慢慢琢磨。高璟在一邊看見了,卻也不說破。

高璟並不擔心阮倦偷師什麼的,因爲他算是海上世家出身,深知海上和陸上的不同,陸上你可以起義造反,只要人夠多,就有機會“蟻多咬死象”。可是海上不同,人雖然也重要,但你首先得有船,船纔是一切的基礎。

而要有船,先得有錢!

他們現在腳下的武裝運輸艦,每一艘的造價高達五萬五兩千銀子(包括船員、武備等),六十艘武裝運輸艦是多少錢?

三百三十萬兩!

放在十年前,這是大明國庫一年的總收入!

這玩意你安南學去了又如何?你打造得出這麼一支艦隊來嗎?

更不要說自家老爺現在還在讓造船廠的人設計更大更強的專業戰船,那玩意兒聽說一艘就要十二萬兩……

十二萬兩啊!

估計就算像老爺這麼有錢,那船恐怕也造不了多少吧,畢竟還是個只能打仗的船,平時運貨是不行的——換句話說,那就是個虧本貨,除非跑出去當海盜,否則一點生財能力都沒有。

阮倦認認真真觀察了一整天,又思索了老半晌,後來臉色就漸漸難看起來了,忍不住問高璟這船一條要多少銀子。

高璟笑道:“聽說接近六萬兩。”

阮倦目瞪口呆好一陣,轉身頭也不回的走了。

----------

4更破萬,繼續求訂閱,求各種票~

第225章 三策(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116章 推辭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10章 內閣局勢將變(4更破萬)第009章 原料來源(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25章 要不你去?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268章 揭謎(上)第220章 流爵,世爵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56章 棘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61章 山中狼兵矯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84章 土司威風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122章 蒙疆風雲(九)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144章 內因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22章 鹿鳴之宴(上)第4更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221章 抵京第222章 麻煩大了啊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012章 母子談商(上)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96章 馮保倒臺(四)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011章 靠山吃山(上)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