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何以如此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以雷霆萬鈞之勢扳倒凌雲翼,只能算是震懾政敵的一種手段,但光靠震懾是不夠的,國朝新政之所以在高拱去世之後就只能勉強維持,而再也找不到之前那種逐步推進的感覺,歸根結底還是高黨少了高拱這個核心人物之後,真實實力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在皇權至上的時代,人臣的“真實實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靠自身威望或者其他因素聚集在身邊的盟友、門生,也就是所謂的人脈;另一個方面則更加直接,就是來自於皇帝的信任和支援。

眼下的局面是,高黨的人脈其實大體都還在,即便分散了些,搞得有點像二元制,但畢竟還是“肉爛在鍋裡”的狀態,沒有什麼轉投他人的破事。高黨真正缺失的,正是皇帝的信任和支援。

至少,現在皇帝對高黨的信任和支援,肯定少於高拱在世的時候。

而高務實的最大作用,就是補齊這一塊短板!

郭樸和張四維,兩人都是高務實的師長,但這一次面對高務實強勢得近乎有些兒戲的表現,卻硬是應了下來,難道他們真的只是寵着高務實?開什麼玩笑!

真正讓他們決定不反對的原因,正是因爲他們對高務實在宮中的影響力既有所瞭解,又不敢完全肯定,所以纔會保持沉默。同時,他們也想看看高務實這個高文正公衣鉢傳人對於高黨官員的影響力究竟如何。

結果很顯然,高務實不僅能指使郭樸在隆慶五年收於門下的門生趙于敏、林一材,還能說動高拱當年的嫡系門生如宋之韓、胡涍等人出面支援,不過更讓二位閣老吃驚的還是最後那一位——高務實居然能請動總憲左都御史王國光來做這最後一擊!

這就太讓他們吃驚了!

王國光是何許人也?人家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金榜,比當年的張居正還早一科!

高拱在萬曆年間推行新政時,王國光就是他選定的戶部尚書,實際主持了清丈田畝、開海徵稅以及一條鞭法在江南等地的推廣施行,順便還“抽空”編纂了《萬曆會計錄》這本極其重要的財政典籍!

簡單的說,他是高拱在財政改革上最得力的助手。直到接近萬曆五年之時,由於前高黨骨幹、左都御史葛守禮年老致仕,高拱一時沒有更合適的人選,纔不得不讓王國光去繼任了總憲,以免朝野輿論失控。

可是這樣一位元老級的重臣,怎麼就被高務實這個小小少年輕易請動了呢?

道理很簡單:財政。

這裡說財政的意思,當然不是說高務實花錢買通王總憲,而是王國光和高務實早就在前幾年有過很多交流,雙方在大明財政改革的問題上有很多共同語言,甚至還有部分合作。

王國光掌戶部時,因爲驛站改革、開港徵稅、清丈田畝等新政都需要大量會計人才,便從高務實在京郊見心齋開辦的“京華工匠學堂”之中選取了一些數術上佳的人,去協助戶部派出的官員、吏員辦事,效果很是不錯。

這裡要插敘一句:京華工匠學堂是高務實早在先帝隆慶駕崩之前就開始考慮興辦的“專業學堂”【無風注:參見本卷第060章不勞而獲】,於萬曆元年正是創辦。

該學堂最開始只開設了五大的門類:數術、礦業、冶鐵、木工、醫藥。本來高務實還想開設航海類的學科,但由於他那會兒實力延伸不到南方,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教員,所以只好先作罷了。

不過,木工這一科,是要學造船的。當時新開設的時候,由於只能在北地招攬人才,所以一般是教製造沙船,後來才慢慢涉及其他船型,不過師資力量還很薄弱,高務實也急不來,只能當做是提前打點底子了。

這個京華工匠學堂的學生,最開始全部是來自於高務實在衛輝收攬的流民子弟,報名加入學堂的基本要求很簡單:成爲高務實的家丁。除此之外那些什麼年紀之類的標準,反而是小事。

對於那些流民子弟來說,成爲高務實的家丁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家丁意味着親信,意味着工作有保障啊!以他們這位東家的富有來說,成爲他的家丁最起碼是不用擔心餓死了,甚至萬一學業有成,還能出人頭地。別的不說,高小壯這個家丁,可是手握京華開平三大廠的!單從收入上來說,給個知府都不能換啊!(當然這不能考慮當貪官……)

因爲這些關係,王國光與高務實其實關係很是密切,而且作爲加入高黨比較遲的一位高官,王國光反而對高黨的現狀看得很清楚:郭樸只要還沒致仕,高黨就不可能是單核心的政治集團,甚至即便郭樸致仕,張四維恐怕還是得靠着高務實這個外甥,才能確保對高黨的領導。

有時候王國光甚至暗地裡懷疑,高拱當初把高務實送進宮陪太子讀書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料到了這一步,那個舉動根本就是在給高務實若干年後執掌實學高黨之牛耳而做的鋪墊!

因此,高務實一回京,爆發了和凌雲翼之間的衝突時,王國光就猜到高務實可能要有所動作。果然,高務實回京的第二天(拜訪張四維的同一天)就給他悄悄送了信來,請他幫忙在三日後彈劾凌雲翼。

三日後?王國光不是官場新手,自然知道這是一手“龍門三疊浪”,一浪更比一浪強,而他王總憲的任務,就是拍出這最關鍵的一浪。

事實證明王國光的猜測完全正確,高務實近十年的伴讀果然不是白當的,皇帝陛下對於這件事下的狠手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高務實回京第一戰大獲全勝!堂堂兵部尚書,完敗給了一個名義上只是新科舉人的高務實。

王國光甚至在忽然之間想起了隆慶三年年底高拱起復回京時,那些心學徐黨人人自危的緊張模樣。

高務實……這位“小閣老”的回京,竟然也如高拱當年一般,給人一種勢不可擋的感覺!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區別,那無非高拱是帝師,高務實是伴讀罷了。

而他們之間相同的一點,現在已經不必再懷疑了,那就是聖眷無雙!

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73章 將計就計(下)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52章 又面聖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087章 “生意”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170章 這就是大勝!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212章 誤解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66章 艦隊大勝!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70章 西北望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