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

高務實皺眉道:“水患天災,人所難料,不過我聽說河總翁公年前上疏請開泇河?不知三伯與朝廷諸公對此辦法如何議論?”

河總翁公,指的是現任總理河道翁大立。

高拱點了點頭,道:“是有這麼回事,翁儒參隨疏上表的還有十二幅圖,畫了大河氾濫地區的災情慘狀,聖上觀之大慟,命內閣及戶部、工部等諸公議處。”

“翁公請開泇河的理由成立嗎?”高務實問。

高拱沉吟道:“翁儒參說:治河當視其大勢,慮患務求其永圖。頃見徐,邳一帶,河身墊淤,壅決變徙之患,不在今秋,則在來歲,幸而決于徐、呂之下猶可言也,若決於肖、碭之上,則閘河中斷,兩洪俱涸矣。幸而決於南岸猶可爲也;若決於北岸,則不走張秋,必射豐、沛矣……今以資河爲漕,故強水之性以從吾,雖神禹亦難底績!惟開創泇河,置黃河於度外,庶爲永圖耳……自西北而東南,計長五百餘里,比之黃河近八十里。河渠湖塘十居八九,源頭活水,脈絡貫通,此天之所以資漕也。……若拼十年治河之費以成泇河,泇河既成,黃河無慮壅決矣,茶城無慮填淤矣,二洪無慮艱險矣,運艘無慮漂損矣,洋山之支河可無開,境山之閘座可無建,徐口之洪夫可盡省,家橋之堤工可中輟。今日不貲之費,他日所有省尚有餘抵也。”

高務實想了想:“聽起來似乎也頗有道理?”

高拱搖了搖頭,嘆息一聲:“道理歸道理,可你也要注意,翁儒參說要拼十年治河之費以開泇河。也就是說,他預計開這條泇河的費用至少十倍於目前每年的治河經費。朝廷府庫窘迫,從哪弄這麼一大筆錢?還有,你不要以爲他說十倍,就真的以爲剛好十倍,老夫在朝爲官數十載,還不清楚下頭這些手段?眼下說是十倍,等朝廷真的決定開工之後,他們要不了多久就會說,這個十倍僅指用工之費,剩下還有人員口糧、工錢、贖買沿河田土等等,零零總總能給你報上來幾十項,總而言之就一句話,至少再來一個十倍!嘿,他翁儒參作爲河總,只需要想出治河的辦法,誰也不能說他尸位素餐。然我等執柄機要,難道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天下府庫全投進這一件事裡去?更何況,眼下就是全投進去都不夠!”

哦,鬧了半天,還是出在沒錢上了。

高務實苦笑道:“那怎麼辦?黃河氾濫這事兒,總是要想辦法解決的,就算一時無法根治,至少也得逐年緩解才行,要不然動輒就來一次‘損失鉅萬’,朝廷也損失不起呀。況且每一次氾濫,沿河百姓死傷無算、流離失所,朝廷如果始終找不出辦法,那……也是在打擊朝廷的威望民心啊。”

高拱大鬍子無風自動,揚眉道:“我非不願爲,實朝廷暫無此力也!”他說着,竟然坐不住了,站起來踱着步子,道:“此前由我定策開海於月港,如今朝廷一年能多近兩萬兩銀子,佔了福建稅銀的三成。按老夫本意,朝廷大可以再多開幾處港口,但上下反對者巨衆,都是拿些糊弄鬼的理由說事,以爲老夫不知?可眼下朝廷的事情千頭萬緒,老夫一時也難以處置他們,只能一件一件事來,得有個先後。”

他頓了一頓,繼續道:“一條編法(注:即一條鞭法。)搞了這麼些年,算是有些效果,但一有效果,就有人心情操切,甚至連叔大前次也試探着問我,要不要將之推廣於全國。我看他也是忙中生亂,這法子哪能隨便全國推廣?如江浙等地富庶,百姓稅糧折成銀錢上繳,自然上下兩便,可如陝甘等處,原就貧瘠窮困,若是折錢繳稅,銀錢從何而來,不還得找那些官紳豪富去換?你當那些人會那麼好心,你說要換他們就換給你?肯定要雁過拔毛,到時候只怕那裡的百姓就得賣兒鬻女,唉……朝廷要辦點事不容易啊,很多事不能不辦,但又不能失之操切。我輩持柄中樞,一舉一動皆須再三思量,以圖萬全,否則王荊公當日舊事不遠矣。”

高務實不想偏離話題,又悄悄把話頭引回來:“既然翁公此法朝廷眼下行之頗有難處,那朝廷可還有其他辦法?”

“有。”高拱伸出一根手指:“有一人姓潘,名季馴,字時良,號印川,你可知曉?”

高務實心中一動,點頭道:“有所耳聞,聽聞此公也曾爲河總,前些年丁憂去職。”

“不錯,嘉靖四十五年時,他接通並疏浚了留城舊河,先世宗皇帝加他爲右副都御史,正欲大用,誰料他家中生變,以丁憂去職,過了沒多久,又逢先帝駕崩,今上繼位,此人就被朝廷給忘了。”

高務實笑道:“可三伯這不是沒忘嗎?”

高拱搖搖頭:“不怕你笑話,我也是因爲兼管吏部,翻閱案牘,這纔想起他來。老夫這次起復不久便給他去信,詢問治河之法,他的回信前不久到了,也的確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法子……只是這法子數千年來未曾有人用過,老夫也不知道該不該信他?”

高務實心裡頭猛然一緊:來了!

潘季馴要開大!這位禹神二世的絕招“束水衝沙”要來了?

高務實深吸一口氣,用盡量平靜地語氣問道:“如何前所未有?”

高拱微微回憶,答道:“他在給老夫的回信中說:照得自去歲海口至黃河之水壅不得下,積沙伏地。徐邳一帶河身漸淺,已非昔日。水一氾濫,即漫堤上。是以復有睢寧之決。即使邳州上下僅復故道,安能使徐、呂之河盡去伏淤?爲今之計,當自徐至邳,自邳至淮,查照兩崖堤岸,如法高厚。兩崖之外,仍築遙堤,以防不測。庶幾水由地中行,淤沙亦隨之而去。數年之間,深廣如舊,沖決之變亦自免矣。看得黃河淤塞多由堤岸單薄,水從中決,故下流自壅,河身忽高。訪得二洪以南,堤岸十分單薄,誠恐五月水發,水從旁決,則白洋諸淺之淤方通,而二洪以南之患隨之。”

高務實早有準備,立刻開口道:“此法雖新,然古時實有人提出,只是未及施行。”

“哦?”高拱滿臉詫異:“何人曾有此議?你又從何而知?”

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54章 將至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100章 胡鬧!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五)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229章 指點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277章 逆轉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30章 立威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65章 父子不同範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三)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21章 死有餘辜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95章 破虜(中)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90章 去遼陽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95章 徐爵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