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

萬曆九年三四月份對安南後黎朝鄭氏家主鄭鬆而言,實在是人生中最灰暗的兩個月。

他從一戰大破莫朝輔政王的全民英雄,變成了喪師失地、狼狽逃竄甚至於窮途末路的喪家之犬。

人生起落之大,實在叫他難以承受。

但鄭鬆畢竟是鄭鬆,是那個歷史上硬生生靠着清化乂安根基就滅掉了莫朝的安南梟雄,即便知道自己這次已經在劫難逃,卻仍然要拼死一搏。

但所謂拼死一搏,並不是指沒腦子的拿着三萬多殘兵敗將去硬碰高務實的十萬大軍,恰恰相反,越是到了這種時候就越要用腦,在用腦的同時,還要不惜命!

即便不能反敗爲勝,至少,也要讓來犯之敵付出的代價更大一些。

這,就是鄭鬆現在想做的和正在做的事。

他先是把參與行刺高務實的兩名主事之人悄悄殺了,砍下首級,派人送去給高務實,順便呈上自己的悔罪書和降表,聲稱自己當時豬油蒙了心,派人去廣西挑動大明和莫朝之間的關係,讓莫朝無法全力南下,但的確沒有讓這些蠢貨幹出那樣的“人神共憤之舉”。

不過眼下大錯已經鑄成,自己也不敢奢求寬恕,只求高按臺看在“安南黎庶久經戰亂,數十年來,未有一日之安”的可憐份上,不要再大動干戈,他願意“囚首徒跣於英都城北,奉獻黎逆於按臺駕前”,還要“匍匐又拜,獻土地於天朝;叩首再三,呈民籍於直指。”

總而言之一句話:投降。

而且是比當年莫登庸還要誠懇一百倍的投降——莫登庸投降歸投降,當時他的降表雖然也說得低三下四,但好歹留了一句話:“請奉正朔,永爲藩臣”。

那意思就是,我投降歸投降,藩臣還是要當的,否則沒得談。

但鄭鬆這裡就乾脆多了,他也知道大明視他爲叛逆,藩臣什麼的根本沒指望,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除了請高務實不要傷害百姓,對於自己的投降條件一字不提,就彷彿任憑高務實怎麼處置都行的模樣。

刺客的人頭和鄭鬆的悔罪書、降表送到清化時,高務實正準備明日出兵南下。但鄭鬆這降表是光明正大送來的,清化城中一下子就傳遍了,遮掩都遮掩不了。

高務實現在不光是廣西巡按,在阮秉廉的背書之下,他還是代表大明士林的“天朝大儒”,這個身份對於穩定安南高層好處很大,但也會導致一些限制,譬如眼下,他就必須得按照規矩禮儀來接見鄭鬆的請降使者。

使者是後黎朝的一位大臣,據說還是一位博學儒者,但高務實對其沒有興趣,只是公事公辦地接待了一番,按照古往今來的慣例問了一些廢話,就將其打發下去休息了。

至始至終,高務實沒有表示是否接受鄭鬆的投降。

後黎朝使臣退走之後,高務實麾下的將領——不管是廣西土司還是莫朝降臣,一個個都是喜笑顏開。

不用打仗就能把乂安接收過來,可不是大大的好事?黎氏叛臣此番終於拜服在大明天威之下,對等着回去“分紅”的土司也好,對恨黎逆鄭逆入骨的莫氏也罷,都是大喜啊。

更何況乂安既定,順化的阮潢還有什麼好蹦躂的,也無非是個獻地求降的結果。

安南就此大定了啊!

但大家高興了一會兒,卻發現高按臺只是面無表情地坐在那裡,絲毫沒有任何情緒表露,不禁都是一怔。

黃芷汀問道:“按臺怎麼不高興?”

衆人也都一副面有疑色的模樣,顯然這句話也問出了他們心中所想。

高務實淡淡地道:“鄭鬆想殺我,我有什麼好高興的?”

衆人都大吃了一驚,岑凌皺眉道:“按臺的意思是說,鄭鬆是詐降?”

高務實依然面無表情,問道:“你們都覺得他不是詐降嗎?”

“這個……”岑凌一時語塞。

阮有僚道:“鄭氏如今已是窮途末路,鄭鬆此時投降,應該是他最好的選擇了,爲何按臺覺得他是詐降?”

高務實呵呵一笑,不過臉上卻殊無笑意,淡淡地道:“他這封降表寫得倒是不錯,謙卑恭敬表達的意思,本按倒也頗爲讚賞,民爲貴嘛……不過,這都該表不了他詐降的事實。”

高務實一指那封降表,道:“你們且看一看,他要在哪裡投降?”

這不是廢話麼,降表裡寫得清清楚楚了,“囚首徒跣於英都城北,奉獻黎逆於按臺駕前”,意思就是按臺一到英都,他就出城到北門投降,而且不光是他投降,他還會把黎逆獻出來。

你瞧瞧,他們鄭氏擁戴了這麼幾十年的黎逆,現在鄭鬆都不要了,竟然稱其爲黎逆,這還不是誠心投降?

誰知道高務實冷然一笑,問道:“投降?投降這種事,在哪裡不行,非要在英都城下?還非要本按親自去了,他才肯降?”

衆人這才發現這樣一個細節,不禁暗道:對啊,投降爲何只能在英都城下?

此時高務實又接口道:“況且,如今是他主動請降,按理來說,不應該是他主動帶着降表和黎逆等人,輕車簡從來清化拜見本按麼?”

他冷冷地道:“所以這封降表就算說得再好聽,也不過是鄭逆掩人耳目之言罷了,他真正想要做的,乃是在英都城下,趁本按不備而驟然發難,偷襲本按,乃至我等大軍!”

黃芷汀大怒,柳眉倒豎:“此獠安敢如此,真真是罪不可赦!”

岑凌也是驚出一身冷汗,怒道:“鄭鬆匹夫,死到臨頭還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舉,果然是冥頑不靈,自尋死路!按臺,下官請命出戰,必爲按臺拿下英都,獻鄭逆賊首於按臺跟前!”

阮有僚目瞪口呆,心中一片冰涼,暗道:難道右相真是這個打算?完了完了,這高按臺不僅法眼如炬,而且心細如髮,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沒有絲毫得意忘形,一下子就發現了右相的計劃……眼下卻該如何是好?

其實已經無需阮有僚擔憂了,因爲廣西土司們已經個個暴跳如雷,紛紛請戰了,說的話那真是一個比一個狠,大有把鄭鬆當做殺父仇人看待的趨勢——沒法子啊,要是高務實死了,他之前答應的事情怕不是全要告吹,這仇之大,比殺父之仇還要不共戴天啊!

莫氏降臣降將們也是紛紛慷慨激昂,搜腸刮肚把自己能想到的罵人的詞彙全給翻了出來,將個鄭鬆噴得一文不值……這話太客氣了,實際上在他們口裡,鄭鬆已經是罪大惡極、惡貫滿盈,如此死不悔改的叛臣逆賊,不殺之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之不足以正天理!

嗯,反正順着高按臺的意思說就行了,甭管他鄭鬆是真降還是假降,高按臺說他是詐降,那他就一定得是詐降,誰來分辨都不好使!

高按臺從諫如流,當即表示大軍依然按照原定計劃行事,不過嘛……

鄭鬆那裡,倒也可以將計就計一番。

----------

太困了,寫着寫着睡着了一波……

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213章 交心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212章 誤解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107章 努爾哈赤出兵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286章 藝高人膽大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08章 隱情(上)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四)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89章 暗殺高務實(4更破萬)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05章 升官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206章 弒嶽(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