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

高拱略微思索了一下,問得就更加深入一些了:“這個管理費或者說商稅,總得有個收費的標準才行吧?這個標準怎麼定?”

高務實道:“關於這個問題,侄兒有兩種考慮,正要請三伯幫忙斟酌:第一種就是按照建築面積或者說經營面積徵稅,譬如說你這個店鋪佔地一畝方圓,那我先定一個收稅標準,比方說一個月一兩銀子,如果只是擺個小攤,那麼經營面積可能遠遠不足一畝,這種的話,我一個月可能只收你十文錢——當然這個數字只是侄兒隨口一說,打個比方而已。哦,對了,如果佔地一畝,但這個店鋪其實有兩層樓的話,那就得算兩畝。”

小高先生,您可真是一文錢也能掰做兩文錢使的大才啊。

高拱略微思索,答道:“這個思路我看還不錯,不過一畝地太大,方圓五丈的店面就已經很大了,一個月收一兩銀子完全沒有問題。”

呃,看來高閣老也不秀氣……

高務實只是微笑頷首。他心裡其實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後來死就死在沒錢上面,其實除了軍戶和農民,大明民間財富相當驚人,這些“市民”階層,特別是裡面的商人階層根本不缺錢!他們缺錢的話,埋那麼多銀子做什麼?擺個宴席,一道羊肉用幾百頭羊做什麼?

這說穿了就是民間財富沒什麼地方投資,也沒什麼地方消費,生生都給整成了死錢,或者造成了浪費。當初崇禎窮得黃袍都打補丁了,拉下天子臉面找王公大臣們借錢,借了幾個?結果李闖進京之後光是吃大戶就吃了幾千萬兩,再後來韃子進關,光佔了個華北,收的稅竟然比大明時期全國加起來還多,錢哪來的?

後世各種學者寫過無數專著、文章,雖然他們對於一些數字有爭議,但幾乎沒有爭議的一點也是明確的:大明其實不缺錢,真正缺錢的居然只是朝廷!而大明的稅率更加神奇,別說商稅低得讓後世之人震驚得無以復加,就算農稅其實都相當低。

那爲什麼最後還是有風起雲涌的農民起義?還不是因爲交稅的主體出了問題!沒地少地的人在勒緊褲腰帶交稅,而真正佔據大量田地的人卻只交極少的稅,甚至乾脆不交。如果是承平年間或許還勉強能苟活着,偏巧又碰上小冰河時期,整個北方天災不斷,就憑大明朝廷窮得只差當褲子的財政實力,自然也沒有什麼救災的能力,能不沸反盈天了?好巧不巧的,關外的通古斯野豬皮還造反了……

所以說大明的問題屬於互相關聯的連環症,或者說併發症,不是光解決一樣就萬事大吉的,要解決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但問題雖多,高務實這個在後世從過政的人卻深知,世界上絕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歸根結底都必須落在錢字上面:只要有了錢,這些事都能處理;沒有錢,大家就等着老朱家鳳陽祖墳被挖,接下來什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估計也沒得跑。

至於讓他小高先生化身軍神,四方征戰、一掃寰宇……開什麼玩笑,他高某人當初是學法律出身,在黨校進修的是經濟,讓他放棄自己所長,跑去帶兵打仗?他又不是陸軍指揮學院畢業的!

軍事這塊,高務實自己估計,了不起就是改革一些軍制,引導火器研發,監督軍工質量,然後提高軍隊待遇罷了,具體打仗的事情還得讓專門的人去幹——遠的不說,現在“俞龍戚虎”可都還在呢,雖然歷史上,這兩位的晚景都不太妙,但自己既然打算拯救大明,這兩位大才自然是要利用好的。

這時高拱又想起一件事,道:“還有,剛纔只說了利用運河的一些舉措,你還沒說在大沽口修建碼頭的原因。”

高務實心道:這件事牽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也不知道三伯會不會支持?

高拱看出高務實有些猶豫,想到今天已經收到了如此多的意外驚喜,雖然只是一些思路,實際上上還有很多問題,真要動手去辦肯定還要審慎再三,但至少可以看出自家這個侄兒於理政實有天縱之才,說不定他心裡對於建造港口的構思也能給自己一些啓發呢?

當下就露出笑容:“家中閒談而已,有什麼話但可直言。”

高務實想了想,試探着問:“聽說去年七月,黃河決口,洪水自考城、虞城、曹縣、單縣、豐縣、沛縣一路蔓延至徐州。由於河水旁流,徐州周遭的運河盡數淤塞,徐州以南河道水位降低,最終導致兩千多艘糧船被阻塞在邳州不能前行?”

高拱這次反應極快:“嗯……怎麼,你也認爲應該改漕運爲海運?”

“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高務實想了想,道:“但總的來說,我確實贊同以海運代替漕運,這件事……長痛不如短痛。”

“長痛不如短痛?”高拱一挑眉,搖了搖頭:“這件事恐怕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你可知你所說的這個短痛,能痛到什麼程度嗎?”

高務實心道:我所瞭解的都是後世的一些論點,也不知道全面不全面,倒不如聽聽三伯怎麼說的,再做打算。

於是恭恭敬敬地道:“侄兒亦恐所知不詳、所慮不周,還請三伯指點。”

高拱見他態度端正,點了點頭,嘆了口氣,幽幽地道:“海運本始於前朝元代至元年間,待太祖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後,因爲一些關係,屢行屢停,前一次完全禁停還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時。”

高務實心中詫異:原來明朝“南糧北調”是搞過海運的,而且還是“屢行屢停”,直到前幾年才全面禁止?可是爲什麼呢?

“其實,這一次全面罷停海運,也不是沒有爭議,朝廷上下內外,對此都有不同的看法。總的來說,每當漕運受阻,恢復海運的呼聲就愈發高漲。當初海運剛罷,廷臣就曾紛紛議復,原因也是在於漕河頻繁潰決,漕運屢受阻滯,漕船漕糧大量漂失,進而導致太倉空虛,京師官民惶恐不安。今上繼位之後,黃河水患也不見好轉,仍是時有發生,這次漕河又大淤於下邳……唉,我國家仰東南米粟,歲不下幾百萬,一旦淤塞,則京師唯坐困而已。”

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235章 臨別第268章 揭謎(下)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101章 戚帥繼光(上)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117章 意外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206章 弒嶽(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235章 臨別第004章 京營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123章 大危機第289章 封賞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96章 地雷陣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213章 交心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74章 文華召對(上)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123章 大危機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羅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206章 弒嶽(下)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91章 副總兵人選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95章 破虜(下)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57章 支持(4更)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