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政績量化(下)

幾名門生走後,高拱卻沒有離開,並且讓高務實也留下,高務實知道三伯肯定有話要對他說,倒也不覺得奇怪。

果然,高拱摸了摸自己那把著名的大鬍子,就開口了:“務實,徐階與我之間的恩怨,說到底,不是爲人處世的不同,而是政見不和,這你應該知道。”

“侄兒知道。”高務實點了點頭,卻又道:“侄兒之所以不希望三伯此時倒徐,主要還是從三伯的名聲考慮。”

高拱淡淡地道:“怕我搞得滿朝上下人心惶惶?”

“人心惶惶可能不至於,但肯定有不少人心存不滿。”高務實很不符合年齡地嘆了口氣:“三伯眼下聖眷無雙,的確可以不懼人言,但徐階畢竟當政多年,無論中樞亦或地方,門生故吏堪稱無數,三伯您再怎樣也不可能全數罷黜,今日打倒徐階容易,可那無數徐氏門徒卻如何處置?這些人都是隱患,一旦朝中局勢稍變,他們必然跳出來反攻倒算。”

高拱挑了挑眉:“因爲擔心反攻倒算,所以就任由這些人效仿徐階當年那樣怠政懶政,一門心思只爲做官、做大官?那內閣還要輔臣作甚,捏幾個泥菩薩豈不更好?”

高務實聞言搖頭道:“不打倒徐階,不代表不反對徐階的做法。”

“心裡反對有什麼用?”高拱也搖頭:“要想刷新振作,有些事是一定要做的。”

高務實略加思索,回答道:“自然,君子當有所爲,但侄兒以爲,所謂名正方能言順,三伯反對徐階的理政方式,就最好仍從理政方式着手,而不必對徐階這個人過於在意。”

高拱皺眉道:“你方纔還說徐階門生故吏遍天下,現在又說從理政方式着手,難道不是矛盾?他既然門生故吏遍天下,我即便抓幾個怠政懶政之輩出來,又能抓得多少?但我若是直接打掉徐階,那些人豈能不有所畏懼?”

高務實搖頭道:“不然。他們固然會畏懼,但他們畏懼的地方不對。三伯,眼下海公是以徐家侵佔田產案與徐階相爭,這個案子說到底,了不起是一樁貪腐案,甚至可能形不成貪腐,只能說巧取豪奪。三伯即便藉此攻倒徐階,也不過是在吏治整肅上起了一些震懾作用,對於官員如何正確面對自己的職責並無太多意義,甚至因爲當年您與徐階的齟齬,內外百官說不定只當成您與徐階的官場傾軋,不僅於大局無補,還會損害您的威信。”

高拱蹙眉思索了片刻,又問:“你的意思是,我不僅不應該對徐階趕盡殺絕,還要儘可能展現出寬宏大量的態度來?”

高務實點頭道:“是。”

“那這於大局不也無補?”高拱反問。

“所以這並不是三伯要做的全部。”高務實道:“依侄兒淺見,百官人浮於事這個問題,並非打倒某一個人就能解決,最關鍵的,還是要形成一種新的考評制度。”

高拱眸中精光一閃:“何種制度?”

高務實想了想,道:“具體如何,侄兒尚未詳細思量,但有兩點原則性看法。”

“說來聽聽。”高拱毫不猶豫地道。

“首先,一定要量化官員政績。”

高拱皺着眉頭:“何爲量化官員政績?”

高務實道:“三伯,這個問題十分複雜,我們先以一個縣來舉例,您看如何?”

“嗯?”高拱擺擺手:“你且說來聽聽。”

高務實道:“先假設眼下侄兒是某縣令,您呢,還是天官(吏部尚書的古稱)。”

“嗯。”高拱忽然露出了一絲笑容,也不知道是爲何。

不過高務實現在剛剛進入思路,也懶得多想,繼續道:“我這個縣令在任內,每年該上繳的稅收,按照過去的慣例,基本上是恆定的。但如果我們進行官員政績量化考覈,那麼如果以前每年上繳的賦稅是白銀一千兩,我實際上繳的稅銀也是一千兩,這個表現……”

高拱接口道:“如果不論其餘,單從足額完稅來說,考評爲優。”

“那不行。”高務實大搖其頭:“如果納稅額度毫無增加,這個考評頂多只能算勉強合格,也就是‘可’,連‘良’都應該拿不到。”

高拱面色一變:“你想用納稅額度的增量來衡量官員的政績?那不行,那一定會導致下面的地方官強行攤派、強行加徵,在這個過程中多半還會出現經辦官員、吏員上下其手,雁過拔毛,結果只能是鬧得民怨沸騰,甚至激起民變!”

“三伯莫急,侄兒還有下文,不過我們還是先把這個稅額的事情說明白了,再說其他不遲。”高務實面色鎮定,不慌不忙地道:“三伯剛纔說的這個增量二字,說得甚好,但這個增量,我們不需要一個固定額度,我們要形成一個百分比來進行衡量和計算。”

“何爲百分比?”高拱微微蹙眉。

高務實解釋道:“譬如去年我完稅一千兩,今年交了一千一百兩,這個增量就是完稅額提高百分之十。如果去年完稅一千兩,今年完稅一千零五十兩,那麼就是完稅額提高了百分之五,以此類推。我們仍以增量百分之十計算,今年我完稅了一千一百兩,明年如果我還要維持這個增量,那麼就要完稅一千兩百一十兩。如果後年也是,那就需要完稅一千三百三十一兩。”

高拱雖是實學大家,但囿於這個時代的學術侷限,顯然數學也談不上很好,當下呆了一呆:“這是怎麼計算的?”

“呃……這個就說來話長了,但計算肯定沒有錯,具體的計算方式我們不如下次有空再談?”高務實說完,也不管高拱是什麼樣的反應,直接沿着自己的思路繼續道:“按照三伯的說法,一般情況下,這相當於連年加賦,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動亂?”

“田地數目固定,如此連年加賦,自然會出事。”

“好,那麼我們再加一項考評指標:維穩。”高務實道:“所謂維穩,顧名思義,就是我這個縣令必須能保持這個縣的治安穩定……”

高拱大搖其頭,道:“你除非拿大軍彈壓,否則百姓被連年加賦,到了要易子而食的地步,遲早不還是得出事?且不說這要害苦多少百姓,就說這大軍彈壓所要開支的軍餉,那不也是開支?弄得不好,你加賦收到的那點銀子還不夠軍餉開支!”

高務實笑道:“您看,維穩這個指標裡頭,如果把動用軍隊的開支也算上呢?就是說開支了多少軍餉,要從他的完稅額度裡面減除掉,這不就要求我這個縣令想辦法開源才行麼?”

“那倒是可以,但……怎麼開源?”高拱思來想去:“不管你這個稅換什麼名目,最終不還是老百姓來交?”

高務實笑得更開心了:“所以呀,我這個縣令既要想辦法保證每年的完稅增量,又有維穩的要求,那我就得想方設法讓我治下的百姓賺更多的錢,要不然我上哪收更多的稅呀!”

第115章 封爵?第120章 己卯鄉試(下)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00章 忽悠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05章 各有所求(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100章 胡鬧!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17章 利益捆綁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059章 惟利不破(下)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60章 張馮靠攏(上)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85章 成交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251章 取勃固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144章 內因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242章 神兵天降鐵壁關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一)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27章 倒潘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50章 四方會談(中)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99章 傳教士?